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觉修(一)
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觉修
作者:张智通
我们为什么要谈在生活和工作中觉修?这个问题涉及到了我们觉修练什么,觉修怎么练的问题。之所以从这几个问题来谈觉修,也是因为我们很多的同道,在觉修的过程中,一直徘徊不前,修养了多年还是没有把自己修养好,总是停留在那个水平止步不前。更有甚者练出了问题。这都说明我们在觉修修养的过程中有些人确实是没有了解觉修到底是练什么,怎么练这些问题。就此,我想就这几个问题结合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来谈一谈。
曾经有个觉修的的朋友问我:现在在全国各地做觉修培训的都怎么样?有没有关于心态方面的。我说,目前来讲,在国内关于从意识层面进行修养来帮助大家解决问题的还不多。通过交流,这个朋友说出了这样一些话,她说:“现在修养觉修的人要练好觉修,长功夫。身体健康,也必须要改变心态,换意识。如何改变意识,通过怎样方式使觉修的朋友们认识到关键问题必改。这是个问题。大家知道觉修修养的过程中要陶冶性情、涵养道德。可是做不到位。”从这位朋友所提出的问题我们发现,现在很多修养觉修的朋友都面临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很多的朋友在修养了多年还没有搞清,我们觉修修养到底修养的什么?怎么修养?所以,我想这些问题如果搞不清,那我们就不能抓住觉修修养的根本,就不能够通过觉修的修养达到完美身心的目的和效果,更谈不上提高了。
在这里我想先说一下第一个问题。也就是我们觉修到底修的是什么?很多读过《混元整体理论》和《精义》的朋友都知道,在《混元整体理论》里面有一章专门讲“意识论”,“意识论”里面有一节讲的是“意元体”理论。这个“意元体”就跟佛家讲的“真如本性”;道家讲的“元神”;儒家讲的“心性”是一个东西。佛家、道家、儒家都把修养这个东西作为修养的根本。那我们觉修修养也是一样。也是以这个“意元体”作为我们修养的根本。我们觉修修养的过程中,无论你是从形入手,还是从气入手,以及从意识入手,最终都是要为“意元体”这个根本来服务的。同时这个根本也是我们展开自己生命活动的内在依据。用我们的话说就是要在“自我的层面”来进行觉修的修养。
而在《精义》里面关于意识论的内容则体现在修养意识和涵养道德的章节里面。这个章节是从具体的方法上给我们讲出了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进行意识层面的修养和涵养。为什么把《精义》叫做《精义》?这是因为,这部分的内容是我们智能觉修科学的精华部分。大家也知道,在我们中
国传统觉修文化里面,关于如何修养的书籍汗牛充栋,光是“道藏”和“大藏经”就有上万卷之多。而在这些古典文献中,关于觉修修养的理和法所站的比重大概也就是8:2。也就是说,在理论上的书籍占的比重是80%,而法的比重是20%。这说明觉修的修养主要的并不是法,而是理。我们修养的过程,是要通过理的明悟和法的实践来获得生命的提升的。而是明理的过程,修养意识的过程和涵养道德的过程才是真正的练功。
大家都看过《卧虎藏龙》的电影,里面有个玉娇龙,她的功夫是跟她的师父引导下学的,她师父偷得一本武功秘籍,里面有武学上乘的功夫。可是她的师父是个文盲,只是会练形体动作,在形体上入手。而玉娇龙则是把那本武功秘籍的理论都看明白了。这样她的功夫就比她的老师还要高。这说明从理论上悟入是我们觉修修养的根本。我们修养觉修也是要通过明理来达到从意识的层面,思想的层面来认识我们内在的“自我”。也就是要我们在“自我”的层面来进行觉修。那这个自我层面是什么?就是我们的意识本体。也就是我们的“意元体”。我们觉修修养的就是这个,这个意识本体才是真正的“自我”。
明了了这个,我们觉修才会真正明白自己到底觉的是什么,练的是什么。不是练的你的形体,也不是练的你的气。你练形体和气的目的都是为了你的“自我”来服务的。那我们练这个“自我”应该怎么练呢?我想这不光是我们从觉修修养的动作上来练。很多的朋友觉得,觉修就是练练动作,做做呼吸和吐纳,做做导引等等。其实这并不是觉修的根本,而是从形体和气的方面入手的方便法门而已。而真正的觉修修养必须是从我们的意识入手,在生活和工作中去修养。也就是说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修养觉修才是真正的练功夫。
下面我们说一下具体的方法:
一、修正习气
关于习气方面,佛家和道家把这个称之为“业障”,这个“业障”按照佛家三世因果和六道轮回理论,其存在和产生的原因跟累生累世所积攒下来的习气有关,这一世若不能够修正还会带到下一世,这样就会体现为,一个人的习气其存在和产生是由其前世和当世共同形成的。这个前世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先天。从觉修的理论来讲,个人习气的形成,有其先天的成分也有其后天的成分,而后天习气的形成是基于自身所在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所形成的一种习惯思维和脾气秉性。这种习惯思维和脾气秉性是我们修养觉修的障碍,因为习惯思维是基于常态参照系下建立的不正确的、不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思维习惯。脾气秉性是自身思想意识偏颇所形成的不良的性格。这些对我们修养觉修,培养人格,提升思想境界的都会有不良的影响和干扰。因此,我们要想修养好觉修,提升自己人格和思想境界。首先就要在习气上进行修正。
关于对治习气方面,中国古人早就有关于对治习气的方法。儒家的荀子在这个方面就有很好的方法。如他的治气养心之术就有专门针对习气对治的方法——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勇胆猛戾,则辅之以道顺;齐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卑湿重迟,则抗之以高志;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怠慢僄弃,则炤之以祸灾;,则合之以礼乐,通之以思索。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莫要得师,莫神一好。夫是之谓治气养心之术也
从荀子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荀子把对治习气当作是一种“治气养心之术”,当作一种修养的方法。而这个方面则需要通过“礼”的规范,老师的教导,神念专一来进行的。荀子的这段话中也分析了很多种不良的习气。血气刚强、知虑渐深、勇胆猛戾、齐给便利、狭隘偏小、卑湿重迟、庸众驽散、怠慢僄弃、愚款端悫。针对这些,荀子都提出了相对应的方法。在这些对应的方法里面,荀子所采取的办法都是跟这些习气相对应的一方面来对治的。这不失为一种对治不良习气的好方法。当然,对于人的习气来讲还远不止这些。还包括如佛家所讲的贪、嗔、痴、慢、疑这五毒。也包括我们所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如抽烟、喝酒、好赌、好色、生活不规律没有秩序性等等。因为这些习性和不良的喜好都会占有你的意识,让你成为这些不良习性的奴隶。你的意识就会因此不自由。因此,些都是我们需要修正的。
我们在修养的过程中,就需要通过对治我们自身所存在的各种不良习气,来不断的修正自己的意识和行为。因为这些不良的习气,都是属于我们意识里面的不正确思维和意识的偏颇形成的。如果不修正,那么我们就不容易让自己的心态保持中和,意识保持灵明。只有我们能够在心态上保持中和,意识上保持灵明,才能够使我们奠定修养觉修的基础。而对治不良习气本身也相当于从意识层面和行为层面对自己进行规范。儒家讲叫“礼”,佛家和道家讲叫“戒”。我们只有不断修正自身的不良习气,使之保持在道的状态和德的体用上,我们才能够不断地进步。
大家龙门派七真之一的丘处机在这个方面就有一个故事值得我们去借鉴。当年龙门派祖师王重阳去世之时。众弟子护持王重阳的灵柩回祖籍安葬。当时丘处机非常聪明,他知道师父没有真的死,只是尸解成仙了而已。对此他心存疑惑,因此就想去证实心中疑惑。这样,他便断后,在后面藏到一棵树的后面。一会他的老师王重阳就慢悠悠的从后面走来了。丘处机非常的高兴,就出现在王重阳面前行礼。但他老师却因此骂了他,说这样耍小聪明是修不了大道的。还有一次就是因为丘处机因为自身性情刚烈,没有控制住自己的私心杀死了一个人。因此,他的修为一下子就降了十年。为此,丘处机不得不到一个渡口去背人渡河背了十年,才把这种习性修正了。所以,我们讲,人的习性越多,在觉修修养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磨难就会越多。如果不修正,更是修行过程中的大忌,必然会给自己修行的过程造成灾祸。
因此,我们修正习性,是我们觉修修养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这是我们走向生命的自由之路所必须要经过的关口。人的习性修正的越是彻底,其自身修道的基础打的就会越扎实。基础扎实了,人的成就才会更大。这是我们修正习气所必须明白的。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会在生活和工作中自觉地去修正自己。进而为自己向更高层次发展铺平道路。
二、陶冶性情
性是心性,情是情志。我们在修养的过程中,只有把陶冶性情立在心性和情志的层面,我们才能够把性情陶冶的符合我们智能科学工作者的要求。那么我们陶冶性情怎么陶冶呢?这首先要在心性上去修养和在情志上去规范。心性是我们一个人的本体层面的东西。是可以在人的心灵,和心理上起作用的内在本质。心性本来是清净无染的,然而大家在生命发展过程中因为常态智能的强化,和不良习性的沾染把我们的心性蒙蔽了。因此,我们就需要通过陶冶性情,把蒙蔽的污染去除掉。这样我们才能够让自己的心性保持清净污染的状态。
佛家禅宗有两手关于修行方面的禅诗,一首是神秀写的,一首是六祖慧能写的。虽然这两首诗在境界上不同,但都说明了觉修修养的不同过程。神秀的诗就是写的关于如何去掉我们蒙蔽我们心性的方法。其诗如下: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不使若尘埃。
神秀的方法就是要“时时勤拂拭”,怎样才是时时勤拂拭呢?就是要通过我们陶冶性情,让自己的心性不沾染各种不良的习性,始终保持中和的状态。这样就能够保持心性的清净污染了。我们上一节说要修正不良习气,其实修正不良习气的过程就是陶冶性情的过程。只是这个修正不良习气的过程是对治的过程。是属于被动的去除过程。而我们陶冶性情的过程则是主动的去学习的过程。是要通过学习修养觉修的理法,建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模式来提高自己心性的水平。
而情志则体现在人在情感和心智上。人的情感在当今的社会很多人都停留在本能需求上和个人的亲情上,还没有上升到物我同观,人我同等的层面。所以,还需要把我们这个情扩大化,要用大情来主导我们。这个大情也就是大情怀,大情爱,大情感。当然这个大情怀,大情爱,大情感里面也是包含了个人的小情,小爱、小情感在里面的。这个大和小是兼容的,但这个兼容基础是建立大的可以包含小的,小的则包含不了大的。我们完全可以把个人的发展包含到大的里面去的。这样人的发展才会更大。
心智方面就是属于我们因为心性的明了而获得的一种智慧。这种智慧是具有整体性的一种智慧。心智,又可称之为心灵智慧。心灵的智慧产生于心与道体的相合。而这个心与道体相合,必须是建立在心无挂碍的基础之上的。心经有云:“......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这里就提到心无挂碍,就是指你的心不会被这些挂碍所牵扯,这样就不会占有你的心。你的心就能够达到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身心自在,意如流水的心灵境地。
所以,我们在觉修修养的过程中就要保持一颗自由的心,让你的心始终能够保持一种心无挂碍的状态。不被各种外物所干扰,不被各种事物所牵扯,事来则应,事去不留。如能这样自然就能心生智慧了。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一曲《晨光》舒缓柔美,陶冶性情,修养身心!
悟语1492:心无挂碍,日日安好。
【9.12】每日一禅:不违背良心,所以心无挂碍
风景如画 赏心悦目陶冶性情
鼎然文章:低调生活是修养的极值
边走边拍 陶冶性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