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日霜降,一定要吃3种“养生果”!按4个穴位,秋冬少生病!



明天(10月23日)我国将迎来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八个节气——霜降。

天气渐寒始于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意味着即将进入冬天。

“霜降杀百草”,霜降过后,植物渐渐失去生机,大地一片萧索。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天气渐冷。

俗话说“秋吃果,冬吃根。”霜降后是“吃果”的好时节,小编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几个既美味又养生的当季果子~
01  柿子
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讲究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

俗话说:“霜降吃灯柿,不会流鼻涕。”民间认为霜降吃柿子,冬天就不会感冒、流鼻涕。

事实上,由于柿子都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此时节的柿子皮薄、肉多、味鲜美,且营养丰富,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柿子的品种有甜柿和涩柿之分。前者挂在枝头的时候,已经进行了自然脱涩,成熟采摘后即可食用。

不过,现在大部分本土的品种都是涩柿,因此采摘后,还需要人工脱涩。

柿子中的涩味,来源于鞣酸这种物质,如果不去掉,对味蕾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而且,鞣酸进入肠道,会在黏膜表面形成一层膜状物,减少水分分泌,导致大便干结。

让柿子脱涩的最简单方法,就是“等”。将柿子放在一边,等它慢慢软掉的同时,涩味也在慢慢淡掉。也可以把柿子和其它水果放在一起。它们会不断分泌天然乙烯,相互催熟。将柿子密封起来,还会更快,大概3~5天便可以脱掉涩味。

柿子除了直接吃,还可以做成柿饼。

不只果肉,柿蒂也是一宝。柿蒂就是柿子顶端那顶“帽子”,它是一味中药,擅长降气止呃。

《本草纲目》载:“古方单用柿蒂煮汁饮之,取其苦温能降逆气也。” 
如果你平时有气逆、打嗝不止、胃气虚寒的症状,那可以煮点柿蒂水来喝。或者用丁香、柿蒂、人参、生姜这四种料,煮成丁香柿蒂汤。
02  白果
银杏树下,常有小小的、银白色的硬壳种子。剥开来,就是我们熟知的白果。别看白果的味道臭臭的,一点儿也不讨喜,但每年拎着袋子在银杏树下捡白果的人数不胜数,足够说明其营养价值非同一般。

中医认为,白果性平味甘,归肺经,有敛肺气、化痰定喘的作用,最宜秋天食用。

明代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写道:白果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咳、缩小便、止白浊。因此,白果一直被传为医食俱佳的保健食品。

白果的吃法不少。鲁菜有上汤白果烧腐竹,黔味有白果炖鸡,潮汕人最喜欢用白果做甜品,白果的各种小炒更是家常菜肴。 

养生推荐:花生白果沙参汤 

食材:新鲜花生(去壳)、白果、百合、沙参各10克,冰糖适量。
做法:取一锅,将食材放入,加清水,用慢火煎汁大约1~1.5个小时,加冰糖,去渣,饮水。

点评:百合、白果都有养肺的功效,加上沙参,可润肺化痰,治久咳痰少、气短咽干。秋冬容易干燥咳嗽,不妨试试。

只是须记,白果有小毒,不可过量食用或生吃。

正确吃法:碾去皮,除去肉中绿色的胚芽,浸泡一段时间,充分熟煮再吃。每次不要超过10颗。
03  板栗

“八月的梨子,九月的楂,十月的栗子笑哈哈。”金秋时节,正是时令干果栗子(板栗)上市的季节,其素有“干果之王”、“肾之果”的美誉。

栗子作为“五果(栗、李、桃、杏、枣)”之一,其营养丰富,味道甘甜,为历代养生家所赞誉。孙思邈《千金翼方》里概括栗子“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耐饥。”


中医认为,栗子味甘性温,有健脾胃、补肾气的作用。而吃法不同,作用其实也略有差别。

生吃栗子,补益肾气效果更佳,可改善因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双腿不利、小便增多等症;

熟吃栗子,健脾胃的作用更强,因此更适合因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体倦乏力、胃口较差者。

深秋,我们除了做好保暖预防感冒之外,也要开始调理脾胃,养肺护肾以良好的身体状态迎接寒冬的来临。

闲暇时,我们可以买些新鲜的板栗煲鸡汤,脾胃欠佳者可再加入淮山、蜜枣一起,不仅可以补气健脾益肾,还可以养血补虚。特别适于虚劳、消瘦、水肿、病愈调养、久病体虚、产后补养等人群食用。

养生推荐:板栗枸杞粥

食材:板栗15~20颗,枸杞子20克,粳米100克。
做法:板栗去皮洗净,和枸杞子一起放入锅中,加入粳米和适量水。先用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20~30分钟,待板栗熟烂、粥煮浓稠后关火,即可食用。

功效:养胃健脾、补肾强筋,可改善由于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腰腿不利、小便增多及骨质疏松等。

虽然栗子美味又养生,不过,大家吃栗子时一定要控制好量,每天吃5~10粒即可,吃的时候要充分咀嚼。
甘润温养 避寒防寒

天气变冷后,若不慎感寒,或进食不规律等引起胃部疼痛、胃胀等不适,可按揉中脘、足三里、梁丘、内关等穴位。

『梁丘穴』

梁丘穴是足阳明胃经的郄穴,位于髌底上2寸,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具有通经利节、止胃痛的功效。

主治急性胃痛、乳痈、尿血、膝肿痛、下肢不遂等病症,与中脘、足三里合用可治胃痛。

『内关穴』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腧穴,也是络穴、八脉交会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功效。

主治心痛、心悸、胸闷、胸痛等心胸病证;胃痛、呕吐、呃逆等胃疾;失眠、癫痫等神志病证;上肢痹痛、偏瘫、手指麻木等局部病证。

『中脘穴』

中脘穴属任脉,是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胃经之会,胃之募穴,八会穴的腑会。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有健脾胃,降逆利水的功效。

主治: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泄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

『足三里穴』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而胃经与脾经相表里,这个穴位在小腿外侧,膝眼下3寸,按摩此处可以健脾养胃,扶助正气,对于肝气过盛、损伤脾胃所引起的胃胀胃痛、腹胀腹泻可起到缓解的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霜降后,吃这3果,补肾养肺润秋燥!
今日霜降 | 你不知道的养生秘诀!
大量上市!比苹果营养,胜吃10副“药”,润肺清肠、控压!很多人吃错了
深秋,这些水果蔬菜都成熟了,是健康养生最好的滋补品!
二十四节气养生 |霜降
霜降补胜过冬补,健脾胃是第一要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