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庄子》优游自得的哲理

《内篇·第五·德充符·


              命中注定

 

引言:这一节讲了两个“兀者”的故事,一个是申徒嘉,一个是叔山无趾,其目的都是说要“认命”。人要知命,要认命。命是什么?命就是机会、天分、环境、智力,包括家庭、教育、身体、基因、寿限等等组成的一个衡量人穷通的综合指标。所谓认命,就是接受命运对自己的限制、规定、制约、牵扯,安之若素,顺天应人。

子产为什么这样看不上申徒嘉?子产是权贵,而申徒嘉则是没有地位的普通残疾人。“子产执政当涂,荣华富贵;申徒禀形残兀,无复容仪。子产虽学伯昏,未能忘遣,犹存宠辱,耻见形残,故预相检约,令其必不并己也。”中国文化讲究避讳,身份不同该避讳,等级不同该避讳,出身低贱该避讳,长得丑陋该避讳,等等,不避讳,就是不知命,就讨人嫌,碍人眼,遭人恨,受人气。“人不知天命,妄计亏全。”[1]不是瘸子、聋子、瞎子,都是好人。但是不能把身体残疾当成道德缺陷,不能把身体残疾,当成人格不健全。人与人的交往,重要的是“游于形骸之内”是心灵的沟通,是相互的理解,相互包容,而不是“索我于形骸之外”,以貌取人,看人下菜碟。“歧视”是自认为优势的一方,看不起处于劣势的一方。种族、文化、身体、能力,大都是命中注定的,难以改变的,因此歧视也是难以避免的。处于劣势的一方,遭人白眼,你得认命,用不着发怒,不用上火,不用愤愤不平,“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

叔山无趾,是另一种类型的“兀者”,他认为孔子算不上圣人,孔子“蕲以諔诡幻怪之名闻”把自己的手脚捆绑起来了。他把这个意思告诉了老子,老子说:“胡不直使彼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者,解其桎梏,其可乎?”也就是说,生也是死,死也是生;是也是非,非也是是;好也是坏,坏也是好;善也是恶,恶也是善。你把这个道理给孔子讲清楚,不就把孔子从枷锁中解脱出来了吗!叔山无趾说,没有办法,这是老天爷安排的,谁也改变不了。儒家与道家,有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念,儒家讲“有为”;道家谈“无为”;儒家讲“济世”,道家谈“遁世”;儒家讲“忠孝仁爱”,道家谈“淡泊虚无”;儒家讲积极进取,道家谈随遇而安。叔山无趾,不能同意孔子的观点,孔子也不认同叔山无趾的观点,只好各自接受命运的安排。

 

 

申徒嘉,兀者也,(“姓申徒,名嘉,郑之贤人,兀者也。”[2]而与郑子产同师于伯昏无人。(公孙侨,字子美,亦名子产,因他是郑穆公之孙,史称公孙侨。郑简公十二年,子产为卿,执政二十三年。“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儣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丧期不令而治。”[3]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夫。“伯昏无人”,“师者之嘉号也。伯,长也。昏,暗也。”[4]所谓“伯昏无人”,“德居物长,韬光若暗,洞忘物我,故曰伯昏无人。”[5]此人道德高尚,又韬光养晦,物我两忘,故此名为“伯昏无人”。申徒嘉,与子产都是伯昏无人的学生,这一关系则是虚构的。一个老师,两个学生,“故寄此三人以彰德充之义也。”[6]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我先出去,你等一会再出去;你先出去,我就等一会儿再走。为什么?“羞与刖者并行。”[7]子产是健全人,而申徒嘉则是一位残疾人,一起出去,不好看。所以子产不愿意与申徒嘉同行。)其明日,又与合堂同席而坐。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今我将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且子见执政而不违,子齐执政乎?”(地位歧视,是身份差异的歧视,社会地位认同不平的歧视。一个高居相位的人,与一位残疾的普通人,怎么能平起平坐呢?“夫出处异涂,贵贱殊致。我秉执朝政,便为贵大;汝乃卑贱形残,应殊敬我。不能逊让,翻欲齐己也。”[8]像你这样的残疾人,本来见到执政就应该回避的,你不但不回避,还要与我平起平坐吗?真是自不量力!申徒嘉曰:“先生之门,固有执政焉如此哉?子而说子之执政而后人者也?闻之曰:‘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今子之所取大者,先生也,而犹出言若是,不亦过乎!”(申徒嘉反唇相讥:“汝犹悦爱荣华,矜夸政事,推人于后,欲处物先。意见如斯,何名学道?”伯昏无人先生门下,有你这样的吗?你还执政呢?[9]我听人说:镜子明亮,是因为勤于拂拭,上面没有尘埃,如果不拂拭了,落满了尘埃,就不明亮了。常与好人在一起,不会犯错误。眼下您跟着先生学习道,还说出这样的话来。实在太过分了?)子产曰:“子既若是矣,犹与尧争善。计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子产说:你这样一个被砍了脚的人,还想和舜比德行吗?“计子之素行,必有过而后致兀,尚不足自反邪?”[10]看看你这个样子,一定是犯了刑法,才被砍掉一只脚的,你还不知道悔改吗!)申徒嘉曰:“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认为自己的过错,不至于受断足刑罚的人多了,承认自己犯法该受到断足刑罚的人是很少的。法是人定的,只要是人定的,就有其随意性,轻也由人,重也由人,这就要看命运了。)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以兀为自然之命,而不介意,非有德者不能。”[11]知道自已就是这样的命了,却无能为力,无可挽回,安心的接受命运的安排,只有道德高尚的人能够做到。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唯当安而顺之,则所造皆适。”[12]游于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羿,古之善射者。弓矢所及为彀中。”[13]进了羿的射程,就是中彀,就应该射中,如果没有射中,那就是命。高中学习很努力,就应该考上大学,结果名落孙山,这就是命;工作积极肯干,贡献颇多,就应该提拔,结果没有份,这就是命;为了社稷,为了国家,积极进言,却遭到诬陷,遭受刑罚,这就是命。这里“以羿彀喻刑网。言同居刑网之中,孰能自信无过?其不为刑罚所加,亦命之偶值耳。”[14]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众矣,我怫然而怒;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健全人中,笑我没了一只脚的人多了,“皆不知命而有斯笑矣。”[15]每每我都会发怒,“见其不知命而怒,斯又不知命也。”[16]那是因为我不认命,所以会发怒。但是到了先生这里后,我懂得了,人要认命,要安时处顺,要接受命运的安排,就不再发怒了。因为“见至人之知命遺形,故废向者之怒而复常。”[17]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吾之自寐邪?不知道是我接受了先生的教诲,懂得了善恶,还是我把自己残疾的事情忘记了,才会这样。)吾与夫子游十九年矣,而未尝知吾兀者也。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我跟随先生学道已经十九年了,先生从不觉得我是个残疾人。今天我们两人,是“以道德相友”还是“索我于形骸之外,以形跡相绳”[18]呢?我们同学该如何相处呢?“游于形骸之内”,就是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索我于形骸之外”就是看人下菜,以貌取人,只看外表,不看品德。如果你是这样的人不是太过分了吗!) 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子产是一位政治家,知道不应以貌取人,表示出了忏悔之意,并作了道歉。)

鲁有兀者叔山无趾,踵见仲尼。(“叔山,氏。”[19]鲁国还有一位刖足的人,字叔山,“居于鲁国,虽遭刖足,犹有学心,所以接踵频来,寻师访道,既无足趾,因以为其名也。”[20]“接踵而来”就是频繁的来拜访孔子。)仲尼曰:“子不谨,前既犯患若是矣。虽今来,何及矣!”(你这个人,不能修身,不谨慎,触犯了刑律,遭到惩罚,“患难艰辛,形残若此。今来请益,何所逮耶!”[21]你频频地来找我何为?你还能追回以往的过错吗?)无趾曰:“吾唯不知务而轻用吾身,吾是以无足。(因为我不识时务,所以把自己的脚弄丢了。)今吾来也,犹有尊足者存,吾是以务全之也。(如今我来到您这里,是因为我还保有比双脚更可贵的道德,而且还想保全之,不至于丢掉。)夫天无不覆,地无不载,吾以夫子为天地,安知夫子之犹若是也!”(“天不为覆,故能常覆;地不为载,故能常载。”[22] 我把先生当作天、地,认定您一定会包容我,教导我,哪知先生竟是这样的人呢!)孔子曰:“丘则陋矣!夫子胡不入乎,请讲以所闻!”(孔丘毕竟是孔子,以谦虚为美德。)无趾出。孔子曰:“弟子勉之!夫无趾,兀者也,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叔山无趾与孔子谈了些什么,没有明说。只在孔子与弟子的谈话中有所透露。叔山无趾是一位知耻而后勇的人,是一位“朝闻道,夕死可矣”[23]的人;是一位知错必改的人;是一位敢于追求真理的人,是一位忘形忘情的人,是一位随遇而安的人。)

无趾语老聃曰:“孔丘之于至人,其未邪?彼何宾宾以学子为?(叔山无趾去见老子,他对老子说,孔子还算不上圣人。他为什么不停地彬彬有礼地向你请教呢?)彼且以蕲以諔诡幻怪之名闻,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桎梏邪?”(“蕲,求也。諔诡,犹奇谲也。在手曰桎,在足曰梏,即今之杻械也。”[24]孔子他还在追求那些“奇谲怪异之事,唯求虚妄幻化之名。不知方外体道至人,用此声教为己枷锁也。”[25]老聃曰:“胡不直使彼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者,解其桎梏,其可乎?”(为什么不让他“言生死是非,可通为一,何不使以死生是非为一条贯者,解其迷惑。”[26]也就是说,生也是死,死也是生;是也是非,非也是是;好也是坏,坏也是好;善也是恶,恶也是善。你把这个道理给孔子讲清楚,不就把孔子从枷锁中解脱出来了吗!无趾曰:“天刑之,安可解!”(老天就是这样安排的,又有什么办法呢?孔子一心想“克己复礼”,一心济世救人。“仲尼宪章文武,祖述尧舜,删诗书,定礼乐,穷陈蔡,围商周,执于仁义,遭斯戮耻。亦犹行则影从,言则响随,自然之势,必至之宜也。是以陈迹既兴,疵衅斯起,欲不困弊,其可得乎!故天然刑戮,不可解也。”[27] 这就是孔子的命,你能拉得回来吗?)

 



[1]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2]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3] 《史记·循史列传》

[4]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5]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6]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7]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8]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9]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10]清·王先谦《庄子集解》

[11]清·王先谦《庄子集解》

[12]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13]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14]清·王先谦《庄子集解》

[15]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16]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17]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18]清·王先谦《庄子集解》

[19]清·王先谦《庄子集解》

[20]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21]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22]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23] 《论语·里仁》

[24]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25]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26]清·王先谦《庄子集解》

[27]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玉明课堂:《庄子》第十讲 内德与外形的区别
南華真經副墨卷之二 静字集 内篇 德充符 第五(2)
德充符
《庄子》导读24 德充符02 身残与德全
《庄子》译注 德充符
《庄子·德充符》新解(三)精神囚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