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通汤的临床运用

1、高血压路某,男,48岁,于2009年4月14日初诊。患高血压10年余,近来病重,头晕剧作,起则尤甚,畏光面赤,心悸时烦,形寒嗜卧,冷汗涔涔,脉沉细微,舌质淡胖嫩。血压27.6/16.6kPa。证属心肾阳衰,格阳于上。治宜破阴回阳,宣通上下,以白通汤加减治疗。处方:炮附子9克(先煎)、干姜4.5克、葱白4枚、淡秋石9克、炙五味子3克、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水煎服,日一剂。煎服1剂后头晕、心悸显减,汗止,面赤消失,肢温,脉和缓有力。续服1剂,病情趋于稳定。


高血压病,虽以阴虚阳亢多,然非尽然。本患者“形寒嗜卧,冷汗涔涔,脉沉细微,舌淡胖嫩”等症,皆属“阴盛格阳”之证。方中附子、干姜破阴回阳突然跌仆在地,神智昏沉,血压测不到,半小时后深度昏迷,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大汗肢厥,面色晄白,颧红,舌淡紫,脉微细欲绝。淡秋石引阳入阴,五味子等敛阴防脱,共济回阳救危之功。



2、过敏性休克李某,女,27岁,于1998年12月4日初诊。因注射头孢类抗生素数分钟后突然跌仆在地,神智昏沉,血压测不到,半小时后深度昏迷,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大汗肢厥,面色晄白,颧红,舌淡紫,脉微细欲绝。诊断为过敏性休克。用多种升压药抢救18小时无效,特请中医会诊。

经过辩证分析,认为本患者证属阴竭阳脱,浮阳外越,心肾衰竭。治宜破阴回阳,宣通内外,益气敛阴,潜阳固卫。处方以白通汤加减进行治疗:葱白5茎、制附子15克、干姜15克、老红参15克、生白芍3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水煎服,瞩热药凉服,1剂后,血压升至8.0/4.0kPa,后又升至14.7/9.33kPa,神清,汗止,手足温,溲自通。


后改用:生晒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5克、附子5克、干姜5克、炙甘草5克、生白芍15克、牡蛎15克,水煎服,日一剂。2剂而诸症悉平。

本患者证属阴竭阳脱,浮阳外越,心肾衰竭。以“突然跌仆在地,神智昏沉,血压测不到,半小时后深度昏迷,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大汗肢厥,面色晄白,颧红,舌淡紫,脉微细欲绝”为主要选方指征。治宜破阴回阳,宣通内外,益气敛阴,潜阳固卫。方中葱白,通被格于上之阳下交于肾,附子启下焦之阳上承于心,干姜温中土之阳以通上下,生牡蛎、生白芍敛阴固阳,甘草调和诸药。方中除具有白通汤的原形之外,还存在四逆汤的框架,所以本方的回阳救逆之功效是两方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本患者的治疗效果来看,西医无法处理的休克等症,我们可以用中医进行治疗,本处也体现了中医“火神派”的主要学术思想,是中医学的最具魅力之处。



3、头痛张某,男,39岁,于2005年1月15日初诊。2004年患头痛,逐渐加重,看书、写字时,头痛目胀尤甚。先后经几处医院,未明确诊断。3个月后,病情转剧来诊:数日前头暴痛如裂,不敢睁眼。卧床休息并服药,仍阵阵发作,伴心烦、气短、四肢厥冷,面色青暗萎白,舌质淡而乌暗,边缘有明显齿痕,苔灰白薄润,脉沉微。

此少阴阳衰阴盛证头痛,有阴阳格拒之象。法宜通脉回阳,宣通上下,以白通汤主之,处方:制附片60克(久煎)、葱白头60克、干姜30克,水煎服,连进4剂,头痛和精神好转。但阳衰阴盛日久,须兼顾太阴。法宜继用驱阴助阳,温中益气,以四逆合理中汤加味,配成丸药服用。处方:制附片60克、干姜30克、炙甘草20克、生晒参30克、炒白术30克、茯苓30克、上肉桂15克、宁枸杞20克、菟丝子30克,10剂,水打为丸。2008年陪他人来诊,问其症状,虽经常加夜班,头痛始终未犯。

本患者系少阴阳衰阴盛证头痛,有阴阳格拒之象。法宜通脉回阳,宣通上下,方以白通汤加减治疗。

在此运用本方的主要原因为抓住其伴随证“心烦、气短、四肢厥冷,面色青暗萎白,舌质淡而乌暗,边缘有明显齿痕,苔灰白薄润,脉沉微”。诸药合用,共奏通脉回阳,宣通上下之功。由于患者自身的体质状态,在本病的后期治疗过程当中又与理中汤合用,共同发挥温阳健脾之功,以“后天之本”功能的恢复而鼓动全身阳气流通无阻来达到治疗疾病地目的。

4、乳腺炎谢某,女,24岁,于2009年4月15日初诊。产后六七日,因夜间起坐哺乳而受寒,次日即感不适,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左乳房局部硬结,肿胀疼痛。当即赴省级某医院诊治,服银翘散、荆防败毒散等方加减数剂,发热已退,仍有寒热,左乳房硬结红肿不散,反见增大,疼痛加剧。一周后,创口溃破,流出少许黄色脓液及清淡血水,经外科引流消炎治疗,半月后破口逐渐闭合。但乳房肿块未消散,仍红肿疼痛,乳汁不通,眠食不佳。每日午后低热,恶寒,历时一月未愈,延李宗强先生诊视。诊见患者面色晄白,精神疲惫,脉沉细而弱,舌质含青色,苔白厚腻。此乃寒邪失于宣散,阻滞经脉血络,迁延未愈,血气耗伤,正气内虚,无力抗邪外出。局部虽成破口而脓根未除尽,创口虽敛而痈患未能全部消除,此即所谓“养痈而遗患”也。法当温通里阳,排脓消肿,散结通乳。方用白通汤加减治疗,处方:附片30克、干姜15克、川芎10克、当归15克、桔梗10克、皂刺9克、赤芍10克、通草6克、细辛5克、白术12克、葱白3茎。二剂后,恶寒、低热已解,体温恢复至正常,左乳房红肿硬结渐消,惟乳头右下方复觉灼热、刺痛,局部发红,稍减突起。此系得阳药温用,气血渐复,血脉疏通,正气抗邪,亦有托脓外出之势。脉沉细而较前和缓有力,舌质青色已退,舌心尚有苔腻。继以上方加香附9克,连服两剂。腐败之肉已化脓成熟,局部皮肤透亮发红。服三剂后,脓包自行溃破,流出黄色脓液半盅多,疼痛顿渐,红肿消退。再以四逆汤合当归补血汤加白术、杭芍、桂枝、川芎等连进四剂,脓尽肿消,创口愈合,病告痊愈。此症乳房红肿疼痛,午后低热,容易认作阳热之证。观其“面色晄白,精神疲惫,脉沉细而弱,舌质含青色,苔白厚腻”,则是一派阴象,因此断为虚阳外越所致,竟用附子30克大剂治之,非李氏这等火神派大家,难以有此手眼。



5、发热于某,男,73岁,于1999年12月15日初诊。半月前受凉后出现低烧,头痛,流清涕等症。经抗感冒、消炎治疗无明显好转,反汗多,体温在37摄氏度~37.5摄氏度之间,午后较高,伴畏寒,身困倦,眠差纳少,口干渴喜热饮,手冷,咯少量白色粘痰,便调。血象:WBC6.9×109/L,N62.3﹪。胸片提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韩泉伟辨证为阴盛于下,格阳于上,投以白通汤加味:白附片30克、干姜15克、细辛5克、陈皮10克、法夏15克、茯苓15克、砂仁10克、银柴胡15克、葱白3茎,水煎服,日一剂。2剂后发热减轻,畏寒缓解,食增,二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沉缓。原方去法夏、细辛、银柴胡、陈皮,加桂枝、炒芩、枣仁、远志,续服三剂,体温正常,诸症平息。韩泉伟系韩圣君先生之子,深得乃父家传,断此症发热乃因虚阳外越所致,径用白通汤加味,附片用至30克,不夹阴药,且弃甘草之缓,单刀直入,颇有乃父风格。在此处以“畏寒,身困倦,眠差纳少,口干渴喜热饮,手冷”为用方指征,并在中医学辩证用药的基础上随证加减,故临床疗效非常明显。6、高热患儿张某,9岁,于2008年6月15日初诊。高热39摄氏度以上,注射针药已4日,高热不退。苦恼不宁,似将转为抽风。请闫东伟先生诊治:以手抚小儿头部、上身,热可烫手,但腿部以下渐凉,至脚冰冷。此为阴盛格阳,上下不通,虽发高热,却非凉药可治。白通汤能宣通上下之阳,但须加猪胆汁或童尿为引,故处方如下:附子30克、干姜20克、葱白30克,童尿为引。服后一剂减轻,二剂痊愈。以后凡治此类高热,久治不愈者,即以此方轻重上斟酌治之而愈,其例不下数十。此患者未见舌脉记述,仅凭上热下寒就判为阴盛格阳,似乎不够缜密。但“一剂减轻,二剂痊愈”的疗效证明了辩证的准确性。且“以后凡治此类高热,久治不愈者,即以此方轻重上斟酌治之而愈,其例不下数十。”说明经得起重复。



《医经密旨》指出:“治病必求其本。本者,下为本,内为本。故上热下寒,但温其寒而热自降;表寒里热,但清其热而寒自已,然须加以反佐之药,以免格拒。”可称对本病例的诠释。在此也体现了经方运用“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俱”的思想。7、阴极似阳杨某,男,32岁,于2007年12月23日初诊,济宁嘉祥人。始因风寒,身热头痛,某医连进苦寒凉下方药十余剂,且重加犀角、羚羊角、黄连等,愈进愈剧,病发已20日,危在旦夕,特找贾同祥副主任医师诊治。诊见:“目赤,唇肿而焦,赤足露身,烦躁不眠,神昏谵语,身热似火,渴喜滚烫水饮。小便短赤,大便已数日不解,食物不进,脉浮虚欲散”。贾氏认为证系风寒,误服苦寒太过,真阳逼越于外而成阴极似阳之证。“外虽现一派热象,是为假热;而内则寒凉已极,是为真寒。如确系阳证,内热熏蒸,应见大渴饮冷,岂有尚喜滚饮乎?况脉来虚浮欲散,是为阳气将脱之兆”。治之急宜回阳收纳,拟白通汤加上肉桂为方:附片60克、干姜26克、上肉桂10克(研末,泡水兑入)、葱白4茎。方子开好,病家称家中无人主持,未敢服药,实则犹凝不定。次日又延贾氏诊视,“仍执前方不变”。并告以先用肉桂泡水试服,若能耐受,则照方煎服。病家如法试之。服后即吐出涎痰碗许,人事稍清,内心爽快,遂进上方。病情即减,身热约退一二,出现恶寒肢冷之象,已无烦躁谵语之状,且得熟睡片刻。乃以四逆汤加上肉桂续服:附片100克、干姜36克、甘草12克、上肉桂10克(研末,泡水兑入),水煎温服。服药一剂,身热退去四五,脉稍有神,尿赤而长,略进稀饭。再剂则热退七八,大便已通,唯咳嗽痰多加血,病家另请数医诊视,皆云热证,出方不离苦寒凉下之法。鉴于前医之误,未敢轻试。其时病人吃梨一个,“当晚忽发狂打人,身热大作,有如前状”。又急邀贾氏诊视,见舌白而滑,“仍喜滚饮”,判为“阳神尚虚,阴寒未净”。仍主以大剂回阳祛寒之法,照第二方剂量加倍,另加茯苓30克、半夏16克、北细辛4克,早晚各一剂(即日进2剂)。连服6剂,3天后再诊,身热已退,咳嗽渐愈,饮食增加,小便淡黄而长,大便转黄而溏。前方去半夏、细辛,加砂仁、白术、黄芪善后,连进十余剂,诸症俱愈。从本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既显出贾氏辩证准确,独具胆识,


白通汤的功效与作用


2014-12-08 10:31:06 

养生小编

大家都知道白通汤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方剂,那知不知道白通汤的功效和作用呢?白通汤的食用方法呢?下面就一一的为大家解惑。

【处方】

附子15g干姜6g葱白四根

【来源】

白通汤即四逆汤去甘草,减少干姜用量,再加葱白而成。主治阴寒盛于下焦,急需通阳破阴,以防阴盛逼阳,所以用辛温通阳之葱白,合姜、附以通阳复脉。因下利甚者,阴液必伤,所以减干姜之燥热,寓有护阴之意。若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是阴寒盛于里,阳气欲上脱,阴气欲下脱之危象,所以急当用大辛大热之剂通阳复脉,并加胆汁、人尿滋阴以和阳,是反佐之法。原文有“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方后还有“若无胆,亦可用”,可知重在人尿。这些都是白通加猪胆汁汤证治精细之处,与通脉四逆汤之“无猪胆,以羊胆代之”之反佐法,皆有深意,须详加领悟。

【功能主治】

破阴回阳,宣通上下。少阴病阴盛戴阳证。手足厥逆,下利,脉微,面赤者。

【用法用量】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若“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加猪胆汁一合(5ml),人尿五合(25ml),名“白通加猪胆汁汤”。

【摘录】

《伤寒论》

【处方】

葱白4茎干姜3克附子10克(生)

【功能主治】

破阴回阳,宣通上下。治少阴病,下利,四肢厥逆,面赤脉微之戴阳证。

【用法用量】

上三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分温再服。

【摘录】

《伤寒论》

【处方】

干姜2两,附子(生用)2两。

【功能主治】

伤寒发热,大便自利。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2盏,煎6分,去滓温服。

【摘录】

《易简》

【处方】

大附子1枚(生,削去黑皮,破8片),干姜半两(炮),甘草半两(炙),葱白14茎(一方有犀角半两)。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伤寒泄痢不已,口渴不得下食,虚而烦。

【用法用量】

以水3升,煮取1升2合,去滓,温分再服。

【注意】

忌海藻、菘菜、猪肉。

【摘录】

《外台》卷二引《肘后方》

【处方】

白术、木通、木瓜、前胡、柴胡、羌活、独活、花粉、金银花、风藤、牛膝、甘草、陈皮、角针、蒺藜、薄荷、米仁、苍耳子、皂角子各等分。

【功能主治】

风癞。

【用法用量】

每贴加土茯苓1两,生姜、大枣为引,水煎服。

【摘录】

《解围元薮》卷四

关于白通汤的用法用量还有功效作用等,大家已经了解了。虽然说这类药物对于治疗许多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但是本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大家要注意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白通汤
林佳明:小柴胡汤但见一证
心动悸脉结代
四逆汤
阳和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火神派白通汤加味治疗戴阳医案案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