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家厨房提纯蜂蜡——古代用什么做蜡烛

  转帖自QBQ论坛,作者xiaoyuuu 授权转载。

      蜂蜡是在各种DIY中使用比较多的辅料,擦皮鞋要用,做木工要用,做皮活也要用。
      一直想买一点,某宝上不同商家的产品价钱相差比较大,外观颜色也大不相同,选来选去一直没有下手。
      偶然看到路边养蜂的,就过去问了问,价钱不贵,但原蜡和提纯过的蜡价钱相差一倍。
为了满足一下好奇心,顺便验证一下各种颜色各种价钱的蜂蜡哪种质量好,就买了点原蜡自己动手。

      养蜂的大嫂给挑的都是比较新鲜的,很干净,大概有半斤,颜色从白色到棕色都有。
 

简单冲洗一下,挑出比较大的杂质。
 

掰碎,用开水融化,多放点水,让里面水溶性的成分充分溶解。
 

看起来脏乎乎的一盆。
 


加热一会,把蜡煮化,同时让水溶性的成分溶解在水里。
 


用纱布过滤,滤掉固体杂质。
 


密度大的都沉底了。
 


趁热挤一挤,不要浪费,过滤出来的渣子里还能挤出很多蜡油。 
 

融化的蜡油飘在上面,跟黄油一样。
 

水浴降温,凝固以后更像黄油。
 


蜡油下面的水变成棕色,里面可能溶解了很多免疫活性物质,但咱要的是蜂蜡,不做保健品。
 


蜡油的背面还有很多固体杂质,是滤布比较粗的关系。
为了得到更纯净的蜂蜡,我决定再过滤一遍。
 


第二次加水融化,这次水的颜色很浅,只有淡淡的黄色。
 


      蜡油的颜色浅了一点,因为滤布的关系,第二次滤掉的固体杂质不多,如果有合适的滤布,第二次完全可以省略。
      得到的蜡再水浴融化一次,凝固以后进一步去除水分(没拍照片)。
 


用纸杯的托做成小块方便使用。
 


一共做出七个小块,够擦很多双鞋了。
 


      自我感觉算是质量比较好的,起码原料的纯度没问题。
      色泽金黄,质感看起来介于黄油和肥皂之间;用手捏的感觉是粘粘的软软的,不像石蜡那样油油的一捏就碎。 

      现在来说古代用什么做的蜡烛。
      现在的蜡烛是用石蜡制作的,石蜡是通过石油工业提炼出来的,那么古代用什么做蜡烛呢?
      一种主要原料就是楼主文章里用的蜂蜡,古代也叫做“蜜蜡”,提纯方法大家已经知道了;
      还有一种“虫蜡”,有一种虫,寄生在树的树干和粗枝上,叫“白蜡虫”,白蜡虫寄生在树干表面,连成一片,吃的是树汁,分泌的就是白蜡。到了该收获的时候,连片割下,就可以提纯出虫蜡来。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蜡烛的“蜡”字是“虫”字边,这充分说明了古代的蜡烛跟昆虫有关,蜜蜂和白蜡虫都是昆虫!看了这篇文章,你已经知道了古代蜡烛的秘密,问问身边的人,他们知不知道为什么“蜡”字是虫字边?估计他们一定不知道,因为他们没上过“我爱制作网”……

      白蜡虫现在被视作一种害虫,请参考下面转帖的新闻:

2012-07-27 04:25 辽沈晚报
  沈阳市三好街文萃路沿街的树木出现了吓人景象:很多树枝布满了白色棉絮状的物质,有的几乎全部“白了头”,有的树枝已经枯萎。“真是太恐怖了,你看看,路边的树枝全都变成白色了。”昨日,市民高春亮指着布满了白色棉絮状物质的树对记者说。
  记者看到,原本枝叶繁茂的绿化树木却变成了白色,树枝的外表包裹着一层厚达一厘米的白色物质。
  沈阳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的刘仁军站长告诉记者:“这种白色的絮状物其实是一种名为白蜡蚧的虫子的分泌物。而这种虫子俗称白蜡虫,在每年天气变暖后就会出现。这种虫以口针刺入植物体内吸取汁液,可致树木枯死。 ”
  三好街管委会城建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赶到现场,确认“白头”的树木仍然存活,工作人员对其喷洒农药,基本控制病情。
  您家大院的树木是否有类似病情,或者发生其他虫灾。您可以拨打本报热线96006向我们反映,我们将与各区绿化管理部门联系,立即喷药或者修剪枯死的树枝。
 

文萃路沿街的树长满了白色棉絮状的物质,这是白蜡虫的分泌物,可致树木枯死。 记者韩宇 摄
  新闻链接 白蜡虫
  别名“蜡虫”,是中国特产资源昆虫之一。日常生活中用的白蜡就是这种白蜡虫的分泌物。白蜡为高级动物蜡,广泛用于化工、工业、医药等行业。 记者 韩宇 

     蜡烛起源于原始时代的火把。原始人把脂肪或者蜡一类的东西涂在树皮或木片上,捆扎在一起,做成了照明用的火把。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出现的蜜蜡可能是今日所见蜡烛的雏形。在西方,有一段时期,寺院中都养蜂,用来自制蜜蜡,这主要是因为天主教认为蜜蜡是处女受胎的象征,所以便把蜜蜡视为纯洁之光,供奉在教堂的祭坛上。  
      从现存文献看,蜜蜡在我国产生的时间大致与西方相同,日本是在奈良时代(710~784年)从我国传入这种蜡烛的,和现代蜡烛相比,古代蜡烛有许多不足之处。唐代诗人李商隐有“何当共剪西窗烛”的诗句。诗人为什么要剪烛呢?当时蜡烛烛心是用棉线搓成的,直立在火焰的中心,由于无法烧尽而炭化,所以必须不时地用剪刀将残留的烛心末端剪掉,这无疑是一件麻烦的事。
      1820年,法国人强巴歇列发明了三根棉线编成的烛心,使烛心燃烧时自然松开,末端正好翘到火焰外侧,因而可以完全燃烧。但蜡烛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它的材料一般是有许多缺点的动物油脂,解决这一难题的是舍未勒尔等人。
      1809年6月至7月间,法国科家舍夫勒收到一家纺织厂的来信,请他分析、确定他们寄来的一个软皂样品的成份.他拿着这封信思索了很长时间,心想:要研究肥皂,看来还得从原料油脂入手.在仪器设备非常简单、朴素的学校实验,他研究了皂化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各种油脂。经过大量实验,他第一次发现了这样的事实:在一切油脂中,不论其来源如何,脂肪酸的含量均占95%,其余的5%则是皂化过程中生成的甘油。通过研究他搞清了皂化过程的本质,同时他还有一项重大的发现:当时用油脂做成的蜡烛,由于里面有甘油,燃烧时火焰带烟,气味难闻。若改用硬脂酸做成蜡烛,燃烧时不仅火焰明亮,而且几乎没有黑烟, 不污染空气。
      舍夫勒尔把他的发现告诉盖一吕萨克,并建议两人共同研究如何具体解决这个问题。他们用强碱把油脂皂化,再把得到的肥皂用盐酸分解,担取出硬脂酸。这是一种白色物质,手摸着有油腻感,用它制成的蜡烛质地很软,价钱更加便宜。1825年,舍夫勒尔和盖一吕萨克获得了生产石蜡硬脂蜡烛的专利。石蜡硬脂蜡烛的出现,在人类照明史上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后来,有人在北美洲发现了大油田,于是可从石油中提炼出大量的石蜡,较理想的蜡烛因此在全球得到了普及、推广。编者微博: http://t.qq.com/untieshu?preview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国古代是如何制作蜡烛的?
宋人用什么照明
没事儿总被人点一根的蜡,到底是什么做的?
白蜡树:秦皮良药 蜡中之王
自制木蜡油
蜡烛燃烧时,蜡仅仅是融化了,还是也有部分被烧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