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國酒吧文化

酒吧最初源於歐洲大陸,但bar一詞也還到16世紀才有「賣飲料櫃檯」這個義項,後又經美洲進一步的變異、拓展,十年前進入我國,「泡吧」一詞還是近年的事。酒吧進入我國後,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尤其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更是得到了淋漓的顯現:北京的酒吧粗獷開闊,上海的酒吧細膩傷感,廣州的酒吧熱鬧繁雜, 深圳的酒吧最不乏激情。總的來說。市的夜空已離不開酒吧,都市人更離不開酒吧,人們需要在繁忙遺忘,沉醉。北京是全國城市酒吧最多的一個地方,酒吧的經營方式更是形形色色,生意也有好有壞。上海的酒吧已出現基本穩定的三分格局,三類酒吧各有自己的鮮明特色,各有自己的特殊情調,由此也各有自己的基本常客,第一類酒吧就是校園酒吧,第二類是音樂酒吧,第三類是商業酒吧。

中國,酒吧是一個移植過來的公共空間。與酒吧在西方嬗變的歷史相比,可以說酒吧在中國只不過是一個沒有歷史的空間,它是一個舶來的想像性空間。酒吧這一想像性空間構成中國人關於西方的想像的空間和空間的想像。在這種關於西方的想像中,時尚的消費充斥其間。在許多人眼裡,它所呈現的幾乎就是西方人唯一的娛樂休閒方式,一個經常出現的公共交往空間。全球化的浪潮、經濟一體化的趨勢,從地理政治學的角度說,都不過是西方化的過程。西方公共空間裡所展示的西方化生活方式也就當然成為時尚效仿的對象。然而,一個沒有歷史的空間,就像一個沒有歷史的人一樣,時髦起來總會是如此地輕盈。在這一片輕盈的曼舞中,酒吧已成為一個空洞的時尚風景。

一個空間舶移過來的無歷史的風景靠什麼來支撐它的時尚流行呢?泡吧一族也許會說,雖然我不瞭解酒吧的歷史,其實我從來也不想去瞭解什麼歷史。因為,我喜歡,並不需要理由 ;我體驗,並不需要歷史。對酒吧,我有我主張,我有我體驗,我有我想像。

酒吧在中國雖然是一個無歷史的空洞風景,但這一風景的空洞其實也並不是一片空白。否則誰也不願意站在一片空白的風景中嬉戲。是什麼填充了這一風景的空洞呢?填滿充盈這一空洞風景的充填物是些什麼東西呢?應該說是文化想像。具體說,是關於西方的文化想像構成了這些充填物。關於西方的文化想像成為酒吧風景的充填物,正是這些想像之物使酒吧的空洞在中國變得色彩繽紛,並極富特殊的意味。

20世紀80年代初,關於西方的文化想像構成了當代中國普遍的社會心理現象。改革開放,國門洞開。國人從封閉、專制、動亂、落後的歷史中走出來,開始睜開眼睛看世界。西方社會的發展進步令國人驚羨不已。一種崇尚西方的社會心理迅速滋生並漫延。80年代用電器的進口,西方的進步以具體可感的產品形式進入到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這是一種充滿誘惑、難以抵禦的物質的力量。除了物質的力量,還有文化的衝擊,西方影視作品的引進傳播,更使人們從直觀感性的影像中感受西方的魅力。在80年代初的中國,人們在擁擠簡陋的小飯店用大碗喝著限量出售的啤酒;排著長隊用水壺打啤酒,回家後像過節一樣開懷暢飲。生活在這種境況下的人們,看到西方影視鏡像中燈紅酒綠的酒吧時,那種羨慕渴求的感覺可想而知。酒吧是隨著外國人來華而開始進入中國的。那時,只有涉外賓館即只接待外國人的賓館,才開有酒吧之類的消費空間。它成了一個既神秘又令人神往的地方。關於酒吧的文化想像,可以直接滿足人們對西方的崇尚心理。酒吧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可以置身於西方氛圍的空間,它使關於西方的文化想像成為可以觸摸、可以感受、可以品嚐、可以體驗的實在場景。

從酒吧興旺的地域分佈看,酒吧一開始多是在對外開放力度較大的沿海大都市發展起來的。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都市,先後形成了較有規模的酒吧集聚地帶。比較有名的有 :北京的三里屯和北海後街酒吧一條街、上海的衡山路和茂名南路酒吧一條街、廣州的沿江路和白鵝潭酒吧一條街。這些酒吧集聚地帶的形成都與外國人旅居之地有著緊密的關聯。它們大都在外國使館區,如北京的三里屯;或是外國遊客較多的豪華賓館附近地區,如上海的衡山路酒吧一條街和廣州的白鵝潭酒吧一條街。這種空間的臨近與接近,表明酒吧的空間生產與西方化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繫。

從酒吧的名稱來看,西方化的追求與模仿對酒吧的風格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酒吧在宣傳自己的時候,經常標舉自己的英式風格、美式風格、歐式風格等等,並以此作為招徠顧客的經營招牌。經過網上的查詢,我們看到酒吧命名的西方化是一個極為普遍的現象,如愛爾蘭酒吧、威尼斯酒吧、蘇格蘭酒吧、聖保羅酒吧、法蘭西酒吧、巴黎酒吧、夏威夷酒吧、好萊塢酒吧、香榭麗捨酒吧、爵士酒吧、諾亞方舟酒吧、雞尾酒酒吧等等,無一不直接坦露西方化的風格。這些西式的招牌,展示著酒吧的西方化形象,滿足著人們關於西方的文化想像。

應該看到的是,中國對於西方的文化想像,一直存在著過度詮釋的現象。這種過度詮釋的文化想像,直接來自於人們對西方認同的崇迷心態。在許多人眼裡,外國的月亮都比中國的圓。過度的想像與詮釋,誇大了西方的一切,使西方的一切成為時尚流行,成為人們心嚮往之的追求,成為風靡一時的潮流。「吧」字的風靡流行便是這種過度想像與過度詮釋的產物。在西方,大多數情況下,「Bar」 主要特指酒吧這一空間場所,而在中國,「吧」的意指幾乎擴展到所有的公共消費空間。於是,便有了各種各樣的「吧」:茶吧、網吧、影吧、泥吧、陶吧、書吧、氧吧、聊吧、說吧等等。「吧」取代了「館」、「院」、「樓」、「坊」、「店」等古老的空間場所詞彙,使所有的消費空間場所附著上鮮明的西方色彩,成為一種風靡空間的流行時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酒吧文化的起源各国酒吧文化介绍
食在廣州\「廣式宵夜」:入夜後更精彩
台北故宫常设展---从新石器时代到晚清 6
谈古论今话湖南2020-39 美眉游桐溪古镇
25個會讓你覺得以前過得太笨「會拯救全人類」的天才發明。
【酒吧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