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乡的端午“游过”梦境的缝隙

      夜已深,无风无月。

      深深的夜幕里,深深的回忆。

1.妈妈的粽子和鸡蛋

       昏黄的灯光下,妈妈猫着腰低着头,一只手将清香的粽叶卷成个筒儿攥住,另一只手一下一下捞着水桶或者大盆中泡好的棕米装入粽叶筒里,捞起个枣子“啪”扔进米间,然后继续装米,满了后用劲摁一摁,接着将粽叶回折,像盖子一样盖住满满的棕米,再回折包裹、回折包裹,用浸泡好的柔韧的“马莲叶”捆好,一只胖嘟嘟的三角形或者菱形的粽子就圆满完成了。一只一只……经常我已经睡醒一觉了,她还在那低头忙碌着,汗水浸湿了鬓角;一年一年……直到我已为人妻为人母,她还是每年端午都要重复同样的动作。

      时光流转,好像变化的只是包粽子的材料,苇叶换成了竹叶、大黄米换成了糯米、红枣换成了葡萄干蜜饯蛋黄瘦肉、马莲换成了彩绳,还有就是她的满头青丝变成了一头华发、光滑的熟蛋清一样的面颊爬满了皱纹、曾经挺拔的腰身“罗”了下去弯了很多……

      就一下想起了那首歌,“海浪无声将夜幕深深淹没/漫过天空尽头的角落/大鱼在梦境的缝隙里游过/凝望你沉睡的轮廓”——妈妈,我何时有机会凝望您沉睡的轮廓?当大鱼的翅膀成长得太辽阔,您虽然怕我飞远去、怕我离您而去,却仍然松开了时间的绳索!

       而今我已人到中年,看过一碧如洗的晴空与繁星点点的夜,看过万丈霞光冲破洁白云层消散在蔚蓝天空,看过帆船航行在涌动的海浪之上光环沉入水底,看过蓬勃生长的海棠花枝上万千花朵瞬间怒放……天地间自由翱翔的翅膀最终停歇在晨晖笼罩的红瓦灰墙与低矮屋脊上,定格为从凌晨开始就发出咕嘟咕嘟声响的大铁锅和铁锅下劈柴燃烧时明明灭灭的光,以及慢慢弥散开的越来越浓郁的粽叶清香枣子甜香糯米暖香和鸡蛋醇香……

       粽子是家乡过端午必不可少的一种食物,一般在端午节前十多天,在忙碌的农活和家务之余,家庭主妇们就开始抽空精心准备:先将大黄米“锣好”(锣米,通过一种叫做“锣儿”的工具快速地技巧地旋转,将好米和沙粒、秕米、稗籽等区分开来),多次淘洗,然后浸泡在清水中,定期查看并淘洗换水,要让粽米最终保持在一种介于疏松和发酵的状态里;然后端午前一至两天,开始熬煮粽叶和马莲,洗泡红枣;端午前的下午或者晚上,家庭主妇们就开始忙碌起来,“固定在原地”各种姿势包起粽子来,一只一只又一只……间或还要耐心指导即将嫁为人妻的“姑奶奶”们,或者不时哄一哄那些闹着要学习“手艺”其实只是来玩耍的“皮猴儿”们。

       人口多的大家庭,恐怕还得去请一请自己家的“七大姑八大姨”和“三叔五舅”们,一是给长辈亲友们尽尽心、表达一下感谢之情和团聚之意,二是请女性亲属来帮助自家包一包粽子,减轻点自家主妇的“工作量”和提高一下自家主妇的“工作速度”。而“主妇”们三五个聚在一起,“包完这家包那家”,既能互相吐吐槽喊着“真累啊”“真累啊”舒缓下紧张劳动的怨气和疲乏,还能即时交流下“张家长李家短”的新鲜事满足下好奇心,或者互相指导着学习一个包粽子的新花样新技巧……累并快乐着。

       凌晨四五点钟后,陆续早起的家人们就可以闻到自家粽锅里飘出来的香味了。揭开大大铁锅上的“锅盖”,咕嘟咕嘟翻滚的沸水里躺着一只只被煮得鼓起来的大粽子,中间横着孩子们的“最爱”——各种姿势的“熟鸡蛋”,似乎粽子锅里的鸡蛋个儿都比平时的大,壳儿也不是平时煮出来的粉白粉红,而是一抹儿一道儿的红粽褐黄,非常诱人——直到现在,我家的先生还是对煮在粽子锅里的鸡蛋念念不忘,总说这样的鸡蛋格外香有种特殊的味道,每年端午都会要求我准备,一边对我家“公子”忆过往,一边吐糟没有了当年的味道……

2.男人们的折柳、插艾与挂葫芦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可是在我的家乡,端午节时既要插柳,也要插艾,还要挂葫芦——将野外折回来的柳枝和采集的新鲜艾蒿插在门楣上、窗台边和正堂中,柳枝和艾蒿上要悬挂大大小小的彩色葫芦,还要特意用浸了艾蒿的清水洗脸,以表达祈求福禄、避邪驱瘟、杀菌防病、带来好运等美好愿望。

      折柳、插艾和挂葫芦是家乡端午的重要内容,所以每家每户都很重视。端午节凌晨四五点钟,主妇们忙着烧火煮粽子和准备早午饭的时候,家家户户的男人们也都起来了。洒扫庭院、整理各种杂物、清理鸡鸭猪牛羊圈,将这些活计一一完成后,男人们就该去野外折柳枝、采艾草了。

       一般情况下,山路边的柳枝最好、溪水边的艾蒿最受欢迎,因为新鲜、洁净、有生机、寓意好。所以比较顾家负责的男人会不惜力气走好几里山路去采集自己心仪的柳条艾草,然后在太阳升起前赶回到家里,将割回的柳条挂上葫芦插在大门口的两侧,将带着露珠的生机勃勃的艾蒿摆在屋子的窗台上、台阶边和正堂里。当然也会有懒惰一些的男人因为起晚了而就近在村子四周随便采些柳条艾蒿对付着交差,如果你突然听见某一座院落里响起几声主妇的抱怨或者“咒骂”,十有八九就是这种情况了。

      父亲是个沉默寡言但很顾家只知无声干活的人,所以每一年我家里采集的柳条和艾草都是乡邻里最好的。周围邻居家的男人女人们来串个门转两圈后都会赞叹一句。这时我就会发现自己那无比“硬朗”的母亲大人脸上浮现起一层浅浅的红晕和淡淡的笑意——此时的她应是满意的。

       世间男子,英俊潇洒、豁达明理、担当有为,是每个男人殊途同归的理想,也是每个女人认为的男人魅力之所在。可是家乡的男人们,历来是粗犷却有力、固执但坚定的,他们尤其“不精致”,有时候甚至有些粗鲁。但他们内心深处,却像“湫”一样,最害怕让所爱的人受苦。他们最想做的事情之一,应该有“看海天一色/听风起雨落/执子手吹散苍茫茫烟波”吧。

       ——就像已至中年的我的经历一样。执我手勇敢面对“苍茫茫烟波”的,确实是这些粗鲁不精致的男人们——以前是我默默无言任劳任怨的父亲,现在是我默默无言不善解人意还要求有点苛刻的爱人。父亲直至离世前都未曾有机会和我一起“看海天一色”,却以如山的坚忍和担当为我遮蔽了前半生的“风起雨落”;爱人虽然一身的“小瑕疵”“不精致”,为了以后能经常一起“看海天一色”,也正和我努力共着这半生的“风起雨落”。

3.孩子的佩香囊、挂荷包和拴彩绳

       对大人们来说,端午节是有着各种各样的任务要完成;而对孩子们来说,这一天就是真真正正的节日。不但有平常很少有机会享受的“好吃的好喝的”,还有机会佩戴上用丝布和五色丝线弦扣成索的一串串小巧可爱的香囊,或者形形色色图案丰富的荷包,里边装满了香药或者香料,清香四溢。女孩子们会尤其青睐和喜欢,凑在一起都要比一比、议一议,谁的最香最好闻、哪个图案最好看颜色最鲜艳……

       对孩子们来说,比较麻烦的还有拴五彩绳。凌晨四五点钟,各家的“猴崽子们”就开始被自家大人各种 “花式”喊早起,起来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被摆布着在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这还不是最烦的!最烦的是这通折腾时,孩子是不能开口说话的,禁忌出声;好不容易忍下来了,又会被大人们各种嘱咐:五彩绳不能任意折断、丢弃,要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平时玩耍时要注意点,不要弄断了弄丢了……哎呀,各种烦!

       据说,给孩子拴五彩绳可以避开蛇蝎蚊虫等伤害,扔到河里可以让瘟疫、疾病被冲走,从而保得安康。像东汉学者应劭就在《风俗通·佚文》中记载:“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令人不病瘟。”

       我小时是个乖巧听话的女孩,所以还能听大人的话坚持做到这些要求。男孩子们可就惨了,想象一下,滚铁圈儿、弹弹珠、打口袋、摔啪叽……哪种活动方式是允许五彩绳好好戴着的呢!

        可惜,就连这样的“麻烦”也不是年年都有的——草草地,我们就长大了!

      “大鱼的翅膀/已经太辽阔”,我们的父母终于还是松开了时间的绳索,看我们飞远去,看我们离他们而去……时至今天,我们已人至中年,惟愿“每一滴泪水/都向你流淌去/倒流回最初的相遇”!

举报/反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端 午 节
【晚安曲】《大鱼》在梦境的缝隙里游过,凝望你沉睡的轮廓
家乡的粽子(ZongZi)和艾草(艾蒿),AsiaticWormwood
随笔 | 峥嵘五月艾香浓
艾蒿:遥远的粽香
儿时的端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