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禅宗--禅修法门:漫谈顿悟和渐悟(一)
两种修行的方法 
     目前已经知道有太多的方法,可以帮助一个人提升智慧,这些方法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循序渐进式的,循著渐进的程序和步骤,当学习者达到了某一个程度以后,自然会开悟,开悟之后,再依序学习成长,这一类的方法称为渐悟。而另外一类,是以直接追求开悟为第一步,开悟之后,再依序学习成长,这一类的方法称为顿悟。而上述两种方法中,顿悟的方法能使人比较快开悟,是不是顿悟的方法比较好呢?其实也不一定,它的效果因个人的修习程度不同而有差异。有的人适合学习渐悟的方法,如果学习顿悟的方法则容易发生“欲速则不达”的情形,徒然浪费时间,有的人适合学习顿悟的方法,如果只学习渐悟的方法则有如隔靴搔痒,搔不到痒处,也是浪费时间。而如果你已经具备了修习顿悟法门的基础,我会建议你修习顿悟的方法。因为它比较快,快到甚至有可能节省你几十年的时间。本书有以下三个特色。

     要一世成佛,也就是要在此生拥有无上的智慧,必须先接触无上的智慧,也就是应该先开悟。目前专论如何使人顿悟的书并不多,主要的原因,是大部份的作者都把重点放在探讨如何成佛,及如何到达最终的目标,当你知道如何成佛,并依法修习之后,开悟是迟早会自然发生的事情,这样的逻辑是很合理的,这是过来人告诉后学应该如何修习,并无不对。但这些大部份都是属于渐悟的法门,如果大部份的书都是如此,而少有专论即刻开悟的书,则是值得注意的,因为这似乎透露出三个讯息,第一,开悟的重要性被忽略了,开悟是修行进步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不应该被忽略。第二,顿悟的可能性被忽略了,如果认为顿悟是自然发生的,你可能会比别人晚好几年开悟。第三,学习者的潜能被忽略了,若因觉得大部份的人都不易开悟,而只期待人学佛,却不教人如何顿悟,许多有开悟潜能的人因此被忽略了。有些前贤在谈到如何使人开悟,如何使人突破无明,如何使人明心见性,如何使人现证唯识,如何使人悟无生忍,即,如何使人接触到无上的智慧时,或多或少也会谈到什么是无上的智慧,或者谈到这无上的智慧在哪里,为什么不告诉你无上的智慧在哪里,你反而可以更快接触到它呢?这样岂不是不合逻辑吗?听起来的确是有点不合逻辑,但这也正是无上的智慧奥妙的地方,因为无上的智慧本来就不是以逻辑的方法就可以推论出来的。

    无论你是什么等级的人,开悟之后,接触到了无上的智慧之后,假以时日,或迟或早,你会成为上乘之人。而若因此说只有上乘之人才可以开悟,或说只有上乘之人才适合修习即刻开悟的法门,那是一种误解。

    一、关于开悟

    (一) 心灵的两种成长

    一个人心灵的成长,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知识性的成长,另外一个是智慧的成长。什么是知识性的成长呢?就是由于应用智慧所得到的成长,例如,一个人由小学,中学,大学,然后进入研究所,这样的成长,可以称它为知识性的成长。或者换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一个人从小在社会上努力,从当学徒开始,接著成为技师,课长,经理,最后成为一位高阶主管,这样的成长,也可以称它为知识性的成长。或者再换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一个人从事政治活动,由基层开始,或由担任地方官员开始,最后成为中央机关之高阶官员,这样的成长,也可称它为知识性的成长。为什么以上这些都归为知识性的成长呢?他们的知识及经验不是也都有增加吗?他们的能力不是也都有进步吗?的确是如此,但这些仍然是属于知识性的。他们的成长,是因为他们运用了他们的智慧。他们运用他们的智慧去学习,运用他们的智慧去解决问题,再运用他们的智慧加上已有的知识、经验及能力,去学习及去解决问题,如此循环不已。他们的智慧可能有成长,也可能没有成长,因为智慧的成长,不是由前面那些成就的指标可以看出来的。

    成就比较高的人,可能是因为他本来天赋的智慧就比较高,也有可能是因为他的智慧成长至比他人为高所致,总之,一个人的智慧是否有成长,是不容易由他的成就高低来判别的。而什么是智慧的成长呢?它也是心灵的成长,但不是指个人成就的成长,它不是知识性的成长,它是觉性的成长,它是实相力量的成长。

    心灵的智慧与知识性两部份,两者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即:一个人心灵的知识性部份,是每天在成长的,例如,一个人的知识与经验,是每天在成长的,即使他的头衔没有改变,即使他的职位没有提升,他的知识与经验,仍然是每天在成长的。然而,一个人的智慧,有可能每天成长,也有可能有时成长有时退步,这是智慧与知识性,两者很大的不同。

    一个人的智慧成长或减少,可以从哪里看出来呢?可以从他的价值观的改变看出来,可以从他的志向的改变看出来,可以从他的处事态度的改变看出来,可以从他的个性的改变看出来,以及可以从他判断事情的方式的改变看出来。一个充满智慧的人,我称他为智者。

    有趣的是,虽然目前科技越来越发达,但对于智慧的重视,及对于智者的重视,现代和古代并没有很大的差别,甚至可以说,由于科技的高度发展,人类对于自己的智慧,产生了不少的自信心,以致对于追求智慧的成长,并没有较古代的祖先更具热心。

    虽然智慧很重要,但智慧方面的成长,却往往比较不被重视,为什么呢?一部份的原因,可能是有的人无法分辨智慧与知识性的差别,以为知识、经验等知识性的增加,即是智慧的成长,另一部份的原因,可能是有的人觉得智慧是天生如此,很难改变,即使能成长也很有限,觉得在这方面的努力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善用自己已经有的智慧,去追求知识性的成长。

    追求智慧的成长,尽管目前还不是一个很明显的潮流,但由于未来科技会越来越进步,及各种资讯取得会越来越容易,整体而言,人类的知识及生活水准也将会越来越提高,追求自我提升的人也将越来越多,而智慧成长也是自我提升的一种,因此追求智慧的成长,也终将成为一种潮流。而追求智慧成长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寻求个人智慧的开悟。

    (二) 什么是开悟?

    所谓开悟,指的是:你接触到无上的智慧。

    开悟是不是等于成佛?

    所谓成佛,指的是:你拥有了无上的智慧。

    你接触到了并不等于你已经拥有它。

    所以,开悟并不等于成佛。

    为什么要开悟?

    为什么要开悟呢?因为你要拥有无上的智慧,或者,更具体的说,你要使你的智慧成长。

    如果你没有开悟,你就不知道无上的智慧长得是什么样子,如果你不知道无上的智慧长得是什么样子,你就没有办法以它为目标,即使你自认为是以它为目标,也是不够具体不够清楚的,你不知道它在哪里,只是自认为是以它为目标,这样要达到目标是几乎不可能的。

    为什么要开悟呢?因为你要解脱,因为你要跳出轮回,跳出生死的轮回,或者,更简单的说,是要跳出心性的轮回。

    这宇宙有好几层的世界,你会轮回,是因为你一直生活在某一个层次的世界,在那一层次的世界里,纵使你现在是最高等级的,也仍然是在那层世界中,而既然你一直在那层世界中打滚,即使你现在是最高等级的,你也有机会掉下来成为较低等级的,以财富的轮回为例,中国人说:“富不过三代”,这就是一种轮回。再以心性的轮回为例,西方哲人曾说:“我一直在努力保持谦虚,但有时候,我又有不免为自己的谦虚感到骄傲”,这也是一种轮回。烦恼的轮回也一个例子,有些人经常重复遇到同样的困扰,例如容易生气,虽然经常警惕自己,但在保持一阵子的和蔼可亲之后,又不免故态复萌,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始终没有停止,这也是一种轮回。而要如何终止轮回呢?很简单,只要跳出你现在所轮回的世界,就可以终止轮回了,但要如何跳出呢?你要先开悟,等你开悟以后,你对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将会很清楚,自然就知道如何跳出了。

(责任编辑:知足常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UC头条:渐悟与顿悟的区别
交易水平的提高为什么如此之难(三)
顿悟
何为“顿悟”?
生活心学| 王阳明:慧能、神秀别打架
南怀瑾:修止、修观、修禅那,这三种法门都是成佛最容易、最方便的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