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代民间最后的铜匠铺(图)
 


齐整古朴的老屋,此起彼伏的吆喝声,闲适的居民漫步在小巷……10月17日早晨,记者来到大同老城区的七佛寺街时,这里一派“老大同”的韵味。循着一阵叮叮当当的声音,记者推开一座小院的木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久违的场景:院中央堆着一个火炉,火烧得正旺,两名师傅手执火钳,炙烤几样暗黄色的铜器。小院主人李安民迎了上来,叹了一声:“这可能是这座城市里最后的铜匠铺。”


6月,大同铜艺入列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与其他许多民间绝活一样,由于传承不力,大同铜艺的发展正面临步履维艰的尴尬境地。作为大同铜艺的继承人,69岁的李安民在自己的铜匠铺里,仍执著地坚守着这一民间工艺的香火。


1 显赫的过去


铜曾是大同这座千年古城重要的城市元素。根据记载,从用于战争的铜剑、铜戈到烹饪肉食的铜鼎和修饰照容的铜镜,大同铜匠在两千多年前就拥有炉火纯青的铜手艺。历史上一句“五台山上拜佛,大同城里买铜”,说尽了这座城市与铜的渊源。


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铜火锅为代表的大同铜工艺更是发展到一个高潮。1973年,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大同。其间,蓬皮杜对餐桌上的火锅赞不绝口,访问结束,周总理将一个雕有“九龙奋壁”的铜火锅作为礼物相赠。这一场景被随访的数十名国内外记者收入镜头,一时间,世界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大同铜火锅的声誉传遍国内外。之后,包括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在内的国内许多高级饭店纷纷派人来大同订购铜火锅,开设别具风味的火锅宴席。“先交款、后排队,好几天等不到货的事常有。”李安民当时在专门生产铜火锅的大同金属工艺厂工作,见证了大同铜火锅的辉煌时期,“当地人买火锅也得找领导批条。”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大同金属工艺厂更是成了大同对外的一个“窗口”,市里给厂长专配了小轿车。“那时局长坐的车,最好也就是北京212。”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原材料价格的猛涨和工艺传承的断链,以铜火锅为代表的大同铜器开始衰败,大同金属工艺厂随之停产关门。


2 孤独的坚守


“厂子倒了,但手艺不能丢。”眼看曾怀揣技艺的工人们消融在各种行业里,李安民急了。厂子倒闭两年后,他联合了几名老匠人,在自家小院里搭灶起火,开起铜匠铺。一间房、一个炉子、五六个人,焊接、弯曲、穿孔、锻打、錾刻、退火、磨砺,大同铜器的传统工艺在这里有条不紊地演绎着。


采访中记者发现,李安民的铜匠铺里有一名女工匠,只见她双手不停地变换着不同型号的錾子,在一个火锅底盘上錾雕着一朵牡丹。她叫张和美,是李安民的徒弟。


传承是所有民间工艺生生不息的保证。在李安民看来,为信念而在的铜匠铺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揽活多少,而是手艺的继承。“目前全大同掌握铜艺的人不超过50人,已到了濒临失传的地步。”李安民说,像张和美这样愿意投身传统工艺的年轻人毕竟少之又少。


前段日子,一位在大同做了多年生意的浙江人找到李安民,定制了一个铜火锅。这位浙江人说,在大同多年,领略过铜火锅曾经的风光,如今,大同铜艺面临失传,他想趁早定做一个带回老家收藏。浙江人的担忧,正是李安民的彷徨所在。铜匠铺虽然维持艰难,但为了让这脉民间工艺香火得以传承,他和几位工匠仍在苦苦坚守着。


3 飘渺的未来


李安民的小屋内摆放着几款铜火锅,九龙奋壁、二龙戏珠、八仙过海、飞天起舞、狮子滚绣球、鸳鸯戏牡丹、喜鹊登梅等图案雕刻其间,远远看去,就像一座座精美的微型楼阁。“我们不知道能坚持到什么时候。”铜匠铺的墙上,挂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牌匾。作为大同铜艺的继承人,李安民却无法看清这一传统技艺的未来。“我想带着铜火锅到重庆四川转一转,那里市场大,可能会有让大同铜火锅发扬光大的基础。或许,让自己静下来,把这几十年来琢磨研究出来的工艺、心得、诀窍,搜集整理编成册子,给后世留下一本可供参考的资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铜传奇】铸剑师张云其人其剑(上)
大同火锅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铜火锅 雁北塞外的锦绣之器
铜镜制作过程观后感
铜匠街 渐行渐远的会泽斑铜史
[民间高手]他仿了一只炉,卖到80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