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治胁痛,用这4类药

小编导读

很多人都曾有过肝区疼痛的感受,有时是宛如“针刺”般一跳一跳地刺痛,有时是满胀憋闷般的胀痛,还有些是持续时间长、但疼痛不明显的隐隐作痛。这些疼痛皆属于中医“胁痛”门类,由不同病因引起。名医朱曾柏教授对于不同类型的胁痛,选用不同药物,它们是——










朱曾柏从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对肝痛、肝大以及运用活血化瘀法(药)有些经验和教训。肝痛、肝肿大经久不愈,多归属于“胁痛”门类。其病机证治,一般可归纳为:瘀血痛、气滞血瘀痛、肝肾阴伤痛、痰瘀交阻痛。

瘀血肝痛

特点是刺痛明显,或抽掣作痛,拒按,心烦,舌质紫暗。

有的患者巩膜常有少许血络浮现,可选加或适当加重丹参、玄胡、郁金、五灵脂、赤芍、桃仁、牛膝、三七粉(吞服)、败酱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药物的用量。

活血止痛,清热消炎解毒,可同时用蒲公英、红花、桃仁、乳香、没药、景天、三七等研末,布包外敷于肿痛处。

病情严重者,血热化毒,可用药液吞服犀黄丸。如服药后,肝痛、肝大不减,头晕,食欲减退,心烦不适,是用活血化瘀之药过急过猛之故,应减轻药量。

气滞肝痛

以胀痛为特点,痛处喜按,舌上无瘀点,舌质不红,情志抑郁,或饱食后胀痛加重,可在适用方中选加或加重川楝子、橘叶、泽兰、玫瑰花、麦芽、刺蒺藜、郁金等行气活血止痛。

川楝子治肝痛效果较好,又有清热解毒杀虫功用,药量应稍重,可用至20g。王旭高认为“川楝清肝,柔刚正好”“清润和调”“柔以驭之,尚可驯其横逆,此金铃子之柔肝,固非芳香诸物之可以一例者也”。诚属经验之谈,值得临床借鉴。气滞血瘀肝痛,若上述药选择、配伍得当,较之其他类型肝痛较易治疗。

阴虚肝痛

本型特点是患者对肝痛特别敏感,隐痛而喜揉按,肝功能损害明显。由于瘀痛持久不解,损伤气血,或湿热久稽,暗耗肝阴,故必伴疲惫、头晕、腿软胫酸、失眠心烦、口干等症,或有低热(阴虚生热),舌质嫩红,少苔,脉象细数,患者常因肝痛而影响睡眠,而睡眠不好,肝痛、疲惫更甚,形成恶性循环,故病情较重。

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说:“气与血犹水也,盛则流畅,少则壅滞,故气血不虚则不滞,既虚则鲜有不滞者。”气血虚衰而运行不畅,亦属不通则痛,故肝肾精血亏损,也是产生肝痛的重要因素,而且由于体虚耐受力差,故肝肾阴亏患者,对肝痛尤为敏感,可在适用方中适当加白芍、甘草、柏子仁、乌梅、炒川楝、当归、延胡索、枸杞、枣皮等。

所以肝肾阴伤肝痛,治疗须以滋养柔润之剂为主。肝体阴用阳,养肝之体,即可柔肝之用。陈士铎说:“治胁痛必须平肝,平肝必须补肾,肾水足,肝气得养,不治胁痛,胁痛自平也。”如肝痛仍不止,可再用延胡索研成极细末,每次随药吞服6~9g。延胡索性味平和,止痛效果好,还可镇静。以细末吞服(研得越细,止痛效果越好),奏效之速,屡见不鲜。其他类型肝痛经久不愈,亦可以延胡索研末吞服。

痰瘀肝痛

其特点是胀闷疼痛,肝大如覆杯,肢体困重,厌油腻,喜淡食,面色暗晦,睛光滞涩,舌质暗红,苔白腻,或舌根部白腻苔常年不化这是肝气郁结逐渐聚为痰浊、瘀血之证,中医名“肥气”,叶天士、吴鞠通等人所言之“肝着”。王肯堂等人则径直言明:“痰走于肝,胁肢胀痛。”也是指痰瘀交阻所形成的肝肿大和疼痛,然而临床上对这种肝痛、肝大的机理,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多按破血软坚或消炎护肝等常法诊治,效果往往不好。由于肝大痞硬,患者亦极其恐惧,虑其有癌变之患。

对于此种肝大肝痛,应按散痰行瘀为治,可在适用方中选加木瓜、旋覆花、荸荠、薏仁、生牡蛎、威灵仙、夏枯草、丹参、红花、郁金、浙贝母、杏仁、橘红,运用得当,收效甚捷。

如确属瘀血、死血而形成的肝硬化,即肝脏组织纤维化、坏死者,则应选用醋鳖甲、三棱、莪术、红花、丹参、牛膝、延胡索、片姜黄、王不留行子、泽兰、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蒲公英等活血软坚,消炎解毒,并酌加鳖虫、丝瓜络、蜣螂等虫蚁搜剔之品,以促进活血软坚药发挥疗效。此外,还可用生山甲、鸡内金研极细末,随药吞服,以加强软坚散积功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启微典案 005 | 古代胸痹医案选摘
【中医理气药对】1. 川楝子 延胡索——...
结节的形成,大多气结为先,痰凝、血瘀在后。
内伤头痛的中医辨证及用药体会
胁肋胀痛、郁、瘀、淤?按按这个中医方子,效果立竿见影~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盆腔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