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川“一亩渔”鱼菜共生可行性说明书-禾花鲤养殖的效益分析







小川“一亩渔”鱼菜共生系统项目说明书


一、项目背景


水产品价格高涨 且无“处”可养 新时代 新产业 新挑战 新机遇


    全国环保态势严峻,如广东、江苏如东和太湖、陕西等多省市大面积的水产养殖取缔、拆除、封填、禁养、限养依然如火如荼,仅太湖和汕尾海丰退养和拆除养殖面积就接近20000亩,陕西瀛湖产值1亿的网箱养殖也在全部拆除......无数养殖户面临价格高涨无“处”可养的困局。


    2017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突破5000万吨,占全世界水产养殖产量的60%以上,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75%,全世界每三条鱼就有两条是中国养的。

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考验,5000万吨水产品至少需6500万吨饲料,这么大数量的饲料所产生的粪便排泄物,由于没有很好的处理方式和技术,这些物质都成为了有机废弃物,严重污染了养殖水域,使河流湖泊、地下水、土壤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


    养殖自身也在走向极端,如同吸烟,明知危害健康是慢性自杀,但吸烟者还是前赴后继。水产养殖业的饵料和粪便排泄物及处理水质的各种药物,是水域的直接污染源,造成鱼虾死亡率越来越高,已成为制约养殖业继续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2016年调研报告显示广西:超过2成浙江养户流失,部分药店关门;广东:粤西排塘4成,珠三角养殖人数减半,粤东投苗率下降。养殖户流失、风险过大、收益变低、成活率差都成为制约当下养殖业发展的瓶颈。


    所以调整养殖结构,转变养殖方式,推广清洁生产,防控养殖污染,实现由粗放经营、单一增产向提质增效、绿色生态转变,增加优质水产品供给是当今养殖业发展的主要课题。


    世界各地也都面临这个问题,国外很多国家把科研方向集中在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方向,力求可以平衡产量和污染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内外已经有高密度化、高自动化的循环水养殖技术,目前主要的问题是投资成本高、资源节约程度有限,国内仅限一些发达地区有资金实力的科技公司在使用和推广,普通养殖户还是无法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效益。


    在如此大环境下,机遇和挑战并存,融合小川团队多年研发经验及对鱼菜共生技术独到实践,一种兼具养殖种植效率、智慧管理、成本相对低、无污染、高收益的生态循环工厂化高密度种养模式诞生,必将成为发展成为新时代和新形式下养殖业和种植业的“明日之星”。这个新型产业被命名为:小川“一亩渔”高密度生态种养系统


二、系统说明


1. 系统介绍


    小川“一亩渔”鱼菜共生系统是一套融合了现代鱼类集约化高密度养殖技术与鱼菜共生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双重优势的生态型、循环型、高效化的复合型农业新模式。


    该系统是小川团队融合三十年水产养殖经验,秉承“种好菜必先养好鱼”的理念,通过对包括养殖水体过滤设备——六角过滤器、菌肥一体化管理技术、电控潮汐种植系统、加温造浪混氧器、农业物联等一系列自主研发并拥有独立知识产权技术的综合应用,开创性的发展出一套真正实现零排放、无污染、零农残、环境友好型的集约化高密度鱼菜共生种养系统,为渔业养殖、健康水产、蔬菜生产开辟出一条现代化新模式。


2.系统原理


    为了实现系统的零排放、生态型和循环高效,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通过一系列的产品组合,打造出融合于整个系统中的三大核心技术系统,包括:


1. 养殖水体的循环过滤增氧系统

2. 电控潮汐种植系统

3. 生物圈培养——菌肥调控系统


    三大核心技术的综合应用,在系统中实现了能量循环和生态系统的闭合循环圈。


小川“一亩渔”鱼菜共生系统示意图


在小川“一亩渔”鱼菜共生系统中,三大核心技术系统缺一不可,共同构建出一个包括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在内的多级能量流动、生态循环闭合系统


① 循环过滤增氧系统


    该系统由包括循环泵、六角过滤器、发酵分解过滤袋、零耗能混氧器、加温造浪混氧器和平面潮汐种植槽等设备和结构单元构成,实现对鱼粪残饵的收集、有压厌氧发酵、亚盐氨氮硝化分解、植物根系吸收和养殖池造浪增氧的效果,完成对养殖水体的循环过滤增氧功能。



    该系统内共配备6台六角过滤器和6台流量循环泵,实现养殖水体的每小时循环一遍的效果,水循环过程中,水中的残饵、鱼粪首先收集在六角过滤箱内部的过滤袋中,并在此进行有压厌氧发酵,避免有机物在养殖池内厌氧发酵后的有害盐污染水体毒害鱼类;发酵后转化出的亚盐和氨氮随水流析出过滤袋进入硝化区硝化分解。该硝化区不仅包括过滤箱下层,每个鱼池同时配套有500平米带硝化层的平面潮汐种植槽,使整体硝化体积达到养殖水体体积的1/2,彻底的将水中的氨氮和亚盐转化为硝酸盐;硝酸盐为植物生长很好的养分,可被平面潮汐种植槽上层种植层的植物根系完全的吸收,水体得到净化,鱼粪、残饵最终转化为可为利用的绿色健康菜蔬。


    经过六角过滤器后的净水回流水,借助液位势能迅速通过安装于出水处的零耗能混氧器和加温造浪混氧器,实现对养殖水体增氧作用,同时起到推水造浪作用,实现养殖水体的循环流动和水体中鱼粪、残饵的推动聚集,以便水泵及时吸出收集发酵。

 

② 电控潮汐种植系统


    该系统由包括电控潮汐浮板、平面潮汐种植槽、发酵分解过滤袋、潮汐发生器等设备和结构单元构成,实现对于大分子有机物的收集、发酵、分解硝化和植物吸收的作用,同时为水体培养了大量的益生菌群,保证养殖水体的菌种多样性、平衡性和稳定性。由该系统所产出的无公害蔬菜更是该项目另一大核心赢利点。


    该系统是基于小川独创的电控潮汐原理,通过电控潮汐发生器,实现无土栽培种植区域水位的涨落,为种植植物提供水、气、营养盐等生长必需条件。相比于传统虹吸原理,电控潮汐不仅可以实现远程智能控制,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种植环境、植物种类及生物习性任意调整潮汐供水供养次数和频率,可以满足几乎所有的常见植物的种植,同时赋予了种植板块农业智能物联网化的基础。


    该种植系统共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层为蔬菜无土栽培种植区,下层为养殖水体氨氮、亚盐的硝化分解区。该系统的中硝化分解区总体积达到养殖水体的1/2,能够快速处理水体中的对水产有害的成分,转化为对水产无害且能被植物生长利用的营养元素。种植系统上层种植区的蔬菜不仅可以为项目增加收益,更对该封闭循环系统的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种植区域的植物是一个很好的生物过滤净化器,种植基质中发达的植物根系,可以有效的吸收来自六角过滤器和下层硝化区分解硝化后得到的铵盐,加以利用转化为有机质,使养殖水体得到生物净化过滤。

 

③ 生物圈培养——菌肥调控系统


    该调控系统主要是由智能生物菌肥调控站和生物培养圈组成。


    水产养殖向着集约化高密度发展,养殖水体恶化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多,水产养殖病害不断加剧,严重制约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


    如何保持水体生态平衡,促进水产健康养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养殖水体由生产者(藻类)、消费者(养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解者(细菌)组成一个生态系统,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保持整个水体的生态平衡。


    一旦水体恶化,整个生态平衡被打破,就会使养殖动物产生应激反应,出现食欲下降、免疫力低下、疾病暴发等。


    自然界水体中鱼虾很少发病主要靠水体生物自净过程,现代高密度、集约化的水产养殖过程大量残饵、粪便等转化为有机质,严重超出水体自净能力,调节水体生物自净过程(平衡菌相)成为水产养殖成败的关键。


    通过该系统自动向水体补充老师的一亩渔专用“生物菌群1号”调节菌相平衡,彻底解决高密度养殖中亚硝酸盐的问题,“生物菌群1号”中还有适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保持藻相平衡,保障水体的生态平衡,保持在“爽、嫩、活、肥”的最佳状态,使养殖动物处于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提升水产养殖效益。


“一亩渔”系统做到了-菌相平衡+藻相平衡 = 生态平衡


    好马必须配好鞍才能发挥它的优势、好系统必须养殖市场有价值的鱼、种植适合季节当地市场喜欢的菜、还要加上勤劳细心的管理及爱护、才能避免风险收获更多的鱼和菜。


3.效益分析


禾花鲤项目的市场在广西一带


禾花鲤介绍和前景分析


    禾花鲤属鲤科,温水性鱼类。因经稻田长期放养、驯化、食水稻禾花而得名,它体形粗短,鱼鳞细,皮薄呈透明,全身略呈紫色,色彩艳丽,惹人喜怜。具有食性杂,生长快,抗病力、繁殖力强等优点,是一种营养价值高,集美食与观赏性于一体,宜推广养殖及加工利用的地方优良鱼类品种。



    禾花鲤最开始发源于桂林市全州县龙水乡区,当地民间有制做腊禾花鲤的习惯,流传着“腊鱼送饭,鼎锅刚烂”的民谣,随着现代旅游业发展,禾花鲤的美味也逐斩传扬,得到游客的好评。全州禾花鲤的养殖历史已经有两千多年了。西部大开发以后,从2000年开始,把禾花鲤的养殖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2012年“全州禾花鱼”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据资料显示,大约在两千年以前,这里的百姓就利用山上的溪水对稻子进行灌溉,溪水里的鱼被带到稻田里,经过长期驯化,慢慢演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模样。稻田里,稻和鱼和谐共生:禾花鲤吃了禾花以后,肉质更鲜美,稻子可以给禾花鲤遮荫挡阳,水里面的微生物,浮游生物害虫都是最天然的饵料。稻鱼共生,节省了化肥和农药,避免了污染,稻子和鱼的品质都得到了提高。



    禾花鲤因肉质细嫩鲜美,体肥肉厚,无泥腥味,刺少,不饱和脂肪酸多,肉呈甜味,无论清蒸、油炸、红烧、清炖等烹饪方法,均鱼香味鲜。在乾隆年间已成为清宫内的皇家食品,故称贡鲤,之后家家户户都有稻田养殖禾花鲤的习惯。


    第一季《舌尖上的中国》专门对禾花鲤做了报道,掀起持续不断的“禾花鲤”热潮,地方政府也在全力推动生产、旅游、餐饮相结合的产业升级,市场潜力巨大。




    稻田养鱼,水比较深,饲养密度不高,徒手很难捕捞,通常接到订单要提前将稻田里的水排空再进行捕捞,常规的禾花鲤养殖5月份投苗7月上市正常可以生长到一二两左右,自然状态亩产量最高可达80-100斤左右,普通的鲤鱼是市场价5-6元一斤,禾花鲤鱼是15-18元一斤,仅养鱼一项亩产收益可达800-1000元,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法宝”。


    目前禾花鲤的稻鱼共生的模式是基于生态循环种养结合的新种植方式,且已得到市场认可和官方支持。禾花鲤在稻田里得到品质和效益提升,反过来也制约了禾花鲤向专业化、产业化、高效益方向发展;稻田养殖通常一年之中7-10月是集中上市期,仅占全年时间的三分之一,供求关系对行情起到关键性的影响,产量只能达到亩产100斤左右,单位水体产出效益低。


风险和市场分析


    鉴于市场潜力和供求关系考虑,可以全年持续稳定产出高品质的禾花鲤成为能否把握时代机遇的关键,从上表可知小川“一亩渔”鱼菜共生系统,可实现全年产出2.4万斤高品质禾花鲤,年收益可达50万元;同时高品质蔬菜可以产出6万元收益。整个生产过程中鱼的饲养是主要成本,一茬约11.3万的成本。考虑到因管理不善或者其他不可控的疾病和风险因素,假设全年四岔仅收获一半产量保守年收益仍可达33.8万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三、项目愿景


    小川“一亩渔”将成为该集约化高密度鱼菜共生种养新模式的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融合了产品设备制造、现代化高密度鱼菜共生种养基地规划设计、高密度鱼菜共生种养技术咨询、技术培训、一亩渔水产品营销、渔业配套资源整合等服务。


    为保证“一亩渔”模式产品品质,从技术、设备、培训、管理,到饵料、鱼苗等供应均有严格的准入和采购机制,形成可追溯的产品体系。来自全国的“一亩渔”基地生产的安全蔬菜、高品质水产品将通过与新零售及生鲜连锁合作的形式进入千家万户餐桌。该项目让老百姓养得起鱼,养得好鱼,赚得到钱;让养殖环境零排放,零农残,无污染;让消费者买到健康鱼、活体菜。真正形成一条从生产环境到消费餐桌的绿色健康之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鱼菜要共生 必须认识硝化细菌
我的鱼菜小园之技术篇1
都市农业:鱼菜共生——都市怡情小农场(有机水培蔬菜)
生产型零换水鱼菜共生虾菜共生原理和配置揭秘)
鱼菜共生的原理及系统组成图解
工厂化养殖中的“鱼菜共生”技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