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母亲“诳”我回家

母亲“诳”我回家(散文)

 

樊更喜

 

今年刚出正月,我接到到母亲的电话,说自从过年后身体就一直不舒服,看病吃药,花了不少钱,手里钱不多了,问我能不能回来一趟。母亲知道我是大孝子一个,虽然话说得委婉,但她知道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是一定会回去的。

母亲今年81岁了,常年有哮喘病,遇冷遇热又好感冒,一感冒就容易引发哮喘,打针输液很长时间才能见好。放下电话,我心里忐忑不安。一为不知母亲病情到底如何而十分着急,二为自己年前年后未能回家看看母亲而非常愧疚。

因为组织文化下乡宣传慰问活动,我们一直到年前最后一天才得以休息。身体的疲惫兼之正为文化部撰写《耿村民间故事》理论专著,所以年前妻子女儿回家送了些年货和钱给母亲,我只给母亲打了个问安电话,便抓紧年假时间写起稿子。上班后又开始组织迎新春系列文化活动,连一周两个休息日也没有了。活动忙完,又一头扎进书稿里。

我想母亲知道我们文化部门的工作规律,越是节庆日,越是忙碌。因此母亲即是病了,也没有告诉我。现在可能知道我们忙劲过去了,才跟我说起自己的病情。越是这样,我心里越是难受。于是第二天,我便请假回老家看望母亲。

路上,一直想着母亲的病是否已痊癒,一直想着母亲的身体是不是更加消瘦了,一直想着母亲脸上的皱纹是否又深了几许,一直想着母亲的白发是不是又添了不少。出乎意料的是,未进家门,便听到母亲清朗的说笑声。进得家门,便见母亲左手右手各牵一个重孙女(二哥三哥的孙女)在院里玩。那神情,那硬朗,那状态,不像是病后初癒的样子。我稍一楞神,母亲便看见我了,张口就责怪道:“你还知道回来啊!”可是从那眼角的笑纹里分明流露出喜悦和欣慰。或许母亲心里在说:“看,这就是我的小儿子。唯一一个吃公家饭的孩子。我一个电话就回来看我了。”

我笑笑,叫了声“娘!”说,我回来了,您的病好啦?母亲说,你光盼我有病啊!鸡鸭鱼肉过年的东西我嘛也不缺,钱也有的花,吃得好,睡得好,我哪会闹什么病!再说了,就是闹个小病小情的,还有合作医疗管着呢,也花不了几个钱!我看母亲精神和心情都很好,玩笑道:“哈哈,您这是诳我回来看您的吧。”母亲把脸一慎说:“嗨,还不是结记你呀!你闹了半年多胃病,年前光你媳妇和好好(我女儿)回来了一趟,可你好长时间没回来过。过年你们忙,这都出了正月了,你还不回来,我寻思你的胃病又犯了哩。我还不知道你那懒劲啊,我不说我病了,缺钱了,你还不回来呢。你这一回来,我见你没病没灾的,就放心了。”又说:“别看你们弟兄数你小,我光结记你呢!”我笑笑:“娘你偏心了。”“我偏什么心!别说你们兄弟姐妹多,我哪个也结记!可我整天守着他们,看着他们,用不着结记的。你不在我身边,我才结记你,这还偏心啦?”说着竟掉起眼泪来。

我有点不知所措,忙接过母亲手里的两个孩子,递过手绢让母亲擦去泪水。两个孩子“小爷爷,小爷爷”地叫着,自己动手从我包里翻出水果和糖吃起来。我说:“走,拉着你老奶奶上屋里去。”两个孩子一边一个拉起母亲,向屋里走去,欢乐的气氛顿时又回到身边。

我和母亲坐在床上,继续听母亲“抱怨”着,过年的时候,你哪个同学从保定回来了,你哪个同学从河南回来了,远的近的,就你没回来!我由衷地对母亲说:“我也想回来啊,可是年前年后我真的很忙,也有点累,还写着一本书,就没有回来。娘,以后不忙了,我会常回来的。”我这样一说,母亲笑了:“别耍俏嘴了。你干着公家的事儿,别净想着家里。结记好你自己就行了。我哪都好,可不能为了我耽误公事儿。”我说:“还是母亲理解儿子。”

正说着,哥哥和妹妹们一家家地陆续进了门,真是合家团圆,其乐融融,小屋里顿时热闹起来。嫂子们手里都提着肉食蔬菜、烧饼油条什么的,还有准备让我走时带的山药、北瓜等农产品。大哥说:“过年你不在家,今天咱们在母亲这儿再过一次年。”这温馨和谐幸福的一幕感动着我。我对嫂子们说:“平时都是你们照顾着母亲,我一百个放心,也很感谢你们。”大嫂嘴快:“净说傻话。你忙顾不着管,我们多管点老人也是应该的。”二嫂说:“你没回来,娘和我们也见着你了。”三嫂抢过来说:“在电视上,石家庄台演了,河北台也演了。你还撇着普通话讲耿村故事村、讲宫灯、讲敲鼓的事哩。”两个妹妹抢着说:“咱娘在村里见谁跟谁说,俺胖蛋(我的小名)过年忙回不来,上电视台讲咱藁城的事去了。你们从电视上见着了不?”

听了两个妹妹的话,我心里明白,母亲是在为我过年不能回来向乡亲们做着解释,为我开脱,同时又为有这样一个儿子骄傲着。我一阵哽咽,叫了声“娘”,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来稿选粹】于跃|​​有爱便是家
阴亲
感动中学生的100个故事2
给母亲买的项链(写在母亲逝世一百天的日子里)
永不消退的记忆
北辙南辕:白静慧对待儿女“厚此薄彼”的背后,是对人性的通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