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云之南的那些建筑(三) | 彝族的“一颗印”
建筑彝族
来碗建筑 · 2015-09-03 17:06
文字 照片 | 章名路
修改 排版 | 蒋思成
”一颗印“(由于住宅地盘方整,外观方整,当地称"一颗印"。)位于滇中高原地区,与当地四季如春,无严寒酷暑,风大的气候环境特点相适应,多采用厚土墙及筒瓦铺屋顶。
老子有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指的是道法,既是指哲学方法,又是指思维活动;“形而下” 则是指具体的,可以捉摸到的东西或器物, 对于“一颗印”我们也可从这两部分来慢慢深入。
1、 主体要素——正房
“一颗印”民居的正房是全宅中最高、建筑空间尺度最大、出厦最长、朝向最好的 建筑,一般面阔 3 间,有宽敞的前廊,居于 “一颗印”民居建筑的中轴线上,前为天井,正对倒座。
2、支撑要素——耳房、倒座
耳房:分列于正方两侧且与正房垂直布置,其地位仅次于正房且面阔、进深的尺寸和总高度均小于正房,是服务于正房的配套建筑。
3、核心要素——天井
“一颗印”民居的天井一般较为狭小,多为横向长方形,由正房、两侧的 耳房及倒座围合而成,深远的出檐进一步缩小了天井的开口,使其形成了紧 凑、内敛、亲切的空间特点。
4、复合要素——檐廊
“一颗印“中正房前半开放的檐廊空间是连接建筑内部的重要通道,也是介于室内和室外的一个过渡空间。
“一颗印”中的檐廊又被称作“游 春”,能满足遮阳、避雨、采光、自然通风需求,是极为舒适宜人的家庭生活空间。
5、连接要素——楼梯间
楼梯间:通常情况下“一颗印”民居中只设两把楼梯,分别位于正房檐廊 的两端。
基本的结构为“三间四耳倒八尺”,正房多为三开间,两边的耳房,有左右各两间的,称“三间四耳”, 大门居中,门内设倒座或门廊,倒座深八尺,则称倒八尺。
1、正方一层的中明间称为堂屋,常做客厅,是家庭内主要公共活动空间与接待宾客之处
左右两间为卧室,一般为长辈的居所。
正房二层的中明间是“祖堂”或“佛堂”,供奉着祖宗、圣人的牌 位;其余房间一般作储藏农具、堆放粮食之用。
2、一般一层靠近正房处的“左耳”或“右耳”作灶房,靠近大门倒八尺的左右两间耳房常作为 晚辈居所。耳房的二层常做存储物品之用,但当一层不够住时,也可作为晚 辈居所。
3、正房与两侧耳房连接处各设一单跑楼梯,无平台,直接由楼梯依次登耳房、正房楼层,布置十分紧凑。
正房较高,用双坡屋顶,前面开窗,以获得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耳房与倒座均为内长外短的双坡顶。
长坡向内,短坡向外,可提升外墙高度,有利于防风、防火、防盗。
1、由于外墙不开窗,采光是由天井所负责。
2、天井狭小,正房、耳房面向天井均挑出腰檐,正房腰檐称“大厦”,耳房腰檐和门廊腰檐称“小厦”。大小厦连通,便于雨天穿行。
3、房屋高,天井小,加上大小厦深挑,可挡住太阳大高度角的强光直射,十分适合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型气候特点,也方便天井汇集雨水。
天井是室内空间的延伸和扩充,同时它分割了建筑空间,使四周建筑产生距离而满足通风、采光、换气、排水、家庭活动的需求。在功能上,还是民居内部家庭露天活动的核心场所,人们的日常生活围绕它展开。作为反映主人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的载体,天井对人们的相互交流和文化传播起着一定的作用。
外墙均为高墙,用夯土或者土坯筑成;
也有用内土外砖的形式筑成,还有个招财的名字“金包银”
建筑为穿斗式构架,来适应云南多地震的地质
“一颗印”作为云南境内最普遍的传统民居,无论是在山区、平坝、城镇、村寨都宜修建。可单幢,也可联幢,可豪华,也能简朴,千百年来是滇池地区最普遍、最温馨的平民住宅。
一颗印式的昆明古民居建筑历经千百年的发展,传承 和延续了先人的建筑思想和建造技艺,具有一种经历长期演变而形成的、并被集体所认同的“ 内在逻辑”和“ 基本原则”,无论它的一些形式的表征符号、风格如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发展变化,其内在的设计法则、逻辑和智慧是永恒的,并且仍具有现实效用和借鉴价值。
对一座建筑,一万个人会有一万种看法,那对于这座建筑,你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 来碗建筑 中畅所欲言。直接在公众号中留言,发给我们,我们会一一回复。
【中国传统民居巡礼】之云南“一颗印”
来源: 立身国学教育  2014-11-26 21:20:00   责任编辑:沈碧梅  www.k618.cn
【图语:云南“一颗印”】
云南“一颗印”是云南昆明地区汉族、彝族普遍采用的一种住屋形式。它由正房、耳房(厢房)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如印的外观,俗称“一颗印”。
主要特点
正房底层明间为堂屋、餐室,楼层明间为粮仓,上下层次间作居室;耳房底层作厨房、柴草房或畜廊,楼层作居室。正方与两侧耳房连接处各设一单跑楼梯,无平台,直接由楼梯依次登耳房、正房楼层,布置十分紧凑。
大门居中,门内设倒座或门廊,倒座深八尺。“三间四耳倒八尺”是“一颗印”的最典型的格局。
天井狭小,正房、耳房面向天井均挑出腰檐,正房腰檐称“大厦”,耳房腰檐和门廊腰檐称“小厦”。
大小厦连通,便于雨天穿行。房屋高,天井小,加上大小厦深挑,可挡住太阳大高度角的强光直射,十分适合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型气候特点。
整座“一颗印”,独门独户,高墙小窗,空间紧凑,体量不大,小巧灵便,无固定朝向,可随山坡走向形成无规则的散点布置。
历史演变
在旧时,昆明的城乡无论汉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百姓都喜爱建盖经济、实惠的“一颗印”式民居。“一颗印”民居建筑的特点是:由正房、厢房、倒座组成四合院,瓦顶、土墙,平面和外观呈方形,方方正正好似一颗印章,就称为“一颗印”。“一颗印”民居为一楼一底楼房,正房三间,底层一明间两次间,前有单层廊(称抱厦),构成重檐屋顶。左右两侧为一楼一底吊厦式厢房,厢房的底层一般各有两间,称为“三间四耳”。
一颗印式民居是由汉、彝先民共同创造,最早在昆明地区流行起来的“特色品牌”,一颗印式民居的基本规则为“三间两耳倒八尺”。平面近乎正方形,正房三间两层,较高一些,两厢为耳房,耳房就矮一些,这样就组成四合院,中间为一小天井,门廊又称倒座,进深为八尺,所以叫“倒八尺”,整体方形如印章,故称“一颗印”式。这样长辈居住的正房采光就比较好。中间为天井,多打有水井,铺石板, 作为洗菜洗衣休闲的场所. 为安全起见,传统的房屋四周外墙上是不开窗户的,都从天井采光。在一颗印中,正房三间的底层中央一间多作客堂,为接待客人用,左右为主人卧室,耳房底层为厨房和猪、马牲畜栏圈,楼上正房中间为祭祀祖宗的祖堂或者是诵经供佛的佛堂,其余房间供住人和储存农作物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传统农舍“一颗印”
昆明“一颗印”住宅【图文】
【视频】你不知道的沾益民居“一颗印”
一颗印丨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里的一大明星
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分别有什么特点?
古典建筑中的民居建筑之云南民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