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仁爱与大道

《孟子》学习笔记·尽心章句下·第十六节

 

 

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孟子说:有仁爱的思想,就是人的感情。总而言之仁爱就是人生的道路。

“仁,亲也。”[《说文》]仁就是亲。“仁”是一个会意字,意思是两个人走在一。只有亲近的人才愿意走在一起,故“仁”就是亲。“上下相亲谓之仁。”[《礼记·经解》]不仅是上下之间亲近,称作仁,一个人有温良的品性,也是仁。“温良者,仁之本也。”[《礼记·儒行》]个人修养好的人,也可以称为仁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仁”中国古代儒家提倡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也是做人的一种标准。通情达理是仁,性格温顺是仁,为别人着想是仁,有操守是仁,相互关心是仁,相互爱护是仁。有同情心是仁,助人为乐是仁。讲原则是仁,有志之士,不惜杀身成仁。有孝悌之心是仁,“养之,长之,假之,仁也。”[《礼记》]因此“仁者,人也。”[《礼记·中庸》]不仁,就不是人。

“仁”何以成为“道”呢?“道”是规律,是法则,是天条,是行为准则。老子爱儿子,是天理,和天理就是合于道;儿子孝敬老子,是天理,和天理就是合于道。“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矜寡孤疾,皆有所养。”[《孔子家语·礼运》]这样的行为和天理,因此都是合于“道”的行为。

“道”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道”就是人类发展的规律,发展的愿景,人类追求的的目标和理想。这个理想就是:人与人是亲爱的,相互之间是和谐的,彼此是关照的,相互是提携的,是携手共进的,是彼此融合的,是相互谅解的。人与人是有礼貌的,有谦让的,有照应的,有承诺的,有信赖的,有担当的。

人与人之间是有竞争,是有是非,有利益冲突的。但是人与人又必须相处,必须体谅,必须相互照顾,相互爱护。“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爱别人,别人才能爱自己,关心别人,别人才能关心自己。道理就是这样简单。“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左传·襄公十年》]所以要“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孟子·尽心上》]于是又回到“道”上来了。因此没有仁的思想,不知道爱别人,不知道利人,不懂得给人方便的人,很难称作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熹错了 | 《礼记》里明明讲了天理和人欲,怎么就成了朱熹的错?
中国传统德性思想
中國傳統德性思想析論 WORD
存心养性:塑造道德人格
董仲舒仁义之学的特殊性
【国学典籍】《容斋随笔》卷二---里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