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避免谈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区别?---对数字化转型的思考

中国企业在面对数字化转型这个课题时,却是“没有一朵雪花是一样的”。每个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是不同的,所需要补的短板和选择的路线也是不同的。

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怎么干!

不知从何时开始的,忽如一夜春风来,世界突然沉浸在数字化的概念中了,扑面而来的网络舆论一下就把信息化定义为过时的理念了。不少搞了几十年信息化的人被整懵了,不会玩儿了。

对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区别与联系,各路专家学者的解读不尽相同,对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的概念与认识也未形成共识。我们就这样被糊里糊涂地卷入“数字化热”中了。这热浪对标杆企业的影响较小,它们有钱、有人、有自己的技术公司,但对其他企业而言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是会被各路神仙带跑偏的。

写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一下信息化、数字化、数字化转型的差异和联系。

01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在国家统计局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中正式出现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概念。

“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指“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

“产业数字化”是指“通过运用数字技术,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改造和优化,以实现企业“降本增效”,提升竞争力。”其核心是数据,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数据的收集、整合、分析和应用,实现企业决策的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

所以,我们在谈论企业数字化转型时,其实就是在谈企业开展“产业数字化”转型;当我们在把信息化和数字化放在一起比较时,此时讨论的数字化,其实就是指数字化转型。

原本它们的概念相当清晰,但在实践中,各类学者专家、企业高层的理解偏差却极大,概念也变得非常模糊。它几乎已经成为一个包罗万象的术语,被过度使用和滥用,用于描述与数字技术有关的一切事物。

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我以为,最大的原因是在大规模工业化的过程中,企业管理直接跳过了西方企业的“科学管理”阶段,弯道超车,迎头赶上了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在用微信搞语音和文字管理的时候,西方企业在搞流程管理。微信管理的确很符合国人的习惯和社会现状,效率很高,沟通直接,大大加快了工业效率,实现了弯道赶超。这个过程让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赶了上来。

时间飞逝,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IT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时代说来就来了,西方企业逐渐形成了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的共识,高端制造再一次与我国制造形成拉开距离的趋势。

但经过微信管理阶段的我国企业,这次没有被拉下。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迅速地融入大型制造业,手中掌握的大量涉及生产、经营、管理的数据被利用起来了,从而形成了不少的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

其实,中西方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在于:

中国企业:用微信管理简单粗暴地替代了“科学管理”、“精益管理”和“管理自动化”三个阶段,它们分别对应业务数字化的三个重要步骤,即“业务活动步骤化”、“步骤环节要素化”、“要素数据规格化”。而这三个阶段中,数据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数据的采集、收集、整合、分析和应用来完成。

西方企业:在我们跨越的“科学管理”、“精益管理”和“管理自动化”三个阶段中,他们完成了“步骤化”、“要素化”、“数据规格化”三步,对应的就是数字化中的“抽样”、“量化”、“编码”。企业文化中根植入了流程、标准化等理念。

所以,西方企业是在完成了“数字化”的基础上,再开展“数字化转型”的,而中国企业还不得不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去补“数字化”的基础课。

为什么数字化转型必须补“数字化”这一课呢?因为大多数中国企业未经历“科学管理”,缺乏积累和使用数据的流程、标准、要素、人力、架构等各类基础,缺数据、数据假、数据质量差成为企业的通病。数据、管理和决策三张皮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果不解决数据问题,想单纯通过使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来实现“降本增效”,将会犹如雾里看花。

所以,中国企业在谈论数字化转型的时候,其实更多地是在谈论信息化和数字化。“数字化转型”一词在被泛化、被模糊化,也是基于现实的无奈之举。这也是我回避“究竟什么是信息化,什么是数字化?”这一问题的原因。

02 为什么标杆是标杆,我们学不来

数字化项目做得和参与得越多,我发现最累的不是技术和交付,最累的是观念,是企业的认识。

每每在与企业交流或培训时,总会遇到企业领导或学员们问,究竟什么是信息化,什么是数字化?这个问题似乎很简单,上百度一查就有答案。可事实上是,很多人都依然纠结。

一直以来,我其实都在回避两个问题:一是数字化转型的准确概念;二是信息化与数字化的概念之争。

本心上来说,我只想谈谈数字化的干货,包括规划、方法论、技术、工具、安全、资产、实施等。但是,每一次都被迫纠结于这两个问题。为什么我要回避这两个问题呢?

因为我发现,纠结于这个问题的企业,往往是已经被一些专家的宣讲或企业的宣传所引导。而这种引导的效果也很明显,“好处”也很显著:使得他们偏离了自己企业的发展方向,迷了路、忘了初心,撸起袖子把企业数字化转型干失败了。

客观的说,大部分专家或IT企业对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的宣讲和理解并没有错。但事实上,中国企业在面对数字化转型这个课题时,却是“没有一朵雪花是一样的”。每个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是不同的,所需要补的短板和选择的路线也是不同的。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怎么干!

工业和信息化部每年都列举“中国数字化转型案例”,总结出不少案例,成为效仿学习的标杆。

但是,自己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就是做不好,标杆是标杆,我们学不来。这个话题,应该是近几年来我们数字化转型项目合作中经常讨论到的话题。

围绕它做了很多的思考,也跟很多优秀的企业家和业内专家做了很多探讨。我们到底是要学习标杆企业的经营哲学,还是研究标杆企业的工具方法?

这是一个值得每一位数字化实践者去深度思考的问题。

一个较为普遍能被接受的结论是:应该要学习标杆们的经营哲学,在经营哲学之下才衍生出了数字化转型的工具和方法。

但是,目前很多的企业却都是在工具和方法层面下大功夫下苦功夫。总希望通过各种工具方法,立竿见影地把数字化转型变成短期牟利的手段。

我以为,在没有业务和经营哲学思想融入的纯粹工具论,肯定是不长久的。因为没有根很容易就变成了一场运动,而运动式的数字化转型大概率是会失败的。需要说明的是,我不反对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借助数字化工具解决一些急迫解决的问题,只是这种工具的选择需要考虑其可持续性,而不是纯粹的价优者得,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这种选择往往会埋下巨大的隐患。

数字化转型成不成功,取决于企业对经营目标的定义。

03 结合信息化和数字化做好数字化转型

从大的方面来看,信息化和数字化在黄石存在三个方面的差异包括应用范围、数据连通性和思维方式:

应用范围:信息化主要关注单个部门的应用,而数字化则侧重于企业整个业务流程的数字化打通。

数据连通性:信息化时期的数据散布在不同的系统中,孤岛林立,难以发挥出数据信息的使用价值。而数字化时期,数据是“资产”,数据实现了集中管理和高效利用。

思维方式:信息化侧重管理思维,主要考虑如何管好、管死、管严,较少考虑用户需求的便利性。而数字化更注重客户的需求和体验,以客户为中心。

总之,数字化更注重全局和创新的思维方式,旨在建立一个更加高效、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运营模式。

信息化和数字化都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其各自的侧重点和应用范围有所不同

如何结合信息化和数字化,针对企业不同的现状,做好数字化转型?我们总结了信息化和数字化十八个维度的差异和联系,供大家参考。

维度一,出发点:

信息化:洞察业务现状

数字化:创新未来业务

说明:数据采集和分析,属于信息化范畴;通过数据发现新规律并应用,则属于数字化。

维度二,核心要素:

信息化:信息(包括模拟信号)

数字化:信息映射的数据

维度三,算法模型:

信息化:分析模型

数字化:预测模型

说明:信息化重在统计和分析;数字化重在非结构化数字的预警和发现新规律。

维度四,价值效益:

信息化:管理成本

数字化:数字资产

说明:信息化是为提高管理效率而要投资,所以增加成本;数字化是将知识和智慧变为数字资产而引动新型商业,所以为企业带来新机遇。

维度五,表现载体:

信息化:看板管理

数字化:大数据模型下的协同管理

说明:信息化更多呈现在看板管理上;数字化是通过大模型进行敏捷性协同资源和调度。

维度六,互联互通:

信息化:信息孤岛

数字化:万物互联

说明:信息化正常是为完成价值点的闭环管理,必然产生信息孤岛;数字化是通过数字底层标准可以万物互联。

维度七,态势应用:

信息化:静态的,历史的

数字化:动态的,未来的

说明:信息化是为了管理过去和现在;数字化是为了通过现在预断未来。

维度八,商业模式:

信息化:将既有的商业模式经营好

数字化:改善现有的商业模式,重构新模式

说明:信息化是管好现有的;数字化是驱动商业变革的。

维度九,技术应用:

信息化:采集信息后转换成模拟信号;数据决策模型多是统计分析模型;区块链应用,阈值提醒;

数字化:采集信息后转换成数字信号;更多是类脑决策模型,反映协调导向;区块链应用,阈值内自动决策和交易;

说明:信息化是数字化的基础,数字化是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叠加更多类脑智慧。

维度十,市值评估:

信息化:信息化的市值多采用资产收益法;

数字化:数字化更多倾向于无形资产的未来收益法;

维度十一,运营组织:

信息化:IT部门;

数字化:决策赋能、业务设计和IT实现三支柱;

说明:信息化更多是执行,要求高层看得清、中层管得住、基层做得好;数字化更多是变革,必须战略层面的决策和赋能,管理层的创新模式设计,和基层的执行工具系统融合。

维度十二,集团管控:

信息化:风险控制;

数字化:机遇发现;

说明:信息化强化风险管理;数字化不仅通过数字发现风险,更多通过边缘控制提高风险解除能力,同时对敏感数据发现新的机遇和规律,由此产生更多知识。

维度十三,企业文化:

信息化:执行文化;

数字化:变革文化;

说明:信息化因执行而存在;数字化因变革而应用。

维度十四,主导者:

信息化:信息化部门;

数字化:一把手工程;

说明:信息化是部门采购工具;数字化是领导者决策和主导的变革管理。

维度十五,企业地位:

信息化:执行和监控机构;

数字化:创新机构;

说明:信息化是执行和监控机构,等同于三类部门;数字化是利用数字技术进行的创新,是创新研发机构,属于一等一部门。

维度十六,组织建设:

信息化:CIO;

数字化:CDO、DSO、CIO;

说明:信息化是CIO主持;数字化是CDO主持,CIO负责执行,DSO负责安全保障。

维度十七,项目产生:

信息化:因业务管理需要而产生;

数字化:因变革需要而产生;

说明:信息化因为业务管理需要而产生;数字化不仅因为业务需要而产生,更多的出发点是为创新,为谋局未来而产生。

维度十八,架构方法论:

信息化:SOA;

数字化:TOGAF;

说明:信息化是客户服务架构体系;数字化是开放组织架构方法论体系。

03 小结:不要割裂信息化和数字化

信息化是数字化的基础,数字化是信息化的高阶阶段。

数字化是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比数字化更广泛和全面,数字化的目的是发现问题、业务流程,同时为信息化中的决策服务,让决策过程有数据支撑做出更加科学的判断。

信息化解决的是效率问题,而数字化则是业务价值导向(业务赋能)。数字化必定包含信息化且不能否定信息化,同时数字化转型一定要返回到业务本身,因为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业务问题,其与信息化又彼此关联、彼此驱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数字化】航运企业的数字化“蜕变”
蓝星资讯 038期 什么是数字化全过程工程咨询——蓝色星球数字全咨系列交流材料(一)
制造企业质量管理数字化转型的思考
今日头条
到底是信息化还是数字化?
企业数字化转型思路、模式、路径和趋势如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