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和光不坠其志,同尘不失其真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而立之年看《道德经》,其中几处提到“和其光,同其尘”,便觉和自己为人处世的态度、工作生活的性格挺相似,于是一股脑的把所有需要笔名以及昵称的地方都改成了和光同尘。

和光同尘是一种处世态度,入世之法,本意原是不露锋芒,与世无争。但看了词条引申的含义,便觉得自己这个名字突然阳春白雪卓尔不凡起来,和光同尘也寓意对别人要有宽恕之量,对谤语要有忍辱之量,对忠言要有虚受之量,对事物要有容纳之量。

我想,姓名对于一个人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个符号,它还是一张名片、一个标签、一种象征。它传达着一个人的情、意、志、精、气、神。“四量”寄予了对自己情商的要求、修养的定位、人生的期望、行为的信条。

对别人要有宽恕之量怨恨是一种可怕的情绪。心理学上认为,愤怒是一种高唤醒情绪,不利于自我的身心健康。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当你的不满意转化成为怨恨的时候,最终的结果就是朋友离德、家人离心、害人害己。子贡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的宽容和善良,自带光芒,少有猜疑、妒忌等种种阴暗,以仁厚、宽和的心态对待身边的每个人、每件事,心中自然绿意盎然,步步花开。

对谤语要有忍辱之量。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每个人身边总有些不快,这种不快一部分源于别人对你的嫉妒诽谤或是恶语中伤,另一方面也似乎证明着自己的修行不足、雅量不高。其实,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曾国藩说“吾平生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能忍能让真君子,能屈能伸大丈夫,人生在世,还不是有时笑笑人家,有时被人家笑笑。

对忠言要有虚受之量。“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乐于倾听、善于倾听从来都是一种修养与境界,一双善听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言能听,道乃进。

对事物要有容纳之量。“言未及之而言谓之燥”。认知水平越低的人往往越固执,一个真正优秀的人往往懂得走出惯性、接纳不同、拥抱多元。苏格拉底说过“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慢慢的读懂“红绿灯”思维,你会发现自己的世界又打开了另一扇窗。心态决定成败,心态的高度决定人生的高度,当你固执己见时,不妨提醒自己,也许你的固执里,藏着低水平的认知。

和光不坠其志,同尘不失其真。这个名字起得甚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无所安,便无归处 |罗志渊心语
容人之量
追随,根基尚浅,成不了气候
心态
生命的智慧
人活得就是一种心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