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淡淡幽情】邓丽君古诗词新唱 影音欣赏
【淡淡幽情】邓丽君古诗词新唱  影音欣赏
今天在东篱菊园聆听左旗的【永远的邓丽君】精品散文朗诵和【襟听邓丽君34首】,不由自主的陷入对青春岁月的回忆。我喜欢邓丽君的歌,喜欢她的“靡靡之音”,尤其是那首“甜蜜蜜”,总让我想起黎明、张曼玉的电影《甜蜜蜜》。时隔二十多年,至今无人能敌,现在K歌时她的歌仍是我的必选曲目!
最喜欢听邓丽君的古诗词专辑《淡淡幽情》,里面都是用唐宋诗词为词;配乐主要是民乐和管弦伴奏,淡若雾气氤氲,不掩花开之清幽,不挡雁过之音回;彰显人声,邓丽君的声音经得起细细挑剔,那字字珠玑的宋词,确是适合一声声低低潜入,一句句反复吟唱的。就邓丽君的演绎而言,我偏爱专辑中的《独上西楼》、《芳草无情》、《清夜幽幽》、《胭脂泪》、《万叶千声》和《相看泪眼》。
东篱的【襟听邓丽君34首】中只收编了古诗词专辑的“独上西楼”和“万叶千声”两首,听着还不过瘾,突生做【淡淡幽情——邓丽君】影音欣赏帖子的念头。【襟听邓丽君34首】歌曲伴随我趁兴搜集、整理、编辑资料,沉浸在邓丽君甜美的歌声里,忘我地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
怀念邓丽君......
【淡淡幽情】于1983年面世至今已近三十年,岁月的滚滚红尘未能遮掩她美丽的光华,反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愈显出非凡的魅力。
邓丽君是上个世纪最令人怀念的华人歌手,也是国际公认的最成功和最具影响力的中国歌星。她在二十多年的演唱生涯中,出版专辑唱片过百张,唱过的歌曲上千首;她在八十年代前后近二十年的辉煌岁月正是中文流行音乐的黄金时期,而《淡淡幽情》则是她个人演艺事业处于颠峰时期的经典之作,也是她亲身参与策划的第一张唱片。与其它专辑不同,这张专辑中的十二首歌均选自唐宋诗词名作,是经过了上千年历史检验的文学精品,配上现代流行音乐后,由邓丽君用她与生俱来的幽幽情怀唱出来,典雅、庄重又温柔、多情,颇具唐宋风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张最具邓氏特色的专辑,充分彰显出邓丽君情歌演唱的绝代才情和旷世才华,碟中的歌曲除了《但愿人长久》这首较为中性的歌有歌星能够翻唱外,迄今尚无人敢于尝试其它歌曲,因为任何翻唱都将会因为破坏了邓丽君最恰切的演绎和独具的天韵而变得俗不忍听。
多年来,这张唱片一直被发烧友们作为完美人声的试音碟。从音效上看,整张碟以人声为主,配乐的音量较低,乐队的位置也明显靠后,《独上西楼》出场时的的清唱如真似幻,具有极好的表现力和空间感,歌者的身高、姿势和口型仿佛历历在目;人声如水晶般纯净,音色如温暖清丽;配乐方面亦表现不俗,民乐和管弦伴奏音质平滑有光泽,那两段不疾不徐富有节奏的梆子声带有清亮的回音,使你几乎能“看”到周围空气的流动——即便是在普通的器材上播放亦能感觉到,可见录音效果之好。尤其是当你想到这张唱片从作词到作曲、演唱,前后经历了上千年的时间,凝聚着十几代文艺人杰的超卓才华时,会更加感到她的珍贵!
看古装打扮的邓丽君以现代生活为背景演绎歌中的意境,联想到她传奇性的一生,自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在这张专辑中,每一首都是经典;但是,相比之下,令我最百听不厌的是《独上西楼》、《芳草无情》、《清夜幽幽》、《胭脂泪》、《万叶千声》和《相看泪眼》。这几首歌最见邓丽君超凡的唱功和任何人无法模仿的清丽高雅的情怀!是只有邓丽君才能唱好而且我相信没有第二个人能够演绎的——仿佛,唐宋诗词名家的名作出世一千多年来,是只等着邓氏的演绎的。而邓丽君的演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用“千年绝唱”来形容是最贴切不过的!
【淡淡幽情——邓丽君】音乐专辑目录
1、但愿人长久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意译】:明媚的月亮,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照耀大地的?我举起酒杯,问青蓝的天空。不知道天上那个月宫,今晚到底是哪一年?哦,我真想飞到月宫中去,飞到你的世界里去。但我怕你那翠雕的楼台和白玉的房屋并不适合我,我怕你那里太高,太寒冷。我不如留在我的世界,留在人间,在你的月光下跳着舞,享受我的人生,不是更好吗?你不停地转动,照过朱红的楼台,又照进雕花的门窗,照着世间失眠的人们。你真不应该那么狠心:为什么偏偏在我们别离的时候,你却那么圆满?唉,人生有悲衷有欢乐,有别离有聚合;月亮也有阴暗有晴亮,有圆满有缺陷。世上的事,自古以来就很难十全十美!但愿我们长寿健康,虽相隔千里,也能共享同一个明媚的月亮。
【解说】:这是苏轼在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夜,通宵狂饮,大醉之后所作,并以此词怀念其弟子由。作者当晚原是写给当时名满全国的歌手袁陶唱的,开始两句是乞灵于李白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故有李太白空灵奇逸的意境以及朗爽豪放的气慨。中秋夜,皓月当空,文人雅士通宵狂饮,吟诗作词,载歌载舞,欢乐之情,跃然纸上,<何似在人间?> ,事后苏轼还对游伴说:“此便是神仙矣!",苏轼一生官运坎坷,屡遭贬谪外放,因此在这首词中劝人达观,勿作非份之想。在你自己的世界里享有你自己的存在,便是这首词的主题。
【背景】:这首词是出自苏东坡先生的《水调歌头》,是一首咏中秋的词。当时苏轼在密州,而其弟苏辙正在济州,双方已七年没见面,词人思亲怀弟之情便油然而生。在写作技巧上,它和屈原的《天问》一脉相传,但又继承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李白的《把酒问月》。张若虚和李白的诗多为写实,苏轼则多了一些飘逸灵秀之气。此首长调,集中体现了苏轼苦于仕途进退而思绪纷扰,内心矛盾交织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词人那独特的豪迈性格和昂扬意气。它以问答的方式,自说自回,词人的艺术灵感在问答中自然逬发涌现,并在一问一答中把情绪艺术地推向了高潮,从而引发了千古的感情共鸣,达到了思想与艺术的完美统一,因而成为千古绝唱!
【结合】:苏轼自古以来就被公认为是一个至情至性之人,这可以从他的《江城子》(叹亡妻之诗)中看出。这首《水调歌头》也是以离愁为主线,但却和李煜的风格截然不同,一洗儿女之态。整首词构思奇特,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虽然体现了无限的离愁,但却哀而不伤,还时时透露出旷达而不颓唐的顽强信念。邓丽君在演唱这首歌时,也是细腻婉转,并无透露出丝毫的悲凉之情。可见,她对整首词的意境还是分析的较为透彻的。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她在唱“低绮户”的时候,把“绮”(音“奇”)字唱成了“衣”字,略微有些遗憾,但还无伤大雅。记得她在这首MTV中,穿的是件粉色的裙子(古装),而场景布置的像个月宫,给人的整体感觉就像是“嫦娥奔月”,如今回想起来,唱这首歌确实有些不祥之兆,不知她现在是否独自一人在冷清清的月宫,低声吟唱这首《但愿人长久》呢?
2、人约黄昏后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意译】:去年元宵节的夜晚,花市的彩灯照耀得如同白昼一般。月儿挂在杨柳树梢,他和我相约在黄昏后见面,并渡佳节。今年元宵节的晚上,月儿与彩灯还是和去年一样,可是我在花市找不到去年约我的那个人,我暗自哭泣,偷偷抹泪,泪水湿透了我春节新衫的衣袖。
【解说】:作者朱淑真,又名幽栖居士。丈夫为一市井之徒,粗鲁庸俗,故其在婚姻很不如意。她因此将其词集题名为<断肠集>。这首词是回忆去年与情人相会的情意。前一半,欢乐之情,跃然纸上;怕被人看见,故相约在黄昏后,天黑了才见面。后一半,环境与前一半相同,佳节的气氛,人群的欢笑,市集的歌舞,依然如故;但女主角的心情,截然不同,被遗弃的居士,又不敢在人群中表现出来,怕被人看见,只能偷偷抹泪。情人他去,留下一片伤感和淡淡幽情。
【背景】:这首欧阳修的《生查子》,(亦见朱淑真集,南宋曾慥《乐府雅词》指为欧阳修作),语言通俗,情意显豁,无需读者去挖掘什么微言大意,但却有一种动人的力量,足以让人感慨良久。首先是这首词巧妙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上阙写了去年元宵佳节两情相依,浪漫温馨的氛围。字里行间透露出了浓浓的柔情蜜意,打动过无数读者的心,因而这两句成为抒写爱情的名句,千百年来,传诵不衰。如果说上阙是对爱情的温馨的回忆,那么下阙则是对爱情失落的感伤,上下阙之间对比明显,形成了强烈的感情落差,读来不甚今昔之慨,从而突出了物事人非的主题。
【结合】:这首词是一首以“爱情”为主线的情词。就我个人觉得,让邓丽君来演唱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可能是她自己深有感触,也经过不少的感情挫折,因此演唱起来充满韵味,经久不衰。让人听后犹感余音绕梁,或许正如她自己所说的:“不管开心也好,痛苦也好,我都是用我的歌声表达出来了。”
3、胭脂泪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意译】:春花如林,万紫千红;转眼间,春去花落,凋谢得太快,太快!无奈那朝朝的寒雨,还有那夜夜的晚风。女人的泪珠,染着胭脂,像一片片红花瓣一般落下,使人留恋,使人陶醉,使人不忍离去;此情此景,何日再重逢?唉!人生就是这样,永远有遗憾像江水一样,永远向东流去。
【解说】:这首词是李后主做了宋朝俘虏之后所作,命运的坎坷,痛苦的煎熬,中年的人生,作者此时满怀淡淡的哀愁。前一句虽是写景,但用<太勿勿>,用<常恨>,词意便迅速转入内心的感受。融景入情,景为情使,这是千年难得的上乘抒情之作。读者在这首词里所感染到的是美好的事物横遭摧毁,并不限于<林花>。<林花>的命运如此,其他如<林花>同样命运的都如此。后段转到描写人生的好景不长。把女人比作<林花>般值得留恋与陶醉,凄艳动人。这就有足够的力量来表现<人生长恨水长东>这一深刻的主题思想。
【背景】:这首词又是出自于李煜之笔,牌名为《乌夜啼》。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词与前面的一首《独上西楼》的格律一样,所以词牌名也为《乌夜啼》。此词一反普通伤春词的哀婉风格,而以极富气势的语句来表达他郁积于胸的悲恸。它不仅对作者的人生经验做了沉痛的反思,而且还对全部人类历史进行了“一网打尽”式的概括和总结,其结论是:人生的本质就是一场大悲剧。虽然这种看法未免悲观了些,但其忧患情绪之深浓却足以令人惊叹。
【结合】:南唐后主李煜正是由于他的单纯和善良,才会落入敌国之手,终日郁郁寡欢,苦不堪言。邓丽君在演唱这首歌时把“相留醉”改成了“留人醉”,还是有其一定的意义的。从男女对事的角度来看,“相留醉”是出于男子的立场,可以引深为,在女子的劝酒下,再喝了一杯,便醉了。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嘛!而在乎美色也,呵呵,但“留人醉”可解释为因心虚烦乱,而借酒销愁,无奈“举杯消愁愁更愁”,便一醉不起了,这也就无所谓是男是女了,所以在此处略做修改,反而相得益彰!
4、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断。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意译】:默默无言,独自一人,登上西楼。但见月如钩。寂寞的梧桐树一颗,矗立在深深的庭院之中,像是锁住了清凉的秋天。剪也剪不断,愈整理愈乱,这是什么?是离别的愁绪。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解说】:这首词,是李后主的作品中最凄惨悲怨的,作者写的虽是<亡国之音>的衷思,但也是表达个人离别愁绪的上乘之作。简单的文字,刻画出如此深沉的意境,真是不可多得的千古绝唱。前一半是写景,寥寥数句,烘托出人生无可奈何的孤况,寂寞与凄凉;后一半是写情,心情,感情与情绪都混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真实而肯切,几乎每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无以排遣的离愁,梗在心中,使人不知如何是好。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非笔墨所能形容。
【背景】: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写的《乌夜啼》。一开始“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这短短九个字就包孕了欲说还休、和无法与外人道的凄凉之情。它的妙处即在于人“无言”而景“有情”,全让意境本身来向读者说话。接着一句“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又是笔力峭健之语。“寂寞”者,实非梧桐深院,而指人也;“锁”者,也非锁住清秋,而指锁住人也。所以仅在外景上着一“寂寞”和“锁”字,词人本身家破国亡的心态和处境就昭然若揭了。而这“离愁”也并非平常的“离愁”可比矣的了。下片的用笔越臻巧妙:“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里首先呈现给人们的便是他内心的挣扎烦乱。这其实是一种“王顾左右而言他”的办法,更是一般的离愁所无法比拟的别一种愁情!既写出了他亡国之后那种辛酸苦辣,百味从生的复杂感受,同时又写出了此种况味只有自己“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和“冬天饮凉水,点滴在心头”的深锐痛苦。
【结合】:作为南唐最后的皇帝——李煜,从小就无心从政,只喜诗词歌赋,是一个很单纯的国君。但最终被敌国所抓获,终年关在一个冷清的院落里,也就是他词中所谓的“西楼”。然后在他生日的当天,被人在饭菜里下毒身亡,年仅42岁。他的词多半凄美哀怨,似有小儿女之态,被封为“花间派”词人。在邓丽君的《淡淡幽情》中,李煜的词占有三首,是花笔墨最多的一个。可见,邓丽君也非常喜欢李煜的词,难道是因为心境相同?邓丽君在出这盘专辑的时候,适逢她感情最失意的阶段,所以她所选的词大半是哀怨而又缠绵的,而这一切又以“离愁”为主线,可见她当时作为一个异乡浪子还是非常的渴望回归故里。但戏剧性的就是,她仙逝的年龄和李煜一样,都是42岁,这是巧合还是上天埋下的伏笔?便无从考据了。。。
5、清夜悠悠
玉楼深锁多情种,清夜悠悠谁共? 羞见枕衾鸳凤,闷则和衣拥。无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 窗外月花霜重,听彻梅花弄。
【意译】:玉楼上住着一个多情的少女。谁跟她渡过这悠长而寂寞的夜晚?她看见枕头和被子上绣着的鸳鸯凤凰都成双成对而不免有些害羞。沉闷的心情使她穿着衣服而昏昏入睡。突然,无端端,军营里的军号,声彻长空。惊破了她的新梦。她眺望窗外,但见明亮的月光和屋顶上的晚霜,此情此景,无可奈何。唯有自弹自奏一曲<梅花弄>给自己听!
【解说】:秦少游,宋,扬州人。性豪放不羁,但官运不佳。甚为醉心于作词。五十三岁时,去藤州的华光寺游山玩水,跟旅客讲述他梦中所得的佳句,忽然说想喝水,别人取水给他饮,他看着水,笑笑,便死去!这首词是描写怀春少女的心情。少女都经过这怀春的阶段,自古以来,中外一样。梦中被军号惊醒,使人想起卡门组曲中的军号声。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以如此刺激的声音来衬托少女如此沉闷的心情,确是难得多见的大手笔!
【背景】:(引邓丽君原话):秦少游是宋朝的扬州人(补充一点:秦少游即为秦观,宋朝有名的词人,后与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结为夫妻),自小豪爽慷慨,爱好词章,但是他的考运与官运却不太佳。因为没有考中进士,所以就熟读兵书来自我勉励。作者曾经是苏东坡的学生,但是他的词却与他的老师的不太相同。这首词是描写多情少女的相思情怀,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时候,我们轻轻的唱这首歌,就好像乘着音符的翅膀,飞越千载岁月,万重绵山,缓缓的进入了这位宋朝才子内心深处的感情世界。
【结合】:无话可说了,唯一感动的就是,这首词邓丽君的解释总算是少了一点了,否则快把我给抄死了!主要说的就是,这个MTV的造型好像是个丫环的造型,大家应该看到过一个镜头的,至于是哪里看到的我忘了就是穿着蓝色的衣服和裤子,(当然是古装!)戴着一个红色的肚兜,有这个印象吗?发型么,是梳着一根长辫子,放在胸口,有点小家碧玉的模样!大家别和《思君》的MTV搞起来啊,《思君》里面邓丽君虽然也穿了件红色的肚兜,可那里面她的衣服和裙子都是红色的,头发也是披着的,不是扎起来的!啊,就是在一艘小木船上的,她坐着欣赏水景的,好像《星愿》的这个MTV一开始的样子,记得了吗?这个才是《思君》的MTV!咦?我现在好像要说的不是《思君》喔,自己都搞糊涂了《清夜悠悠》的造型就是有点像……啊呀,我也说不清,反正也是站在庭院里拍摄的!很漂亮。。。
6、几多愁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意译】:春花谢了,秋月淡去,时光一年一年流过,到何时才是人生的尽头?多少的往事还依然记得清清楚楚。昨晚,东风又吹进小楼,在月光下,实在不忍去回想我那失去的家国!往日宫中那些雕花栏杆和玉石的台阶,应该依旧在那里,只是如今人事已变,面目全非。我真不知道往后还有多少悲愁?多少悲愁,如满江的春水,永远不断地向东流,向东流。。。
【解说】:作者李煜,又称南唐后李后主。他做了十五年皇帝,国亡而被俘。宋太宗封他作违命候。从此,生活十分清苦。他曾写信给旧日宫人说:“此间日夕,以眼泪洗面。”后来,宋太宗听说他于七夕节夜晚在寓中作乐,颇为生气;又因为他的这首词中有<故国不堪明月中>的句子,便命人用毒药将李后主毒死。这首词是李后主到宋朝做俘虏后第二年正月的一个月夜里写的,距离他的一年正月受降恰恰是一年。显然,也是一种纪念。所以,李后主才用<又东风>来表示又过了一半的意思。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第一年的俘虏生涯,其愁苦其悲切,真是非笔墨所能形容。作者一字一泪,读者也一字一泪,歌者更一字一泪!这首词的意境,沉痛悲凉,回肠荡气,被推为千古绝作。
【背景】:这首词也是出于南唐后主李煜之笔,牌名为《虞美人》。此词既有对故国往事的深沉缅怀,又有对亡国破家的深恸巨悲;既有个人厌世绝望的情绪,又有对于历朝的兴衰寸亡乃至整个人类历史的某种责疑。词初,辟空而来的就是一句奇语:“春花秋月何时了?”。“了”者,了结之意也。春花秋月,本是一年中最美的景物,却被词人语含厌烦地询问何时了结,充分体现了他的厌世之情。下句“往事知多少?”又体现了他对故国的深情怀念以及自己思想上的迷惘痛苦。而这无穷的伤逝之情却只有“知多少”三字进行总摄,真可谓笔力千钧和虚处传神。底下四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都使用了一吞一吐的语势,诉说了他对南唐的怀念和对失国为俘的悲痛。念此,其心中的怨愤就如春江潮涌那样郁勃而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愁情之深远,其怨情之高涨,就凭借着这一千古名喻升腾到了极点。以至于我们今天读它,犹觉气势飞动,唏嘘感人!
【结合】:李煜的艺术功底是相当雄厚的,他的整首词都未使用任何典故,所选择的词汇和意象也平凡之极,但他却像赤手空拳去活捕龙蛇那样,一下子就擒住了主题,并把这难以言说的“愤世”之愁表现的淋漓尽致,这绝非一般的词人所能望其项背的,难怪会被誉为“白描圣手”了。邓丽君之所以会选这首词来唱,我想和她当时多多少少的厌世之情脱不了关系。舞台上光芒四射的她,终免不了曲终人散后的寂寞。而此时的她,又无人能诉苦,只能默默的埋藏于心底。歌迷们的希望和公司的声誉使她没有私人的空间,台湾政府的百般刁难更使她起了逆反心理,说出了“我讨厌台湾”这句令另人为之震惊的话(参考《美丽与孤独》一书),因此,也可以说她是假李煜的这首词,来斜喻对当时生活的无奈和对世事的厌烦。“问君能有几多愁?”邓丽君,你到底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愁绪呢?
7、欲说还休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意译】:少年时代不知道什么叫愁,也没有学过愁的滋味,就喜欢登高楼而望断天涯路,为了要写新词,勉强装得满怀愁绪,勉强说愁。如今年岁已长,尝尽各种愁苦的滋味,反而不想说起,因为愁不是言语所能形容的,只好淡淡地说:"好一个凉快的秋天!"
【解说】:作者辛弃疾,号稼轩,山东济南人;能文能武,官司至安抚使。因见忌于南方官僚,时常被弹劾,一生官运不济。这首词是写他老年饱经折磨以后的心情。<爱上层楼>,除了喜爱登高楼外,还暗含着喜爱涉足青楼交往名妓的意思。重复此句,使得一个充满青春,活力与热情的青年,跃然于纸上。而紧跟着两句<欲说还休> ,前后对照,更能迅速地写出老年时的满怀愁绪。这首词,前一半热情洋溢;后一半则沉重得非常语所能形容。越是淡淡的哀愁,越是不想说,愁反而越深,越重!说不出来的愁,是人生常有的经验,也是人生无可奈何的!这首词,写尽了愁的滋味!
【背景】:这首词是辛弃疾罢官居信洲带湖时的作品。辛弃疾是南宋的一位爱国词人,此词围绕一“愁”字展开,主要倾诉的是满腔忧国忧民之愁,却偏从“不识愁”的少年时代说起。上片以少年时不谙世故,未尝人世艰辛,却效仿古人附庸风雅,登楼抒怀,“为赋新词强说愁”为主线。生动刻画了少年人的单纯、幼稚和可爱。当然,这“愁”只能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之闲愁,并非是后文所抒的真愁。这是作者故意造成的一种强烈反差,以起到反衬的作用。下片首句一“尽”字,将人到中年饱经沧桑,尝遍艰辛的情怀倾诉得十分酣畅。词尾说“天凉好个秋”,字面似乎抛开了“愁”字,另换话题,给人以“顾左右而言他”的印象,但实际上作者绝无享受“秋高气爽”的闲情逸致,而是饱含着无限的苦涩和凄楚,来表达回天无力的无奈心情。
【结合】:这首词作为年青一代来看,是绝对看不到它实质性的东西的,也就是说,我们知道他写的是“愁”,也可以觉得说我理解他的“愁”。但是这个“愁”却只是春花秋月之“愁”,而绝非真愁。只有当你历尽人间的沧桑,才有资格说,“嗯……我知道‘愁’的滋味了。但已届中年或已有一定社会阅历的朋友一定能很深刻的体会其含义。正如邓丽君!她唱这首歌的时候,可以说是已尝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而并非刚出道时一个对任何事都懵懵懂懂的小女孩了。所以在演唱这首歌时,她绝对是深有体会的,因此才会演唱的如此富有感情,想必她已觉察到“人生行乐耳,身后虚名,何似生前一杯酒”的意境!
8、想看泪眼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意译】:寒风阵阵,蝉声凄切,眼看着差别的长亭被夜色包围,而倾盘大雨也刚停下来。饯行的酒席设在城外的帷帐里,大家都毫无情绪。正在舍不得分离的时候,船家却催促快点出发。彼此抓着手,看着彼此充满泪水的眼睛,竟然梗着喉咙而说不出一句话。心里想着,这一去,要走过千山万水,看见的只是南方辽阔的天空积压着沉重的黄昏烟雾。自古以来,多情的人都是最怕离别的,何况在中秋佳节,别人都是全家团聚,而离乡别井的人却孤单一人,冷冷清清!喝酒吧,但又不知道今晚酒醒我身在何处?唯有岸边的杨柳,晚风和残月而已。这一别离,以后的年月,就算是良辰美景也形同虚设。我心里纵然有千种情万般爱,可又能和谁去说呢?
【解说】:柳永未成名之时,世人皆称他为柳三变。福建人。他最喜欢为妓女作词,流传很广。宋仁宗知道他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名句,考进士时,看见他的名字,说:“这不就是填词的柳三变吗?" 又说:"何用浮名,且去填词!"柳三变从此自称是<奉旨填词>。后来改名为柳永。也做过一些小官,最后竟潦倒而死。相传柳永死时,妓女们合钱将他埋葬,每年春天都去上坟。这首词可以说是把离别之情写得出神入化。作者把离别分成三部分来描写:离别之前,离别之时以及离别之后。离别之前:蝉声,雨声,江水声,和饯行酒席上的默默无声作了提高意境的对照。离别之时:<千里烟波>和<暮蔼沉沉>也构成了一幅幅使人伤感的画面。先是声音,后是景色,再下来才是别后的情绪澎湃,思念情人以至万念俱灰!最后的<更与何人说?>应是感情激动的高潮,如海浪般再三不断地重复着同一个声音,同一个问题。
【背景】:本篇是柳永的代表作品之一《雨霖铃》。词人在倾吐难以割舍的恋情与离愁别恨之时,也抒发了自己终身失意的感慨。作者早年曾游学京都,长期出入歌楼舞榭。由于他精通音律,教坊乐工每有新的曲谱,便请他填词。他的词也深受广大下层市民的欢迎。因为他的生活行迹,颇为士大夫,乃至最高统治所不齿,柳永的一生,在仕途上坎坷失意,后改名为永,辗转到晚年才得中进士。所以,不难看出,这首词渗透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反映了他不得不离开京师而远走他乡时那种抑郁的心情以及心灵上失去慰藉时的痛苦。词中流露出的那种低沉与感伤情调,也都与此密切相关。
【结合】:柳永为人放荡不羇,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羇旅行役之情,也精通于音律。《雨霖铃》这个词牌名原是唐玄宗在栈道中悼念杨贵妃的曲调,后来就广泛的被用做有情人分别时的叹调。尽管有人说这首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但是这其中的哽咽凄断之声是这等年龄的女孩所唱不出的,而邓丽君在演唱时,哀怨凄美,把与心上人分别时的那份苦楚诠释的淋漓尽致,充分反应出她的歌唱水准,难道是因为触景生情?
9、芳草无情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意译】:蓝天白云,满地黄叶。水边一片秋天的景色。水波上漂浮着秋凉的绿悠悠的露气。斜阳照着远山,天和水在远处相接。芳草无情,更何况在斜阳外。在旅途中,独自一人怀念故乡和过去的情景。除非每个夜晚都能安然入睡而且做个好梦。否则,千万不要失眠时独自一人在高楼上看月亮,以免酒入愁肠,会变成相思泪!
【解说】:作者范仲淹,乃宋朝有名的儒将,官至宣抚使,镇守边关多年,贼寇不敢来犯。这首词就是在他离乡别井时所写的。景色越美,越掩不住离情的愁苦。旅途中的孤况滋味,深深抓住读者。这首词,前一半写秋天的景色,《芳草无情》,写出了游子的寂寞孤独心情;后一半写出了旅途中,悠悠长夜的难受。这首词,把离情的愁苦,描写着入木三分!
【背景】:这首《苏幕遮》是出自宋朝一代名臣范仲淹之手。开首四句不过借秋色苍茫来隐抒其忧国之意;“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三句,隐隐见世道不甚清明,而小人更为得意之象;第二阙因心之忧愁,不自聊赖,始动其乡魂旅思,而梦不安枕,酒皆代泪。他的忧愁实可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了。
【结合】:范仲淹,字希文,苏州人氏。所以他写的诗词多为风月之谈。他曾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岳阳楼记》,但他的词并不多,今存者仅六首,而六首之中又以这首《苏幕遮》为代表,描写了塞下秋色的苍茫和壮志未酬的感慨,是前人所未有的,力属上上之作!这首词虽以忧国为主线,但却也映射出了强烈的思乡之情。邓丽君在演唱时,略带一些哀怨之声,可见她也是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的故乡了吧?
10、思君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意译】:我住在长江的上游,你住在长江的下游;天天思念你而见不到你,你我却同时饮用同一条长江的江水。这江水,流到什么时候停止?这离恨,拖到哪年哪月结束?但愿你的心像我的心一样,那么就一定不会辜负这番相思的情意。
【解说】:作者李之仪,宋朝的进士出身,常追随苏轼左右,官运不济,屡次遭到贬谪的命运,故此一生都在颠沛流离之中渡过,尝尽离乡别井的苦况滋味。这首词是他中年流落他乡时,因思念其妻而作。以极为朴实的文字写出离情别恨的忧愁与伤感。在作者笔下,长江,成为两地相思的唯一联系,也是感情抒发的唯一凭藉,故此<共饮长江水>一句,是全词的精华与最高意境。朝夕相思的浓情蜜意如江水般滔滔不约,永无休止,超越时间与空间。水长流,恨长有?语尽而意不尽!这首词的风格颇近民歌。
【背景】:这首词出自于李之仪的《卜算子》,借水寄情,将一位深于情、专于情的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描写的淋漓尽致。“我住长江头”二句便揭示她们之间的地理距离,言外颇有憾恨之意。接着,“日日思君不见君”句则将这种憾恨之意和盘托出,令人想象女主人公徒自伫立江头,翘首企盼的怨望情态。“共饮长江水”句复作自我慰解:两地情思,一水相牵;既然同饮长江之水,自必心息相通。跌宕之间,深情毕见。“此水几时休”二句仍旧寄情江水,却又推进一层,以江水之永无竭时,比喻离恨之永无绝期。“只愿君心似我心”二句是女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期望——期望他象自已一样心无旁属,守情不移。“只愿”二字,既表明女主人公别无所求,但求两情天长地久!但也透露出其内心唯恐对方负心的隐忧。虽然全词言简意明,但实为上上佳作!
【结合】:这首词是模仿民歌所作的。作者以一位痴情女子的口吻,表现她对爱情的忠贞。以滔滔江流写绵绵情思,不敷粉,不着色,而自成高致。邓丽君演唱这首词,是最合适不过了。就我个人认为这是她选的十二首词中最能代表她自己的一首,也是最适合她唱的一首。众所周知,邓丽君的感情生活可以说是坎坷艰辛的,她是一位很痴情,也很专情的女子,偏偏上苍故意捉弄,让她无法有一段美满的姻缘。也只能感叹世事难预料,又或许有得必有失,理应如此吧!
11、有谁知我此时情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意译】:你离开凤城的时候,玉饰变得那样惨白,花朵开得那样悲愁,就连为你饯行的莲花楼上那柳树也显得青悠悠。我举起酒杯唱一首送别的阳关曲,送你一程又一程,还是依依而别。真希望和你梦中相会,但是好梦难成,有谁知道我这时的情怀。我在枕上流泪,天在阶前落雨,隔着窗儿,里外一起点滴到天明。
【解说】:作者聂胜琼,是宋朝时代的名妓,才貌出众,被宋朝大官李之问看中,共赴同居。这首词是作者送别李之问后数日,仍然思念而作。作好后,作者差人送给李之问。李之问回家后,被其妻发现这首词,便具实告之。其妻喜欢这首词的语句清健,便命李之问带了许多嫁妆,正式娶聂胜琼回家。一时传为词坛佳话。这首词的感情真诚而热烈,表达出恋爱中人的浓情蜜意和痴心一片。
【背景】:(引邓丽君原话):这首《鹧鸪天》的作者是聂胜琼。她是宋朝时代一位风花名妓,才貌出众,与当时在朝庭的一位大员李之问相知相恋。这首词是作者在送别了李之问之后,难耐相思之苦,借着词意倾诉离别的凄楚与自己的一片痴心。写好了就请人专程送交给李之问,结果事机不密,被李太太逮了个正着。(邓丽君很可爱,如果照着当时的意境来讲,应该称李之问的妻子为“李夫人”,她却叫她“李太太”,很赶潮流啊)东窗事发,不但没有打破醋坛子,做河东狮吼(她也知道“河东狮吼”的典故? )。李太太竟然也被词中的真情所感动,立刻命令李之问准备嫁妆敲敲打打,正正式式的迎取聂胜琼回家,传为千古的文坛佳话。我有时想,聂小姐并不寂寞,无论天涯海角,在数不清的难眠雨夜里(邓丽君这句话说的很有水平啊),只要有中国文字的地方,就有成串滚烫的泪珠。(似乎接不上前面说的话嘛!)在作者热情的诗句里,得到安慰,含着微笑在梦中与离人重逢,语语切切,低低绵绵,诉说着比雨夜还要绵长的离情与别叙。
【结合】: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很意外的能够看到台视的《淡淡幽情特辑》,里面邓丽君在每唱一首歌前都有对这首词的介绍,上面的话除了扩号里的之外,全部都是引用于邓丽君的原话,说得相当的好,即便是别人为她写好的,她能背得这样流利也不容易!至于扩号里的完全就是我自己的看法,不许骂我!呵呵喔,还有一点要提一下,她这个MTV其实就是大陆看到的《欲说还休》时的穿着一袭白衣,头发是披着的,坐在梳妆台前照镜子,还记得吗?呵呵,邓丽君很漂亮。。。
12、万叶千声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尽。
【意译】:别后不知道你在何处,眼前所见是一片凄凉,多少愁闷。你,渐行渐远,渐渐地便没有书信寄来,像鱼沉大海般,到何处去查问你的行踪?深夜听见风吹竹叶,响起了秋天的声音,千万片叶子,千万种声音,全都是离恨的呻吟。故意斜倚着孤枕,指望在梦中找到你,谁知道,通宵达旦,灯尽而梦又不成。
【解说】:欧阳修,宋朝,江西人。官至枢密副使。号醉翁。文章名冠天下。<渐行渐远渐无书>一句,更是千古佳作。一方面是浓情蜜意的朝夕怀念;而另一方面,却渐渐地一封书信都没有。前一半是写出相思与苦恋之情;而后一半,因为断了音讯,被辜负,甚至可能被遗弃,相思与苦恋终于变成了恨,<万叶千声皆是恨!>,又一句千古佳句。最后,<梦又不成灯又尽>一句,更教人回肠荡气,凄惨泪下。这首词,写尽相思苦恋的哀痛。
【背景】: (引邓丽君原话):词本来就是为歌唱所作的,自五代草创以来,到了宋朝就格外的发扬光大。而欧阳修有宋代文学之父的美誉,他是宋朝的江西人,号醉翁。自小家境贫穷,以芦苇画地来学习写字。二十四岁时中了进士,做过机密副使,但是因为性格耿直独立,所以在官场不太得意。他的词雅丽温敛,文章名冠天下。后人称他为欧阳文宗公,写活了天下为情所苦者的心情,(是不是也包括她自己呢?)为千古传颂。而最后“梦又不成灯又尽”一句又道尽了相思与苦恋的哀痛。“问世间情是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这两句是出于元好问的《摸鱼儿》,用在此处很恰当,但原句应该是‘问世间情为何物’,她要说‘是’也无大碍),也许有情尚还有心的人,可以从这首冷冷的《万叶千声》中找到一个答案吧?(大家找到了吗?呵呵)
【结合】:想必大家看了邓丽君说的话,也没多大的兴趣听我说了吧?呵呵,那就说一下她的这个MTV好了。在这个MTV中,她穿的是一件金色的祺袍,很有性格吧?但不是很亮的那种金色,是那种暗金色!而梳的发型呢,也是配合旗袍的年代,把头发盘起来的那种。就是民国时期年轻的富家太太的发型,知道?不知道的话,可以去看看琼瑶拍的民国时期的电视剧,那种头发盘起来,插朵小花的!咦?琼瑶怎么不请邓丽君拍电视剧啊?邓丽君这种造型很漂亮呢!拍摄的环境是在一个小庭院里,其实在《独上西楼》的MTV里能看到这个庭院的。而她就是站在这个庭院的中央演唱。四周烟雾迷离,如梦如幻,好像“月朦胧,鸟朦胧”一般,浪漫极了!
欣赏邓丽君更多作品请点击...>>>
襟听邓丽君34首
1、【淡淡幽情——邓丽君】 影音欣赏
2、重温邓丽君【再见,我的爱人!】8CD100曲
3、珍藏经典【邓丽君岛国情歌全集118首】宝丽金出品
4、永远怀念【一代歌后邓丽君】影音欣赏
欣赏更多古诗词新唱作品请点击...>>>
1、【淡淡幽情】邓丽君古诗词新唱 影音欣赏
2、【曲韵歌吟千秋名篇】关栋天等古词新唱 零落精选集
3、【爱的史诗】宋祖英古诗词新唱
 
 零落欢迎你的来访,并祝你聆听愉快、阅读开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情真真 意切切
经典 | 听!12首宋词构成邓丽君这张专辑,魅力空前绝后
经典咏流传:邓丽君歌声里的诗词,那么美,让人好痴醉!
台湾地区流行音乐百张最佳专辑之第12位
华语歌坛的顶级神作,中国风比周杰伦早20年,被日本人称作完美梦幻
邓丽君?[淡淡幽情]?--独上西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