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开启“互联网+”时代的协同创新和颠覆创新之路

(1)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协同创新多为企业(组织)内部形成的知识(思想、专业技能、技术)分享机制,特点是各独立的创新主体拥有共同的目标、内在动力、直接沟通、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资源平台,进行多方位交流,多样化协作。

协同创新是一项复杂的创新组织方式,其关键是形成以大学、企业、研究机构为核心要素,以政府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创新平台、非营利性组织等为辅助要素的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网络创新模式,通过知识创造主体和技术创新主体间的深入合作和资源整合,产生系统叠加的非线性效用,协同创新的主要特点有:

1)整体性。创新生态系统是各种要素的有机集合而不是简单相加,其存在的方式目标功能都表现出统一的整体性;

2)动态性。创新生态系统是不断动态变化的。

协同创新的内涵本质是:企业、政府、知识、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协同创新是通过国家意志的引导和机制安排,促进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整合互补性资源,实现各方的优势互补,加速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协作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是当今科技创新的新范式。协同创新分为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面向行业产业和面向区域发展四种类型:

1)面向科学前沿的协同创新,是以自然科学为主体,以世界一流为目标,通过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国际知名学术机构的强强联合,成为代表我国本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水平与能力的学术高地。

2)面向文化传承创新的协同创新,是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体,通过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行业产业以及国际学术机构的强强联合,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主力阵营。

3)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是以工程技术学科为主体,以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为重点,通过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特别是与大型骨干企业的强强联合,成为支撑我国行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共性技术研发和转移的重要基地。

4)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切实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点,通过推动省内外高校与当地支柱产业中重点企业或产业化基地的深度融合,成为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

(2)颠覆式创新

所谓 “颠覆”是对创新结果的一种描述。即在传统创新、破坏式创新和微创新的基础之上,由量变导致质变,从逐渐改变到最终实现颠覆,通过创新,实现从原有的模式,完全蜕变为一种全新的模式和全新的价值链。因此颠覆式创新也可以被视作创新方式的一种终极追求。

颠覆式创新是一种新的创新思维,具体到的创新过程,也可以表示为一种超越传统创新思维的新创新路径。一般提到创新,一定会提到脱胎于广告创意思考法的“水平思考法”,并且很自然认为创新等同于“发散思维”“右脑开发”,似乎只有如此才可能创新;并且人们还很自然地在潜意识里,将逻辑思考和创新思维对立起来,似乎逻辑思考等于僵化教条,会束缚人的思维,阻碍创新的发生,而创新思维则是想法,天马行空可以激发人的思维空间,创造无限的可能。

不过历史上真正伟大的创新,其大都并非源于跳跃式或者漫无边际的水平思考,而是另外一种和“水平思考法”相对的“垂直思考法”。垂直思考法来自对事物本源或本质持续地、渐进地、不懈地挖掘和探索,来自于对传统逻辑、惯性思维的不断质疑和思辨,来自于对常人熟视无睹细节和现象的好奇、洞察、反思和改进。相比水平思考而言,真正的垂直思考能够引爆的创新能量之大,超乎想象,划时代的颠覆式创新往往随之蓬勃而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八大报告词解:什么是协同创新
吴劲松《科技日报》刊文: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加速集聚
成果转化,线性思维要不得
【CS邦邦谈】刘卓军: 创新与系统思维
高校院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十点体会
科技体制改革中的三大机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