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石刃骨刀复合工具制作工艺---7000年的骨刀
浅谈石刃骨刀复合工具制作工艺
徐文宁
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经过几百万年,才走完了旧石器时代的漫长历程。但只用五六千年时间,就完成了新石器时代“革命”,对于新石器时代发展之快,探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个时代复合工具种类增多,使用广泛,因而提高了生产力。各种材质的斧、锛、铲、镰装柄的都可以称为复合工具。就石刃骨刀则有条形柄与长三角形柄之分,骨匕则有宽体、窄体之别。骨刀、骨匕所嵌的石叶或石片,都是与细石器的分布地带密切相关的。所以,建议以骨刀柄的形态和骨匕体的宽窄来分类。至于石刃的多寡从目前出土的,确以五刃、四刃的为多。然作为类型学的演变研究规则说,还是建议按考古惯例来分。
早在三十年代就已发现石刃骨刀。近年全国各地发现的一些带柄工具,或出现装柄的磨蚀痕迹工具,及绘、刻带柄工具图的陶缸等,都证明新石器时代工具多数装佩柄,大量使用柄的工具,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生产显著提高的标志。是向古国发展的、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社会生产形态的重要标志。是复合工具向后代长柄武器发展的前身必然演变条件。甚至可以说,一个没有复合工具的新石器地域文化,是个不具备领先向文明古国过度的客观经济必要条件。所以我一直主张研究复合带柄工具的社会属性大于,一般的工具形制。只有在社会属性的研究前提下,再研究是五刃式还是四刃式,是柄上有孔还是无孔的形制细分化,才有意义。
1, 骨柄玉石刀应该叫石刃骨刀为好,石齿锯形工具早在裴李岗文化就有命名定型器,与石刃骨刀器不同。镶嵌在骨柄上的石片呈齿形状,并且是双面有齿,那是压剥形成的必然痕迹。不同于第一道工序的打剥痕迹。石叶经压剥成鳞齿状,是为防止切割时石屑脱落,同时也加强了锋度。当然骨柄玉石刀在远古时期充当着多功能的作用,是毋庸质疑的。
2,石刃骨刀镶嵌的石片以石叶为多,分布于遗址上的石叶和石片,是供加工用于嵌在骨梗上作刃的原始材料。这点已经由各地遗址发掘得以证实。石刃骨刀镶嵌的石片都是以难度较大,精致程度较高的压剥工艺制成的。从出土生产工具的墓看,都为男性。其中出成套工具的墓大都随葬品较丰厚、精致。这反映出生产工具向专门化发展的趋势明显。尤其是手柄工具和复合加工生产工具的工具出现和变化更为显著。
3,粘和石刃骨刀的粘合剂,根据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化工系实验室对大南沟墓地出土“胶”质物的化学分析鉴定报告,粘合剂样品红外光谱图与β-D-乳糖的红外光谱图最为相似,时伴有明显的磺酸基的特征峰。煤或石油里面都含有磺酸基,从赤峰地区有煤、石油资源以及自古有游牧业存在的情况判断,配方成分初步确定为β-D-乳糖与煤灰等物质所组成。民间研究者认为的动物蛋白胶,可能还需要科学化验来佐证。
4,苏联西伯利亚安加拉河一带所发现的石刃骨刀,以碳十四测定为距今6000年之久,也是单片的。这同兴隆沟的骨柄石刃刀的刀刃是一片,具有时代的相同性。人类文明是树状发展的。所以,两者是有参考价值的。单片的打制成功率远比多片的难,但它不是多片式发展的必然要素。我认为与当时狩猎经济依然存在的同时,农业和家畜已有较大发展。氏族部落对社会财富的膨胀贪求,促使需要大量的劳动工具。这样生产工具就必然出现分化,这些情况是当时社会新的分工的反映。即从事手工工业的人员具有相对独立性、专业性,他们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也相应较高,说明氏族成员的地位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分工而在产生新的分化。所以石刃骨刀出现多片的两片式、到五片式是一种工艺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分工化发展。
5,石刃骨刀用动物肢骨劈裂为两半作柄体,这种把肢骨劈裂为两半的工具,不是用石击打的方法,有可能如同当时玉器开片的两种方法,也可能是用石齿锯形工具或者蚌类。但从目前出土器中尚未发现红山文化类的石齿锯。所以在这点上因石刃骨刀刃部有齿,而认为具有锯的功能特性也是可以赞同的。对骨柄体前端供嵌石刃,而开槽成V形观察,V形特征不太支持石齿锯类留下的底部特征。纵向观察,有的石刃骨刀嵌石刃的V槽是两头尖,中间鼓的线状刻痕,这同红山文化玉器的开槽成穿的工艺特征有相似之处。而且V槽两端尖、底部深,正有定位止动不让石刃脱离刀槽的作用。当然有的骨刀尖部出现与两头尖中间鼓的V槽叠加的长尖锥状开槽,这样制成后的工具是加强了尖头部石刃,对有限空间物体的切割锯削的功能。这样刀背近尖端磨锐似刃,推测这一型刀既可用嵌石刃切割,又可用尖端前刺,兼具“刀”、“剑”的两种功能。
所以,存在硬器刻制开槽和锯状工具开槽两种工艺并存的可能。此外还有一种在石刃外加一C形骨弓围护的石刃骨刀。骨弓围护的作用和镶嵌工艺的制作,也有待日后讨论研究。石刃骨刀上面纹饰有与大南沟彩陶的下垂三角纹比较近似。所以其石刃骨刀年代可能与大南沟后红山文化相当。
图上为大南沟M60:1的前1、2片,下为石棚山M34:7的第3片。
从石叶刃部可以看到一条近似平行的棱线条痕,有锯齿状的细碎半圆形相交错片痕,这就是压剥痕迹。这样的痕迹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工具里的尖状器里,尤为明显。科学家以丰富的细石器资料,根据细石器上的击打痕迹和实验考古科学方法,仿制复原了制造细石器的技术。有直接打法、间接打法、二极打法、圆头打法,有台石技法、压剥技法、擦切技法等。因石质、剥离技法、剥离角度、击打强弱,而产生的剥片和石核,再经过二次修理,就有了各种用途的细石器了。
首先讨论石片是如何制作的。一般来说石核的打击侧面轮廓过凸或过凹对剥制长石片是不利的。所以打制长石片时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一般说来,用撞击法、砸击法、碰錾法和摔击法均可产生长石片。然后用锤击法和砸击法剥制长石片的表面,成功机会较多,功效也好。
对细石器工艺的思考,不要以一种击打工具从头之尾作为单一加工来研判。要从撞击、砸击、碰砧、摔击后碎裂的石片、石核可能的状态去思考。那些因外力而内部有应裂的石瘤,在间接击打的震落作用下,可以敲砸、擦切掉。它用的是力而不是相同或者高于被加工物的硬度而剥落。对一些选料石片已经很薄的修理加工,就不能再用石锤。所以用硬木或者骨头间接擦切打制。
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在使用过的工具上,一般都在工具使用部位留有磨损、磨光、磨擦痕迹。所以一般长石片中心部位的表面,基本保持着原来击打加工态。从这些痕迹分析和实验仿制,为二极打法减薄后,再用间接打法去除尖凸的部位,局部用硬木或者骨头间接擦切而成。古人在对石刃中间突起部分,出现一打一滑的现象,可以采取先以手控的方式进行初步加工,之后放置在凹窝木砧上,可以进行单向加工和错向加工的间接擦切打制加工方法。但其灵活程度肯定不如手握加工。压剥技法是二次修理。是由人手虎口的押压功能,而产生用木、骨棍做成押压道具,再在两硬石块间,修理剥片成石刃。也有的是经过火烧处理,而使压剥面变得容易。
研究石器,重点应该在它的功用上。可以根据磨光面、擦痕、疤痕的分布及特点,还有变钝变形等情况,明确其具体的功用。从而掌握其动力特征亦即使用方式,更加客观地说明原始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
本主题由 美主子 于 2013-10-7 19:44 下沉
我国最早夹石刃骨刀出土记-----7000年的骨刀
2002-6-12 14:29
新华网陕西频道6月12日电  我国最早的夹石刃骨刀,最近在宝鸡县拓石镇关道原遗址出土,这把距今约7000年的骨刀长21厘米,宽2厘米,它的出土大大提前了我国用刀的历史,对研究仰韶文化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陕甘交界的宝鸡市宝鸡县拓石镇关道原村,村南的农田里,过去曾冒出零星陶片、残骨。后来,考古专家将这片地方确定为“关道原遗址”。去年,由于宝天二线路基要从遗址上铺筑,考古专家对遗址采取抢救性发掘。于是,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市考古队、宝鸡县博物馆抽调精兵强将驻扎关道原村。13名考古专家,于去年7月在遗址上展开试掘工作。
七月日毒蚊子更毒。考古队员祈盼着有重要的发现,在某种意义上说考古也靠碰运气。
“有情况!”探铲入土不到20厘米,专家们就觉出有些异样。立时一个圆圈凸现出来,圈内是一道槽。他们端详了十多天,最后不得不采用解剖法。“这是陶窑!”2米深的坑内,有3个火道,火道宽度均为12.5厘米。窑四周的土坚硬而泛红。陶窑距今有六七千年历史。紧接着考古工作者发掘出5座陶窑。在仰韶文化陶窑中,保存之完好实属罕见。陶窑的发掘,表明这里曾是当时先民烧制陶器的窑场和陶器交易市场。从发掘现场看,烧制的陶器品种有陶罐、陶钵、陶碗等生活用具。陶窑的成功发掘,让考古工作者信心大增。
去年年底,考古工作者对关道原遗址进行了正式发掘。朔风怒吼,地冻如铁,他们毫不畏惧,共揭露面积2000多平方米。一个个灰坑出现了,细细数来有200多个。灰坑是先民们用来积存垃圾的,但在考古工作者眼中,是文明碎片的集装箱。他们对灰坑内的大小东西一一进行了清理,试图找出先民们生活的影子。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件件价值连城的陶器、骨器、石器、渔具亮出了本来面目。
4月12日,考古队员开始清理“112”号灰坑。此坑位于遗址西北角,算得上小灰坑。轻轻地向下铲去,只见一截树根状的东西露了出来。剥去了泥土,除净了锈迹,竟是一把骨刀!骨刀磨制得十分精美:造型与商周青铜刀十分酷似,其背部雕刻着两条花纹,其刃部有专门镶石刃的刻槽。刀长21厘米,宽2厘米。
骨刀出世,石破天惊。考古队员们深知这把刀的分量!骨器是用兽骨打磨而成的。它是人类征服自然、制造工具的缩影。世界上迄今发现最早的缝纫工具————骨针,曾是先民们用来缝制兽皮的,它出土于我国山西朔县峙峪村。后来,考古专家在山东滕县的北辛遗址区发现了骨锥、骨镞、骨笄,在浙江河姆渡发现了骨制耕具。而发现骨刀,在我国还是第一次。我国的刀发明于何时?考古界认为最早的刀是商周时代的青铜刀,而它距今只有4000多年!我国一些史学家则认为,草原民族发明了刀。而这把距今7000余年的骨刀出土于陕甘交界处,将我国用刀的历史大大提前了。伴随骨刀的出世,专家们从关道原遗址上还发掘出200多件成形文物,清理发掘灰坑200余个、陶窑6座、墓葬十多处,房址3座,丰富地再现了前仰韶(即北首岭下层)文化的内涵。
专家们在遗址上还发掘出十多座墓葬。除了战国时期的秦竖穴葬、少见的鬲棺葬外,还有宋、金、元等时代的墓葬。5月18日这里还出土了一具陶制“石祖”,它距今约5000年。这说明,在仰韶时代先民们就盛行生殖崇拜,渴望人类繁衍壮大。
据《陕西日报》
石器时代刀具再现 专家用石刀割肉剔骨
2010年08月12日 13:39:36   华龙网—重庆晨报
昨日,黄万波和孩子们一起在考古现场发掘出一枚有旧石器时代痕迹的石块。记者 胡杰 摄
华龙网讯 石器时代的古人们,用石头做的刀,真的能将动物的肉从它们的骨骼上割下来吗?光听考古专家们说还不够,昨天上午,来自巴蜀小学蓝湖郡校区和江北华渝实验学校的小学生们,偷偷将事先买好的排骨“藏”进书包里,带到了玉龙公园的旧石器遗址考古现场,“我们要亲眼看看,石刀是不是能切肉。”
专家一分钟打出石刀
生活在数十万年前的古人类们,怎么用笨重的石头制作工具呢?看着考古现场陈列的来自数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较真的孩子们,实在无法相信仅用石头,就能做出一个方便的工具来。
拉过遗址现场负责人贺存定,孩子们非得现场看看打制石器的制作过程。
孩子们的要求,可没考住研究旧石器的贺存定,在遗址旁边的鹅卵石堆里一阵翻捡,很快找到了三块大小不一、质地不同的石头。“就用这三块石头,我马上给你们打一把石刀。”
贺存定左手将一块鹅卵石牢牢地按在地上,右手高高举起一块更大的鹅卵石,重重地将两块石头撞击在一起。
“哇!”随着石头撞击发出的巨大声响,围成一圈的孩子们捂住耳朵后退了几步。两块石头完好如初。贺存定连续用大鹅卵石猛砸小鹅卵石。很快,随着“嘭”的一声响,鹅卵石被砸破了,一块石片脱落下来。
举起石片,贺存定又用另一块石头不停地敲打着石片的边缘,将其加工得更加锋利。
不到一分钟时间里,一把石刀就做好了。
现场演示割肉剔筋膜
为了验证石刀的威力,贺存定找来了一根塑料绳,石刀一挥,绷紧的绳子断成两截。
“就这样粗糙的石刀,真的能切肉?”翻开随身带的小书包,孩子们掏出了事先就买好的两根排骨和一块骨头。
接过孩子们递上的排骨,贺存定将石刀插进骨头和肉之间轻轻一划,附着在骨头上的肉,被轻松割下来。为了让孩子们心服口服,贺存定还将骨头和肉之间的那层坚韧的筋膜,也割了下来。
古人们除了吃肉外,还喜欢吸食骨头内的骨髓,那他们是怎么吃到骨头中间的骨髓呢?贺存定拿起一把小石锤,“啪”地一声,就将一根猪骨头敲断了,骨髓露在了孩子们的眼前。
骨刀化石
开放分类:专门史人类历史研究进化
骨刀化石是指德国莱比锡马普协会人类进化研究所和美国旧金山的加利福尼亚科技协会的工作人员,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两块骨质刀化石。经专家考证,它们源于340万年前,是人类祖先切肉的工具。这一发现使得人类使用工具的记录被提前了约100万年。
据德国《世界报》和《金融时报》2010年8月11日报道,德国莱比锡马普协会人类进化研究所和美国旧金山的加利福尼亚科技协会的工作人员,在埃塞俄比亚边远地区迪基卡(Dikika)发现了两块骨质刀化石。经专家考证,它们源于340万年前,是人类祖先切肉的工具。这一发现使得人类使用工具的记录被提前了约100万年。
埃塞俄比亚发现340万年前骨质切肉刀
这两块骨化石分别来自动物的肋骨和大腿骨。上面的凹痕显示,当时的人类曾用它剔、砍和切肉。骨刀中还发现夹有石片,可能是用于增加骨刀的锋利度。
骨刀中还发现夹有石片,可能是用于增加骨刀的锋利度
为了更准确地验证这次考古发现,地质学家们对周围的地质情况也进行了勘察,确认这里的岩石得到很好的保存,并由此最终断定了骨刀化石的年代。此前人类使用工具的最早发现也是在埃塞俄比亚,在波里地区(Bouri)发现了250万年前用于宰杀动物的大量石器。
目前还不清楚的是,当时的人类是已经学会了捕猎,还是以死去的动物为食。同时无法断定的是,当时的人类是自己学会了制造工具还是利用天然的坚硬石器。[1]
发现切肉刀的地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史前骨柄石刃器与复合工具技术相关讨论
Nature:泥河湾盆地发现早期人类使用颜料和复合工具的考古证据
【牧古说古珠】第六篇-村寨文化的珠子-村寨的闲暇时光
不过是块石头而已,何必那么美呢?
一大妈捡了些石头回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绘画教程19—微距中的画,山水画刀画鹅卵石的五个步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