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诺贝尔物理学奖应颁给佛陀?佛:别!
userphoto

2023.07.24 湖北

关注

201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终于出炉了!

北京时间10月8日下午5时50分,瑞典王室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对宇宙学理论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詹姆斯·皮伯斯(James Peebles),以及发现围绕类太阳恒星运行的行星的米歇尔·马约尔(Michel Mayor)和戴德尔·奎罗兹(Didier Queloz)。

在天文学界,皮伯斯的名字是如雷贯耳,可以说是宇宙学领域内的先驱性人物。

但是对于《禅宗文化》小编这类并不太熟悉天文学的人来说,可谓是咱啥也不敢说,只能默默地鼓掌。虽然细看这些大佬们的论文及成果都是需要十分高的专业水平,可是他们的发现无疑与全人类相关,并且刷新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

宇宙是到底是怎样来的?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思考一个永恒却无解的问题,那就是宇宙的起源是什么?人类是怎么诞生在地球上?

这个问题最初在哲学和宗教内能找到答案,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更精密的仪器和更缜密的思维去探索宇宙,宇宙学便因此产生。

“宇宙大爆炸理论”,是人类当今解释宇宙起源的科学理论之一,而且已被众多天文观测所证实。

这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皮伯斯,他最突出的成就是完善大爆炸理论。简单地来说,就是他发现了宇宙大爆炸的主要推动者是肉眼不可见的大量神秘暗物质、暗能量。他的研究告诉我们宇宙为什么会是今天这个样子,也能够帮助预测宇宙的未来。

而其余两位科学家对系外行星的发现,再次告诉我们:地球在宇宙中并不那么特殊,宇宙中很可能还存在其他生命。

佛教中的三千世界

这么看来,宇宙浩瀚无限的理论似乎也与佛教的“三千大千世界”的说法有重合之处?

佛经之中是这样描述宇宙的:一个以须弥山为中心的世界是宇宙的最小单位,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这样的小世界是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加起来是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加起来是一个大千世界;合成三千大千世界。

虽然在地球上并没有发现须弥山的存在,但是这种以思辨形式认识世界的理论也收获一大批认同者,有不少人更以此称佛陀为“第一位科学家”。

但是,佛教中的须弥山并非首创,有权威的宗教学者指出须弥山信仰原本起源于古印度的婆罗门教,佛教后来进行了继承和创造。

仰望星空,忠于内心

近年量子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也让不少人重新审视佛教理论中的科学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校长、南方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院士曾说:“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

甚至坊间还出现了不少“宗教高于科学”、“科学无用”等贬低科学来抬高宗教的说法,这些都是不理性、偏激的说法,取极端之道,这偏离佛教中所追求的“中道”。

实际上,佛陀所说的“三千世界”更倾向于一个思辨性的说法,而现代科学精神更注重以实验验证,建立完善的理论体系及数据模型,这是经过无数次的计算和实验才推敲出来的结果。

《禅宗文化》小编认为,科学与宗教本来就是两样性质完全不同的理论,科学探索未知的物质,宗教探究人类心灵的奥秘,前者注重于理论验证实践,后者则是偏向个人的真实体验。

我们其实并不需要把佛教的理论与科学强行联系起来,这样反而更显得牵强附会。佛陀对于宇宙整体的描述也并不是一个实际的还原,他并不想人们执着于表相而忘记内心为重要的清净本心,即使世界再广大,这始终也不是佛教研究的重点。

佛教对宇宙人生真相的探求,是为了让众生知道自己欲望产生的根源是执着于自我、永恒,从而用佛法中的智慧教导他们回归自己的清净自性。

天体物理学研究是浩瀚星空的运行原理,而佛法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这两者并不矛盾,也不冲突,同样是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

借用西方著名哲学家康德的话作为文章的结尾,“有两样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震撼就会越来越神圣恒久,日新月异,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灵魂存在吗?罗杰彭罗斯因研究“量子灵魂”,被质疑获诺奖的资格
物理学将来的25个问题
科学网
“极大”与“极小”|诺奖得主:根本科学问题也是哲学问题
科学素养低其他素养可能也高不到哪里
问:证明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科学现象有哪几个 ,相关诺贝尔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