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长西汉木牍述略
(2010-06-22 07:32:37)
转载▼
标签: 文化
2004年11月,天长市安乐镇常庄村纪庄村民组在挖蓄水塘时,发现西汉古墓一座。我们闻讯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前往现场,农民挖塘,因机械作业,古墓已遭破坏。经我们抢救性清理,出土文物119件,铜器8件:为壶、钫、洗、釜、灯、碗、带勾、铜镜;铁器7件,为镇、剑、削;陶器8件:为鼎、盒、壶、罐、瓮,漆器47件:为奁、案、樽、盆、盘、杯、勺、砚、盒;木器15件:为盆、木俑;木牍34枚。此墓随葬遗物较为丰富,34枚木牍价值最高。­    这批木牍出土于墓室头厢,约2500字左右,出土时伴有漆砚盒,合内装有青石板砚和圆形研墨石,砚面至今仍留有墨汁。木牍保存较为完整,少数残缺。字体为隶书、行书,部分木牍字迹不太清晰,有两面文,也有一面文。木牍形制为长22.2—23.2厘米,宽为3.6—6.9厘米之间,这种形制符合西汉时期的用牍制度。为整理方便,我们将木牍按原始排列顺序编了34个号。­
1、政府文书1枚,属簿藉类,编号为01,长22.7厘米,宽6.9厘米。­
A面户口簿,“户口簿”三字横式墨书隶体,字迹工整,字体较大,正文竖式八行122个字,字体较小。­
户 口 簿­
·戶凡九千一百六十九少前                     ①­
口四萬九百七十少前                         ②­
·東鄉戶千七百八十三口七千七百九十五         ③­
都鄉戶二千三百九十八口萬八百一十九         ④­
楊池鄉戶千四百五十一口六千三百廿八         ⑤­
鞠(?)鄉戶八百八十口四千五               ⑥­
垣雍北鄉戶千三百七十五口六千三百五十四     ⑦­
垣雍東鄉戶千二百八十二口五千六百六十九     ⑧­
卿­
户口簿是政府一个重要的管理档案,是一级政府上报的户口统计报表。天长出土的户口簿记录了一个县户口状况。户口簿下角有一“卿”字,说明本户口簿不是上报之本,是本级政府最高长官的审核本,被确认后,作为户口统计年报底册档案被保存下来。在户与口的总数后标有“少前”二字,是与上年度相比本年度户口少于上年度,虽未注明具体数字,同样说明一个问题,该县人口在流失。­
B面  算簿,“算簿”书写形式与户口簿一样,正文九行115字,字迹较小。­
算    簿­
集八月事算二萬九復算二千卌五                    ①­
都鄉八月事算五千卌五                          ②­
東鄉八月事算三千六百八十九                    ③­
垣雍北鄉八月事算三千二百八十五                ④­
垣雍東鄉八月事算二千九百卅一                  ⑤­
鞠(?)鄉八月事算千八百九十                  ⑥­
楊池鄉八月事算三千一百六十九                  ⑦­
·右八月                                           ⑧­
·集九月事算萬九千九百八十八復算二千六十五         ⑨­
卿­
算簿是根据户口簿上统计的人口为依据,统计全县年征收口算钱份额,根据各乡上报的口算钱份额合计并进行复核。秦汉时期,十月是一年的岁首,九月是一年的年终月,一切统计工作以九月为限。算簿上的记载证实了八月案比制。“八月案比制源自秦,农田、人口统计皆在八月进行,西汉承袭之”①, “集八月事算二万九復算二千四十五”,“集九月事算万九千九百八十八復算二千六十五”。天长出土的算簿记录了一个县一年所征收口算钱的统计和核实情况,八月统计一年征收口算钱份额为20009算,因年龄或其它原因免除了2045算。九月为上级政府核实月,经核实实际一年征收口算钱份额为19988算,比统计数少21算,复算2065算,又比统计数多了20算,这说明统计数与核查数还是有误差的。­
2、私人信件16枚,它们编号分别为04、05、06、07、10、11、12、15、16、18、20、21、23、25、26、33。­
编号为10号木牍,长23厘米,宽6.7厘米,两面有文字­
A面  6行120个字­
賁且伏地再拜請                                            ①­
孺子孟馬足下賁且賴厚德到東郡幸毋恙賁且行守丞              ②­
上计以十二月壬戌到洛陽以甲子發兵廣陵長史卿俱囗以賁且家    ③­
室事受(?)辱左右賁且諸家死有餘罪毋可者各自謹而已家毋    ④­
可鼓者且完而已賁且西故自亟爲所以請謝者即(?)            ⑤­
事復(?)大急幸遗賁且記孺子孟归亡桃事願以遠謹            ⑥­
B面 4行58个字­
爲故書不能盡意幸少留意志(归)至未留東陽毋使(归)    ①­
大事寒時幸進酒食囗察諸賁且過還故縣毋綬急                  ②­
以吏亡劾毋它事伏地再拜                                    ③­
孺子孟馬足下                                              ④­
编号为06号木牍长22.6厘米,宽6.5厘米
A面:6行103字­
使前孙霸口因使口奉谨伏地再拜请                                 ①­
谢卿马足下甚口厚(?)口玉体毋恙谨(?)因道(?)卿幸时有教以②­
药事霸幸甚谨(?)口教卿药丸四百口付张长子寒时不来③­
霸願卿为侍前者幸强酒食近衣炭以安万年霸伏地幸 ④­
甚有来往幸赐教使霸奉闻卿玉体毋恙伏地再拜⑤­
卿马足下⑥­
B面二栏共6行23字­
谨伏地再拜请书 ①­
谢卿马足下 ②­
(以上为第一栏)­
口王孙 ①­
口口口 ②­
口口口 ③­
谢卿 ④­
(以上为第二栏)­
编号为12号木牍,长22.8厘米,宽 4.8厘米。­
A面  4行71个字­
孟(體)不安善少諭被宜身被至北視病不宵(肖)伏病幸毋重罪幸甚幸甚 ①­
賤弟方被宜身至前不宵(肖)伏病謹使使者幸囗伏地再拜                 ②
請                                                                 ③­
馬足孟下寒時少進酒食近衣炭慎病自愈以囗囗幸甚幸甚④­
B面4行32个字­
米一石雞一隻                                                     ①­
賤弟方被(?)謹使使者伏地再拜                                   ②­
進                                                               ③­
孟外廚野物辛卯廷被幸甚幸甚                                   ④­
编号为15的木牍  长22.4厘米,宽5.7厘米两面均有文字­
A面  4行54个字­
卿體不便前日幸爲書屬宋椽使橫請                           ①
東陽丞莞橫宜身至囗下迫不給謹請司空伏非(罪)幸謁伏地     ②­
再拜謝因伏地再拜請病                                     ③­
囗馬囗足下                              ④­
B面  2行3个字­
進                                     ①­
謝卿                                   ②
这批木牍以私人信件为主,是一个叫孟的人生病,多数信件是向孟问安并祝福病愈康复,只有编号为10号的信件讲了一个政治事件“甲子发兵”,是一个叫贲且的人写给孟,信中还提到了几个地名,东郡、洛阳、广陵、东阳。­
3、帐单共4枚,其编号为08、17、19、22­
编号17的木牍,长22.8厘米,宽6.7厘米。­
A面,两栏­
囗①­
榬安翁囗囗四雉一隻②­
榬卿石四斗③­
榬安君石鳴一④­
榬囗人囗斗鳥一⑤­
囗囗囗囗雉一隻⑥­
第一栏­
囗囗忠(?)粱米①­
董父酒一囗囗糃二隻②­
朱仲囗四斗囗囗一隻③­
蔡囗囗糃四隻④­
陳囗麋一⑤­
陳中父(?)麋鳴(?)一隻⑥­
第二栏­
B面两栏­
囗少翁囗糃二隻①­
榬少君雉一隻②­
莞卿角一枚③­
以上第一栏­
囗①­
匠②­
旁(?)③­
以上第二栏­
这张帐单,实际是一张礼品记录单,是孟生病了亲朋好友来探视,带来的礼品。从帐单上看,有很多野生动物,如野鸡、麋鹿,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动物,说明本地区西汉时期野生动物种类繁多。­
4、药方2枚,编号为09、13­
编号为13木牍,长20厘米,宽6厘米,一面文字­
桔梗一兩·                      ①­
鳥喙三果(顆)·                ②­
甘草三尺·白囗一兩·              ③­
囗一升                         ④­
囗百枚                         ⑤­
(以上为第一栏)­
飴五升                         ①­
杖五升·                         ②­
藇四兩·                         ③­
(以上为第二栏)­
药方的用药量较大,可能是墓主人生前用过的药方,究竟能治什么病不得而知,但就其方而言,西汉时期草药治病已达到一定的高度。­
5、名帖共4枚,编号分别为03、14、24、30。­
名帖在西汉时期称为“谒”或“刺”,相当于现代的名片,是当时社会通用一种的文书形式②,天长汉墓出土这种名帖当是“谒”和“刺”的另一种形式。书写形式上与“谒”“刺”的也有区别,这种形式的名帖分两栏,第一栏书有持帖人与对方的名,“囗囗伏地再拜”“囗马足下”。这种形式像是书信的开头与结尾,而第二栏直接写持帖人与对方的姓与名,“谢汉”持帖人姓名,“东阳”对方居住地,“谢孟”对方的姓名,第二栏具有的名帖所有要素。­
编号为14号木牍,长20.6厘米,宽5.3厘米,上方残缺,一面文字­
囗囗伏地再拜                  ①­
囗書                        ②­
囗馬足下                    ③
(以上为第一栏)­
囗囗孟                        ①
謝漢                          ②­
進                            ③
東陽                          ④­
謝孟                          ⑤­
(以上为第二栏)­
编号为03号木牍长22.7厘米,宽6.7厘米,二面文字。­
A面  2行11个字­
謹伏地再拜進書                ①­
孟馬足下                      ②­
B面  1行4个字­
孟马足下                      ①­
6、其它共7枚,编号分别为02、27、28、29、31、32、34­
由于不能明确其内容,我们将其列为其它。­
编号为02木牍,长22厘米,宽6.6厘米,上方残缺,一面文字。­
囗囗伏進言歲足下今得公孫翁曲臧         ①­
囗囗七寸賈錢四千四百毋中粱爲取廣         ②­
囗囗人來上告齊予錢人賈以爲齊如軍         ③­
墓葬出土地,北紧靠东阳古城遗址(今江苏省盱眙县马坝境内)木牍中又多处出现“东阳”二字,第14号、24号木牍书写有“进·东阳”,第10号、25号木牍书写有“留东阳”“东阳丞”,查《汉书·地理志》,临淮郡条目下有东阳县,(临淮郡遗址在今安徽省凤阳县境内),由此可见,墓主人是东阳县人。因为此墓未出现印章,不能明确墓主人姓名与身份,只能从出土物器铭文和木牍两方面去考证,该墓出土的漆耳杯、漆盆、漆盘内底侧墨书“谢子翁”三字铭,根据本地区已发掘的墓葬③,西汉时期有把姓氏写在随葬漆器习俗,墓主人应为“谢”姓,7号木牍B面书有“孟马足下”10号牍书写有“孺子孟马足下”,“孟”应是墓主人的名或字,11号牍书有“谢孟马足下”,14号牍书有“东阳·谢孟”,从这些木牍文字中,我们知道墓主人叫“谢孟”。从信件内容上分析,“谢孟”是东阳县掌握一定权力的官吏。­
这批木牍有很多内涵我们还不能认识,还有许多未解之谜须破解。总之,天长西汉木牍的出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对研究西汉时期户籍管理、税赋徭役、医药、人土风情、书法艺术有着重要意义。­
(原载于中科院简帛研究所《简帛研究二00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出汉晋简牍研究[12]
赵孟頫书《與義齋帖》(長兄孟頔蒙恩分教長沙)
​甘肃馆藏精品丨悬泉帛书•元致子方书
《一封家书》两千多年了还没有送达
赵孟頫--行書《致季博札》手迹
赵孟頫《静心帖》 让人爱不释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