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说[仓颉书]不是伪书?
(2012-12-13 22:26:49)
原文地址:为什么说[仓颉书]不是伪书作者:老马识途
为什么说[仓颉书]不是伪书?
马贺山
[仓颉书]是上古祖先给后代子孙留下来的文字瑰宝,是一笔不可多得的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地地道道的上古文字,由于无人能识,无人能晓,被古文字研究领域视为伪书,究竟[仓颉书]伪在何处?哪伪?谁作的伪?截止目前,没人能回答上述问题。[仓颉书]就这样被戴上一顶莫须有的帽子,打入另册,受到了不公正的待迂。这是近代和当代在古文字研究领域发生的一桩最大的冤假错案,而这个错案的造成,不能不说是古文字研究领域的悲哀。
我认为[仓颉书]不是伪书,其理由有四:                                                  [一]没见过甲骨文的人,不会伪造出甲骨文字
[仓颉书]二十八字中,有十一个是甲骨文,如己乃尼山友所米子左兵朱等字。值得提出的是,[仓颉书]第二行的第二个字是甲骨文的米字,而被大观帖的释者,释成列字,这是一个明显的错误,说明释者没见过甲骨文。众所周知,甲骨文是1889年发现的,[仓颉书]早在甲骨文发现的九百年前,就已经刊刻进宋朝中央政府公开发行的[淳化秘阁法帖]卷五首篇。试问,一个没见过甲骨文的人,能伪造出甲骨文,这种经不起推敲的奇谈怪论,掩盖了这样一个事实,凡是说〔仓颉书〕是'伪书’的人,都是一些没有认真研究过〔仓颉书〕的人,他不认识仓颉书上的字,至少有些字不认识,其实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一个大学教授不认识小学生字典上的字,并不奇怪,动手翻一翻,查一查,问题就解决了,大可不必说字典编的不对。对〔仓颉书〕也是这样,自己不认识〔仓颉书〕上的字,这并不是〔仓颉书〕的错,中国上古文字博大精深,浩如烟海,专家学者不认识的字,还是很多的,一律说成'伪书’,这种作法太无知太浅薄太拙劣了,由于个人的原因,把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当成壁帚和垃圾,这种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极大的犯罪行为,是二十一世纪中国古文字研究领域的一种耻辱。
[二]没见过甲骨文的人,不会伪造出比甲骨文还早的文字
[仓颉书]里,有十二个文字是甲骨文里和金文里所没有的,必须从象形的造字原理和方法上,去分析和研究,才能作出事实求是的准确的判断,象[仓颉书]的第一字,大观楼帖释作戊,实际上这个字从字形上看,不是戊的形状,象一个倒人之形,而甲骨文的化字则由两个人组成,一正一倒谓之化,而在上古时代,先人造字时,用一个倒人之形,表示与常人方向不同,位置变也,即化之初文。这个化字还未定型,还处在发育之中,还在发展变化,毫无疑问,这个字的年代一定在甲骨文化字之前,而不能在此之后。一个没见过甲骨文的人,是不能造出甲骨文字的,更不能造出甲骨文以前的文字。所以说,认为仓颉书是'伪书’的人,他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是没有事实作根据的,是经不起推敲的。下面我们在来看第三行的第一个字,它的字形是五字下面有竖二,这个字应是一个爻字,最初指算术用的筹码,即学字。甲骨文的学字又在爻字旁加上两只手,会意用两手摆弄筹码,后来在这个字下面又添上了一个台子,再后来又再台子下面添上了一个子字,这是学字的发展过程,从这个字的演变中,可以认定仓颉书的学字要比甲骨文的学字早。因为它还未发育健全,还处在成长期,直到甲骨文时,学字还未定型,最后到金文时,学字才与今天相同。通过学字的演变过程,我们可知一个字的发展和一个人一样,由小到大,由少到多,逐渐成熟的,只有成熟了才能定型。而仓颉书里的学字,才是那个最早的学字,起码比甲骨文里的学字要早。而大观帖则将学字释成五字,不确。我们再看仓颉书第三行第四个字,这个字由两横七个点组成,上横表示天,下横表示地,中间三点象雨滴,从天而落,到地下越来越多,已成四点,这分明是个雨字,而甲骨文的雨字,则进一步指明,有云才有雨滴,显然已进化许多,也更抽象更会意了。大观帖则将雨字释成赤字,显然是错的。通过以上三个字的分析比较,可见〔仓颉书〕的字比甲骨文的字,笔划少,简单,原始,一句话,仓颉书的文字比甲骨文的字要早许多。非常符合古文皆简的原理和时代特征。
三:〔仓颉书〕到底记载了什么?
公元九百九十二年,宋朝淳化三年翰林学侍王著受宋太宗赵匡义之命,编著刻印〔淳化秘阁法帖〕时,〔仓颉书〕并无释文,而到了大观三年,公元一千一百零九年蔡京奉命又重新摹勒刻印,并注上释文:
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
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                                                 乂家受赤水尊戈矛            斧芾
长期以来,由于这个释文不能通读,所以不被学界接受和认可。由于作释者受时代的局限,未见过甲骨文,所以有的字释得不准,有得字释错,尽管如此,仍为我的释文,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正因为有前人开路,我才得以能够完成这项工作。下面是我对〔仓颉书〕所作的释文:
化己,庇,乃尼山艾友所。                   草米并苅,乞少子左互。                  学耒,弢雨水,儿纠叔                兵朱。
〔仓颉书〕释义:                    身体变老,需要照顾,于是尼山是养老送终得好地方。〔老有所终〕          杂草庄稼一并割下,求少子在一旁帮助。〔壮有所用〕                             学使农具,用罐取雨水〔浇地〕小儿缠着叔叔玩弄兵器上的红飘带。〔少有所长〕
三句话,二十八字,句句相连,字字紧扣,原来说的是一个意思,天下为公,大同世界,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所有的仁人志士,前仆后继,矢志不逾,追求和向往的最高理想,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列为实现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原来被华夏儿女所推崇的大同世界的理论竟出自上古时代的〔仓颉书〕。               [四]仓颉造字之我见
最后我想谈一谈仓颉造字的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被人为的复杂化了,绝对化了,神化了。仓颉是黄帝史官,经过阪泉之战,冀州之战和琢州之战,华夏民族进入了一个恢复、稳定、大发明、大创造历史时期,当时有伯益挖#,黄帝之妻螺姐发明养蚕抽丝,隶首发明算法,容成发明历法,仓颉诅涌发明造字;同时还发明了房屋,衣裳,车船,兵器,陈法,音乐,器具,井田等,在农牧、纺织、医学、交通、天文方面,都有许多发明、创造,对于古代史书和文献的这些记载,人们还是能够接受的,只有对仓颉造字,颇多争义,有人认为,这是神话,这是传说,而不是信史。请问信史是什么,是指记载确实的历史。难道荀子,韩非子,司马迁,许慎笔下有关炎帝黄帝的历史,及仓颉造字的历史,还不确实吗?纵观近代的疑古派大师们,生把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说成两千多年,把信史说成神话,说成传说,把大禹说成一条虫。他们的学识,他们的品德,他们的治学精神与古代的先人们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正是这些人,从不把先人放在眼里,就是这些人在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上,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散布了许多荒谬的言论,为正常的先秦史的研究,设置了许多障碍和围拦,而今天仍有人在步他们的后尘。根本不承认中国有过三皇五帝时代,不承认黄帝,不承认仓颉造字,更不承认[仓颉书]。仿佛这些先人和事件,都不曾在中国的历史上发生过。他们今天怀疑这个,明天否定那个,这种疑古思潮,实际上是违反科学的,违反时实求是的。仓颉造字,[仓颉书]是任何人也抵毁不了的,更不是能用一个'伪’字,就可以扼杀得了的。
记得一位海外归来的前辈说过这样一句话:'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在于求是,而不在于求伪,不在于求非’。他举了一个例子,说有一天,郭沫若见到董作宾时说:'我是研究甲骨文的,殷墟时代没有铁,我认为商朝没有铁,铁是到春秋战国才被发现,我们中国人才懂得用铁,所以商朝我命名他为'青铜时代’。'青铜时代’里面没有铁,只有青铜。董作宾不赞成的说:'科学研究只能证明有,不能证明没有。不能说我看到有青铜,所以商朝有青铜,没有看到铁就说没有铁。今天你没有看到,你说没有铁,明天假如你看到了,你怎么办?科学是实事求是,什么是实事求是,不是是非求非,是事实求是。所以科学只能证明'是’不能证明'非’。所谓实事求是就是对的就是对的,但是不对的的你不能说他不对,他只能求是不能求非’。董作宾的话,说得多好啊!他对科学的阐述,十分准确,十分清楚,十分透彻。用这种科学的方法,对待仓颉造字,对待[仓颉书],我想一切都会心平气和,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仓颉不仅为中国的文字,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文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也为全世界的文明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仓颉不仅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我们希望每一个使用中国文字的人,尤其是那些研究古文字的专家学者,能够早日认同仓颉,认同仓颉造字,认同[仓颉书],让仓颉成为中国人民心目中,最受尊敬的历史人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夏朝文字
夏禹书(三)
走进开封:《仓颉书》释文内容新解
周伯衍:我与甲骨这些年
我国有没有发现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
甲骨文真绝了!10个字看完人的一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