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庄子·德充符》篇一:心如止水,以观万物
王珣 - 飘雪.mp34:45
来自无尤居士
  • 德充符中的德并不是指现在所说的道德,而是指“道生万物,德畜万物”,此处的德是道的外在显现。万物的千差万别是因为归于小类,如猫,狗,马,树,花——动物、植物,如若把所有的都归为一类,叫做万物,万物浑然唯一,大而同,小而异,也就是“忘形”。去除是非,善恶,喜好等情感为“忘情”,这是一种精神状态。而“充”指的是内在的充实,“符”指的是证验。所以“德充符”指的是德充实于内,证验于万物。

鲁有兀者王骀(tái),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

  • 译:鲁国有个断了脚的人叫王骀,跟从他游学的人与跟孔子游学的人不相上下。常季就问孔子:“王骀立不施教,坐不讲述,可其弟子们无知而去,却满载而归,难道真有不用言语的教化,在无形之中而领会?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 本篇用虚拟的人物常季和孔子“讨论”虚拟的断足之人王骀,论述王骀是把握了万物的本质,以齐一的观点看待万事万物,而得到众人追随的故事。其实这是庄子在用简单的故事向人们解释一个人的德的多少与他的外形没有关系,虽然是断足之人,但其德充实于内,因此其形变得就不重要了,物我具化,我亦是物,物亦是我,我若是万物,怎么在乎一足?正如接下来仲尼所说:“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视丧其足犹遗土也。”——万物若齐一,那么失去一足,就犹如丢掉一块泥巴一样。

  • 不言之教。仔细想来人类的发展都是从不言之教而来,更多的则是受到不言之教的启发而心领神会。说大一些,天地的自行运转,带来的昼夜更替,四季变换等自然规律,以及形形色色的万物,它们都是不会说话的,但是他们的种种行为都给了我们人类启发,让我们有了学习,模仿的能力。什么季节种什么菜,知道了植物生长的规律可以人工种植,天气冷了,加衣服,更有智者,看着万物变化,而参悟其中之大道,提升人们的认识。说小一些,我们现在或多或少的行为习惯都会受到父母,朋友,老师等周围人的影响,我们会学习或模仿他人之长,只是看到别人那么做了,自己觉得适合自己,也会去做。这些都是不言之教。

仲尼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 译:人们不会在流水中照影子,而是利用静止的水来观照,因为只有静止的水才能留住众人的止步观照。

  • 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许许多多从前不会有的新事物,也意味着带来的诱惑更多,人们生活的节奏也越来越快。我们周围的工作,学习,生活,经历的人和事都是在加速进行的,而周围一切的加速就像是快速流动的水,这就使得我们无法通过周围的人和事反观我们自身。不仅如此,由于一切都在加快,我们自己也很难静心,心不静则难以看清事物的本质,就像是流动的水是无法显示出清晰的倒影,而我们烦躁的心同样不能如实反映出与人与事的关系,看不清万事万物内在的本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庄子《德充符》想到静水流深的管理艺术——南汇会议后的静思
玄易道人:对《庄子.德充符》中“物何为最之哉”的辨析
庄子启示录055:不能齐万物就放不下也不自在
庄子精选:外表残缺,但心有大美
8-南华真经口义卷之七
25.白话庄子——德充符(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