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过去高考是要预选的,高考预选制度是哪一年取消的?

高考预选,1981年正式列入高校招生的政策。预选方法,由省、市、自治区根据当年计划招生人数的三至五倍,参照应届毕业生和往年录取情况,把预选数逐级下达给中学,由中学根据高中毕业考试成绩,结合平时成绩,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预选,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出台高考预选的理由是考生多,录取少,竞争激烈,统考工作量大,考试、评卷工作难以做细,考场舞弊、抬分的现象不断发生,影响高考成绩的准确性。现行的录取办法给高等学校的选择余地小,影响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原则的贯彻,加上一次统考决定取舍,没有同中学的全面考核相结合,影响选拔学生的质量。《关于一九八一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的报告》说:它(预选)解决了考生多、工作量过大、考场过于分散的问题。并说,“这是一个方向性的改革”。

1981年以后,每年5月,想参加当年高考的考生,必须先报名参加预选考试,如果不幸落选,将不具备参加高考的资格,提前“出局”。举个例子,某地如果计划招生10000人,那么有资格参加高考的考生按5倍的比例,就有5万考生参加高考,如果有8万高中毕业生,那么就有3万考生没有资格参加高考,如果有10万高中毕业生,就有5万高中毕业生被提前淘汰出局。一直到1989年高中会考制度逐步实施以后,高考预选才消失。 实际上,那时中学预选的标准只有一个:考试分数。预选加剧了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万人过独木桥的残酷在高考预选制度实施时显得更为突出。

现在,关于高考预选制度的文献很少,很少有人专门研究高考预选制度实施的影响问题。高考预选是典型的科举考试模型。

用现在一句时髦的话说,就是高考公平。

高中毕业生还没有参加高考,就被剥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就是说,那个时段的高考录取率是极其有水份的,以“考生多,录取少,竞争激烈,统考工作量大,考试、评卷工作难以做细”为由,使大批的高中生失去了高考的资格,不是以考生为本。

阅读全文
44评论
分享

84年参加高考,先要在中学进行预选,我所在县一中是重点高中,高三毕业共六个班三百人左右,其中理科五个班、文科一个班,通过预选约有三分之一毕业生拿不到高考准考证,如果是普通中学,能拿到高考准考证的更是寥寥可数,高考预选很残酷,很多高三学生上了十几年学,连高考考场都进不去。

阅读全文
4评论
分享

看了几个回答,才知各地的高考预选情况不一样。我是87年应届毕业生,山东淄博的。当年预选考试2次,第一次是学校的考试,根据区里分配的名额,推荐预选考试名额,很多同学被刷下,连预选考试的资格都没有;第2次是区里统一组织的高考预选,全区统一预选线,过了这一关,才有资格参加高考。真正能参加高考的人数都不到毕业生的总数一半,且集中在城里的优质高中,农村高中当陪衬的很多。当年连预选都没过,只好选择复读。88年政策变了,实行高中毕业会考,只要是合格的毕业生(应该是愿意高考的)就可以参加高考了。谢天谢地这一年上了师专,跳出农门,变成城市户口。当时城市户口,可很牛的,不是那个年代的农村人是体会不到的。

阅读全文
评论
分享

哥1979年参加高考,根本不用预选。因为一个毕业班50多人,报名参加高考的就几个人,其余都是主动自愿放弃参加高考的。因为当时文革刚结束,我们毕业的高三学生根本就没有读过初高中课程,中学阶段就是在学工学农中度过的。我们参加高考的几十个学生主要是自己背下来几本复习资料才有胆子进考场试试的,结果我们一个公社的中学考上仨人,哥就是其中幸运的一个!哥感谢高考,高考让哥用农村孩子变成大学生。由农民子弟变成国家干部。高考不但改变了我一个人的命运,我上大学的示范作用对家族几代人和全村的后生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阅读全文
2评论
分享

高考预选是个非常坑爹的政策,貌似公平,实际上强行剥夺了很多人参加高考的权利,不公平性首先体现在预选必须是在户口所在区县的高中进行,而且是学校自己命题,一切都是不公开的,学校只通知谁选上了,内幕太黑了!我1983年参加高考,因为户口不在上学的学校所在县,只能去老家户籍所在地的高中参加预选,一起去的十几个人,没有一个选上的

阅读全文
4评论
分享

非常感谢邀请,我参加高考的时候,预选式已经成为了过去时,甚至不曾听过。我们高考是2000年正遇上扩招这样的好时光,凡是参加高考的同学,都希望鲤鱼跳龙门,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更加希望高考来改变命运,改变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当然,也不负众望,走出了黄土地,来到了大城市,实现了一个个梦想。总之,还要感谢曾经的高考,让我们有这样的机会来改变命运,改变自己的人生。

阅读全文
评论
分享

感谢邀请。高考预选制度实施期间是1981年——1990年。因为那会参加高考的人数众多,所以在正式高考前,通过预选制度,按一定招生比例允许一部分考生参加正式高考。高考预选制度是1990年取消的。

阅读全文
1评论
分享

94年高三学生是第一年由预考改为会考。在高二的时候,全部9门功课都必须参加会考。90分以上为优,不及格还有?考机会。题目相当简单,也就导致一些不以升学为目的的学生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在课堂上不守纪律,影响有升学希望的那部分学生。第一年会考基本没有刷人。见要?考后全部及格就取得了高考资格。高三阶段,文科,语数英,政史。理科,语数英,物化为高考科目计高考总分。因为我就是94年高考的,印象相当深

阅读全文
评论
分享

我是77年参加高考的,山东省。 最后被录取。 我们当年没有什么预选,预考,初试之类,报名后,都可参加考试。 前几天,我这样说了。可,浙江的一位仁兄,说我是“闭着眼睛说瞎话”! 他说他也是77级,他当年有预选! 不知真假? 当年浙江省有预选?

阅读全文
1评论
分享

其实预考也是一种办法,如果你预考不过还想上大学是不可能的,连上中专都是做。那时我们县才有100来人参加正式高考,基本上都是县中学的参加,镇上中学一的好点的才4至5人参加。至于录取率那是很低很低的,全县能上本科的就10几人,还有少量的能上专科和中专。

阅读全文
评论
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犹记当年“预考”时:全班56名同学,预选上的只有7人
全国历年(1949-2014)参加高考人数和录取人数统计
被“放弃”高考后
高考
30多年前上大学,到底有多难?
王年花相亲(“金谷”杯春节征文24号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