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国部分焦氏家族概况
      目前全国焦姓人口共约160万人,约占汉族总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按人口多少排列,焦姓排在第128位。其分布较广,以江西省为最多,约占全国焦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六(约30万人)。由于焦姓人口较少,且历史上无大的名人,故而被外姓冒充我姓者较少,即我姓血统较为单纯。
1、河南省(约25万人)
  (1)、巩义焦湾焦氏:有家谱,已续修十次。始祖讳公权,元末携三子自山西阳城县迁巩,目前共15000余人,在世者共十二代人,已传至二十八世。
  (2)、偃师县大口乡焦村焦氏分两支:一支始祖名钦,系真定府平山县连暮,古晋洪洞人,明嘉靖年间迁来。另一支乃洪武三年自洪洞县迁来,始祖名字失传。现在两支辈分不乱,可能为同宗。现村中共有焦姓人口一千余人,已传至二十一世。
  (3)、汝州焦村乡焦村焦氏:现有谱,始祖名焦彦通,洪武年间从洪洞县迁来,该族现有5000余口,已传至二十六世。鲁山县大多姓焦的村庄都属汝州焦村家族。
   (4)、卫辉市孙杏村镇下焦庄村焦氏:现有谱,始祖名焦谷园,明初从洪洞县迁来。该族现有3000余口,已传至二十三世。
 (5)、温县焦氏:温县城北有焦庄村,其始祖乃焦庆。焦庆乃陕西渭南人,明朝来温县作主薄;明嘉靖四十二年朝廷裁掉主薄,焦庆便没有再回渭南,而是在温县城北住下来,即今之焦庄村,今已传至十七、八世。而本县城东之朱沟村焦姓始祖,乃是焦庆之十一世孙名焦清廉;留焦庄者名焦清和;县城西关之焦姓乃是由朱沟迁去。目前全族共十七、八世,三百余人。
 (6)、修武县北焦庄:现有谱,始祖名焦天锡,从洪洞县迁来。至民国20年,全族有40户,260余口人,传至14世。
 (7)、博爱县柏山镇上屯村焦氏:现有谱,始祖名焦举,从洪洞县迁来。已传至23世(晋煤焦本军家族),现有千余人。磨头乡西西庄有十余户焦姓,详细情况其不得而知。
(8)、洛阳市伊川县白沙乡焦王村:现有谱,始祖名失传,传说西汉时迁来。已传至32世(并非从西汉记下来),焦姓共800余口人。
    ①、洛宁县马店乡焦河村焦氏家族:有无家谱不详,从焦王迁去。
    ②、息县路口乡湾柳树村、焦庄村焦氏家族:无家谱,从焦王迁去,始祖名失传。联系人:焦泽甫、焦洪昌0317--5963458。
    ③、伊川县白元乡辛庄村焦氏家族:无家谱,始祖名焦应币、焦昆,据称是兄弟两人,于乾隆年间从焦王迁去,至今已传10代人,共 400余口。
   ④、汝州临汝镇侧空庄、牛庄、赵庄村焦氏家族:有无家谱不详,始祖名失传,于道光年间从焦王迁去,至今已传14代人,共 400余口。
   ⑤、嵩县饭坡乡焦沟村焦氏家族:有家谱,始祖名焦元凯,于道光年间从焦王迁去,至今已传12代人,共280余口;自此处又外迁汝阳。
   ⑥、汝州□乡□村焦氏家族:无家谱,始祖名焦荣,于17世纪末(1690年左右)从焦王迁去,至今已传16代人,共 400余口。
   ⑦、洛阳焦寨焦氏家族:共分三门,始祖于明末自洪洞迁来。目前二门有家谱;长门、三门已无资料,目前正在收集。
 (9)、洛阳市南郊焦屯村焦氏家族:有家谱,始祖名焦灿、焦烂,兄弟二人从山西广平县迁来(广平县在河北省邯郸地区),至今已有420余年。相传,焦灿、焦烂在广平家谱上为第15代,至今已传29世。联系人:焦小民,家住洛阳市洛龙区龙兴十区41栋楼4单元6楼602房。
 (10)、郏县焦村:现有谱,始祖名□□,从□县迁来。已传至□世。
禹州焦氏家族:现有谱。始祖名焦敬,从郏县迁来。已传至13世。
 (11)、宜阳县城关镇有一焦家洼村,该村并无焦姓。传说焦姓已绝,最后一家也于数年前迁往他处。
 (12)、商丘地区夏邑县县城正南35里处有韩营村,该村有不少姓焦的。
 (13)、渑池县大乐村焦金苍称:该村有家谱,乃清同治五年十世孙所修。始祖为六人:即焦守营、焦守万、焦守仓、焦守良、焦守忠、焦守鳌,六人关系远近不知,何时自何地迁来不知;六人共生八子(即二世祖),即焦应夏、焦应奇、焦应魁、焦应召、焦应耿、焦应节、焦应礼、焦应财;三世祖有自刚、自全、自远、自永、自贤、自圣、自来、自润、自书、自顺、自美、自镇;四世为“洪”字辈,五世为单字名,六世为“天”,七世为“生”,八世为“泽”,九世为“正”,十世为“明”,十一世为“大”,十二世为“龙”,十三世为“儒”,十四世为“文”,十五世“宗”,十六世为“安”,十七世为“百”,十八世为“世”。另外,东张村、焦峪峒、焦岭、段村之焦姓均从大乐村迁去;目前大乐村焦姓约500余口人,已传至17世;现村中最高辈分为13世,最低辈分为17世;焦金苍为15世人,60余岁,电话0398--4975218。
   焦峪峒情况:目前该村焦姓共有300余口人,在世之人共4代人,无谱;始祖乃兄弟二人,叫焦自刚、焦自镇,乃从大乐村迁来。
(14)、灵宝市大王镇冯佐村焦氏家族:该村目前共有4000余焦姓人口,始祖焦礼乃元末从山西平陆县焦家沟迁来;目前在世人口共六代人,即最高为16世,最低为21世;有家谱,乃17焦自兴(今年67岁,电话0398--8868310)于2004年所编;周围焦家岭、沟北(或沟背)之焦姓均从冯佐村迁出。总之,冯佐村乃灵宝最主要焦姓聚集地,其它散户均从此迁出。
 (15)、据灵宝市大王镇冯佐村人称:陕县基本上没焦姓,卢氏也不多。
 (16)、河南马房村始祖名焦旺,明成化8年从山西高平迁到焦楼,生三子:玘、程、林。
 (17)、嵩县焦凹村:
    ①、目前该家族包括三个村,即焦凹村(属大坪乡,在大坪村北约2里处)、大坪村、乔沟村。大坪村和乔沟村均从焦凹村迁出。其中焦凹村、大坪村各七、八户焦姓,乔沟村40多户焦姓,总计约60余户。无谱,传称迁自洪洞,自始祖至焦民共12代人(或曰19代人)。目前在世者共7代人,即焦民上有曾祖辈,下有三代人。
   ②、该村始祖兄弟三人:该村始祖为老大,范庄岭大队焦凹村(和大坪乡焦凹村不是同一村)为老二,纸房乡吕沟村为老三。范庄岭和纸房乡均属嵩县。
(18)、西平县焦庄乡焦庄村焦氏家族:无谱,从山东迁去。联系人:焦德涵0316--6328493。
 (19)、伊川县葛寨乡南坪、黄连树、后富山、梁沟村焦氏家族(即焦学超家族):无家谱,始祖名焦治田,原先不知从何处迁来,但和焦王不是一家;村人称迁来已有400余年,分三大分支,至今已传19代人(或曰23代人),共800余口(或曰3800余口);从该村又外迁400余人。近年来,在该村坟上发现一墓志铭,上面载明:墓主人焦处士的祖父是洪武年间知府官,从德州府高平县迁来。
 (20)、洛宁县东关寺沟村焦氏家族:有布画家谱,焦江海为族长。其族从洪洞迁来,始祖叫焦天章,生四子,遂分为四门,至今已传至18世,现今共有2200余人。焦江海为10世之人,目前10世为最高辈分,尚有五、六人。
 (21)、河南泌阳焦芳家族:始祖为焦义,焦义为避元朝统治者民族歧视,弃官自陕县迁泌阳中官铺(今高店乡附近),后移居泌阳城南一里许之草店村。除焦芳祖父焦显留居泌阳外,其余族人多迁许昌、叶县。焦义与焦显差若干代。焦芳祖父生于1381年;焦芳之父名焦宣,生于1409年。焦芳生于1434年,生五子,曰琦、瑞、瑾、玮、黄中,孙焦希程,曾孙焦应桥。
    据唐河张店焦书钦称:桐河乡焦庄村始祖焦思文生二子,名曰有周、有兴,有兴生治久、治斌、治龙、治凤,之后厉20余世不间断;其辈分为:恒章运克祥,凤鸣德世方,宗国彬荣万,宝善应玉堂。目前传至祥字辈,祥字以前辈分其忘记。显见此20 字为近百年内所定。
    张店焦氏从张清寨迁来,张清寨焦氏不知从何处前来。张清寨焦氏祖坟只埋了三人:一父二子,父亲即为最初迁来者,至今已传至13世。二子之后人:一支进山,一支过河。张店即为过河分支,至今共有200余人;进山分支今在祁仪乡东南之山中,似乎亦叫焦庄。旧时,张店尚有人去过进山分支处,称对方有祠堂,有无家谱不详。
2、河北省
     河北省焦氏,目前共约15万人左右,主要分布在保定以南地区,其中保定地区约4万余人,石家庄地区约2万余人,邢台地区约1万5千余人,邯郸地区约2万余人,省内其他地区均有零星分布。河北焦氏,其来源以明初大迁民为主,绝大多数来自山西洪洞县,其中邢台、邯郸地区以永乐年间为主。各地区焦姓主要聚居县份如下:(1)、保定地区:曲阳、文安等; (2)、石家庄地区:深泽、高邑、栾城等;(3)、邢台地区:柏乡、新河、南宫等;(4)、邯郸地区:肥乡、永年、广平等。
     以上县市以曲阳县焦姓人口为最多。其中柏乡家族始自宋代,肥乡家族始自金代,其余多始自明代。关于家谱,河北省因受日军和文革破坏较他省为重,目前存世较少,但南部诸县较北部存世量稍大。
   (1)、沙河市西户焦氏:该村焦氏属河南省巩义市焦湾焦氏分支,有家谱。始祖讳焦房,该村现有焦姓1100余口,目前在世者共八代人,辈分最高者为20世(思字辈),最低者为27世。
   (2)、沙河市洛阳村焦氏:该村焦氏属河南省巩义焦湾焦氏分支,现有谱。始祖讳焦佃,该村现有焦姓550余口,分三大门,即东门、中门、西门。目前在世者共七代人,辈分最高者为22世(希字辈),最低者为28世,其始祖坟在工人村西南。始祖碑在洛阳村东街郭才生房下,碑上刻有如下文字:明故焦翁----其余文字村人已忘记;沙河县大油村、高店、邢台县卧庄村之焦姓均从洛阳村迁出。
  (3)、威县城关乡西河洼村,有十来户姓焦的,据传说和沙河市洛阳村焦氏为一家。
  (4)、雄县焦氏:乃元朝大臣焦德裕家族(焦赞之后)。
  (5)、新河县后良家庄焦氏:洪武年间迁自山西泽州高平县,有家谱。
  (6)、栾城县冶河镇冶河村及大营村焦氏家族:该两村为同宗,其始祖名焦彦良,于洪武七年(1374年)由山西大同府朔州马邑(今山阴县)迁栾。传说彦良兄弟三人,彦良为长;老二名彦德,迁山东,具体位置失传;老三名字失传(或曰彦顺)迁河南,具体位置失传;彦良生六子:长讳和,次讳福,后四人次序不详;后四人名字为:荣、林、宣、宦;其中次子福流落于山东兖州焦家庄;彦良之父埋在栾城,传说早年间山东彦德(或其后裔)曾来栾城偷其父尸骨,未果;彦良其余五子均在栾城,分为五门,目前各门均有布画家谱,但中间均有十余代失传(9至15代不等),此乃因文革中老谱被毁,今日已无资料可据。目前彦良后裔在栾城者共约5000余人,在世人口自17代至26代,26代为最低。
  (7)、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焦氏家族:有家谱,手抄本,较简略,谱称迁自洪洞,但不知确且地址,迁至平乡已历六百余年,至今共传23代人。联系人:石家庄市公安局下属保密局焦某:0311—7027966(办)、7738882(家),13931116288。
  (8)、河北省新河县申家庄、菜园村、梁家庄,三村始祖乃兄弟三人,乃从山西省高平县汤王头村迁去;梁家庄始祖叫焦十二,传说其迁去时刚十二岁。
  (9)、清河县焦氏家族:截至1990年,清河县共有焦姓人口5105人,连配氏共有6500余人。
  ①、焦石佛、焦家园、北焦庄三村焦氏:乃同宗,有家谱,先祖始居金陵,因避难而迁山西太谷县,时间不详。明永乐三年,有名焦亨者(该村始祖)自洪洞迁清河。焦亨兄弟四人,曰焦亨、焦洪、焦云、焦横,分别落户于焦石佛、陈二庄、南焦庄和山东省某村。
  ②、陈二庄、谢炉集焦氏:乃同宗,有家谱,先祖始居金陵,因避难而迁山西太谷县,时间不详。明永乐三年,有名焦洪者(该村始祖)自洪洞迁清河。
③、焦家堂焦氏:有家谱,有名焦勋、焦让者(该村始祖)自洪洞迁清河,时间不详。至今共有600余人,传至14世。
3、山东省
   ⑴、日照焦氏:据传,始祖值元朝末年战乱频繁,又加旱蝗瘟疫之灾,兄弟三人(讳:升、斗、木)由江苏苏州苍门过江北上,迁至海州(江苏东海杏黄村)定居。因海州滨海地处斥卤,不宜耕植,长兄在该地住下,二弟、三弟二人又北去山东,一居日照,一居诸城。来日照时沿海地区袅无人烟,始祖族谱遭兵燹失落,何时迁居日照无从考究,惟传说迁自元末。
    元末红巾军起义,先祖焦庸(系三世)从军,在南征北战中,因有显赫战功,受太祖朱元璋赐,世袭南京旗手卫千户,其子焦武、孙焦杲、曾孙焦靖为南京旗手卫千户,升指挥佥事、大教场把总。焦文杰南京骑都尉,后贵进武毅将军。其子焦竑(系七世),字弱侯,明万历十七年(1589)以殿试第一人(状元),官翰林院修撰,东宫讲读官,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卒,享年八十岁。讣闻于朝,明熹宗帝赠“谕德”,南明福王时追谥“文端”。
  ⑵、西部焦氏:于明朝洪武年间从河北枣强迁来,已有20多世,都有家谱。山东济南、章丘、泰安、淄博、荷泽、莱芜等地世排相同:…兆其念,方裕(玉)守体传(田)。 代表人物:焦裕录、焦波(现代摄影家)。其中,淄博市博山区石马镇下焦村始祖叫焦景信,乃明朝嘉靖年间从章丘迁去(在章丘谱上为第八世),景信至今已传至十八世(即在章丘谱上为第25世)。博山区多数焦姓均为该家族之分支,如上焦村、天井湾、崮山(乃焦裕禄家族居住地)、莱莱的、嘶马河、左家峪等处。
   ⑶、山东章丘焦氏:始祖焦成,二世祖弟兄二人,叫焦伯民、焦伯□。有家谱,乃十七世孙家麟修。该谱序言中称:“我焦氏原籍北直枣强人也,永乐初年迁于山东,耕耘之外以行仁为务,至中丞祖文运始开,于崇祯八年立诰命于墓前 ”;一修:于迁来后四百余年初修,共十七世,辛亥清明十三世孙奕年修;二修:乾隆丁亥,十四世孙迪曾修;三修:道光丁亥九月,十七世孙家麟修。目前总人数有上万人。
    ⑷、平原县王村店乡焦庄村焦氏:现无谱,始祖名焦鸿武,从洪洞县迁来。解放前共30余户,清光绪时曾画家堂(当时传至17世),后文革中损毁。
    ⑸、曹县魏湾镇焦楼村:现有谱,始祖名焦伯祥,洪武年间从洪洞县迁到安丰(今安徽寿县),伯祥为武略将军,镇守河南考城(今兰考),其子孙分布在兰考周边诸县。该族现有7000余口,分布在70余村。
    ⑹、平度市蓼蓝镇焦家寨村:现有谱,始祖名焦思恭(思恭以上十世失传),世传自云南先迁四川,又自四川迁日照,后自日照迁来。该族现分布在50余村,已传至16世(自思恭算起)。
    ⑺、东明县焦楼:现有谱,始祖名焦旺,明成化8年从山西高平县迁来,或曰明永乐二年迁此,改名焦楼,现有1556人。
   ⑻、山东齐河县、焦庙镇,该村以姓氏及庙得名。
   ⑼、山东焦斌屯,明万历年间焦文、焦武兄弟在此定居,合文武二字加姓成此名。
   ⑽、山东莱州市、金城镇、焦家村,尚未调查。
   ⑾、山东胶南胶县,始祖讳鹍,永乐年间为灵山卫指挥检事。
   ⑿、山东高密、昌邑焦氏:现有谱,始祖名焦增,焦增弟兄四人(依次为:增,玖,城,埸)其为长门(住昌邑大庄、其后人分布在昌邑、高密等地),老二名焦玖(住古代登州,一说居直隶),老三名焦城(即章丘分支始祖),老四名焦埸(居安丘郎君庄、其后人分布在安丘、青岛等地)。弟兄四人均于洪武二年来自河北枣强,现今均已传至二十五、六代,其中焦增后人一万余人。(高密焦宗传电话0536—2121918,)
、山西省(约7万人)
     ⑴、据晋煤凤矿焦某称:其乃山西省长治市郊区黄碾镇东旺村人,目前村中有人在搞家谱。其祖上自北京焦庄户迁襄垣,后又自襄垣迁东旺村。
     ⑵、自《晋城百科全书》上抄得如下资料:焦赞城遗址,在泽州县晋庙铺镇南10公里处,位于小口村到前湾村背后一山梁上。东面悬崖峭壁,西面沟深无底,后有高山护城,前面路窄天险。行人只有从城中通过,才能北上或南下。相传宋大将军焦赞曾把守小口并在此修城,故名焦赞城。现土城遗址尚存,附近约5公里处尚有孟良寨遗址。
    ⑶、晋城地区所属南五县焦姓人口共计20540余人(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
    ⑷、晋城市(焦氏约6000人)大兴乡焦园村和横岭村:据焦园村焦小福、焦安根讲:该村焦姓迁自横岭村(该村在焦园村东5里处,同属大兴乡),迁来已有450余年,旧时有谱,现无谱;其始祖生四子(即今之村中四门),后始祖父到河南做生意(经陵川柳树口下河南),在河南又成家,便没有回来;故现今村中仅有始祖母坟,而无始祖父坟;关于始祖父去河南做生意之村庄已失传,据称早年间,两家尚有来往;传说始祖父到河南后又生四子,四子中(或四子之后人)尚有做官者,后河南之后人尚来焦园村认祖归宗,焦园村人听说对方当官,怕当官者举家犯抄时受牵连,遂没让对方续谱,后失联系;该村最初名兴隆掌,后改焦窑,最后改焦园;现该村在世者共有6代人,最高辈为文字辈尚有一男,80余户,280余口人。
     另外:高平县、石未乡、瓮庄村有150余户焦姓,焦园村附近之奎升庄有5--6户焦姓,均乃从横岭村迁出。
      横岭村现有170余户焦姓,据该村82岁的焦连根老人称:该村焦姓迁自晋城市东关赵魏(对方称:赵魏为地名),旧时不但有总家谱,而且有分门家谱,其估计现在仍有存世之谱,但未找到;据说自该村迁至晋城市、高都镇、薛庄村之焦保路可能仍保存有家谱;该村始祖生五子(即今之村中五门),焦园村焦姓在横岭村属四门,瓮庄村焦姓在横岭村属五门;旧时该村在河南做生意者甚多,号称72柜,有好多做生意者最后没有回来;该村始祖坟称“老母坟”,即该村始祖父外出河南未回来,此处仅埋始祖母,故称“老母坟”,旧时坟前树有两根石柱,现在一根仍立在原地,另一根倒在一边;现该村在世者共有6代人,最高辈为文字辈,尚有一男。
   ⑸、晋城川底乡焦河村:据该村焦松堂(74岁)讲:其村焦姓从洪洞大槐树下迁来,迁移时间不详;历来无谱,故始祖姓名及所历代数均已无考;村中现有焦姓150余户;此外周边孟山、董山两村焦姓均从焦河迁出,其中孟山现有焦姓300余口,董山不详。而焦河村另一87岁焦姓老人讲:该村旧时有谱,其亲眼见过,日本占领时期失落。以上两说并存,不知孰是孰非。
     ⑹、阳城县(约1200人)上孔村:焦小创、焦家珍讲(年70岁):该村焦姓从洪洞迁来,迁移时间不详,估计当在明初;旧时有谱,乃焦家珍大伯所修,现已失落;村中现有焦姓70余户、300余口人,共分三门(焦小创为二门);上孔村西部之焦家庄村乃从上孔村迁出,现有20余户、百余口人,属上孔村二门;上孔村南部之南安阳村也有焦姓,不多;总之,周围村庄之零散焦姓均从上孔村迁出。另据焦家珍讲:町店镇焦庄村和上孔村乃同宗。
     ⑺、阳城县驾岭乡南坡村:据该村焦育峰称,其祖父在世时曾创修本村家谱,后失落;近年来其重新篡修,现已完成。其村始祖叫焦荣富,乃明崇祯年间从山西晋城川底乡焦河村迁去,至今已历370余年,现已传至十五世;村中现有焦姓300余人,70余户,现在世者共有五代人。 
     ⑻、洪洞东步亭村焦氏:该村焦氏属河南省巩义市焦湾焦氏分支,现无谱。始祖讳焦时,该族现有焦姓1500余口。联系人:焦天龙0357--3455522。
     ⑼、洪洞东义村焦氏:现无谱,传说从陕西米脂县迁来,目前60余户。
     ⑽、洪洞县南沟乡下院村焦氏:现无谱,不知从何处迁来,据称有30余代,目前50余户。
    ⑾、沁水(约1000人):主要在柿庄乡。
    ⑿、高平(6919人):传说原村乡焦姓较多。高平城南韩庄有姓焦的,高平城西汤王头有姓焦的,高平北陈村有焦姓。
    ⒀、黎城全县共有焦姓377人。
    ⒁、据焦宝恒称:其村无家谱,不知从何处迁来,其乃高平市神农镇东北岭东村人,其村目前共有500余口姓焦的,无家谱,不知何时从何处迁来。神农镇正北焦家沟村也有姓焦的。其村北部之换马村有400余口焦姓,有无家谱不详。
    ⒂、平陆常乐车村88岁老者称:该村无新修之谱,老家谱文革后也下落不明,其为17世人,现村中已繁衍至20余世,和灵宝市冯佐村差不多;其族乃从洪洞迁来,原有祠堂和家谱,今祠堂已毁,家谱不知下落,始祖名字不详。
    ⒃、高度镇西党庄,该村现有焦姓170余户,无谱,明末不知从何处迁来迁来,亦不知有几代人。旧时有谱,据传毁于文革。
   ⒄、介休焦家堡村:其村焦氏家族目前共1000余人,其中生活在村中者300余人;有家谱,已传至30余代;始祖焦丰,传说从广东迁去,至于从广东何县何村则已失传。
   ⒅、曲沃焦庄大部姓焦,旧时有谱,但在文革中烧毁,何时自何处迁来不知详情。
   ⒆、陵川平城镇杨寨村:该村有焦氏祠堂,无谱,不知从何处来,目前未发现任何文字资料。
   ⒇、陵川县焦会村没有姓焦的。陵川县崇文镇汤庄村,该村有三、四十户焦姓,无家谱。



5、陕西省 
   陕西省焦氏,目前共约12万人,主要分布在渭南地区、咸阳地区、延安地区、榆林地区和安康地区,其中以渭南地区为最多。明朝时,陕西为当时焦姓第一大省,占当时全国焦姓总人口的21%,大约有1.95万人。现今,陕西、山西、江西、甘肃、安徽五省焦姓占全国焦姓总人口的30%,约35万人。其中陕西省共约12万人,山西省共约7.6万人。各地区分述如下: 
   ⑴、渭南地区:以渭南市、华县焦姓人口为最多,其余韩城、澄城均有大量分布,白水县次之。该地区焦姓总人口约4万余人。白水县焦家河村,有300余户焦姓。 
⑵、咸阳地区:以兴平县为该地区焦姓人口第一大县。其余三原县、长武县、泾阳县均有分布。 
  ⑶、延安地区:以延长县为该地区焦姓人口第一大县。其余子长县、宜川县、延川县均有分布。 
   ①、子长县焦家河村:其村始祖弟兄四人,不知何时从何处迁来;其中老大、老二留居本村,老三、老四外迁;旧时有祠堂、祖宗牌位,文革中损毁;现无谱,共有500余口族人。 
   ②、延川县有一焦家坪村。
 
   ⑷、榆林地区:以神木县为该地区焦姓人口第一大县,此外府谷县亦有分布。神木县有焦姓三、四千口,均为一族,现无谱,传说从洪洞迁去,其始祖迁到神木县之村名为“黄氏都五甲”。目前仅发现一通清嘉庆年间墓碑,该碑碑文中提及一先祖名叫焦庭厚(其并非始祖,乃是目前该族所知最早之人,此人距今约300余年。),碑上记述辈分为:荣国庭,希槐右,世桐雄,培养明。 
     ⑸、安康地区:以宁陕县为该地区焦姓人口第一大县,其余白河县、石泉县、紫阳县均有分布。 
      除上述五大地区之外,尚有西安市所属的周至县、蓝田县、临童区均有分布。以上为陕西焦姓大致分布情况。 
6、安徽省 
   ⑴、黄山太平县焦村家族:乃宋朝焦炳炎、焦焕炎兄弟家族,有祠堂,有谱,现有数千人。传始祖焦瑨(字文安,唐处士)于唐干符年间由无为渡江而南,逐步徒居于黄山西麓桂林里涌村间(今陈家村子里),迄今有千余年历史,后裔遍布岳西、宣城、广德、青阳等其它地区,现已传至近40世。著名的兄第文武状元(焦炳炎、焦焕炎)即出自该支系。17世起八宣议支字派[看、荣、志、火、廷、尚、守、士、宏、永、秀、良、国、家、有、庆、盛、朝、年、丰、人、乐、民、生、崇、俭、勤、勉、勖、英、俊、子、弟、超、拔、藩、封、职、方];20世起五宣议支字派[子、玄、芳、世、元、良、法、师、先、古、嘉、谟、佐、盛、朝、年、丰、人、乐、民、生、崇、俭、勤、勉、勖、英、俊、子、弟、超、拔、藩、封、职、方]。联系人:焦新年13013123794焦宏根13855959143。 
  ⑵、合肥:始迁祖焦天寿(字宗源)系江西饶州焦宽(字天度)公第8世孙,于大明洪武年间从江西饶州鄱阳瓦砾坝迁入合肥,卜居城西八里岗东南。自天寿公第14世起字派[克、修、祖、德、赐、福、其、长、传、家、有、道、乃、庆、永、昌],30世起将以江西焦埠村宽公世系字派启用。联系人:焦其文0514-5143644(家),13083441683. 
  ⑶、无为:于明万厉年从江西迁入,现数千人。中山郡、双碧堂。字派[子、延、文、应、校、天、正、光、辉、象、中、山、照、瑞、昌、永、先、开、后、业、耀、祖、齐、宏、图]。联系人:焦永水0565-6960869。 
  ⑷、定远:祖上从河南迁入。联系电话:0550-4295363 
  ⑸、芜湖:华侨镇迁地不详,老字派有:荣、华、富、贵、澍,后字派不详。联系人:焦澍前。 
  ⑹、怀远:找郢乡焦圩,中山郡德生堂。字派有:世、元、凤、克、永、保、长、富、贵、新、春、德、之、来,联系人:焦保山0552-8661009。另有怀远五岔乡焦大鄞,字派有:玉、明、家、业、发、山、秀、国、华、强、忠、贤、传、后、世、富、贵、出、彩、霞。 
  ⑺、安徽涡阳:字派:成、国、正、庆、昌、福、寿、宝、安、康,其它不详,联系人:焦正奇0558-7222635。 
  ⑻、蒙城:大兴集焦村,有老谱。 
  ⑼、宣城:焦氏原先字派不记得,后记有字派[国、家、永、庆]原有老谱5本,现藏3本,联系电话:0563-3767534。另有一支有祖谱4本祖传从庐江迁入,现于2006年新修谱成。 
  ⑽、南陵县:焦村有16字派,持老谱者未联系上,联系人:焦其发13866654655。 
  ⑾、阜阳:北城门四十里焦大洼;另有一支,祖上传从山东迁入,其它字派不详,现有字派:从、凤、建、天、文、继、守、法,联系人:焦文有0558-3236538。 
  ⑿、广德:祖传为太湖一支,老字派不详,现有字派[家、商、丰],联系人:焦义城。 
  广德焦村,祖传从江西饶州瓦西坝迁入;原字派前5字不记,后有:文、广、习、诗、正、程、其、本、龙、尚、家、松、并、国、祥,现正准备和黄山焦氏一起联修祖谱。联系人:焦家富[松字派]13965418352,0563-6775911。 
  ⒀、蚌埠:传祖居山西,现有一派,上辈派讳:成,父派讳:宏,自己一族人现不敢起字派.焦磊13856101924 
  ⒁、江南建平[现名;郎溪]毕桥镇施宏村七里,光绪年间从合肥迁入,现入合肥焦氏修谱一列。 
  ⒂、淮南:祖传从山东迁入,联系人:淮南矿物局[留守处]焦方印13695619190。 
  ⒃、桐城:现正准备新续祖谱,疑其为怀宁系出.联系人:桐城市包装印刷协会会长焦国平0556-6194889。 
7、湖南省 
  ⑴、长沙城南焦氏: 一世祖琼公,字渭阳,官威平卫指挥,知云贵两省军务兼福建卫指挥,明洪武13年(1380)承旨征调,道经洞庭病故,葬湘阴东城外虎狼冲。至五世祖瑀公生麒、庶,麒公分支湘阴;庶公,字绩熙,行二,明宏治2年(1489)徙居善化城南醴陵坡,葬于此,派衍长沙。明嘉靖38年(1559)创修族谱,清康熙57年(1718)、道光21年(1841)、咸丰10年(1860)续修,光绪27年(1891)再续时,现丁469人。同治元年(1862)建支祠于临都三甲夜干塘。派语:(自六世起)攸分箕裘福,光明正宏常,生人惟立志,树德务知方,慈孝家庭乐,雍和嗣裔昌,湖湘呈瑞彩,钟毓启贤良。 
  ⑵、浏阳焦氏:始迁祖甫公,元末自江西南昌迁浏北天井江。后人分布于龙伏、焦家桥。至清光绪33年(1907),已传22代,丁口1600余人。辛亥时湖南督军焦达峰即属该族。 
  ⑶、茶陵焦氏:明永乐4年(1406)自攸县西门迁虎踞。 
  ⑷、湘阴中塅焦氏:始祖琼公,字渭阳,籍金陵,授威平卫指挥,知云贵两省军务兼福建卫指挥,明洪武13年(1380)征调道经洞庭,病故,谕葬湘阴,子孙以卫务留宦潭州。至八世俊公,字维贤,明嘉靖9年(1530)始迁湘阴城东门外八甲。后人分布于南乡之中塅、三神乡之丰仓、高明乡之清泉冲、云静乡之三峰窑等地。宗祠在中塅。 
  ⑸、华容三封莲花堰焦氏:始迁祖贵公,安徽凤阳人,元至正14年(1354)隐迁华容七都(今三封寺莲花堰)。至六世有兄弟五人,惟次子虎、三子华、四子茂居原地。自贵公起连续八代均系戎马生涯,故称军家。子孙聚居莲花堰,星居各地。字派:(自十一世始)思祚致远大,修德自荣昌,毓秀钟奇俊,永为邦国光。续派:忠孝仁之本,廉明治必长,如斯传百世,绍启允贤良。 
  ⑹、资兴焦氏:太始祖瑛公,以江南世胄膺礼部尚书兼太子太保,宋元丰6年(1083)自江苏镇江因奉剿来湘之郴县乌岭,四世(一说八世)景忠公于元末徙居兴宁之程水何家寨,再传必政公,徙居高冲坪头岭。十七世培公派下迁居城厢。至1949年,已传31代,族人约3000余人。1914年五修族谱。该族焦起良,明永乐16年进士,子从周,正统4年进士。清道光7年(1827)重建祠堂于高冲。祠联:祖天官孙天官祖孙着两朝闻望,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冠四海英才。 
  ⑺、麻阳毛坪焦氏:明洪武年间从江西徙居湖南麻阳楠木桥牛套坎,继迁毛坪(跃坪)居住,子孙散迁长潭、兰村和凤凰、怀化等处。字派:通光倡仕林,圣朝志景文,再异四枝开,世秀大长清,方复辉德庆,加增裕繁荣,又兆强万代,更转永全兴。 
    ⑻、隆回县焦氏家族,人口8000-10000人,有族谱。QQ: 179734074,电话0739-5290686。 
8、湖北省 
   鄂东南地区:始祖焦宽(天度、字子宏)于南宋末自无为宦游江西南昌,适辽金兵变,势难图存,命子避难,彼此各别。其三子焦友真(字文遹)逆水而上出鄱阳越九江上进二百余里至兴国(今阳新),落业地名大桥埔焦滩。后裔分居阳新、通山、大冶、鄂州、黄梅、武宁等地,其后又分迁四川、贵州、广西、陕西、山东、湖南、东北等地,已繁衍生息30多代,人口数万人。 
    ⑴、阳新焦滩家族:天度公后裔8世孙春卿公之长子显一公之后代。有老谱,原字派:天玟如谟侨,道能抑卿显,仲岩文允孟,大尚礼应国,承宗永代守,世步昌隆成,开元家学愈。2008年合修宗谱后各支统一使用35个字派:崇教令名彰,啟绪传新赋,贻谋忠本长,恢宏声赞美,庆衍绍前良,朝儒科第列,仁惠施呈祥。联系人:焦世豪电话0714-7630121、15871186632,焦步洪0714-7617798。 
    ⑵、通山焦氏家族:源自阳新焦滩,始迁祖青卿公系天度公后裔8世孙。有老谱,原1都字派:天玟如谟侨,道能抑卿荣,克义以纲福,东近宗养庭,添单远万式,守之曰兆成,南元家学裕。2都字派:天玟如谟侨,道能抑卿荣,正华富中宇,志添单福时,继宗士德言,太和应九成,南元家学裕。2008年合修宗谱后各支统一使用35个字派:崇教令名彰,啟绪传新赋,贻谋忠本长,恢宏声赞美,庆衍绍前良,朝儒科第列,仁惠施呈祥。联系人:焦松柏电话0715-2364258、13197410417,焦家凡0715-2364058。 
    ⑶、大冶焦氏家族:源自阳新焦滩,始迁祖系天度公后裔8世孙春卿公之次子显二公之后代。有老谱,原字派:天玟如谟侨,道能抑卿显,必定以裕兴,万正(俨價)应国,承宗永代守,世步昌隆成,开元家学愈。2008年合修宗谱后各支统一使用35个字派:崇教令名彰,啟绪传新赋,贻谋忠本长,恢宏声赞美,庆衍绍前良,朝儒科第列,仁惠施呈祥。联系人:焦隆中电话13995984719。 
  ⑷、荆门焦氏家族:有家谱。始祖焦田贵,传说从江西吉安迁去。现有200余人。联系人:焦华森电话18786953217。 
     除上述地方外,其他荆州、十堰、襄樊、谷城、红安等地也有焦姓人居住,暂无相关资料。 
9、江苏省 
   1、镇江焦氏家族:有家谱。该族乃汉末焦光后裔,至民国年间共繁衍57代。 
    2、苏北鲁南焦氏家族:有家谱。始祖为焦注,字东芝,号汇泉,从山东嘉祥青山之东迁徙而来,后又分居山东鱼台,金乡,江苏丰县,沛县,徐州泉山区等地,字辈排行为“元运文明,世泰景祥,慎修宗德,永保家邦”。现在司马集长支已排至第二十六世。现有民国二十一年谱,曾入编过《全国家谱总目》,还有1990年谱,最近又要准备再次续谱。联系人:焦伯奎。 
10、江西省(约30万人) 
   江西焦姓人口较多,分布较广,大致可分为北部焦姓与南部焦姓。北部焦姓以天度公之后裔占大部份,南部焦姓以文可公之后裔占大部份,其余部份的众说不一。 
 ⑴.进贤县焦埠村家族:有谱,始祖焦宽(天度、字子宏)于南宋末自无为宦游江西南昌,适辽金兵变,势难图存,命子避难,彼此各别。其四子焦友道(字文选)逆水而上自鄱阳过康山内进一百余里落业地名焦埠,繁衍生息30多代,人口上万人。原南京无为州金字号老谱字派:元会运世、阴阳太极、宗祖子孙、成功绍德、渺然先裔、益洪正用、端本孝悌、华邦仲伯、爱敬友继、广大至诚、孟世启文、刚柔仪型、荣华富贵、福寿康宁、锦绣英豪、金玉珪呈、光前裕后、流芳谨识、永远祚胤、以是为则。光绪庚辰年合修增加字派:昭兹来许、遹观厥成、钦典在德、业精惟勤、治家合礼、修辞立勋、宦学事师、向道而行、锡类纯孝、竭立忠贞。联系人:焦国根电话0791-5496591,焦芳春0791-5663087。 
   ⑵、吉水黄桥镇焦源村家族:现有人口数千人,有谱,始祖焦文可(字子南、号和轩),原藉今河南信阳。南宋开禧3年(公元1207)丁卯岁举人,嘉定4年(公元1211)辛未岁登进士第,授从侍郎,以文学徵授翰林院检讨,以刚方升殿上右正言,未几因论权臣史弥远被贬为吉州(吉安)剌史,在任2年,致仕后遂择地吉水龙坑而居。生二子:长子仲德仍归河南原藉,次子仲懿始迁居南溪,称南溪派。此后世世子孙,继述不替。经元季兵燹至明代以后,后裔或宦游、或商居、或因其他原因外迁者不胜枚举。今考有远迁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河南、山东、江苏、湖南、湖北、四川、重庆、贵州等各省市,近迁赣州、遂川、吉安、泰和、南昌、宜春、永丰、峡江等县市,均系一脉相传,枝叶俱盛,吉水之焦,可称巨族。 
   吉水南溪六房最早统一原字派从21世起:邦大祥正庚、贞贤鸿儒行、诗书传世业、忠厚振家声、本宗昌荣启、熙朝瑞良臣、谋猷贺豫丰、万代永兴隆。 
     南溪1938年重修族谱编定统一各支字派:文章华国展伦经、行言公正启仰钦、忠孝节义纲常重、信实敦厚训子民。南溪派长房29世以文字起,二房30世以章字起,三房31世以华字起,六房29世以文字起,村前派29世以文字起,钱溪派31世以华字起,车田派31世以华字起,江上派39世以正字起,永和派37世以言字起。联系人:焦建章电话13576821537,焦建栋0796-3440011,焦文贞0796-3440386。 
 (3)、遂川盘溪焦氏家族:现有人口数千人,有谱,始祖焦守礼、字孟怀号绍炎,系吉水派文可公5世孙,拔贡生,任广东韶州府仁化县知县,初徙龙泉县水南,为龙泉派始迁祖,其后裔历四迁而居此派。字派5世起:绍德延祥光、汉烈昭忠宪、仁义扶邦国、万代永仲廷、天元子善良、世宗昌荣启、文学名贤裕、熙朝瑞安贞、显达发书香、诗礼家声振、贻谋传述远、吉士愈常春、祖泽定弘扬、刚方重廉正、才俊志匡合、恒庆兆繁盛。联系人:焦文佐电话0796-6401694,焦名锦0796-6401580。 
   ⑷、除上述地方外,吉安、太和、赣州等地区尚有许多焦姓人员,大部分系吉水派文可公之后裔。 
11、重庆市 
    重庆焦姓有来自江西,有来自湖广填四川,有来自陕西、广西等,约有人口2万余人。 
    ⑴、江津沙河焦氏家族:有旧谱,始祖源自江西吉水文可公,明嘉靖年间玉佩、玉珊、玉玟、玉珍公、等四人由赣入黔清平县居30余年复迁思南府印江焦家山。其时有玉珊祖之子镕、镜、钊仍归清平县未详,玉玟祖之子培(字治安)迁居遵义县三合镇金鸡后寨,玉佩祖之后裔仍居印江焦家山。历4世于康熙年间文先、文略二祖自印江焦家山再迁至江津沙河,已传14代。现有人口1000余人。字派取定第20世起:世新文之正,登元金学成,德泽联辉远,荣贵显朝廷。续派:安定治国久,永庆万代长,忠孝礼先发,弟义信洪强。已取至“荣”字辈。联系人:焦辉伦电话0852-2521685、13329629761,焦泽绪15823074463。 
   ⑵、江津支坪焦家岗焦氏家族:其迁徙源流与江津沙河相同,系自印江焦家山迁出,与江津沙河是近支。至康熙年间文居祖再迁至江津支坪焦家岗,已传14代。现有人口400余人。字派取定第23世起:池雨尹汝上,国廷文朝学,富贵长青茂。已取至“长”字辈。联系人:焦学亮电话15186211168。 
   ⑶、江津石蟆塘河焦氏家族:有谱,据称始祖焦永康娶秦氏,生文灿娶蒋氏,于清初康熙丁酉年(公元1717)自广西桂林府灵川河迁入川北安岳县永康乡,又于乾隆丙辰年(公元1736)迁入江津稿子乡登云山下葛藤湾住居。现有人口500余人,字派:显应光明远,根深叶盛长,从今昭祖烈,世代有名香。联系人:焦勇(石蟆镇副镇长)。 
   ⑷、万县清水溏焦氏家族:始祖源自江西吉水文可公,至26世始迁祖洪图公于清代自江西庐陵钱溪迁居于此。取定26世起历代字派:洪大代绍先,光明永世贤,诗书传家远,天恩启万年。 
   ⑸、长寿、垫江焦氏家族:原为谯,后称焦姓,现又复称谯姓。始祖名焦龙潜,据传于明神宗20年(公元1592)由湖广入川,明末清初遇兵变迁贵州平越府莫家街居住25年,于康熙7年自贵州复迁长寿定居。已传17代,现有八、九百户人家,3000余人。字派:龙、伯、元、良、宗、廷、单、文、仁、单、霖、正、大、心、(合光)、耀、祖、先、天、开、宏、运、盛、英、贤、齐、家、治、国等,已取至“耀”字辈。联系人:焦光才住重庆长寿区双龙镇车站大楼(2-1),电话023-40313207、13998392817。 
   ⑹、巴南区木洞焦氏:现有几百人,无谱,不知从何处迁来。 
   ⑺、彭水焦氏家族:有启祖焦君玉何氏夫妇也,自陕西三元县南门外焦马村人氏,自明季嘉庆年间入川,家于富顺县自流井红鹤乡。后因盗贼蜂起,遂徙于黔江县白鹤乡青杠岭。时万历始搬于彭水北路鸡冠乡,四当小溪,灰溪核桃园家焉。传至我清承平,日久人烟繁盛,迄明万历至清乾隆间,几及二百年于兹矣,余生也晚,宗族支派竟失其序,犹忆童稚时,吾祖仕升号荣然添载,虽不甚祥,其间一目了然,系论分派,犹不至混淆也,乃竟遗失。今余聊将记蜀闻见,仅记大略云耳。 皇清乾隆四十八年焦文斌序毕。 
  人口千余,多次联系未有收获,现有字派:君、海、林、自、可承道仕之 文世吉天祥 崇本联辉永 兴培启秀昌 登明昭国泽 隆裕兆家光成平绍先绪  安太继廷芳 仁和德义贵 书诗万代长。联系人:焦联旭电话15923629494,焦联成电话13101198818
 
  ⑻、除上述地方外,綦江、潼南等其他地方也有许多焦姓,暂时无资料。 
12、四川省 
     四川焦姓分布较广,大约3万人。有来自江西,有来自湖广填川,有来自陕西、贵州等地。 
     ⑴、遂宁安居区聚贤乡焦家沟焦氏家族:有谱,其迁徙源流与江津沙河相同,与江津沙河文先、文略是亲兄弟,系同出印江焦家山。至康熙年间文元祖再迁至遂宁安居区聚贤乡焦家沟,已传14代。现有人口近1000人。字派取定第20世起:世新文之正,登元成兴顺,永广应清明,合光天国定。续派:继勇开太全,荣廷玉良川,坤义洪春茂,平德万礼安。已取至“合”字辈。联系人焦德泽,电话:13419381481,焦永福,13982529617。 
     ⑵、泸州、纳溪、合江焦氏家族:有谱,据称始祖源自焦赞,世居陕西西安府三原县焦马村。其一世祖焦君官拜都督之职,二世祖焦海于明洪武初年迁居湖广麻城县,继又徙四川富顺县自流井红鹤乡,至洪武35年又迁黔江县冬瓜领居住。至十世有应臣祖由彭水县鸡冠堡小溪插旗山迁居涪州,其子孙又迁重庆定远县长乐里聂家山。其十世祖应试之子文珍祖世居重庆府川东道,文珍子国礼于乾隆年间自川东迁川南叙永府永宁县宁和里两河口,遂定居于此,至此后裔遍布泸、纳、合各地。字派:君海林自南,可承春登应,文国正大显,绍启世德兴,再继经纶士,宗支必富华,天光宏帝运,展泽献帮家。现有人口近千人。联系人焦世豪(合江县公安局刑警大
队退休),电话:13541482778,18725960100。 
     ⑶、叙永焦氏家族:有谱,据称始祖源自江苏江宁府,为焦文玉之后裔,明代入川,至7代后始立字派,有国柱、国栋二祖迁居叙永,其后裔遍布川、黔二地。字派:国文世思应联朝,庭学承云喜正恩,华灵定居宏开英,品字登伦毓秀青,美彦宽平祯锡袏,福泽隆祥礼相春,尊贤裕羲安全吉,德绍忠良永泰纯。约有近千人。 
    ⑷、除上述地方外,成都、达州、宣汉、绵阳、南充、江油、彭州、射洪、富顺、内江等地也有许多焦姓,暂无资料提供。 
13、贵州省 
     贵州焦姓分布于遵义地区、安顺地区、毕节地区、六盘水市、铜仁地区、凯里地区、黔西南地区。分別来自安徽、江西、湖北、陕西等地。大约人口3万人。
 
    ⑴、习水县桃林乡(放牛坪)焦氏家族:有谱,据称始祖名焦敖,源自秦代,为避秦王焚书坑儒之灾,避居陕西省凤翔府。至51世宴洪祖在朝廷为官,为救戚友陆方律改写圣旨犯下灭门之罪,其子怀阴、怀阳隐姓避难于江西泰和3年又迁四川成都府,明景泰年间又迁重庆紫金门,至万历年间有洪光、洪万、洪福三祖始迁至习水县放牛坪定居,至此后裔遍布川、渝、黔的几个县市。现有人口9000余人,已历77代。前五十代字辈:敖棋万思启,同邦有规举,仁绍自然兴,富贵定乾坤,玖远德安定,万世祖荣廷,尚能添明正,洪朝福禄登,科廷保国应,前后依单取;后三十代:宴怀洪子善,世伏文应单,尚启正承单,尔登仕世铭,文宗应元开,永思毓秀联。已取至“思”字辈。联系人:焦应华、焦应明电话13639278904。 
     ⑵、仁怀矛台焦氏家族:有谱,据称一世祖仕贵公,娶殷、余二夫人,起于陕西西安府三元县焦马村,是我一世祖发源地。本一世祖,先是由陕西发脉入籍四川成都富顺县焦云山居住数载后,偕夫人于明嘉靖元(公元一五二二年)年由富顺起迹,入籍贵州省遵义府仁怀县安罗里一甲地名星宿坎,生二世祖文仲、文林、文魁、文龙、文虎,其后有后裔分迁茅坝雄丰村。到了六世仅有维持、维伦、维荣、维玉、维宦五房,当时嗣绪发达,兴旺无比。到了清朝中叶,战争不断,族人遭战争迫害,族人被杀。东奔西逃,改名换姓,人丁廖廖,一直到第十代,现发展到一百多家。至今已历17世,现有人口近千人。现用字派:仕文乾之和,维明国应洪,正启永兴隆,光华魁世第,大德庆元丰。已取至“华”字辈。联系人:焦启辉电话0852-3220408、15085065984,焦隆甫13595289394。 
    ⑶、茅坝雄丰村焦氏家族:据称始迁祖三棋公,乃仕贵祖之第三代孙俸乾公之后,于大清朝雍正年间从星宿坎迁至茅坝石关小园子,迄今近3百年,已历经三、枝、尔、思、登、元、启、洪、付 、应、尚、芳共12代。现有人口400人。联系人:焦应朝电话0852-2310011,焦应龙15925412227,焦应金:18786871516。 
    ⑷、修文县六桶乡焦家坪焦氏家族:系自印江焦家山迁出,与江津沙河同源。有谱,始祖源自江西吉水文可公,明嘉靖年间玉佩、玉珊、玉玟、玉珍公、等四人由赣入黔清平县居30余年复迁思南府印江焦家山。其时有玉珊祖之子镕、镜、钊仍归清平县未详,玉佩祖之后裔仍居印江焦家山,玉玟祖之子培(字治安)迁居遵义六甲地名坑头。其祖焦培、名治安,娶胡氏,生一子:应敖。应敖、生二子:次子登榜仍居遵义天望里6甲地名坑头(今金鸡后寨)。长子登碧(又名碧友)于吴三桂剿水西前迁居贵阳府修文县信顺里6甲置业定居地名大坡鬼山脚。至今已历16代,字派取定21世起历代字派:碧程汝文焦,荣登大元兴,先开洪成仕,光复镇乾坤。已取至成字辈。据统计,现有人口1000余人,300余户。主要居住在六桶乡顺江村(焦家坪),三保村;零散居住在贵阳市的修文龙场、扎佐、久长、息烽、开阳、巴巴坳、白云以及贵州省的罗甸等地。联系人:焦先立电话:0851-2470032、13984132500。 
    ⑸、清镇焦氏家族:有谱,据称始祖焦琼于明洪武年间封将军,受调征云南,焦琼殁后其子焦琴继封将军,屯军垦于清镇,立卫城,遂居于此。清镇市修红枫湖水库搬迁坟墓时发掘出一将军墓,经考证是焦琴之墓,现已列入清镇市重点文物保护。其后裔遍布贵阳、安顺、平坝、织金、大方、六盘水、纳雍、普定、关岭、紫云及云南富源等周边县市,约有1万余人口。字辈:琼、琴、桐、录、广、茂、禹、麒、大、思、益、如、应、賢、仁、毓、承、汝、秉、德、明、扬、忠、厚、发、其、祥、人、才、光、永、盛、美、玉、树、莲、芳、祖、元、卫、镇、抚、戌、军、平、西、南、功、毕、乾、坤、定、建、邑、安、社、稷、谨、继、历、伟、业、宏、志、显、英、豪、文、武、辉、璨、贵、合、代、瑞、昌、兴。备注:38代以后为新增字辈。联系人:焦明灿电话0851-2528697、13595056042,焦德伟0851-2525592。 
     ⑹、正安县焦氏家族:有谱,据称始祖焦尚友于明末自江西临江府迁来,后裔分迁遵义、黃平、余庆等地,已传10余代,现有人口1000余人。字派:尚崇世思文,荣华万世兴,永远登学仕,万代坐朝廷。联系人:焦勇电话0852-6420109、13885265615,焦远飞13035510198。 
    ⑺、瓮安县焦氏家族:无谱,据考证源自湖北大冶,始祖焦世昌于清代道光年间迁至四川彭州,未几再迁于瓮安小河山。已传7代,现有人口300余人。字派:应国成忠永,代守世步昌,荣义崇先德,千依天发祥,仁易定家邦。联系人:焦义文电话13415726126,焦义阳18679143315,QQ603228615。 
    ⑻、石阡县龙井乡晏明村焦氏家族:无谱,据称始祖为避难于清代中后期自四川某处迁来,现有300人左右。字派:可成道世之,文武吉天祥,崇本连辉永,孝有一家春。联系人:焦连云(县法院退休)电话0856-7972211、焦廷辉0856-7972006、7623721。 
    ⑼、凯里市炉山镇(原清平县旧址)焦氏家族:无谱,据称始祖自江西迁入台江,后迁于此定居,已传10余代,大约有1000余人。字派:光再廷启,玉永洪仁,安邦定国,文有天德。联系人焦永志,电话:0855-8666188,13595500382。 
    ⑽、印江县永义乡焦家山焦氏:原先有谱,后来毀于水灾,据称始祖4人自江西迁来,据传说,这里原是一片森林覆盖,荒无人烟的地方,四位祖人携眷来到此地,见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便安顿下来,建房砌灶,开垦这片荒漠的土地,经过他们的辛勤劳作,房屋拔地而起,田土呈现出来。后经过几十年的耕耘、拥有方圆几十里的田土,人丁增至几百人。焦家山、焦家塆二塆房屋林立,全都是用朱红漆粉刷,雕梁画栋;门前石狮、石虎排列。连银钱都要用晒坝来翻晒,当时真可谓人兴财发,富甲一方。先辈们的才能和业绩得到了当地人的敬仰,无论大小官员来到此地都要下马或下轿,前来参见,焦家山就因此得名至今。后因瘟疫纷纷外迁。现只有1家焦姓,仅10来口人,其祖上因避瘟疫外迁居数代后又迁回该地,也历11代人。联系人焦世国,其子焦之发。 
     ⑾、金沙县城焦氏:无谱,据称始祖焦世朝于清代光绪初年由四川叙永迁入,与叙永焦氏近支,同源自南京江宁府。其字派与叙永焦氏字派相同:国文世思应联朝,庭学成云喜正恩。已传7代,取至学字辈。现有近100人左右。联系人:焦恩华。 
     ⑿、毕节龙场营焦氏:无谱,据称其家谱被火烧毁,始祖名焦崇夏,是由江苏江宁府(今南京市)到重庆,又由重庆转到桥墩大坝,再次由桥墩转迁遵义县洛洪坝居住数载。其祖人出钱买了三处地方:第一处是金沙县马路乡的马路河,第二处是大方县的杨石乡的杨柳井,第三处是毕节县田坝乡的焦家坝。焦文明,焦文秀,焦文玉兄弟三人各居一处。之后大约在清·道光年间(1875——1908),那时焦姓大约有三百余户,因朝廷腐败。焦廷元之子,荣字辈的兄弟八人召集家族以及左邻四舍,带上数万人马反暴君,由于敌强我弱,带头之人被捕,逃脱的一部份到金沙,黔西一带改焦(jiāo)姓(qiáo),其余下落不明。龙场营镇的焦氏字辈:崇治文廷荣,仁应德永昌,健国先开道,忠良万发强。已传12代,取至“国”字辈。据统计,现有人口100余人。联系人:焦永才电话0857-8982373, 
     除上述地方外,贵州其他地方也有许多焦姓,据称有来自江西、广西、云南等地,但暂无相关资料提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鲁山县董周乡焦氏家族点滴记录
刘氏最新寻根寻亲信息
各地彭氏迁徙(4月30日更新)
大槐树移民的分布(图文)
寻根溯源的建议
河南辉县市及周边姚姓家族考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