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弧圈球

弧圈球

弧圈球
弧圈球基本有三种:高吊、前冲和侧拐弧圈球,相对于前面所学的几个单项动作,难度和要求要高一些。但是,杀伤力也是不言而预的。拉弧圈球综合要领:
重心移动:当来球接近球网时,伴随着手臂的移动,开始重心移动。在重心移动时,腰部略有转动,但不要转动过大,身体有一定的倾斜,只要感到身体的重心在右脚上就可以了。在重心移到右脚后,右肩略有下沉。支撑腿略弯曲,但不能弯曲过大,以免造成重心过低发不上力。在这一环节上,容易犯的错误是过大的转动髋部,使身体重心在垂直轴上运动过多,造成拉球时的力量分散,不能有效的发挥向前的力量。较好的做法是,重心在垂直轴上略有移动的同时,在矢状轴上要有一定的运动,使得重心有足够向后运动的距离,这有利于在发力时向前移动。重心移动若有投铁饼的感觉那就错了。重心移动过程中,腰部和腹部要收住,保持一定的紧张状态。重心在脚上的位置是全脚掌略靠前外侧,这样可充分发挥向左前上方蹬地的效果。
引拍:在重心移动的同时,球拍经腹前向右斜后下方移动。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经最经济的路线把球拍放在合适的位置。并且要自然。正手拉球一般的引拍位置,在身体右侧腰部下方,大腿中段的后方一点。肩部要保持适当的紧张。不能把肩部完全打开,这样会影响拉球时的动量转递。手臂放松,前臂和上臂不要在一条线上,就是说手臂不能完全伸直,这样易造成僵硬。这时肘关节夹角一般在150°~170°,引拍过程中,对于学习拉弧圈球的人来说,一个致命的问题是向后拉肘,或向上抬肘,这样极大的影响拉球发力。在整个引拍过程中,肘关节几乎始终与手在一条直线上。其前后顺序是,前臂带动肘关节移动,不能是肘关节拉着前臂做前后运动。上臂在引拍过程中,与身体的距离要自然打开,不要夹臂,大约有一拳的距离即可。
发力:总体上说,拉球的发力是一个动量传递的过程。由大肌肉群向小肌肉群传递,由身体的下方向上方传递,由身体的近端向远端传递。在具体xxx作过程中,以右脚的外前侧向前上方蹬地开始,重心逐渐向上抬,由小腿、大腿、髋关节、腰、肩、肘、手腕、手指,最后作用于球拍击球的一瞬间。在这个过程中,髋关节要适当前顶,腰部和腹部收紧,控制住力量,使其集中。前臂和手腕在击球的一瞬间要有内收动作,手指在击球一瞬间抓紧球板。直板拉球时,要在抓紧球板的同时,注意中指顶板的动作,使力量集中作用到球板上。
提高拉球力量 1、把肩关节适当打开,以增加拉球的动作幅度。同时,手尽可能抬高,为向前发力创造条件,使球产生较大的向前冲力。2、防止摩擦过薄,击球部位不要太靠上,以中部为主,板形竖直,前倾不要过大,同时避免接触球的侧面太多,这样会使摩擦厚一些。3、腰部收紧。在拉球的全过程中,腰部要绷住,在垂直轴上的转动不宜过大,以防分散向前的用力。为更好发挥腰部的功能,在拉球过程中要收腹含胸。4、肘部做外侧半圆形运动。抬肘和夹臂是拉球中常犯的错误。拉球时,肘部随同手臂一起做外侧的小弧形运动,有利于击球中的发力,使力量更集中。5、高重心。蹲得过低,使球只往上走,缺少向前的动力,影响拉球的速度质量。6、击球瞬间手腕内收。手腕在击球前,应相对放松,但击球瞬间要有力量非常集中、但动作不是很大的内收动作,这样容易使力量更为集中,真正体现出鞭打的效果。同时,在接触球的一瞬间,手指要突然抓紧球拍,使发力有一个牢固的支点。
板形与击球部位:现代乒乓球的拉球更讲究“打摩”结合,所以拉球的板形不必过于前倾,这样容易造成摩擦过多,球的前进力不够。常用的板形是在拉球的起始阶段,板面保持与地面垂直即可。在击球的一瞬间,伴随着手腕内收,板面略有前倾,给球一定的摩擦。摩擦与撞击同时进行。在拉加转弧圈时,摩擦多一些;拉前冲弧圈,只要能保证有适当的弧线,使球过网上台,要增加撞击的比重,使球产生足够的向前冲力;当在第一点拉时,可增加摩擦的比重;反拉时摩擦要多一些。自己发力拉时,撞击要多一些。现今的弧圈技术高吊前冲拍形的区别不大,完全是依球而定。总体的拍形应尽量前送,然后向下,这样会更有攻击力,弧线也更低更冲。发球抢冲或在摆短中抢拉时,经常是先积极侧位,然后降低重心,准备拉球。通常是把右腿甩到身后,左腿箭步在前,形成身体基本上完全侧对台面。准备好了就有了力量和时间的物质基础,一般来说再低再转的球也能过去。在击球部位上,拉下旋和一般旋转的上旋球,接触球的后中部向中上部摩擦;为了增加拉球的准确性,接触点可稍向左侧面一点,但千万不要侧面过多,形成拉侧旋球的情况。
击球点与击球时间:击球点一般在身体侧面就比较合适,但不要超过身体后方的最远点,稍前一点。在这一点击球,更容易发挥手臂挥动的加速度,因为此时力臂最长,容易发力。拉前冲弧圈球的击球时间在下降初期,因为高点期很难把握,时间太短,并且借力也有一定的问题。拉加转弧圈球的击球时间在下降期。这时有较长的时间摩擦,制造弧线。
用力方向:总体上讲,拉球的用力方向是向前上方发力。但只记住右后下向前上发力是不够全面的。从运作轨迹投影来看,拉球的手臂运动轨迹是向内倾斜的半弧线。实际上是由右后下方向左前上方用力的过程。肘部运动轨迹是一个由内向外再向内的小半圆形。切记肘部不要前后移动,影响拉球质量。
随势挥拍与还原:球离开拍后,手臂还要继续挥动一段距离,我们把这一段叫做随势挥拍。其作用是缓解手臂发力运动的惯性作用,对增加球的力量没有什么太大作用,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否则动作将不够连贯和自然,影响协调性。有关还原的位置,要根据下一板球的击球情况来选择。如果采取单面连续拉,那么还原时的重心就要偏向右侧,以节省下一板进攻的时间;如果准备采用两面进攻,重心则宜偏向中间,可随时向两边移动。球拍置于开始时的位置——腹前。

正手拉加转弧圈球
(一)特点和作用
加转弧圈球稳健性好,强烈的上旋有助于制造更好的弧线,在来球下旋力很强、很低,或位置不合适时,用加转弧圈可比较容易地将球拉过去,比较保险。
加转弧圈球还具有一定的威胁性。在对方不适应强烈上旋或控制不好的情况下,常会接出高球,甚至直接失误。
另外,由于上旋弧圈速度较慢,球出手弧线的弯曲度较大,球落对方台面后迅速下滑,所以,它还可起到变化击球节奏的作用。
(二)要求
1、上旋强烈。如果上旋弧圈球上旋不强,就完全失去了它的积极意义,就会一点儿威胁也没有了。
2、弧线应降低。以前的加转弧圈球弧线高、速度慢,现在的加转弧圈球要求上旋强、弧线低,这样才能增加威胁。
3、必须和其它技术(如前冲弧圈球、扣杀等)相结合。单一的加转弧圈球,易被对方适应,因为它毕竟速度慢。
(三)动作要领
1、引拍阶段:左脚在前,右脚稍后,两膝微屈,身体略向右扭转,腹微收,髋稍向右后下方压转,手腕略向后拉,球拍低于来球。
2、击球阶段:右脚掌内侧蹬地,稍伸膝,以腰、髋的扭转带动手臂由后向前挥动。击球瞬间,快速收缩前臂,击球的中部或中上部,撞击后迅速转为向前上方的摩擦球,击球时间为高点期或下降前期,拍形与台面垂直或稍稍前倾(与台面成80度左右)。为提高拉球的旋转和速度,直拍选手的中指(横拍选手的食指)应加速手腕在触球瞬间的甩劲。
3、结束动作:球出手,因惯性作用球拍至头前才渐停止。身体重心随之移至左脚。此时,应迅速还原,准备下次击球。
(四)错误动作及改正方法
1、只用手臂发力,无有腰、髋、腿的配合,拉球很费力,但旋转不强,而且难于连续拉。
改正方法:首先在思想上明确拉弧圈球时腰、髋、腿的用力极为重要,然后专门观察优秀选手在拉球时这些部位的动作,再仿之进行徒手动作的练习,记住有关部位的肌肉感觉,上台练习时、有意体会上述感觉。
2、引拍时,手臂伸得过直,球拍沉得很低,拍形过分前倾,整个动作向上为主,缺乏向前的力量、造成击球时间晚、上手速度慢、易漏球和难发力等弊端。
改正方法:应明确上述动作已经过时,现特别重视由后向前的迎球动作。让运动员握拳为球,教练员做先打后摩的示范,运动员体会教练员打手时的感觉,并力求将这种感觉在自己拉弧圈时打出来,与此同时,再让运动员在引拍时手臂保持自然弯曲,球拍不要下沉大多,适当增加向后引拍的动作,减小拍形的前倾角度。
3、拉球时不用手腕,导致拉球的速度、力量和旋转都受到限制。告诉运动员,在引拍时手腕要有一个向后伸的动作,在触球瞬间才会有一向前打向上摩擦球的爆发力。
4、只能摩擦球动作,蹭球大薄,但发不出力,拉球不转,易下网;或撞球过多,摩擦球大少,也不会产生强烈旋转。
改正方法:明确只有挚蚰 结合,以撃 为主,才能拉出强烈的上旋球。练习徒手动作时,可由教练员用两个手指夹住一球,让运动员练习加转弧圈的动作,教练员可根据自己的感觉及时纠正运动员的动作,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多球练习。
二、正手拉前冲弧圈球
(一)特点和作用
前冲弧圈球,飞行弧线低、速度快、前冲力强,落台后弹起不高、急向前冲并向下滑落。在一定意义上,可起到扣杀的作用。
(二)要求
1、前冲力强、速度快。如果不具备此特点,前冲弧圈球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
2、凶而稳,切忌只凶不稳,无故失误大多。
3、解决好与其它技术的配合。位置不合适时,应拉一板加转弧圈球过渡;遇到半高机会球应大板扣杀。不要只是一味地冲,节奏单一,自己又容易失误。
(三)动作要点
1、引拍向右后方,身体重心比拉加转弧圈球时稍高,球拍与来球同高或稍低于来球。
2、挥拍击球时,身体重心、前臂、手腕应向左前方发力,击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击球瞬间,应先向前撞球,再向前摩擦球,直拍选手的中指应有一顶拍动作,横拍选手的食指应有一向前甩的动作。击球时间为上升后期或高点期。
3、反冲时,少或不向后拉手,球拍与来球同高,应善于运用腰、髋和腿的动作,以身体重心来控制击球弧线,拍形稍前倾,击球时间为。上升期后段或高点期,前臂稍用力,触球时自己发力和摩擦都比快带多一些。
(四)易犯错误及改正方法
1、引拍低、身体重心低,易拉球出界。
改正方法:观看拉前冲弧圈的正确动作,特别留心其引拍的位置,自己上台练习时有意提高引拍位置。
2、不能根据来球旋转变换动作,一种动作打百样球,失误多。
改正方法:明确拉前冲弧圈应视来球变化,适当调整动作。如来球下旋,应触球中部,拍形与台面垂直;来球不转或略带上旋,应拍形前倾,触球中上部。还应提高对来球的判断能力。用多球练习,供球者多变化球的旋转和高度。
3、单纯用上肢发力,无有腰、髋、腿的配合,拉冲无有前冲力。反冲时,只重视前臂和手腕的动作,忽略了用身体重心来调节击球的弧线,大大影响了击球的准确性。
改正方法可参照拉加转弧圈球的相应部分。
4、撞球过多。有人认为,撞球多就能使球前冲力大。其实不然、撞球过多弧线不好,旋转不强、球的前冲力也小。
改正方法:先端正认识,再做徒手动作和多球练习,着重体会挚骁与撃 的结合,增加摩擦球动作。
三、正手拉侧旋弧圈球。
(一)特点和作用:侧旋弧圈球的飞行弧线一般比前冲弧圈球略高,比加转弧圈球低,落台后向右侧下方滑落。它可以加大拉球的角度,增加对方的跑动范围和回球难度;亦可拉侧旋弧圈至对方中左,借球的偏拐正好至对方追身,很难回接(尤其是对削球选手)。另外,侧旋弧圈还有变化节奏的作用。
(二)要求
1、拉侧旋弧圈一定要使球侧旋力强,具有向侧前方拐的冲力。
2、应具备连续拉的能力,包括连续拉侧弧,或变化拉不同种类的弧圈球…
3、比赛中,应灵活运用,避免一味地盲目拉侧旋弧圈球。
(三)动作要点
1、挥拍路线应由后下方先向右侧前方,再向左前上方用力摩擦球。
2、引拍位置略低于拉前冲弧圈,手腕要放松,注意蹬腿和转动腰、髋的动作,以加大拉侧旋的力量。
(四)易犯错误及改正方法
1、挥拍路线不对,无兜球动作,单纯向侧拉,摩擦球时间短,使不上劲。
2、手腕放松不够,击球时,难于发挥手腕的加速作用。
改正方法:先明确拉侧旋弧圈球的挥拍路线和手腕动作的意义,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徒手动作和多球练习。
四、正手中远台对拉弧圈球
(一)特点和作用
中远台对拉弧圈球,虽速度较慢,但旋转较强、力量较大,落台后有一定的前冲力,是弧圈球选手的一项必备技术。运用得好,可使其在退台后从相持或被动中转为主动。攻削型打法的运动员,亦应掌握此技术,可作为反攻或变化击球节奏的一种手段。
(二)要求
1、对拉的球应力争旋转强、冲力大,这样才能争取到主动。
2、应有扎实的基本功,不能拉两板就失误了。
(三)动作要点
1、动作幅度稍大,引拍时球拍要低于来球,整个动作的用力方向是从右后向左前上方。
2、应充分发挥腿、髋、腰、臂和腕的力量,其中,尤应重视身体重心和前臂的作用。
3、拍形与台面垂直,触球中部。击球时间为下降前期或高点期,以撞击后的摩擦发力为主。
(四)易犯错误及改正方法
最常见的问题是,不会运用身体重心的力量,拉球无力。
改正方法:先明确在对拉弧圈球时怎样发挥身体重心的作用,再进行徒手动作和多球训练。进行多球练习时,应站位中台,不要站在近台。
五、反手拉弧圈球
(一)特点和作用
反手拉弧圈球,是横拍弧圈球选手的主要技术之一,其速度比正手拉弧圈球稍快,但力量和旋转略逊于正手。
反手弧圈球可用于发球抢冲、接发球、搓中转拉、一般的对攻和中台对拉等。运用得好,不仅其本身可以得分,而且还可为正手的冲杀创造机会。
(二)要求
1、能拉加转弧圈球,又能拉前冲弧圈球(从发展和创新角度看,特别应提高反手快拉技术);近台能拉,退到中台后能时拉,并能为从被动或相持转为主动创造条件。
2、充分发挥反手出手快的特点,不仅在位置不适时可以在下降期拉,而且应特别重视击球时间为上升前期的快拉技术。
(三)动作要领
1、引拍阶段:两脚基本平行,间距略大于肩宽,双膝自然弯曲,腰、髋略向左转,稍收腹,前臂自然弯曲,引拍动作为向左后方画一小弧。
2、击球阶段:球渐近身前,两脚用力蹬地,伸膝、展腹、腰髋略向右转,前臂带动手腕同时向右前上方发力,击球的中部,撞球后立即转为摩擦,用拇指调节击球的弧线。
快拉时,击球时间为上升前期;近台主动向前发力抢冲的击球时间为上升后期或高点期;拉强烈下旋或在中台向前上方发力拉时,击球时间为下降前期;中远台对拉的击球时间为下降中期。
3、结束动作:球出手后,因惯性作用球拍至右肩前才渐停止,应迅速还原,准备下次击球。
(四)易犯错误及改正方法
1、不会运用蹬地、伸膝、展腹、转腰和髋的力量(即不会运用身体重心的力量),尽管手臂很费劲,但仍然拉球不冲、不转。
改正方法,可参照正手拉弧圈球的有关部分。
2、不擅发挥肘部的杠杆作用,大大降低了拉球的效果。
改正方法:先从理论上搞清肘部的动作枣先支肘、后收肘,借以增加前臂的挥摆力量。再进行徒手动作和多球练习,重点体会肘部的动作。
3、引拍时向后拉手过多,球拍离身体太近,似有来球顶住球拍、出不了手的感觉。
改正方法:仔细观察优秀运动员的引拍动作,看其引拍的动作幅度,看其引拍后与来球的距离,在意念中认真品味其引拍的节奏,然后在这种意念的指导下练习徒手动作,再上台进行反手拉弧圈球的练习。

弧圈球打法基本战术运用
  1、发球抢拉有如下4种。正手[或侧身]发强烈下旋球至对方左侧近网处,迫使对方以搓回击,然后拉加转弧圈到对方反手或中路。反手发右侧上下旋球至对方中路偏右或偏左的地方,然后拉前冲弧圈球至对方两大角;反手发急下旋球至对方中路偏右或左方两大角,当对方以搓球回击时,拉前冲弧圈至对方正手。
  2、接发球抢拉:对方发侧上旋球和不太转的球时,用前冲弧圈球回击;对方发侧下旋或强烈下旋球时,用加转弧圈球回击。最重要的是看清其发球。
  3、搓中拉弧圈球有如下3种。 在对搓中应抓住时机,主动抢拉弧圈球;在对搓短球时,突然加力搓左角长球,然后侧身拉加转弧圈球,找机会扣杀;多搓对方正手,使其不能逼左大角,伺机抢拉弧圈球到对方反手或中路,再冲两角。
  4、对攻有如下3种。 在对付两面攻打法时,应充分利用正手拉弧圈球攻其中路,再压其反手或突击正手。用力要突然不要让对手早就看出你的动向了;对左推右攻打法时,可先以弧圈球拉住对方左角,然后转拉中路靠右或正手;如对方正手攻弧圈球技术较差,可连续使用拉、冲对方正手,再转攻反手。
5、弧圈球结合扣杀有如下3种。 拉加转弧圈球结合扣杀;拉前冲弧圈球迫使对方远台回击,然后放短球再扣杀;沉住气不要慌,一板一板来!拉加转弧圈球与不转弧圈球相结合,伺机扣杀。
反拉战术及应用 要更好地应用反拉,必须主动制造机会: 1 加强自身的前一板球(1)利用落点以降低对方进攻球的质量。有目的地将球送到对方可以拉但又不能发力拉的地方,让对方先拉起来,然后进行反拉。(2)利用旋转、速度和弧线:强烈的下旋、低平的弧球和较快的球速可以降低对方进攻球的质量。 2 反拉对方第一板进攻球 因为第一板进攻球的质量相对较差:第一板进攻球的第一速度相对较慢(从下旋拉起因而时间长),有更多的时间准备;第一板进攻球的力量、旋转和第二速度相对较弱,有利于反拉。如果对方已处于主动发力,拉球很有质量,此时不可反拉,反拉等于送死! 3 反拉对方质量较差的进攻球 这个球是在你没有准备反拉的意识时出现的,如果要反拉,可能要反拉下降期了。 反拉一般用于:1 发球后有准备地反拉对方的抢攻。2 接发球后有准备地反拉。接发球直接抢拉不太现实,所以接发球时控制到位,待对方拉起后反拉比较好。3 相互摆短控制中有准备地反拉。 总之,一是要有准备地反拉,二是要尽可能地反拉对方的第一板进攻。
对前冲弧圈球的防守 弧圈球因其强烈旋转而表现出特有的球性: 1、速度:一般来说,球速是随着时间而逐渐变慢的;弧圈球的速度有“快慢快”的变化节奏。因此防守的时候要:迅速引拍,引拍动作要小,掌握引拍节奏与之对应。 2、弧线:弧圈球的弧线表现为“平弯平”的特点。因此防守的时候要:调整击球点(球拍位置稍低),尽量击球高点期。 3、落点:落点主要和弧圈球的下降段弧线急剧弯曲有关,可以使落点相对偏前。因此防守的时候要:调整击球点(球拍适当靠前)。 4、力量:力量主要和弧圈球的着台后段,球台给予球向前的力有关,突然增加了力量(相当于把一部分旋转转化为力量)。因此防守的时候要:反手屈收腕,基本固定,用前臂上臂甚至身体去控制。 5、旋转:因其强烈旋转,防守的时候要注意:前臂是上提而不后拉,尤其不能往下引拍;肘关节位置放低便于控制。总的来说是:首先是要了解对方球的节奏,引拍与之相应;引拍是前臂上提;调整要保证前臂高于肘关节;控制要注意少用手腕。
对付下旋球,台内只要球高过球网就可以前冲或直接发力打。出台球可以拉侧旋或高吊弧圈球。对方回球有几种方式,推挡、快拨、反带。快拨和反带较快,还需继续相持拉落点寻找机会。对于推挡或吸顶过来的球,由于弧线变短,一要迎前跟上步子,在最高点前拉冲或发力打;二是要判断旋转,其实你拉的高吊球转的话,对方回球还有一定的下沉(是你自己的旋转),当然没有原来的下旋球转,只要你摩擦球的质量高,摆速快,可以克服对方回球的旋转,压低拍子暴冲就是了。对方切大角的下旋正好借力使劲,低长的球拉过去的高吊也特转,有时还能爆冲。这样的球上旋很强,让人很难对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对方吃发球的一些实用技巧!
乒乓球练习之如何拉球
弧圈球的文章和讨论大全6
【新提醒】[转帖]适合业余球手提高弧圈球技术的廿多篇好文章
乒乓技术:掌握这三点,你也可以拧拉
谈正手前冲弧圈球拉下旋球时的两种拉法-精品乒乓网ttline.cn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