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青铜容器的名称和用途
中国的青铜器出现于史前,繁盛于夏商周时期。不仅器物类型繁多,而且造型庄重华丽,纹饰精湛优美,为世界所罕见,而且铭文内容丰富,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 值,同时也是研究文字发展演变的珍贵资料。从用途上来说,青铜器分为容器、兵器、乐器、车马器等几个大类。本文主要简介主要青铜容器的种类和名称。
青铜器
食器        
酒器      兕觥  
 方彝 
水器      
乐器 编铙 编钟 编镈
兵器 
青铜容器,是夏商周时期最主要的器类之一,包括炊器、食器、酒器、盥洗器等。大部分青铜容器皆为礼器。
1、鼎
汉字“鼎”拼音为dǐng。古代的烹饪之器,和现在家里的锅差不多,用来煮或盛放鱼、羊、豕肉。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比如有名的商代司母戊大方鼎。鼎,是中国古代 最重要的青铜礼器之一,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 传说,鼎就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所谓国灭则鼎迁,后世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2、鬲
鬲象形字,金文字形,象饮食器具形。(用作国名和姓时念gé)鬲作为一种汉族古代煮饭用的炊器,(念作lì),有陶制鬲和青铜鬲。青铜鬲最初是依照新石器时代已有的陶鬲制成的。其形状一般为侈口(口沿外倾),有三个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热。青铜鬲流行于商代至春秋时期。形状和鼎相似,侈口、三空足。一般煮饭用,足中空便于炊煮加热。
3、甗
甗(汉语拼音:yǎn,粤音“演”)是汉族在先秦时期的蒸食用具,流行于商至汉代,可分为两部分,下半部是鬲,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两者之间有镂空的箅,用来放置食物,可通蒸汽。另可作为姓氏。相当于现在的蒸锅。有圆体三足和方体四足两类。
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甑(zeng,音赠),放置食物;
下部为鬲,盛水。如甑与鬲铸为一体称为合体甗,其中部有一铜片,叫做箄(bi,音比)。
上有能够通蒸气的十字孔或直线孔。
4、匕
匕,bǐ ,中国汉字。1. 〔~首〕短剑。2. 古代指勺、匙之类的取食用具:“先主方食,失~箸”。相当于现在的汤匙、调羹,是古代挹取食物的器具。从体上分为尖形体匕和椭圆体匕,从柄上分为曲柄匕和直柄匕
5、簋
簋读作“诡”(Guǐ),是古代汉族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圆口,双耳。流行于商朝至东周,是中国青铜器时代标志性青铜器具之一。相当于现在的碗,用来盛饭。一般为圆腹、侈口、圈足。
6、簠
簠,fǔ,是中国古代汉族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具,《周礼·舍人》:"凡祭祀共簠簋。"其实和簋的作用相同,也是盛食物用。
长方形,口外侈,四短足,盖与器的大象相同,合上为一器,打开则是相同的两个器皿。
7、盨
盨,xǔ,是汉族在古代盛食物的铜器,椭圆口,有盖,两耳,圈足或四足。盨是用来盛黍稷的礼器,从簋变化而来,西周中期偏晚的时候开始流行。用来盛黍,稷,稻,粱用。椭圆形,敛口,腹侧有耳,圈足,上有盖,盖上有四个矩形钮或圈足。
8、敦
敦dūn是古代汉族的食器,在祭祀和宴会时放盛黍、稷、稻、梁等作物。出现在春秋时期,后来逐渐演变出盖。到战国时多为盖形同体。常为三足,有时盖也能反过来使用。盛黍、稷、稻、粱用。由鼎演变而来,形状酷似西瓜,又称西瓜敦或西瓜鼎。
其上下内外皆圆,盖与器体合成球体或卵圆体,两环耳、三短足,盖也可反过来使用。
9、豆
豆dòu:豆是中国先秦时期汉族的食器和礼器。大汶口遗址已有陶豆出土,流行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时用于盛放黍、稷等谷物,后用于盛放腌菜、肉酱等调味品。古为食肉器,又为菹醢(zu hai,音祖海)器。菹就是今天的咸菜,醢就是今天的肉酱一类的食物。
豆上为盘腹,早期浅,春秋后变深,下有长柄及圈足,有的有盖。
10、卣
卣yǒu是一种器皿,属于汉族古代酒器。具体出现时间是未知,盛行使用时期为商代跟西周时期。盛酒的器皿之一。基本形状为椭圆体、深腹下鼓、圈足,上有盖,盖有钮,
形状似壶但有提梁,腹或圆或椭或方,也有作鸟兽形的。
11、尊
尊:zūn尊,今作樽,是商周时代汉族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青铜器,尊的形制圈足,圆腹或方腹,长颈,敞口,口径较大。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春秋后期已经少见。盛酒器,基本形制多为侈口,鼓腹圜底,圈足,形似觚,但中部又比觚肥硕,口部亦比觚大。一般称尊者,分为觚形尊、有肩大口尊和鸟兽尊三类。
12、觥
觥gōng觥是古代汉族盛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椭圆形或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带盖,盖做成有角的兽头或长鼻上卷的象头状。也称兕觥(si gong,音四工),是古代盛酒或饮酒之器。
“兕”是古代的犀牛,以前用其角做觥,因不易保存,故殷商时期改用铜作觥。
觥体为椭圆形或方形,下有圈足或四足,前有宽流,后有鋬手(pan,音判,把手的意思),盖多作兽首形或长鼻象首形。
13、盉
盉 hé
洛阳钟鼎青铜器
盉是汉族古代盛酒器,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用水来调和酒味的浓淡。盉的形状较多,一般是圆口,深腹,有盖,前有流,后有鋬(音畔),下有三足或四足,盖和之间有链相连接。青铜盉出现在商代早期,盛行于商晚期和西周,流行到春秋战国。中国古代青铜器从商代晚期开始,造型特点是敦厚凝重,装饰繁复,图纹威严神秘,西周大致秉承商代旧制而略有变化。随着王权衰落,礼崩乐坏,青铜礼器中逐渐透出一些令人轻松的气息,旧有的神秘、庄重与沉闷渐渐隐去,而新的有创意的造型和纹饰,一步步走向百姓生活。相当于今日的茶壶,是古代调和酒、水及温酒之器。《说文·皿部》:“盉,调味也”,故此器通过加入不同的水量可以调节酒味浓度的高低。一般是敛口、深腹、有盖、前有管状流、后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
14、罍
罍léi罍是汉族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体量略小于彝,罍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罍出现于商代晚期,而圆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从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渐由瘦高转为矮粗,繁缛的图案渐少,变得素雅。是古代的酿酒器,又为大型的盛酒器。形制大体分为两种:圆形罍和方形罍。其特征是敞口、短颈、广肩、肩上有两耳,正面下腹有一穿系用的环鼻,以系绳提取倾酒之用,圈足。
15、壶
壶:长颈容酒或水的器皿。《诗·大雅·韩奕》有云:“清酒百壶”,《孟子·梁惠王下》有云:“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壶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圆形、方形、扁形、瓠形、贯耳形和蒜头形等。
16、方彝
方彝:方彝yí是古代汉族的盛酒器。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中期。彝本是青铜礼器的通称,宋人始称这类器物为方彝。方彝的造型特征是长方形器身,带盖,直口,直腹,圈足。器盖上小底大,做成斜坡式屋顶形,圈足上往往每边都有一个缺口。也有少数方彝下腹外鼓成曲腹状。为盛酒器,或为调和酒、水之器。彝也是古代青铜礼器的通称。形制为方形,高身,腹有曲有直,带盖,盖似屋顶形,盖上有钮,有的带扉棱。
17、爵
爵(jué, 音决):古时饮酒器的总称,相当于现在的酒杯,是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青铜利器之一。
基本形制为圆腹,前有倾酒用的瓦筒似的流,后有尖状尾,腹侧有鋬,口上有两柱,腹下有三尖足。
18、觚
觚(gū,音姑):是最早出现的青铜饮酒器。上下均呈喇叭口状,中为长颈细腰。
19、角
角:饮酒器。形似爵,无流无柱,口两翼均若尾,有的有盖,底近半圆形,三锥形足。
20、斝
斝(jiǎ,音甲):温酒器,《礼经》上称其为“散”,故“散”又为“斝”的别名。
形状像爵,但比爵大,容量亦大,圆口,两柱,无流无尾,一鋬,以三棱形足居多。
21、觯
觯(zhì,音志):饮酒器。形似尊,容量却小于尊,且鼓腹下垂、侈口、圈足,大多数有盖。
22、勺
勺:又谓枓,是取酒器。一般呈短圆筒形,旁有短柄,柄或中空,以安木把。
23、盘
盥器:又称水器,古代盛水之器。
盘:盛水和古人盥洗时承接弃水的用具。形制为圆形,口大,圈足,腹浅而平,有的有耳,有的有流。
24、匜
匜(yí,音仪):古代盥洗时的浇水器,与盘是一套器具。匜音同仪,是中国先秦时代汉族礼器之一,用于沃盥之礼,为客人洗手所用。周朝沃盥之礼所用水器由盘、盉组合变为盘、匜组合。
形体椭圆似瓢,前有流可注水,后有鋬可执拿,下有三足或四足或无足,有的带盖。
25、鉴
鉴:形如大缸,大敞口,广腹,平底,无足或圈足,两耳或四耳,是大型盛水器。用来盛水、盛冰、照容和沐浴。
“鉴”一名就是根据盛水后照容(起镜子)的作用而来。
26、缶
缶(fǒu,音否):盛水或酒的器皿,基本特征为圆腹有盖,腹上置两或四环耳圈足,也有方形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铜器的五大分类
在博物馆中才能见到,带你认识30种古代器物
泣血整理:馆藏青铜器大全(持续更新中)
古代青铜容器的名称和用途
捡漏必备:青铜容器名称用途。
中国古代青铜器都长啥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