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向内,向外,向前

向内,向外,向前

2014-08-21 LOUIS 左岸读书

人生路漫漫,选择在何处转弯全在内心的抉择,你既可以循着前人的路,亦步亦趋,从此接受生活的指点,按部就班,也可以追着心空中那颗最亮的星,勇往直前,也许脚下的路会陌生而遥远,但至少,你看到了不曾拥有过的另一片天。拷问自己的内心真的很难很难,因为尘世的喧嚣,人事的浮华,总如乱花一般渐欲迷了人眼,就像心空中繁星点点,不睁亮一双慧眼,怎么看得见最亮的那颗星在冲你一闪一闪。生活的艰难会让人奔波忙碌,纷至沓来的疲倦让人且行且喘,你是否还有力气仰望星空,去努力追寻最耀眼的那点星光;你是否能够不忘初心,仍会努力坚持最本真的自我?追寻梦想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踽踽前行中有谁能听得见仰望者内心的孤独和熬煎?然而正是这种不可名状的孤独才可以让人在结束一天的繁忙喧嚣后,按捺住心情的烦躁,仔细品味浓黑长夜的凄凉,在宁静平和的氛围中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人生的选择其实也很简单,夜深人静的时候,放下一切烦扰心绪的事情,扪心自问,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踏向心底感到最踏实的地方,这条路的方向一定不会选错。其实生活的本来面目远非那么狰狞恐怖,只是掺杂了太多前人的吓阻和渲染,让人不堪其扰,乃至裹足不前。前人自以为是的好意自然可敬,但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用前人的经历来编织自己的未来。生活是自己的,自己生活的前景不在于你身在何处,而在于你心向何方:你给生活意境,生活才会给你风景;你风声鹤唳,生活也只好四面楚歌。当然,了解自己的内心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接受不停的拷问甚至鞭笞,哪怕伤痕累累,苦不堪言。虽然痛能让人内心觉醒,也能让人头脑清醒,但又有几个人能对自己下得了这样的毒手呢?


了解自己的内心或许并不容易,但在外人看来,评点一个人是否真心对一件事情在意却很简单:如果他真的想做成一件事情,那么就算困难重重,他也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做到;但如果他并非真心想要做成一件事情,那么纵使前方道路一片平坦,他也会给自己设置重重险阻,想尽一切办法阻止自己向前。如果把这评点的外人置于自己内心的话,人便能“诚于中”,而“形于外”了,而这负责监督评判的“外人”又何尝不是内心真实的自己呢?一个人能否做到“慎独”,就看是否敢于直面自己,是否敢于让自己的内心接受评判。人只有在“慎独”的情形下才不会活得纠结焦虑,因为“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在面对真实的自己的时候,无需逃避,无需掩饰,如能对自己做到这份坦诚,自然不会在内心激起冲突,引发矛盾,自然就不会因纠结挣扎而焦虑万分了。


慎独可谓人生最高境界的修行,而这场修行或许会伴随人的一生。也只有在追求“慎独”的修行中,我们才能不断深挖自己的内心,坦诚地面对自己,不自欺,不逃避,最终与自己达成和解,获得永久的内心宁静和平和,而这,也是让我们实现内心强大的信心之源。


当然,人生之路,是需要一步步走出来的。了解自己的内心,充其量只能明确未来生活的方向,获取鼓舞自己的力量,终究还不能化为脚下的足迹,记录自己人生的里程。人生不是心比天高的臆想,也不是闭门造车的妄想,只有切实的行动,不懈的坚持,才能铸就人生的辉煌。行动会让人获取力量,行动会让人增长才干,行动会让人脚踏实地、自信满满。只有动起来,走出去,才能看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才能体会到你的人生究竟会有多绚烂。


一个人的视野决定了他人生的境界,井底之蛙与空中飞鸟眼中的世界之所以会迥然不同,是因为他们用以衡量世界的视野尺度大相径庭。人的视野需要不断地向外拓展,不能囿于一处,固步自封;人的境界也需要不断地向上提升,不能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二者相辅相成,却又都需要人永不停歇的脚步去走得更高更远。也许,走过很远之后人会赫然发现最终的生活境遇并未有想象中那么色彩斑斓,但只有走过才知道这其中的充实与安宁,充实的是丰富的阅历与感悟,安宁的是不忘初心,有始有终。


其实,走得远未必会眼界宽,如果心界始终狭小,哪怕走遍天涯海角,眼界也仍然只是囿于一室。人的视野不止于足迹所到之处,而在于心界所打开的程度。向外生长不仅指人的足迹向外伸展蔓延,更是指心界向外挣脱束缚而彻底解放自己。一个人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总免不了磕磕绊绊,这些磕磕绊绊有些是他人有意无意地设置了障碍,有些则是自己潜意识地自我设限。究竟有多少人被这种无形的绳索桎梏所牵绊束缚而扭曲地成长,不经意间,又有多少人开始习惯性地给自己披枷带锁甘当生活的奴隶?最令人悲哀的是,有多少人只是在坐稳了奴隶的状态与想做奴隶而不得的状态间穿梭切换而浑然不知或者全然不敢翻身做自己生活的主人?试想,从小到大,我们的耳边充斥了多少沸反盈天的声音?亲人的规劝,朋友的告诫都让自己犹疑不前,关乎每一次成长的节点,有几次的决定真正是听从了自己的内心所愿?正是在不断地被越俎代庖中,我们的心情渐渐由压抑变成安逸,我们的心灵渐渐由叛逆转向麻木,直至再也发不出自己的声音,直至不知不觉间过起了他人编织的生活。只有我们自己才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自动放弃自由生活的权利,甘愿放纵自己行尸走肉般地随波逐流,都是对自己极端不负责任的做法。总有一天,人会长大,人会老去,但如果心界自始至终都未曾获得过向外生长的权利,那实在是枉来此世、有虚此生了。


诚然,游历会增加人的阅历,开阔人的视野,却不能自然而然地打开人的心界。也许,在外游历的时候,人会感觉特别的放松,特别的自由,那一刻会让人有一种心界天地宽的豪迈感,但这毕竟只是一种离开了熟悉环境后所产生的假象,因为远离耳边那些聒噪的声音会让人觉得不再受束缚,不再被指指点点,可当再度回到以前那熟悉的环境,熟悉的生活时,你还能呼吸到那种自由的空气吗?如果心界不能向外挣脱束缚正常生长,我们的生活就会始终受到外界的左右而凌乱不堪,即使可以通过游历而躲得过一时,也无法通过自欺而躲得过一世。一个拥有宽阔心界的人不会让世事的繁芜丛杂遮蔽自己透明的心灵,不会让人群的喧嚣嘈杂淹没自己内心的声音,强大的内心会让他敢于表明自己的生活态度,敢于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才是真正的人格独立,如此,斯世足矣。


人生短短几十年,真要能活得明白也没那么简单。当老去的那一天,回首自己的人生路时,真正能够拍着胸脯对儿女们说这一辈子活值了的又有几人?想象在即将死去的那一刻这样扪心自问:在我年轻的时候,我真正想过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吗?我又真正去为自己想要的生活去奋斗过吗?如果亲友在为我致悼词的时候,会说我是个活得明白的人吗?如果我们年轻的时候不能向内追随自己内心的声音,了解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能向外迈开成长的脚步,去践行自己想要的生活,那我们的一生将如一潭死水,波澜不惊。对于我自己而言,我不求这一生能够活得有多么波澜壮阔,只求能够做到:向内,要追寻内心的宁静和平和;向外,要在不断精进中体味活着的精彩;向前,要在人生的道路上昂首阔步,勇往直前!



左岸记:


《中庸》载:“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此三者,则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申公传》则云:“为治者不在多语,顾力行何如耳。”因为空谈论说,不切实际的玄想,都于事无补,不如重在步力行,勉力实践。


生而不知学,与不生同:一个人要在世间上生存、生活,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习。至少要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生命生存的基本能力,进而学习知识、学问、道德、智慧,才能自立立人,自度度人,自达达人。如果这些都不学习,怎么生活?不肯学习,不就等于没有出生到人间一样吗!


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有的人学了很多谋生的技能,也读了很多的书,拿到许多文凭和证书,甚至是双博士、多重硕士。但是他不通达、不明理,即使是当了研究所的教授,也可能会为了隔壁邻居家的落叶,飘到自己的院子来,而和人争吵打架。反而那些不认识字,没有读过多少书的人,却很通达明理,知道“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而不通。”因此,明理比知识技能还要重要,如果学习而不明理,岂不是与不学相同?


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学习要“知行合一”,才是真实的学问功夫。如果稍微明理了,却不能做到,不能实践,不能知行合一、行解并重,就无法进一步开阔视野,深入实相的真实奥义,这与不知有什么不同呢?所以学习之后,要努力实践,在事上磨练,才能经世致用。


会而不能悟,与不会同:有的人明白道理,也能体会个中奥妙,但是他不能举一反三,不能闻一知十,不能从心里,对于所知、所学、所会的透彻悟道。对事理不能悟道,就无法发挥、活用,如此不能证悟,与不会还是相同的。所以我们要“转迷为悟”。亦即舍离烦恼之迷妄,而得涅槃寂静之菩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朗诵:唯有慎独方行远
自我的修行:怎么理解君子慎独?
人生要拥有:5个“不生气”的智慧
人生八度,你有几度
学会享受孤独(散文)
10副修心对联:读前人智慧,做通透豁达之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