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塔区“转”活土地“流”出金——玉溪新闻网

在梁王坝村,自己种植花卉的农民越来越多了。

  玉溪新闻网讯(记者  李杏  文/图)绵延几公里的三七大棚、硕果累累的上百亩葡萄……昔日零碎的农田,变成规则、齐整、连片的大棚;曾经“土里刨食”的农民,现正一手拿着土地租金,一手拿着“农业工人”的工资。土地流转使绵延千年的农业“故事”,正在悄然改变。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产出效益的最大化。然而,在流转过程中,农民生活来源的稳定性、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却少有人关注,谁才是土地流转最大的受益者?记者进行了探访。

  土地流转农民“两头赚”

   祖祖辈辈种田为生的红塔区春和街道办事处王大户四组村民李玉芬,三年前从未想过还有如此好事——种着自家的田,还能领工资。“我家的田按每亩2800元租给了添晨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又请我回来做活,每天有40元的工资。”李玉芬说,“像我们这样四五十岁的人如果到外面打工,根本找不到活计做。现在我在家门口做活,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里的孙女。”

   2009年,添晨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租种了王大户470多户农户的160亩土地开始种植无公害葡萄,许多农户像李玉芬一样不但把土地租给合作社,也成为了葡萄园里的工人。

   对此,李玉芬感到很满意。田在自己手里的时候,她要操心节气和栽种的事,栽种完留足自家吃的,一年只能卖2000多元的粮食。自从把田租出去以后,她不用操心栽种,光田租就有5000多元,每个月还有1000多元的打工收入。李玉芬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小组,像她这样长期在葡萄园打工的就有70余人,忙时还增加不少临时工,在记者采访当天就有130多人在葡萄园里干活。

   而土地流转最令村民朱黎明感慨的,却是天灾面前为村民提供的抗风险能力:“像这几年干旱,到处缺水,很多农作物都遭受损失,要是自家种的话,不要说收入,化肥钱都苦不回来,而现在我们不但有租地的钱,还有打工的收入。”

   朱黎明也是王大户四组村民,他告诉记者,王大户地处城郊,年轻的农民均外出打工,对很多家庭来说,种田仅仅是副业。以前,他和媳妇也在城里打工,只有老人在家种田。老人年纪大了,插秧、挖田等活计都得请工,所以,除去化肥、农药、种子和请工的钱,基本赚不到钱。

   “把种的粮食留下来吃,种田的工钱平均每天不到10元,有时候还要亏本。”朱黎明盘算,把地租出去后,他家的2.25亩地能有6000多元租金,用租金买米还吃不完。而且老人可以从农活中解放出来,偶尔到葡萄园打打工,赚点零花钱。   

   现在已经成为添晨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的朱黎明,虽然学到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但他还是没有后悔把田租出去。“就算自家的田留着也没用,2亩多能干什么,而且东一片西一块,每块几分,没连在一起。再者也没那么多资金来投入,像添晨,到目前为止每亩的投入达近7万元,不是我们一般农民能承受的。”朱黎明说道。

   据了解,在红塔区,像朱黎明这样通过将土地流转,变身产业工人,年收入翻番的农民不在少数,土地流转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农民认可。据红塔区农经站统计,截至2012年上半年,全区土地流转面积达3.8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2%。“山区由于受基本烟田的限制,流转面积仅为10%,而坝区60%的土地都已经进行了流转。”红塔区农业局局长李永聪说,红塔区有人口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万人,仅有14.7万亩耕地,人均耕地不足0.45亩。小规模分散经营,导致许多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发挥规模效益。土地流转能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集约化发展,调优调特种植结构,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条件下实现土地产出效益最大化。“同样的一块农田,产出完全不同。种植传统的粮食作物一亩最多有四五千元的产值,而种植葡萄之类的经济作物,一亩最少有2万元,无形中产值就翻了几番。”李永聪说。

  土地流转带动农民“创业”

   在高仓——红塔区较早实行土地流转的地方,记者看到另一番景象。

   高仓街道办事处梁王坝村委会五组组长张文明告诉记者,他们小组土地流转已经有13年历史了。1999年,“满天星”花卉公司最早以800元的价格租了43亩土地种植鲜花。现在全组300多亩土地仅有30多亩是农户自己在种植,其余的都被本组十多家栽花栽葡萄的农户租种了。“把田租出去比自己种粮食作物的效益增加三四倍,帮业主打工的过程中能学到技术、经验。我们小组早期种花的大部分都在‘满天星’打过工,学会怎么栽怎么管理后自己也租地来栽,可以说是被‘满天星’带动起来的。”张文明说。

   据十组的卢家义介绍,在2008年、2009年的时候,他们小组几乎家家都栽花,最少的也有4亩。“全组老老少少平均每人都有2亩花地,周围几个组的田都被我们租了。有的自己的田已经租出去了,又去租别人的田。”卢家义说道,近两年,由于项目建设,大部分土地都被征用了,许多村民甚至到其他地方租地。

   “这两年租地是越来越难了。”三组村民雷连文感慨道。三年前,做建筑装饰的他回到村里准备种植玫瑰,心里盘算着在自己2亩半田的基础上再租2亩,和妻子两人栽种刚好合适,不用请工。谁知,跟自家田周围的邻居一打听,大家都不愿意把田出租,最后他经过多方努力仅租到了5分田。记者在田里看到,就这3亩玫瑰花田还分在两个地方,“大家都要把田留着自己栽(花)。”雷连文指着自家花田边一小块田说:“你看,就连这三四分人家都不愿意租,说下一步他们家也准备栽花。”

   雷连文告诉记者,在他记忆里,5年前租地还很容易,他一个朋友一次就租了50亩地栽花,而现在大家都不愿出去打工,情愿在家种花。三组140多户人家,有80%以上都在栽花。

   “我们高仓栽花有十多年历史了,大部分村民都掌握了种花技术,一家带动一家,种花比打工、栽烟强。”雷连文给记者算了笔账:一亩玫瑰花每年的毛收入为3.5万元,成本第一年大约需要2万元左右,第二年以后每年仅为8000元,当然这并不包括人工工资。“如今我们小组60%以上的家庭都买车了,哪来的钱买车?都是栽花的钱啊!”雷连文激动地说,栽花第一年大棚、新苗投资相对较大,所以很多农户都是从一两亩做起,慢慢滚雪球似的再扩大规模。 

  谁是土地流转最大受益者

   不可否认,土地流转极大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土地产出率,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然而,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人们往往看到的是农民增收的一面,而农民生活来源的稳定性、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却少有人问津。

   随着经济的发展,最为珍贵的就是土地资源,土地升值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农民将土地交给业主后,农民的收益只能是出售、出租土地费用和打工工资,而业主的收益会持续增加,业主才是土地流转最大的受益者。

   而对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是在土地流转中容易忽视的问题,朱黎明表示,农民租地一般主要看租金,而对于业主要种什么怎么种却很少关心。

   记者2010年曾经在澄江采访过呈贡失地农民澄江租地种花种菜污染抚仙湖,大棚种植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事件。据澄江县农业局2009年底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大棚蔬菜、花卉追求高效益,为防止病虫害和提高外观品质,种植户频繁施药,每茬用药一般在8—9次,与常规大田用药相比高出2次左右;每亩大棚蔬菜农药用量80—100克,比常规大田用量多出10克左右;大棚花卉每茬用药5—6次,每亩用量一般在130—150克之间。除农药外,化肥施用量高于常规种植施用量。澄江县农业局土肥站通过对龙街、右所种植大棚花卉的371.8亩土地施肥情况进行分析,全年每亩肥料施用量氮69.08公斤、磷21.41公斤、钾35.97公斤。然而,花卉吸收的氮为27%、磷仅为13%,土壤残留量分别为13%和27%。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三五年后就出现土壤板结和严重病虫害,有的采用水旱轮作的方式来改善土壤,有的干脆趁租期快到直接不租了,到别处租种,留给澄江一片片板结的盐碱地。

   张文明和雷连文也承认,不管是种葡萄还是种花,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都远远高于传统粮食种植,化肥大约是种粮的三四倍,农药甚至达10倍左右。“我们每年都还要搭配用1.5吨/亩的有机肥,如果单用化肥,几年以后土地就什么都栽不了。”雷连文说。

   “我们曾经也发现有土地流转期限过短,造成掠夺式经营的现象。除农户之间的互换和少数业主租赁开发为长期外,其他流转形式一般为1—5年,个别租用者存在短期行为,破坏土壤的良性循环。”红塔区农经站黄红波告诉记者。

   “不过,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征地较多,红塔区可供耕种的土地越来越少了,走高效、精品农业的路线是我们唯一的出路。而要达到低农残、无公害农产品的目标,就必须进行有机栽培,很大程度上也就解决了破坏土壤的良性循环问题,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李永聪说。

 编辑:李海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业商城”租地种 现代农业经营新模式大不同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趋势探析
农民:城不想进、地不想包出去、还嫌粮价低,怎么才是出路?
地还租不租?大户说地租低于200元考虑入手,部分坡岗地报价每亩50元
农村种植大户租地种粮,还要领取粮食补贴,农民该不该同意?
2017年为啥种植大户们不敢包地?农民想租地种要注意以下这几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