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

  抗诉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
  原审上诉人(一审被告):A单位(原名桐梓县标准计量局)。
  法定代表人:蔡永华,该局局长。
  原审被上诉人(一审原告):B单位。
  法定代表人:王飞跃,该公司经理。
  最高人民检察院于1995年2月11日就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92)行监字第02号行政判决以(1995)高检民行抗字第1号抗诉书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抗诉。最高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依法进行了审理。
  原审上诉人桐梓县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技术监督局)确认原审被上诉人桐梓县农资公司(以下简称农资公司)1989年10月购进的180吨复混肥为劣质商品,根据国务院《关于严禁打击在商品中掺杂使假的通知》第二条、《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第二十四条、《贵州省产品商品质量奖励处罚暂行条例》第十五条的规定,于1990年4月28日作出桐标计质(1990)07号行政处罚决定;(一)对农资公司已调拨销售151.5吨劣质复混肥的非法收入49651.97元予以没收,并按非法收入的20%罚款9930.39元,合并执行罚没款59582.36元;(二)对调往花秋供销社的28.35吨劣质复混肥必须重新依质论价,挂牌销售;(三)检测费450元由农资公司承担。农资公司不服该决定,于1990年5月10日向桐梓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院于1990年8月29日作出(1990)桐法行字第4号行政判决:(一)撤销技术监督局所作出的没收农资公司经销的151.5吨复混肥非法所得和罚款的决定;(二)维持技术监督局所作的依质论价,挂牌销售28.35吨劣质复混肥决定;(三)抽样送检的检测费由农资公司负担。技术监督局不服桐梓县人民法院的判决,向遵义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遵义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于1990年12月13日作出(1990)行上字第66号行政判决:维持一审判决中的第(二)项和第(三)项;撤销第(一)项改判为,没收农资公司调拨销售的151.5吨劣质复混肥的非法收入49651.97元、并处以该非法收入的15%的罚款。贵州省人民检察院就第二审判决于1991年7月5日向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再审审理,于1992年6月16日作出(92)行监字第02号行政判决。该行政判决认定,技术监督局确认已销售的151.5吨复混肥与被抽查检测为劣质的复混肥是同一批次产品,证据是充分的。农资公司作为产品经销单位在进货时,没有对产品质量进行验收,违反了《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以致销售了劣质复混肥,应当受到处罚。技术监督局依照《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对其进行查处是合法的;遵义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第二审判决给予支持是正确的,但引用国家关于复混肥料专业标准的内容没有根据,应予纠正;技术监督局在桐梓县工商行政管理局(以下简称工商行政管理局)行使职权中未能查出农资公司经销的该批复混肥为劣质商品,并允许其继续销售的情况下,查出农资公司经销的该批复混肥不符合国家标准并作出处罚决定,不属于重复处理;农资公司在被查处过程中态度较好,可以免除罚款。据此,判决:(一)维持二审法院支持技术监督局没收农资公司经销劣质复混肥的非法收入49651.97元,对已调往花秋供销社的28.35吨劣质复混肥依质论价挂牌销售和农资公司应负担抽样送检费的判决;(二)撤销技术监督局对农资公司的罚款决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92)行监字第02号行政判决提出抗诉,其理由是:再审判决确认农资公司经销的180吨复混肥均为劣质商品没有充分的证据;认定技术监督局的后一次处理不属于重复处理依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程序违反了有关法律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再审查明,农资公司于1989年10月依合同从湖北省黄梅县沙岭化工厂购进复混肥360吨,其中第三批到货180吨(实到179.85吨)。生产单位随该批复混肥仅出具了一张盖有“仅对化验样品负责”字样的检验报告单。该单上注明取样袋数为20袋,没有批次和吨数,也没有检验人员的签名。因该批复混肥在销售过程中,有人反映质量有问题。农资公司即取样送贵阳红岩化工厂检测,结论为,总养分含12.6%(按国家标准,总养分≥25%)。1989年10月,工商行政管理局得知情况后,查封了农资公司库存的50吨复混肥。10月20日,工商行政管理局、农资公司和黄梅县沙岭化工厂共同对查封的复混肥抽样,参加抽样的人员均没有取得市场商品监督员的资格证,抽样后也没有填写抽样联单。抽样后送遵义地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检测,该所出具的“仅对来样负责”的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单的样品检测结果为总养分25.50%。10月25日,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具书面通知,确认该批复混肥符合部颁标准,通知农资公司继续销售。
  11月18日,技术监督局根据举报,派质量检查员到农资公司仓库对尚未销售的28.35吨复混肥进行抽样,并送遵义地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检测,检测结果总养分为7.3%。技术监督局遂口头通知农资公司停止销售该批复混肥。农资公司为此询问工商行政管理局,该局坚持原检测通知有效。于是,农资公司将剩余的28.35吨复混肥全部调往该县花秋供销社销售。因技术监督局与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复混肥检测结果不一致,桐梓县严厉惩处经销伪劣商品责任者工作领导小组于1990年1月20日召集技术监督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等单位研究决定,对该批剩余的复混肥重新抽样检测,并确定以此次检测结果为处理依据。1990年1月22日,桐梓县严厉惩处经销伪劣商品责任者工作领导小组、技术监督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农资公司、花秋供销社等单位联合对农资公司调往花秋供销社的该批复混肥尚未销售的6.72吨进行了抽样,并将样品送贵州省无机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验,检验结果总养分为7.13%,结论为劣质复混肥。技术监督局遂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刑事诉讼中哪些主体可以提起审判监督程序
交强险按分责分项原则处理,贵州铜仁中院作出首例判决
返还工程保证金案
周五从工地临时住所返回乡下老家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不能认定为工伤
文书全文
凯诺律师:强迫当事人停业 律师助力省高院撤销一审判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