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具有百年历史年销量过亿的麻婆豆腐 秘制配方被披露

麻婆豆腐简介

编导 陈麻婆 外景地 四川

荣誉 成都名小吃、美食金鼎奖。

剧评 她以“火督”(dū)法烹之,在雪白细嫩的豆腐外,衬托着棕红色的牛肉末和油绿的青蒜苗,外围一圈透亮的红油,如玉镶琥珀,具有麻、辣、烫、嫩、香、鲜、酥(指牛肉粒)、整(指豆腐形整不烂)的独特风格。

演员 她选用南豆腐400克,牛肉馅100克,青蒜苗15克,郫县豆瓣酱20克,豆豉12克,姜末10克,辣椒粉0.5克,花椒粉1.5克,酱油8克,盐5克(根据口味调整用量),糖4克,湿淀粉3克,肉汤或水150克,菜子油75克烹制而成。

剧情简介 1862年(清朝同治元年),陈麻婆开店于成都外北万福桥边,原店名为“陈兴盛饭铺”。店主陈春富早殁,小饭店便由老板娘经营,因其面上微麻,人称陈麻婆。光顾饭铺的主要是挑油的脚夫,这些人经常是买点豆腐、牛肉,再从油篓子里舀些菜子油,要求老板娘代为加工。日子一长,陈氏对烹制豆腐有了一套独特的烹饪技巧,烹制豆腐色味具全,深得人们喜爱,称其为“陈麻婆豆腐”(简称麻婆豆腐)。现在,该店移址成都新华大道,更名为“陈麻婆豆腐双林店”。日本中式料理泰斗陈建一先生的父亲陈建民将其引入日本,在日本经营了多个“陈建一麻婆豆腐店”。

麻婆豆腐成长史

第一场 南北豆腐有差别

制作麻婆豆腐宜选南豆腐。因为南豆腐色泽白,非常嫩。而北豆腐则相对发黄,比较老。从工艺上看:南豆腐用石膏作为凝固剂,而北豆腐用盐卤作为凝固剂。南豆腐水分比较多,本不适合炒菜,却宜用来火督制麻婆豆腐。鉴定南豆腐质量有3种方法:1.眼睛观察法。豆腐内无花纹、无杂质、洁白细嫩的为优;内有气泡、有细微颗粒、颜色微黄的为劣质豆腐。2.牙签鉴别法。手握牙签,在离豆腐30厘米高处松手,让牙签自由下落,能插入豆腐的则为优质南豆腐。3.刀切法。切面光滑平整,无碎粒,色泽光亮,口感好,无异味的为优。

第二场 初加工四种方法

南豆腐和北豆腐都有豆腥味,北豆腐还有轻微的苦涩味。为除祛异味,豆腐在烹调前都应放水里焯一下。这焯水大有讲究,常见许多豆腐焯制不是散碎就是中心出现空洞。这是没有掌握豆腐焯水的诀窍,正确的方法是:

方法一、冷水下锅焯透。将豆腐划成大小一致的块,放在冷水锅中,与水同时加热,待水温上升到90℃左右时,应转用微火恒温,用手捏有一定润滑度和硬度时捞出,浸冷水中。焯豆腐的水一开、火一旺,就易使豆腐中心出现孔洞。

方法二、加酸菜焯水,中和碱味。

豆腐的苦味来源于凝固剂中的碱性物质,焯水时可以按照500克豆腐加入25克酸菜鱼专用酸菜,中和酸味,成菜风味更独特。酸菜的用量根据用水量和豆腐数量做适当增减,味不可过酸,否则会影响豆腐的鲜美滋味,弄巧成拙。

方法三、90℃热水浸泡15分钟。

为防止焯水时将豆腐中间煮出孔洞,影响口感,可以将豆腐在90℃热水中热浸15分钟,再控掉多余水分。这样既可以祛掉异味,又可以保温,防止豆腐出现“外烫内凉”的现象。

方法四、用盐水汆豆腐作用大。

每200克豆腐加水500克、盐10克汆烫,一为打底味,因为豆腐难以入味,此时先做铺垫,为整款菜味道成型打下基调;二为焯去豆腐的豆腥味和石膏味,使豆腐保留本身的清香;三为促使豆腐中的蛋白质变性凝固,保持豆腐形整不碎;四为使水的密度相对增加,给豆腐体内保持水分创造外部条件。

第三场 配料选用有技巧

牛肉末,绵而酥。应选无筋净牛肉,入锅煵(音nán,即低温、小火、长时间炒)至酥香吐油时,才能起锅。下豆腐烧入味后,勾芡前放入煵酥的牛肉末(炒酥并非炒焦,“酥”则含有15%的水分,“焦”则水分全无),才能保持其酥的特色。

青蒜苗,不可少。蒜味要明显大于葱姜之味,蒜的辛香味与辣椒味同入一菜,受热后产生特殊的芳香味,使辣椒的辣味得到升华和转化。俗话说“宁可无葱姜,不可无大蒜”。所以麻婆豆腐制作时,青蒜苗不可少。此外,青蒜苗应在出锅前放,起“红中点绿”的作用,否则就会丧失青绿之色和鲜香之味。

郫县豆瓣,炒出香味。即使豆瓣酱本身的“生辣味”转化成“香辣味”。豆瓣酱加菜子油小火炒制,形成棕红的色泽,“由生变熟,由熟生香,香中有辣,辣中溢香”,这是郫县豆瓣受热后口味发生的最合理的转化。

永川豆豉,增浓增味。麻婆豆腐的口味是以浓、厚为特点的,单靠郫县豆瓣远远不够,需要豆豉配合增香。永川豆豉用大豆发酵加工而成,具有独特的咸鲜味及酱香味,与豆瓣酱合用,香辣浓香,余味无穷。

第四场

别样加热工艺—火督

火督,又作火毒,四川民间烹饪技法,接近于“烧”,因烹制时锅中伴有“咕嘟咕嘟”之声而得名,特点是以小火慢慢加热,使原料充分烧煮入味,常用于豆腐、鲜鱼类菜肴的烹制。

火督豆腐时原料不能切得太小,应切成1-2厘米见方、大小基本一致的块,用小火长时间加热,使其成熟均匀。火督制时,汤要少,小火慢慢火督制,直至豆腐本身水分排出、调料渗入豆腐中,收汁成菜(火督豆腐要勾芡,芡汁要求稍宽)。火督制的时间要掌握好,避免焦锅,使豆腐具有色泽光亮、质地细嫩、鲜香入味的特点。

第五场

三次勾芡不“吐水”

勾芡是菜肴成败的最大关键之一,目的是为了使调料更好地附着在原料上,既收紧汁水,更加美观;又使滋味集中在原料上面,增强口感。在勾芡的时候要开大火,这样才能让勾下的芡汁迅速变浓变稠,粘住作为主料的豆腐。

勾芡一次是绝对不够的!因为勾芡一次之后豆腐要出现“吐水”现象,这样就必须进行第二次乃至第三次勾芡。原因有二:一是豆腐本身富含水分,加热后就会不断吐水。二是用芡不当。一般来说,以分次勾芡为好,芡汁适当浓一些。第一次勾芡后,轻轻推动,待芡汁融合,再第二次、第三次勾芡,使芡汁与汤汁的粘稠度适宜,薄薄的粘附在豆腐的表面,解决吐水问题。

免责声明:此文章来自网络新闻以及各位网友的奇思妙想,版权当属原作者,若有侵犯,请 及时联系我们;若未标明来源,敬请谅解!

如了解更多餐饮开店方面的资料制作方法,请微信关注订阅号:餐创大课堂。每天都有更新, 喜欢就关注我们吧,每天都会跟大家分享哦~个人微信:15589951720,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麻婆豆腐到底用什么豆腐?南豆腐、北豆腐还是内脂豆腐?
麻婆豆腐/夜书房:寻味系列之二
2块钱的豆腐还能做出这么多花样!
正宗麻婆豆腐的简单做法
餐厅里的麻婆豆腐,豆腐块儿几乎是完整的,如何做到的?
吹弹可破的嫩豆腐,炒菜不散不碎,这些窍门太实用,试过没不夸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