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巷施氏亦风流(四):没他也许就没有苏州人民商场

    许多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苏州商界“大哥大”人民商场的前身叫苏州国货商场,却不知道它的最早负责人是谁。根据1994年版的《吴县志》记载,国货商场的建造发起人和第一任董事长,就是民国时期的首任吴县商会主席施筠清。

(施筠清像)


    作为杰出的地方商业领袖,施筠清民族气节坚贞,同时热心地方事务和公益事业,被时人称为“乡邦柱石”。可惜他49岁英年早逝,天下伤之。如今,详细了解施筠清情况的人已经不多,鄙人特多方搜集资料,撰写此文,以尽力还原他的详细情况。



父亲迁城,绸缎起家

    施筠清(1886—1934)名魁和(《苏州市志·人物传》误作“号魁和”),字筠清,生于清光绪十二年九月十一日(1886年10月8日,《苏州市志·人物传》误作生于1885年)。父施仲荣(1851—1943),字松亭,葑门外郭巷镇人,其老宅位于郭巷市镇郭街河与西浜交叉口,连园子占地约1亩半。

(20世纪90年代所摄施筠清祖居外观,由南向北拍摄)


    施仲荣十岁时,太平军占领郭巷,把施仲荣抓去做小“长毛”(当时对太平军的蔑称),背井离乡为太平军运输货物。几年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施仲荣怕遭受清朝官府迫害,就去当了和尚。风头过去后,他还俗做了丝织业机修工,逐渐参与绸缎经营,最后索性在城内西北街天后宫桥新宅(堂号“教经堂”)开设“施和记纱缎庄”,专门收购城东唯亭等地农民的织品,贩到上海、长沙等地,生意越做越大,施仲荣从此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迁居城区后,施仲荣郭巷老宅卖给了凌姓居民,后来再转卖给了张氏。这一老宅的大厅是只圆堂,规模中等,柱础青石质,鄙人小时候就只剩一间半,但这一间半也已于1993年夏坍毁拆除,只剩部分厢房。如今则连厢房也已拆除了,现场只剩一株长成门形的构树,堪称一奇。

(施仲荣老宅遗址及如今长出的门形构树,由北向南拍摄)


    由于妻子一连生了七个女儿,施仲荣于36岁时领养了筠清。筠清据说是从育婴堂抱来的,亲生父母姓什名谁,已经无从考证。但从后来施仲荣对筠清十分厚爱以及民国吴县警察局长王伯麟为其题词“临濮侯(注:即孔子弟子施之常)之苗裔”看,很怀疑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当然王伯麟所言也可能是附会之词)。

民国吴县警察局长王伯麟为施筠清题词“临濮侯(即施之常)之苗裔”


    施筠清6岁读书,14岁辍学习商。他“仪容魁伟,体质丰腴”,“治事井井有条理,勇于自任,口不言劳”,“资仅中人,性则勤慎”,再加上他十分孝顺,施仲荣对他十分放心,生意逐渐交给筠清处理。

    有了施仲荣打下的基础,再加上施筠清的才干,“施和记缎庄”生意越做越大,在苏州商界有了较高的地位。



进军商团,当选主席    

    当时,苏州商界组建有武装力量——商团。这个商团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其时,苏州商界设体育会,由商务总会转呈商部核准备案。到宣统三年(1911)分设商团支部15个(其中苏州城区12个)。苏州光复后,驻军全部开拔、会攻南京,治安由苏商体育会团员协同地方警察维持。民国元年(1912)3月1日,苏商体育会改名为苏州商团公会。

    20岁后,施筠清进入狮林寺巷的商团九部充任团员,他讲求操防学术,以保卫乡里为志向,开始了他服务社会的第一步。

    在以后的10多年时间里,施筠清逐渐由团员升任九部队长。1924年,江浙军阀混战,苏州地处要冲,一个晚上就有数起警报。施筠清于是筹团饷,征团员,率部登城守卫,三个月如一日,为保护苏城百姓的安宁殚精竭虑,得到了各界的肯定。

    当时,苏州商团团长、团副和总稽查均以两年为任期,任满改选。1924年的改选本应在上半年进行,但由于战乱,一直到11月才进行改选。结果,邹椿如以31票再次当选团长,施筠清以15票当选为团副,得了21票的鲁永龄则当选为总稽查。

    不久,施筠清又登上地方政治舞台。1928年,国民军平定东南,国民政府任命他为苏州第一区(城区)行政委员,1930年裁市并县(即1928年单独设立的苏州市重新并入吴县),于是改充第一区区长。

    因为干练有为,施筠清还受到当时商界前辈如庞天笙、季小松、程干卿等人的推戴。1931年1月苏州商会改称吴县县商会时,施筠清被推选为首任主席委员(一作“主任委员”);1933年改选时再度当选。

(位于苏州城区西百花巷的吴县县商会外景,资料图片)


    不过,因为当时有商会主席不得兼任区长的规定,于是施筠清在担任商会主席后,辞去了苏州第一区区长职务。

 (施筠清书法)

  

    当时的报界对施筠清也赞赏有加,经常报道他的正面消息。像1933年4月5日,《大光明》刊出的《许宪民哀求施筠清》一文。原来,许宪民的丈夫彭国彦1932年在邳县任上被人举发“贪污渎职”,逮系镇江狱中。许宪民奔走于权贵之门,央人说情,饱尝世态炎凉,竟没有一点进展。次年4月,身在镇江的许宪民得知,全江苏省商会联席会议要在镇江召开,各县商会主席都要出席。为了彭国彦,她就闯进会场,拉住施筠清和江阴县商会主席顾某,请他们站出来为彭国彦说话。彭国彦曾任吴县县长、江阴县长等职,给人留下了清廉自律、正直能干的印象,施筠清自然不相信他贪污渎职。于是会议结束后,施、顾和镇江商会的于小川一起赴省民政厅为彭国彦说情,虽然没有奏效,但施筠清的为人却由此可见一斑。

(许宪民、彭国彦和女儿合影)



情系民生,热心公益

    施筠清一向关心民间疾苦,“举凡社会事业,无一不列其名”,可谓任劳任怨,在所不辞。一个典型例子是,1931年金鸡湖重修李公堤,他率先襄助(见苏州大学图书馆藏张一麐《重建金鸡湖隄工记》拓片)。

(如今的李公堤夜景,湖中那条纵向长堤就是李公堤。资料图片)


    1932年,适逢湘鄂等八省水灾,受灾群众达一亿人。一个小小的苏州城,就涌进了成千上万的难民。为此,苏州官绅商报各界联合成立了“苏州公益慈善筹款演剧会”(简称“公慈演剧会”),组织苏州各界开展公益慈善筹款活动。这一活动的发起人中就有施筠清,活动中还请来了梅兰芳参演,义演收入全部用于慈善事业。

(梅兰芳演出剧照,资料图片)


    据记载,1932年12月,梅兰芳带了夫人福芝芳到苏州游玩,下榻于铁路饭店。其间,家住丁家巷的苏州闻人刘正康(曾任苏州商会会长)设筵宴请梅兰芳,邹竞(时任吴县县长)、张云抟(一鹏)、茅乃功(公安局长)、施筠清等苏州头面人物一起参加。他们向梅兰芳当面敦请,希望他在上海演出结束后,来苏州义演几天,为苏州的公益事业筹集善款,梅兰芳当即答应。余兴是施筠清提供的,他一个电话打到护龙街的马源记,一番吩咐,半个小时后,苏州魔术家吴长生就出现在了宴会现场,为大家变起了魔术。

    梅兰芳没有食言。1933年1月12日,他在上海演出结束之后,冒雪赶到苏州,参加了1月13日—15日的义演,参演的剧目包括《苏三起解》《法门寺》《霸王别姬》《宝莲灯》等,引起轰动,可容2200余座的戏院场场爆满,义演总收入达1.8万余元(当时银元购买力已经有所下降,1.8万余元约相当于现在的600万元),全部用于地方公益(梅兰芳自己分文未取)。

    1934年夏,吴中地区大旱,苏州城吃水成了问题,水井水位下降严重,许多井都打不出水了。这时,旅沪商人朱惠生决定捐资万元,在苏州开凿深井,并且表示是开自流井,就是将深井的水用机器提上来,放在高处,要用水时,放闸后水就自动流出来。苏州会这项技术的,当时主要是救火联合会。时兼救火联合会负责人的施筠清认为是好事,当即决定在北局救火联合会后面的空地上(今人民商场东南侧)开凿深井,并建水塔。在筹备中,朱惠生的一万元不够用,救火会也筹集了几千元,经过三个月的施工,水塔和井同时竣工。据资料记载,水塔高度是80尺(一作55尺),上面有个瞭望台,站在上面,全城一览无余,哪里有火情,可以准确及时判断,大大便利了救火。瞭望台下是巨大的水箱,可以储水12000加仑以上(相当于45吨多)。当时的苏城除了几座宝塔外,并没有突兀的建筑,而此水塔的产生无疑也成了苏城一景:塔脚由工字铁组成,共六根柱子,塔身则遍涂灰油漆,以防飞机误撞(水塔已于1958年拆除)。

    再如,1934年可兴和尚和他的再传弟子英霞发愿重修桃花坞准提庵(即唐寅祠),施筠清与费仲深、张一麐、李根源等联袂加入。

(如今的桃花坞准提庵)


    虽然施筠清不久就去世了,重修之事后来也因日寇入侵而告吹,但施筠清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却再一次得到验证。施筠清的患难之交张一麐因此夸赞施筠清:“地方公益靡役不从”,“素性急公好义,虽炎天烈日不懈益勤”。

    对于外地的公益事业,施筠清同样十分关心。像扬州市邗江区公道镇的公道桥,位于安徽天长、江苏六合之间的要道上,全长四十三丈五尺,二十九孔,后被大水冲毁,让过往者感到十分不便。但这座桥工程量巨大,1931年,施筠清等人参与捐款集资,终于使这座桥梁的重修工程顺利完工。



倡销国货,筹建商场

    “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之后,苏州各界“誓用国货,抵制仇货”声浪日益高涨。1931年1月,刚刚成立的吴县县商会设立提倡国货委员会,施筠清任主任,刘正康、张寿鹏任副主任。后来,施筠清、张寿鹏与全体委员发起筹建国货公司国货商场,以抵制东洋货,保护民族工业,振奋国民精神。

   经过考察,国货公司基地定在北局。北局在民国初年还是一片荒地,有两座高墩,为张士诚时监狱遗址,1913年苏州警察厅建立消防队,队部就设在北局,竖一警钟楼作为瞭望塔。提倡国货委员会与公安局协调后,消防队被迁到因果巷,位于此处的观前菜场同时被搬迁到玄妙观水府殿,腾出5.47亩空地筹建商场。一开始,各界集资8000股(每股20元),股金16万元,用于商场建设,并推选施筠清任董事长,张一鹏任经理,张寿鹏、刘孚卿任协理,施筠清还认购了225股股份(约相当于今天的70—80万元人民币)。

    筹备处设在新苏旅社内,工程请上海的建筑公司设计建造,历时3年多,于1934年9月3日开业。当时的国货商场建筑面积6693平方米、营业面积5000余平方米,四层楼面中,底楼设百货、绸布、食品、杂用品等41个商品部;二楼设理发店、木器部及弹子房、茶室;三楼辟会场(剧院);四楼有私人商业电台(久大)。二、三楼屋顶平台设夜花园茶座。各商品部除国货商场自营一部分外,大多数租给苏州各著名商号,有同仁和绸缎局、太和华美药房、生春阳腌腊店、汪瑞裕茶叶店、叶受和茶食店等近20家商店,以及福建、浙江、温州等土产商号。商场以经营国货为标准,一时轰动江浙沪商界,吸引了全市及邻近顾客前来购物,很快成为全国四大商场之一。

(20世纪中叶的苏州人民商场)

(如今的苏州人民商场)



英年早逝,万民哀悼

    由于资料散失,子女均已亡故,施筠清所做的大量利国利民的大事,已经无法一一考证。朱宏涌所作《苏州茶馆钩沉录》一文提到,民国时苏州有一处不对外开放的茶座,在拙政园“远香堂”内。到此吃茶者每晨有施筠清、程干卿、徐肖斋、李楚石等人,还有苏州各市民公社的社长也常来此处,与施等众人商量各种事务,远香堂因此成为当时苏州商务、市政的研究与决策之所。众人在此讨论后,随后在商会或公社里付诸执行。

   张一麐在为施筠清所作的传记里说,施筠清曾同时兼任苏州第一区区长、苏州救火会联合会会长、吴县商会主席委员、国货陈列馆馆长、苏福汽车公司监察、太平洋保险公司经理、勘灾委员会委员、禁烟委员会委员等十六职,“奔走讲演,穷日夜不休”,“往往居己于危而遗人以安,其排难解纷、宁人息事尤不可胜数”。


    《苏州明报》也称施筠清“维护地方,不遗余力”、“对于救旱工作,尤极热心,在烈焰高张之下,奔走各处,从无怨言,其热忱如此,尤为地方不可多得之人才。而诚以一商人兼任如此多数职务,更属罕见”。    

     长期的奔波操劳使施筠清患上了胃疾,几经调治,稍得康复。1934年春,施筠清长子不幸因肺病去世,施筠清深受打击,常因思念长子而痛哭,身体健康状况也大不如前。

    1934年秋苏州大旱。10月18日,兼任防旱委员的施筠清赴娄门外勘灾,下午回家后即感不适,立即请杨和庆、张卜熊、宋爱人、查卫石等医师针药并施,却不见好转,第二天下午一点半即告病故,享年49岁。就在临终前一天,施筠清还念叨着答应某处请他证婚,他因病不能前往,就派弟弟纪云代去了。

    噩耗传来,天下伤之,“无论识与不识,闻耗惊愕,或痛哭失声”;“洎其身没,求一继任之人,戛戛乎其难之”(张一麐语)。商会方面临时决议,由潘子起临时代理商会主席职务,大殓之日商会下半旗一天,其他单位如公会商店,也有自行下半旗一天以志哀悼的。这一年11—12月的《苏州明报》,曾多次刊登社会各界的有关祭文。

(《苏州明报》刊登的施筠清病逝消息)


    苏州博物馆藏有《施筠清先生讣告》一册,内中除社会名流的赞语之外,还有施筠清的照片,张一麐、施松亭为他作的传,以及陈果夫、叶楚伧、费树蔚等名流为之题写的像赞。

(《施筠清先生讣告》封页书影)




【施仲荣(松亭)所写施筠清事略】


    施筠清这位杰出的地方商业领袖、“乡邦柱石”,虽然未能看到国货商场生意欣欣向荣的局面就已离开了人间,但他留下的宝贵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却让后人永远铭记。



附录:宗族、身后情况

    领养施筠清后,1889年施仲荣妻氏生下一子,取名魁元(字纪云)。后来鉴于母亲日益老迈,孝顺的施筠清劝父纳妾,以便照料父亲。施仲荣于是纳妾,1905年生下第三子,取名魁森(字纪青)。

    对于宗族事务,施筠清也十分关心。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郭巷镇祔祀施氏祖先、明朝正德年间姚安知府施悌(字天禄、号介庵)的澹台子祠(一作与施氏宗祠两祠合一)尚存,并由施氏后裔主祭,施筠清曾因此代表全家到郭巷祭祠,并与郭巷镇施氏一同去尹山上祖坟。

    郭巷施氏于清末办起义庄,但因全族已经衰败,未能添置大量庄田。筠清遂以施和记纱缎庄的部分收入,救济族中鳏寡孤独。鄙人高祖母顾氏30岁即寡,筠清在世时,她每年都能领到一笔救济款。筠清家还曾藏有一本乾隆年间修的《尹山施氏家谱》(乾隆时郭巷尚未成镇,属尹山乡所辖,故家谱用尹山这一地名命名),可惜已于“文革”期间上缴,现已无法找到。

    施筠清娶石氏为妻,生有十多名子女,但长大成人的只有三子二女,其中三子分别叫文镳(字汉章)、文治(字汉英)、文骏(字汉良),两女分别叫慧珍、慧英,目前均已去世。文镳子德齐(字开华,也已去世)迁上海,文治子德明迁安徽芜湖,文骏迁上海金山。

    施筠清家故居在西北街,最早的时候东至公馆弄,西到坛家弄,共东、中、西三落、十一开间,前后各三四进,总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当年施和记缎庄即开设在这里。

(苏州西北街施筠清故居现状,外面密集的“蜘蛛网”有点煞风景)


【苏州西北街施筠清故居中落(五开间)、西落(三开间)现状】


    原先施仲荣家族成员均居住在中落。后来中落房产卖给崔姓人家(此房产现开设有旅馆等,建筑风貌已有较大变化);施筠清后裔迁入西落(此房产“文 革”期间出售)施筠清大弟施纪云及子女迁入东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门牌号为西北街80号、现为西北街120号,现部分房屋仍为施纪云后裔居住】;施纪青及子孙迁居白塔西路38号(此房产已因街坊改造而于1997年拆除)。  

    施筠清墓在吴中区木渎镇姑苏村凤凰八组山坡上,看坟人吴阿六。


    这一墓葬原在山下农田中,占地约1亩,上世纪70年代因平坟而迁葬凤凰山,迁葬时曾打开棺木,当时施筠清遗体尚未腐烂。施筠清墓的旁边,还有其孙女嬿嬿(施筠清长子文镳之女)、孙女婿毕惠丰的墓。


    鉴于施筠清的影响和历史功绩,妥善保护他的墓地和故居应是很有意义的。



    (参考资料:《施筠清先生讣告》之张一麐《商会主席施君筠清传》、施松亭《亡冢男魁和事略》;1934年11-12月《苏州明报》;臧寿源整理之《苏州国货商场(人民商场)筹建始末》;黄恽博客;采访郭巷镇老人汪念宣、施筠清侄孙女施沁慕等,并经施仲荣后裔们集体指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国观前街拓宽风波
姑苏回忆录11
苏州近代典型建筑(五)
苏州:市民公社
清代山水人物画八(郭朝祚、沈振麟、王原祁、杨晋、 张宗苍)
江苏省吴县(苏州)特殊人员寄苏州车坊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