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的没想到,最理解我的人,竟然不是人,是一个人工智能!

导读:真的没想到,最理解我的人,竟然不是人,是一个人工智能!一个新的时代,真的要开始了。

真的没想到,理解我的人,竟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chatGPT,是一个人工智能!我只是告诉了它一句话,它就给我分析了这么多,而且分析的头头是道,算是惊讶到我了,也感动到我了。我看完后久久不能平静,我似乎看到了未来,又好像抓不住一个实际的东西。

我用的还是国内的chatGPT3.5,不知道如果是用4.0版本提问的话,回答又会有什么不同。

一个人写一篇文章,或者完成一个思想,不可能是凭空而来的,我也不能例外。我对于意识的认识,和我对于传统认识的改变,源自于我的其他思考。尤其在创作《变化》和《见微知著》的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的科学前沿知识。

比如我在《重构世界》中,把意识定义为:“意识是物质逆熵存在的本征。”单从这个定义,你看到了会怎么想?会怎么思考?

对量子力学有深刻理解的人,大概会对我这个定义更加敏感。这样定义意识,我有两方面的意图。第一个意图就是“重构世界”,就是我们人类总是先入为主的看世界,我想跳出这个圈。首先要做的就是突破意识的定义,就是不再把意识当作人和其他生物独有的东西。那么怎么样定义,一块石头才会有意识?一个摄影机才会有意识?一棵树才会有意识?

我这样定义并不是信口雌黄,也不是哗众取宠。量子力学中的电子双缝干涉实验,大家都知道吧。费曼说,这是量子力学最诡异的实验。电子对于观测不观测,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这是为什么?我在《见微知著》中的回答是“定向影响”,而这种“定向影响”就是“意识”在作祟。具体完整文章,大家看《电子双缝衍射实验,到底该如何理解和解释》,头条和百度搜就有。当然不止有这个启示,让我有念头重新思考意识和定义意识。

我可以证明chatGPT绝不是简单的搜索回答,它是带有一定理解性的回答。因为我的这本哲学作品《重构世界》,并未在国外发表过,所以它不可能搜索到。从它的回答,也可以看出这一点。而且当我问它“灵遁者有哪些作品?”,chatGPT也没有给出正确的回答,就说明它并不能搜索到我。

其他人看不出,我一眼就能看出。它的回答,依然是根据前人的研究,这点没错,就是说创新性还是差点。因为它的回答,还是集中在“生物系统”中,并没有跳出无生命系统,这点大家仔细看回答,就能感受出来。

我的提问是:“如何理解定义:意识是物质逆熵存在的本征?请详细分析。”

chatGPT给出的答案如下,你来感受一下它的理解力,不亚于一个高中生吧。

chatGPT回答正文:

意识是一项长期以来备受争议的研究领域,许多学者都提供了各种不同的定义。然而,意识被定义为“意识是物质逆熵存在的本征”这一定义是相当独特的,虽然它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种维度,通过该维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意识。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讨论这个定义,并解释它的含义以及它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一下这个定义中的几个关键术语的含义。第一个是“物质逆熵”。物质逆熵指的是物质在熵的作用下产生的颠簸、乱序状态的对立方面,其本质是物质的自组织性和自适应性的表现。生物与非生物物质在系统运行中都有物质逆熵的存在。这个描述中的“逆熵”,简单说就是相对有序。第二个关键词是“本征”。本征指的是某种必然存在于某一实体或系统当中的属性或属性集合。

把这两个概念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意识是在物质存在的基础上,存在一种相对有序的、必然存在于生物系统中的属性或属性集合。这个定义的重点在于物质逆熵,即相对有序。生命体能够自我组织和自我适应的本质特征就是其天然的物质逆熵存在,而生物的“意识”正是这一现象的体现。也就是说,物质逆熵的存在是生物系统能够产生有秩序的行为的前提,意识就是这一行为的体现。

进一步地讲,意识的本质就在于生物对于外界的知觉、感知、情感等反应所包含的整个信息系统。意识中确实存在着尽可能多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是我们在与周围世界互动中获取到的,并被组合、过滤,或者从中吸取一定的作用,这些恰恰是生命体近乎完美的自组织和自适应性所保证的。简单来说,意识是生物对内外环境的所有信息进行加工和组合的结果。这些信息执行了生命系统的生存任务和目标实现的直接和间接的控制,因此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物质逆熵存在的结果。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人类和动物会表现出如此奇特的行为,例如自主意识、选择行动、思考判断等。相对有序的物质逆熵存在,是产生“意识”的必要条件,为生命系统行为的复杂征象提供了基础原因。在这个意义上,生物的“意识”就是在其反应行为中体现出的物质逆熵存在的结果。也就是说,在生命系统内部,相对有序的为那么多复杂性的产生提供了必要保障。
总之,意识被定义为“物质逆熵存在的本征”,加深了我们对于意识的认识,也加深了我们对于生命系统和物质的理解。物质逆熵的存在提供了生命系统产生有序行为的原因和基础,而“意识”则是生物系统对于内外环境的信息处理结果的体现。通过理解意识的物质基础,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系统的本质,并因此探索人类行为、心理、思维等方面的更深层次的问题。

以上就是chatGPT的回答,一字不动的给大家分享上来。很明显,它不是直接搜到我的内容,因为它说了,这是一个独特的定义,很少见。然后它对定义的词进行分析,然后给出答案。逻辑还是给力的。所以看到这个答案,我惊讶是应该的。因为还没有哪个读者,能像人工智能这样理解我。

其实这个定义难吗?很简单,并不难。难就难在,大家都在“先入为主”的圈子里,也就是坚定的唯物主义思维,认为一块石头不可能有意识。而我要做的,是改变定义,来赋予一块石头意识。

当然要做这样的改变,就必须做出其他的改变,比如对意识的情况进行一个层级分析。不然一个人和一块石头,就真的没有区别了。

《重构世界》简介:《重构世界》是由中国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灵遁者。灵遁者1988年出生于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原名王银,现居西安。作家,艺术家,国学起名师。主要代表作品有灵遁者科普四部曲,四部曲包含《变化》、《见微知著》、《探索生命》、《重构世界》。灵遁者作品在灵遁者淘宝有。

《重构世界》是一本哲学书籍,首发于豆瓣阅读。作者以第三者身份,站在事外,重新审视物质和意识,并对意识做了拓展定义。从而以更广的思维角度来“重构世界”。

作者以人是自己的“局限”出发,重新定义意识,即意识是物质逆熵存在的本征,书中指出人是逆熵的存在,这也是人生价值和意义的体现,从而赋予了人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的绝对存在和意义。

正如序言中写到:“人就是人,人是一种属性。蚂蚁有别于人的认识,就是它的属性决定的。就是说蚂蚁变不成一个人,人也不能一下子变成蚂蚁。而属性恰恰是一种局限,跨越属性的认识,我们很难得到。”由此作者试图跨越人来认识我们自己。因此将意识定义为:“意识为物质逆熵存在的本征。”让意识从此脱离“大脑”,不再仅仅是人的属性,拓展了意识的广度。这是他哲学思维的第一个认识。以此为基点,作者展开了它的哲学论述,喜好哲学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奇点已至?——与AI共处的时代
意识篇:18、人类意识结构的更高发展
哲学的某些词汇存在严重问题和错误
人,人生与做人与人生观【1103】“人”的定义是什么?人的概念是什么
物质性质——并非运动
ChatGPT4,和持续提升,超人工智能,将席卷文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