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智者骑驴
(2008-10-16 13:54:21)
驴是一种性情温和、倔强而执著的动物。阿凡提、张果老的坐骑是毛驴,甚至就连耶稣也总是带着一头毛驴一起旅行,“驴身上放着他的水,他的葫芦,他的卷成筒状的古书,他的备用草鞋。”
智者,在古代社会,不是居于庙堂之上就是藏于江湖之中。居庙堂之上,出入有轿子相伴,藏江湖之中,出入则非走即驴。那么古代智者为什么喜欢骑驴呢?
其实原因有很多也很简单:
第一,毛驴走的比较慢,有利于智者的思考。不是说有“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这样的歇后语么?只不过大多数时候这句话都被用在了那些一时智短的人身上。
第二,毛驴的性情温和,易于使唤。与马相比,毛驴更容易被人驾驭;与牛相比,毛驴的身体灵活,更容易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与骡子相比,毛驴更善解人意、不随意发脾气。
第三,毛驴不怎么挑食,好养活,更接近百姓的生活。毛驴干得多、吃得少还不挑食,养它比较经济划算。
……
还有很多原因不一一列举了,不过有个很搞的笑话得说说:
驴样样不如马,但是驴却在某一方面比马有优势,那么是哪一方面呢?先卖个关子,答案在文后揭晓。
大智若愚的毛驴。
还记得那个在网络上和一些期刊杂志上被人们广为转载的老毛驴的故事么?温习一下:一头老毛驴掉进枯井里,主人救它不得于是决定埋了它。结果毛驴一次次抖落掉填在身上的泥土,并将之结实地踏在脚下,最终走出了枯井。故事的寓意很棒,此处照抄一下: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会如尘土一般落到我们的头上,要想从这苦难的枯井里脱身逃出来,走向人生的成功与辉煌,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将它们统统都抖落在地,重重地踩在脚下。因为,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每一个困难,每一次失败,其实都是人生历程中的一块垫脚石。
毛驴当然不晓得这么深刻的哲理,但是在枯井中挣扎、在面临死亡的时候,它却能冷静下来找出让自己脱离困境的办法。都市生活中的人越来越丧失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的本能,于是我们只能从其他动物的身上寻找到一些生活的真理和生命的真谛。所以,驴,在我的眼中是一种大智若愚的动物。然而在现代社会,驴已早早地远离了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茶余饭后调侃的材料。“蠢驴”、“笨驴”、“脑袋被驴踢了”……太多的关于驴的俗语都是贬义,很少有积极的、赞扬的。
速读时代,人们只是倾向于通过事物的表面来判断事物的品性,甚至有些时候浮浅到
仅仅靠听说就能决定一个事物的生死与否。所以,浮躁社会中的高级人需要《心灵鸡汤》、需要于丹的《论语》、《庄子》来装点自己的门面,慰藉自己干枯的心灵。
骑驴是一种生活态度。
如今,交通工具及其发达,人们已经用不着像古人那样骑驴骑马地远赴他乡了。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太多的交通工具在本意上被人们蹂躏得一塌糊涂,有时候成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所以,在人们都上杆子开宝马开奔驰的年代,很少有人愿意在灵魂深处,选择骑一头毛驴,向梦想前进。虽然他不是智者。所以,走慢一点,让心灵赶上疲惫的肉体好重放光芒;走稳一点,让焦灼的思绪在稳当的路途中缓慢释放。如此,我们才能像张果老一样,倒骑毛驴,却对未来了然于胸。
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标签: 王梵志
杂谈
分类: 有感而发
(黄慎《驴背寻诗》)
驴赋
很久以来,驴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色。至今,人们仍然把驴定格在“黔驴技穷”中,成了虚张声势、无能和愚蠢的代名词。
在中国语言文化里,有“驴”组成的众多个成语、俗语中,还没有找到一个算是真正褒义的。驴打滚、驴唇不对马嘴、好心当成驴肝肺、黔驴之技 、驴年马月、卸磨杀驴、驴脾气、不骑马,不骑牛,骑头毛驴中间走......,诸如此类。与马、牛相比,驴在人们意识里,怎么也不敢与“马踏飞燕”、“马到成功”、“老黄牛精神”、“牛气冲天”、股市上的“牛市”等相提并论。
其实,早在神话传说中,八仙过海中的张果老倒骑驴就是驴形象的闪亮登场,它地位之高,都能与神通广大的群仙为伍,还没有哪一头牲畜获此殊荣。
在汉代之初,它就被汉武帝视为奇兽,放养在皇家花园,堪与熊猫相媲美。东汉灵帝时,驴更是王公贵族的宠物;明朝李时珍、唐朝孙思邈等医药泰斗对驴产品的药用价值给予高度评价;唐代 “驴鞠”盛行,是与现代马球、足球相似的一项体育运动;我国古老地方剧种――唐山驴皮影曾名震中外;阿凡提既聪明又神气的小毛驴的形象,早已家喻户晓;古代诗人和驴有不解之缘,陆游、王安石、李白、杜甫、贾岛等文人墨客都有骑驴寻诗觅句的经历。
在现代,我国藏民有“娱驴节”,山西晋中的艺术节有驴车表演,陕北驴主人要为驴驹操办“满月”仪式。我国著名画家黄胄以画驴闻名,对驴大加赞赏。在美国,驴还是民主党的徽记,代表了谦虚、能干和勇气。
应该说,驴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和伴侣。
驴比牛吃得少,走得快,驮力大,耐力强。既能在磨坊度春秋,又能负重走险路。在偏僻农村、在黄土高原、在世界屋脊,经常可以看到它的身影,是名副其实的“电驴子”!
驴比马个头小,要求低,性情温,做事不张扬。与讲究奢华,游山观水的“驴友”相比,驴不求口舌之美,不求眼观之乐,需要的只是一把草、一钵水,是真正的“酷驴”!
在古代战争中,冲锋陷阵的是马,而运送粮草的是驴;在现代喧哗浮躁的赛马场里,出风头,受关注,戴红花的是马,可在田间地头、山区峡谷默默无闻行走的是驴。就是现代战争中,驴也是功不可没的。阿富汗战争中,联合国救灾物资就是靠4000头瘦骨嶙峋的驴分送到全国各地饥肠辘辘的难民手中的。驴的忘我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少,所急需的吗?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生活富裕了,狗、猫等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狗不看家护院,猫也不抓老鼠了,摇身一变,成了人类的坐上客,床上伴,成为宠物。狗死了,有人甘愿出10万元为其殡葬送终。而驴却黯然而去,继之在“天上龙肉,地下驴肉”的呐喊中,变成了肴驴肉、腊驴肉、全驴宴等,成为人们的美味佳肴。
驴,成就了众多名人墨客,可有几个人为驴歌功颂德啊?
驴,经历了茶马古道艰辛,可有几个人为驴树碑立传啊?
驴,奉献了瘦弱矮小身躯--皮制成了阿胶;骨做成了骨胶、骨粉;血提取生物制品,加工成其它动物的饲料,......。驴的全身被人们轧干用净,可有几个人为驴喊冤叫屈啊?
驴啊,你真冤!
在仕途上,驴既不像斜刺里杀出的“黑马”,受到主人的青睐而飞黄腾达,连升三级;又不像甘于平凡,庸庸碌碌的黄牛,因为默默无闻而受赞扬。驴会由于看不惯昏暗现实相互倾轧而发发驴脾气,尥蹶子,昂天长吼而遭人讨厌,不受待见,终生难派上好用场。
平心而论,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不光需要黑马、黄牛和大熊猫,更需要正确看待驴,用科学的眼光对待驴,真正发挥驴全身是宝的优长,为驴提供广阔的用武之地,充分体现出驴的真正价值。
相信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文明的人类终将给驴一个公正的定位。
让我们重新认识驴吧!
影视作品《民兵葛二蛋》骑驴剧照
大凉山区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
“驴”与“旅”谐音,是中国自助游FB游自虐游一族的互称。
“ 驴”,又叫“马+户”,这是我小时侯对我一个姓马的同学的称呼,他高兴了一阵子,后来知道了其含义,大生气,生大气。我们现在自称驴子,我们是欢快的驴子,现在的驴子经过我们的发挥,已经提高了一个高度,我们是高尚的驴。
一,驴的历史沿革。驴,耐粗饲,善负重,吃苦耐劳,性温和而倔强,是驴友文化的标志宠物。中国的驴文化可以说是历史悠久。驴,哺乳纲,马科。虽然优点很多,但无论骑乘挽曳都不及马。因此驴不要自得于轻灵、高亢,便求改良。驴马杂交出了个两不象的骡子。马生的骡子叫马骡,驴生的骡子称驴骡,各自优劣,人们自有定断,不复言。历史上有很多驴的典故,驴是温和而善良的。它们拉磨吃草,但是不出奶,所以在起历史地位上不如牛高尚,不如马高贵,低贱而勤劳,
为什么互称为“驴”呢?因为自助游者通常都是背着个大背包,里面装满各类旅途所需用品,就像驴子驮着东西一样。他们经常自嘲自己:“累得像驴一样”。是驴都鄙视戴着小黄帽跟在导游小旗指挥下“到此一游”的旅游方式,而在网络社会里呼朋唤友,找一群志同道合之“驴”,背着硕大的背包,带着简单的干粮,走向大自然。这些驴富有个性,崇尚自然,勇于探险,全国已有两百万之众驴。他们伴篝火,枕绿地,望皎皎明月,覆浩瀚星海,把酒问苍天,何其豪哉壮哉!
与之相关的,他们的圈子叫“驴圈”,他们的互相嘶叫笑骂的地方叫“驴坛”,广东的“磨房”是有名的“驴坛”。他们的出游叫“驴行”。他们的对象叫“伴驴”。BBS,号称“驴坛”。进去的人,驴哥哥驴妹妹叫得热络。进圈时间长了,人称老驴。叫声响亮、应者众多的叫名驴,被尊者赶紧自谦的是菜驴。
二,驴的分布和分类。中国的驴,主要分布在北方各省。南方照说没有,但贵州也一定不少了。唐时黔无驴,偶去了一只,还闹出个黔驴计穷的悲剧来。那驴只有一个招式:尥蹶子。便教识破了无他计呢,也就是个让人磨牙的什物。所幸的是华南虎如今已灭绝了。
近年来,珠三角地区多产天下名驴,名驴聚集,深圳受外来影响较大,广泛分布,其成分杂乱,种族种群复杂,有外国来的高贵驴,有深圳本地以及广东岭南驴,他们多讲当地驴语,有高档鞍子和名贵驴蹄,对广东的驴文化的推动和驴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还有内陆来的,我们叫他草驴,内陆几省,根据不同地域的区分,他们也分出不同的种群,有云贵来的耐苦驴,北方来的朴实驴,有东北来的大个铝,有江浙来的温顺驴。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阶层,不同的驴子干的事情又有较大区分,A。有的驴子喜欢爬山,负重,叫拉磨驴。B,有的驴子喜欢拉车城市暴走,叫暴走驴。有的驴子喜欢骑车远行,叫单车驴。C,有的驴子喜欢架车出游,架车出游之驴根据我的分类,属于高尚的一族,逐渐淡出驴群,归为“马”群里去了。D,还有一部分原来为驴,后来加入相关驴文化驴产业的行业里去了,逐渐少参加拉磨,我叫他们为“牛”。至于“驴”和“马”结婚所生之子,暂时叫“骡子”,他们具备驴的气质和马的高贵。E,还有色驴,色驴分两种,一种是喜欢照相的驴子,格调高雅,另外一种喜欢借“混帐”之机占女驴便宜的也叫色驴,格调粗俗。
三,驴的发展:驴的发展,离不开驴们自己的努力,近来观驴的行踪,发现女驴增多,这是驴文化发展的一个好现象,女驴不可小看,初几次磨蹄子,可能会累的娇喘微微,粉脸红红,香汗淋漓,脚步蹒跚,但是经过几次拉磨,优势渐渐现露,脸也晒黑了,长的粗壮有力,对驴群的活动的贡献以及价值渐渐增大,俗话讲,男女搭配,拉磨不累。我们驴们应该发展自己,不要蜕变成“马”或“牛”们,他们偶尔装驴做势,实则已经叛变。要努力把驴文化发展广大,没“伴驴”的驴群,尽量发扬奉献精神,互相帮助,女驴尽量找男驴做“伴驴”,将来后代才不会出现骡子现象。有机会的话,找个外籍驴也不错,可以改良驴品种,发展驴文化。
四,驴的本身价值:驴肉细嫩味美,营养丰富。驴皮用途很广,是轻工业好原料,肉驴系肉皮兼用。 经科学测定,每百克驴肉中含蛋白质18.6克,脂肪0.7克,钙10毫克,磷144毫克,铁136毫克,热量80大卡。其中蛋白质含量比牛肉、猪肉都高,而脂肪都很低,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肉食品。据医学记载,驴肉还有补血、补气、补虚、壮阳健肾的功能,是理想保健肉食品。 肉驴属草食家畜,适应性好,一般没有疾病感染,自身免疫抗病力强,更没有传染性病流行史。驴耐粗饲料、易饲养、好管理,繁殖快,费用低,放圈养都可,很适合农户饲养。即使草原面积不广,采取舍饲秸秆青贮也是好饲料。育肥肉驴毛重收购8-9元/公斤,刮净肉16-18元/公斤。一头肉驴可卖两千多元,若将肉驴分割加工冷冻、肉干、肉松、腊肉、五香驴肉、驴肉罐头。愿经常拉磨的驴们少吃牛肉,多吃驴肉。
经过这些描述,大家可以知道,驴这个称呼多么好啊
驴的定义
马科、驴属。体型比马和斑马都小,但与马属有不少共同特征:第三趾发达,有蹄,其余各趾都已退化。
品种简介:我国疆域辽阔,养驴历史悠久。驴可分大、中、小三型,大型驴有关中驴、泌阳驴,这两种驴体高130厘米以上;中型驴有辽宁驴,这种驴高在110-130厘米之间;小型俗称毛驴,以华北、甘肃、新疆等地居多,这些地区的驴体高在85-110厘米之间。
驴的形象似马,多为灰褐色,不威武雄壮,它的头大耳长,胸部稍窄,四肢瘦弱,躯干较短,因而体高和身长大体相等,呈正方型。颈项皮薄,蹄小坚实,体质健壮,抵抗能力很强。驴很结实,耐粗放,不易生病,并有性情温驯,刻苦耐劳、听从使役等优点。
驴可耕作和乘骑使用。每天耕作6-7小时,可耕地2.5-3亩。在农村还可乘骑赶集,适于山区驮运及家庭役用。驴肉又是宴席上的珍肴,其肉质细味美,素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之说。经测定,每百克驴肉中含蛋白质18.6克,脂肪0.7克,钙10毫克,磷144毫克,铁13.6毫克,热量80大卡。其中蛋白质含量比牛肉、猪肉都高,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驴肉有补血、补气、补虚、滋阴壮阳的功能,是理想的保健食品。驴皮可制革,也是制造名贵中药阿胶的主要原料。
驴的起源
在6000年以前,驴在非洲的东北部驯养,家化。4000年以前经西亚、中亚来到我国新疆,当时驴在内陆很为珍稀。后在2000年以前的西汉,在张骞通西域时,驴、骡才随良马和苜蓿一起引入内陆。开始多在陕西省的关中地区饲养,唐宋时期驴作为役畜,已遍布中原地区.
到过葡萄牙的游客,或许会对葡萄牙人的好“斗”留下深刻印象。在闲暇时日,尤其盛夏消暑季节,葡萄牙人斗牛、斗鸡、斗驴,领略惊险,享受刺激,其乐无穷,其趣无穷。
葡萄牙的驴
在葡北部邻近西班牙的蒙塔莱格罗地区,盛行斗驴比赛。与斗牛和斗鸡相比,斗驴倒从未遭到非议。因为与其说是斗驴,实乃“斗驴嘴”或“斗驴吼”。比赛时,两头公驴先后大叫一声,算是挑战和应战;随后便声声比高,竭力企图压过对方的吼声。赛到最高潮,驴嘴相撞,当真斗起嘴来,最终以嘴更硬的驴击退对手决出胜负。而斗胜之驴此时总会仰天高叫,那一声惊天动地,像在宣布:“我是冠军!”
摩洛哥的驴
依山而建的非斯老城是摩洛哥的手工业之都,早已被列为世界遗产。在非斯老城狭窄而崎岖的街道上,负重的毛驴早已走了上千年,只不过所驮的货物发生了变化。游人徘徊在非斯老城里,经常会被紧贴身后的毛驴撵得不知所措;迎面遇上毛驴,也只有主动让路的份儿。有时,在只容一人通过的窄巷里,两头毛驴狭路相逢,怒目相视,互不相让,一下子便把通道堵得严严实实。
毛驴蹄叩击石板路面声、工匠铺响起的敲击声、清真寺传出的悠扬诵经声……交织成非斯老城千年不变的交响乐。有什么比毛驴更适合作为非斯老城的交通工具呢?遍地的驴粪虽然煞风景,却是真实的原生态,让人们深深感到,非斯老城保持着历史的原汁原味。
在摩洛哥的农村,无论山沟、高原还是沙漠边缘,毛驴默默地为人们分担着生活的压力。摩洛哥缺水,许多地区方圆几百里都没有地表水,村民取水只能去几十里外的深水井,毛驴则是他们的必备交通工具。在那里,常能看到老人边骑驴边哼着小调,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
曾邂逅摩洛哥一对农村姐妹,姐姐十来岁,妹妹小得多。姐姐忙着洗衣服,妹妹负责打水。干完活儿,姐姐牵着两头毛驴往回走,毛驴一头驮着三五个沉重的水桶,另一头驮着妹妹和两筐洗净的衣服。微风里,毛驴渐行渐远,铃铛声却仍然清脆入耳。
这对姐妹长大后,也许仍会和毛驴相伴终生。她们可会想到,对她们再普通亲切不过的毛驴,会在异域客的心里留下永远的回味和感慨? 中国的驴:
详情请见:http://xiaonei.com/getuser.do?id=222620889
古城骑驴后记Petra
Veeta  03-25 15:38发表
驴子的新发现
一直觉得驴这种动物蛮有意思的。明显一副受气包长相,偏偏脾气还挺大,一点容不得你撩拨它。干不了多少活,就呼哧呼哧喘气。
驴也有长处。我以为,第一点就是拉磨,蒙上眼睛,告诉它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有弧度的,然后原地转圈,日复日,年复年。想想真有点像当家作主的我们。所以说,人生如驴。
(2013-09-21 17:48:15)
转载▼
标签:  文化
分类: 布衣戏言
尽管驴主人总是抱怨驴其实干不了什么活,能力太差,可还是不停地找驴。于是有了HR,有了猎头,一轮轮面试。弱驴当然很难找到活计。看到壮一点的就牵进来,拉磨,然后,告诉驴你的料草够多了,属上海的高薪驴。其实驴主人心知肚明,牲口里面,驴还是价廉物美的。
其实,时间久了,驴也知道光明大道就是转圈圈,不过混个肚饱。比起隔壁的那栏猪,自己还算幸运的。于是默默地拉磨,要是主人看到该驴可靠有长力,升职做主人座驾的可能也是有的。
于是人生有了目标,也就没什么好抱怨的了。
前几年回国那会儿,在高校任职,混得清贫如驴,穷困如鬼。偏就有错过了洋插队的老同志时不时过来撩拨:“查博,你的身价好买辆车的,怎么好意思和我们一样骑单车呢?”每每只好手一摊说,人还养不起呢。
这时不知怎么就想起了驴,说要是交通规则允许,就买头驴吧。
看着拥挤得一塌糊涂的马路,满大街的宝马悍马,不免浮想联翩。想象着骑着一头毛驴得意洋洋地穿过交通路口,满大街的人都看憔悴了。警察也拿我没办法,因为驴屁股上挂着市政府特批的海龟专用驴照。绿色,低碳,而且环保。重要的是和国际时尚接轨。
骑驴据说是法国人的新时髦。话说如今的法国那是相当的不同了,从比利牛斯的山间小道,到科西嘉岛,到处都是骑驴的,连他们现任总统都挂相呢。不知道驴友这一称呼,是否和这一新时代潮流有关。
其实不必羡慕法国,我们的文化里也是充满了驴元素的。不信可以看看黄胄的百驴图,那可以说是对中国驴文化的总结性描述。不然怎么我们老是挂在嘴边,咱五千年了。
说到驴先要提到它的主要功能,那就是驴首先是给人骑的。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有马了,还要骑驴?那是你对驴还不够了解。驴其实跑得不比马慢,所以桑丘的驴完全追得上唐吉诃德的马。而且追得低调,追得不显山露水。帝国3里面跑得最快的不是什么条顿骑士,却正是骑驴的教士。
有人说驴不如马讨喜,都说驴脾气没听说过马脾气。那你可是错会了驴。驴子其实谦逊得紧,不然为什么自古只闻名驹不闻名驴。
驴从不和主人抢风头。强如帅哥吕布,人家还会说什么“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先没出场,风头先抢去一半。还有张飞一边酸溜溜地说风凉话,那不是那三姓家奴猛,是那马跑得快。就好比我们今天诬陷不是领导能力强,而是秘书笔头好。
到后来吕布都死了,赤兔照旧风头无限,还被关羽那专擅抽冷子打闷棍的小贼骑着成功偷袭了文丑颜良,坐实了张三哥的诬陷。
聪明人从来不骑马,他们骑驴。阿凡提,张果老倒骑毛驴,从里到外透得是智慧。
美人们不喜骑马,她们也骑驴。于是李莫愁会唱着问世间情为何物,骑着小花驴惊艳亮相。小东邪郭襄骑驴过花荫,挺长剑,一扬眉,青水白石何离离,撩得诗剑琴三绝的何足道颠之倒之。
只可惜杨过那小子有浓厚的恋母情结,对小萝莉不感兴趣。所以,郭襄骑得不是驴,是寂寞。
为什么美女骑驴,细论还是挺有讲究的。
北方有句俗话:驴坐屁股马骑鞍。骑马时,两腿要分开跨坐在马鞍上,一晃一晃的对于一个未婚少女来说容易出事。而坐在驴屁股上,正可以双腿并拢放在一侧,比较雅观。
想象一下,一位OL坐在办公室,双腿并拢放在一侧,优雅地小口嘬着咖啡。这情景其实也是可以骑驴重现的。
查博最初曾经计划先写一篇猪再写一篇驴的,结果猪写成了(见本博《幸福像猪一样》),驴就一直没动笔。上次机缘巧合,误入某美女画家博客,看到一驴驴臀向外,骇怪之余,不免想象,不知这驴她骑过没有,要是没有,强烈建议骑一回,也很优雅的。
好了,在查博的喋喋不休之下,至此驴的形象已经渐入佳境。受过了查博的教化,以后你不可一提到驴就先想到拉磨,更不要先联想到河间驴肉火烧,堕落得像个营养不良的日本鬼子似的。
驴是很风雅的。高标如建安名士王仲宣,曹子恒者,也每以效驴鸣为尚,彰显得是品位。
更有孟浩然骑驴踏雪寻梅,李白乘醉骑驴游华阴,杜甫“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贾岛骑驴赋诗,李贺骑驴觅句。却原来,无驴不成句阿。恰正是——
衣上征尘杂酒痕,
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
最后,以陆游绝句收笔,本文书且着落于此处。
现代版骑驴看唱本  http://news.k618.cn/happy/201208/t20120823_2378245.html
美高科技老人30年骑驴周游抗议城市化
来源:环球网我有话说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13/09/15/016046647.shtml
期盼搬出大山 告别驴驮水
本文转载自七道阳光《期盼搬出大山 告别驴驮水》2012-10-07 18:48:20|  分类: 引用
新闻23:20
肉驴的饲养技术2010-06-14 19:27:2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潇洒毛驴
毛驴歇后语大全
毛驴是个鬼——故乡纪事118
黔物庞然
丁可:有关驴子的闲话
在敦煌,吃驴肉悟出的驴生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