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距今8000年新石器遗址现身泗洪 江苏文明史提前1500年

距今8000年新石器遗址现身泗洪 江苏文明史提前1500年

2011年07月05日09:58    来源:《新华日报》     手机看新闻

  经过3年艰苦的考古工作,昨天,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在宿迁市泗洪县梅花镇顺山集考古现场向记者透露,此地发现了江苏境内新石器时期最早的人类遗址,距今已有8000年。这一发现不仅将江苏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500年,而且填补了淮河下游史前文明的一段空白。

  意外发现,将江苏文明史提前1500年

  2008年夏,泗洪县博物馆馆长江枫接到报告,称梅花镇顺山集村民在一个小山包上挖沙时,发现地下3米多处有大量碎陶片。泗洪是古徐国所在地,后又先后归属于吴国、越国和楚国,文物资源丰富。但江枫赶到现场,却认不出那些陶片究竟属于哪个年代。

  很快,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被请到当地,一个不起眼的陶支座引起了他的注意。原来,釜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炊具,形状类似于今天炒菜的圆底锅,用釜烧煮时要用陶支座将其架空,后来先民们把支座固定在炊具上,釜就演变成了鼎。发现陶支座,表明遗址的年代至少在6500年以前。更多的陶片表明,遗址器物的类型、形状和纹饰,与浙江、河南、山东和长江中游距今7000—9000年的文化类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由此推测,这里很可能是江苏已发现的最早的史前文明遗址,此前这项纪录一直属于太湖流域距今6500年的马家浜文化。

  长达3年的考古工作证实了这个推测。方圆几十平方公里内,共发现20个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均在4000年以前,顺山集和韩井两地的遗址则可上溯至距今8000年,将江苏文明史向前推了1500年。如果说当时中国文明仍在蹒跚学步,那么顺山集遗址就好比江苏史前文明的“摇篮”,并且为后来的河姆渡文化、北辛文化和大汶口文化找到了部分源头。更重要的是,淮河下游的新石器时代一直是中国史前文化研究的空白,而泗洪的发现表明这里的史前文明绵延不绝,各地文化类型在此融汇交流,中国史前文明的谱系因此变得更加完整和丰富。

  陶釜陶灶,折射失落文明的独特个性

  在顺山集遗址的一片墓地前,考古队员甘恢元告诉记者,这片600多平方米的墓地里发现了70多座墓葬,最多的一个墓里居然埋了6个人,遗憾的是因为年代久远,骨骼多数朽成了骨渣,难以判断年龄和性别。这些墓葬多数没有随葬品,即使有也只是一两件陶制的釜、罐和钵,表明当时还没有贫富分化。

  墓地旁是一片人工土台,先民们将烧得类似于红砖的红烧土打碎,运到这里夯砸结实,花这么大精力显然是要做一件很重要的事。考古专家推测这里曾是一片祭祀区,他们在该区域发现了一只陶猪,而猪在当时是财富的象征。

  大约200米外,考古队还发现了几座房屋基址,那些房子用10来根碗口粗的树干作柱子,再用竹子或树枝围绕柱子编成墙芯,然后在墙芯内外糊上泥,有时还要放火烧墙使之坚固防潮,最后盖上茅草屋顶。每间房子15平方米左右,在房子中央还挖了一个火塘,用来烧煮食物和冬天取暖。

  在顺山集遗址,考古队共取回2000多麻袋陶片,可是要拼接起这些文明的碎片则极为艰难。到目前为止,修复成功的器物只有40余件,但足以呈现出一个失落文明的独特气质。其中最吸引眼球的是一种夹砂陶釜,形状与现代军队的钢盔极为相似。更令人惊喜的是,考古队员还发现了中国迄今为止最早的陶灶,高约10厘米,呈方形,按年代计算,这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第一灶”。在为稻类食物脱壳时,其他同期文明使用的是长条形的磨盆和磨棒,而顺山集人则使用圆形的磨盆和磨球。这些都表明,这里曾活跃着一个既与其他文明密切沟通、又保持着鲜明特点的远古文明。

  千米环壕,保卫远古先民1000年

  环壕是遗址周边的深沟,顺山集遗址发现了长达千米的环壕,深度在1.5—3米之间,宽度在6—24米之间。“按照8000年前的生产力水平,这1000米环壕的工程量,不亚于明代在南京建明城墙。”林留根告诉记者,“这是整个淮河流域发现的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环壕,15万平方米的遗址,有一半处于环壕的包围和保护中。”

  环壕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城的雏形,挖出来的土堆在沟边,就形成城墙。生活区、耕种区、墓葬区、作坊区等在环壕内外如何分布,形成了城市规划的雏形。4公里之外的韩井遗址,与顺山集遗址时代和出土文物基本相同,却没有环壕,表明顺山集遗址可能是当时最强大、最发达的中心聚落,如果当时有部落联盟的话,那么联盟首领很可能属于顺山集遗址。

  与后来的护城河类似,环壕的功能就是防御,这也说明在8000年前的淮河下游,先民们并不是过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部落之间为争夺地盘和生存资源会发生冲突甚至战争。

  当部落衰落,环壕被渐渐废弃,人们将生活垃圾扔进壕沟,这些都为考古人员还原当年的生活提供了依据。从年代上分析,这个环壕使用了大约1000年,大概7000年前被废弃,在此后相当长时间里,没有人在此生活、居住。这里的人们去了哪里?是因为自然灾害被迫迁徙,还是在部落冲突中被消灭或掳走?考古提出了问题,但它不一定能给我们答案。

  原始艺术,先民追求“美”的生活

  通过出土文物,考古人员大致还原了七八千年前先民们的生活状态:那时还处于母系社会,女性是部落的领导者。与男性的狩猎相比,女性从事的采集是部落更稳定的生活来源,因此妇女地位也更高。那时有了原始农业,顺山集先民种稻,用磨球、磨盆为稻子脱壳。他们的食谱中还有野果野菜、麋鹿、梅花鹿、猪、牛、鱼,也许还包括他们驯养的狗。出土的纺轮表明他们还会纺线,但他们是否已经学会织布,目前还没有考古证据。虽然当时人类被分隔在不同的区域,但彼此之间已经有了联系,比如绿松石和小件的玉器,就通过交换留在当地,成为人们珍贵的装饰物。

  虽然当时技术尚落后,但遗址出土的陶器和石器,无论方圆,均形状规则,线条优美,表面打磨得平整光滑。虽然生活艰辛,但先民们已开始追求更精致的生活。原始艺术也因此而产生,遗址出土了大量人面和兽面陶塑,巴掌大小,表情夸张生动,两颊还有穿孔,很可能是一种原始的傩面具。他们不光在器物上刻下图案,还会打磨鹿角,制作成野猪的头部,表达他们对财富的向往。这些原始艺术品并不代表权力和地位的尊贵,却表现出人类孩提时代那种稚拙而朴素的艺术美。

  因为几千年来的水土流失,这片遗址就浅浅地藏在地下二三十厘米处,农民的深耕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为保护顺山集遗址,泗洪县和梅花镇政府今年5月划定了20万平方米的保护区,禁止深耕、栽树,并将一座规划中的大坝重新选址。如今,这处遗址已破格晋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王宏伟 甘恢元)
(责任编辑:温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宿迁泗洪顺山集遗址考古取得重大发现 20110707
全世界最早水稻田现身江苏泗洪,距今八千年 | 历史
跨湖桥划来世界最早独木舟
你知道吗?中华文明史“五千年”是错误的
8000年前的华夏第一村
中华文明远超5000年,应是40000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