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经欣赏》——国风——王风——黍離

 痛惜与悲悼

 

从这一节开始《国风·王风》的学习。所谓“王国者,周室东都王城畿内之地,在豫州,今之洛阳是也。”[1]即平王东迁之后的诗歌。《黍离》是《国风·王风》第一首。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悲悼以往,痛惜旧日的歌曲。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这里,指宗庙宫室。“黍”,即糜子,类小米,有黏性,可酿酒,做糕。“离离”,繁茂貌的样子。“稷”,不粘的黍子,“似黍而小。或曰,粟也。”[2]稷为百谷之长,帝王奉稷为谷神。因此以“社稷”代指国家。“行迈”,行走,“迈,行也”[3]。“苗”,“苗似芦,高丈余”[4]“靡靡”,迟缓的样子。“中心”,内心之意。“摇摇”,心神不宁的样子。“悠悠”,“远意。”[5]“苍天”“春为苍天。”[6]“据远视之苍苍然,则称苍天”。[7]“穗”,秀也。“诗人自黍离离见稷之穗,故历道其所更见。”[8]“此何人哉”:这是谁弄的?“实”,籽粒。“噎”,食物塞住咽喉,指哽咽。

“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9]事情是从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燧戏诸侯引起的。幽王以虢石父为卿,此人佞巧,善谀好利,废申后,去太子,国内怨声载道,“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10]诸侯余申侯,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平王,东迁于洛邑,开始了东周时代。东迁之后,西周都城镐京荒废,宫殿倒塌,长出了庄稼。大夫公干经过镐京,见此情景,潸然泪下,悲痛地写下了这首歌。朱熹说:“周即东迁,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顚覆,榜徨不忍去。故赋其所见黍之离离,与稷之苗,以兴行之靡靡心之摇摇。即叹时人莫识己意,又伤所以致此者,果何人哉。追怨之深也。”[11]

对于《诗序》的解释,亦有不同的意见。“刘向《新序》谓:‘卫伋见害,弟寿闵之,为作忧离之诗以求之’”[12]。《韩诗》认为:“黍离,伯封作也。诗人求之不得,忧懑不识于物,视彼黍离离然,反以为稷之苗”。“曹植亦曰:‘昔尹吉甫信后妻之谗,杀孝子伯奇,其弟伯封求而不得,作黍离诗。’”这两种说法被认为是“妄言”是“无稽之谈”。

其实《毛诗》的说法,也有漏洞。既然是“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13]那么“之苗”、“之穗”、“之实”,该怎样解释?是不是大夫多次经过这里,而每经过一次就发感慨一次呢?“大抵此为一时所赋,稷之苗、穗、实合初终言,以取变文,换韵,而黍为首句不变。”[14]此外还有“旧家贵族悲伤自己的破产而作”[15],“流浪者诉述他的忧思”[16]之说。更有,爱国志士忧国怨战说[17],亦有“难舍家园说”[18]等等。其实这就是一首触景生情,悲悼以往,痛惜旧日的歌曲。

诗歌大意:

黍子多茂盛,稷子高又壮。缓缓向前走,心中多恍惚。知我者说我有忧愁,不知我者,说我有所求。苍天啊!这是谁造成!

    黍子多茂盛,稷子抽出穗。缓缓向前走,心中如酒醉,知我者说我忧愁,不知我者,说我有所求。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

    黍子多茂盛,稷子结出粒。缓缓向前走,心中在哽咽。知我者说我有忧愁,不知我者,说我有所求。苍天啊!这是谁造成!

诗人是一次还是三次经过镐京,不必纠缠于此,这就是一首伤怀之作,悲悼之作,痛惜之作。不必然到了镐京,然而却是触景生情,悲从心生。商代箕子有《麦秀歌》:“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反映的就是“箕子朝周,过故殷墟,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为其近妇人,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19]黍离》的作者,是在模仿箕子的《麦秀歌》,以发故国破碎,山河易色的忧伤之情。意境是凄凉的,文词是悲美的,有是黍离之悲”代指亡国之痛,而成为典故。

诗歌触景生情,心潮澎湃,悲从中来,又低回婉转,心绪压抑。黍子和稷子,长得非常茂盛,然而长得不是地方;黍子和稷子,长得很好,而我心绪,却坏透了,糟透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20]我徘徊在这个地方,别人会认为我是有所祈求,其实我是痛不欲生。老天爷呀,这样的局面,是谁造成的啊!谁能回答?只有发长天昊问。

在结构上,《黍离》以简驭繁,“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无限。”[21]庄家是在生长者的,有“苗”到“穗”到“实”,心中的幽怨,却是与日俱增的,第一章,一个“摇”字,第二章,一个“醉”字,第三章,一个“噎”字。“摇”是徘徊不前,心旌摇荡;“醉”则是惆怅浇心,酒入愁肠;“噎”字则是忍不住悲痛出声。说三次来此也行,说“大抵此为一时所赋”[22]也罢,不变的是此情此景,变幻的是我日渐忧伤的心境。从写作手法上说:不变是为了突出变,变是为了不改的初衷。看似简单的重复,实则“痛定思痛”,深入骨髓的,无法排解的悲痛。



[1] 《毛诗正义》

[2] 南宋·朱熹《诗经集传》

[3] 《毛诗正义》

[4] 南宋·朱熹《诗经集传》

[5] 《毛诗正义》

[6] 《尔雅》

[7] 《毛诗正义》

[8] 《毛诗正义》

[9] 《毛诗序》

[10] 《史记·周本纪》

[11] 南宋·朱熹《诗经集传》

[12]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

[13] 《毛诗序》

[14]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

[15]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16]余冠英:《诗经选》

[17]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

[18]程俊英:《诗经译注》

[19] 《史记·宋微子世家》

[20]王国维《人间词话》

[21]方玉润《诗经原始》

[22]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
《诗经》之《黍离》、《采葛》
诗经·王风·黍(音属)离
65 黍离 | 诗经·国风·王风 | 儒家
第二章 黎 离
《诗经-王风-黍离》拼音诵读版(带注释),快快收藏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