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是生而好静还是生而好动

人,生而好静,这是天性;感于外物而后有所动,这是人的天性开始变化;外物现于眼前而元神与此相应接,这是心智的作用。心智与外物相交接,那么喜爱与憎恶之情便生发了;一旦喜好与厌恶已定型,而心智仍被外物诱惑,使天性不能保全于身,那么天性便衰退以至丧失。所以,知达大道的人决不会以人为去改变天性,虽外与物相接相化,内心却不失其固有的天性。

人禀受五行之气,有静、躁、刚、柔的特性,这是不变的法则。”静可以令其变得躁动起来,而躁动的却很难使其静下来。

静、躁各有其特性,违背了各自的特性就会失去其本分,放任其所为又会损害寿命。所以,静的弊病在于不够灵活、不会变通,躁动的弊病在于不够精密。

养生之道就是要顺着静、躁的特性,依照静、躁的本分,从而做到抑扬得当,逐渐地克服静、躁各自的弊病,这样就可使静、躁都能够符合养生的要求。

静者长寿,躁者夭折。如果静而不知按照养生之道的要求去做,也会减寿的;而躁如果能够严格按照养生之道的要求去做,也会延年益寿的。

但是,静比较容易控制,而躁却不易控制。如果顺着静、躁的特性,调养适宜的话,那么无论静、躁,都可以通过养生而收到成效。

人的本性时常是平静的,变化的是人的感情。人的本性是没有善恶之分的,至于人的感,就有不好的了。人的心能够纯洁人的性情。儒家存心养性,道家修心炼性,佛家明心见性,都是为了修养人心,使人心常常处于清静的状态,能时常控制人的性情。

人体之中,只有心才是一身的主宰。看、听、说、动,都是受心支配。因此。心如果常常保持清静,那神志就安定。神志安定的话,那人的七神也就全都安定。如此养生会让人长寿,终身没有危险。

如果心神劳累,那人的神志就不会安宁,神志不安就会使精气、神志都受到损害,从而使大便不通,人的形体也遭到严重损伤,这样养生就会有灾祸降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引用】养生之道(男女都需要)
一味强调静坐澄心,会产生各种弊病,容易使人“喜静厌动,流入枯槁之病”,甚至使人变成“沉空守寂”
理清心态与心智的关系 规划养生之道路线图*星星论道
夏季养生之道 精神调养
道德心的出处与畅想
道医学堂丨庄子入“逍遥”的养生之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