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的丧礼

古代的葬礼

读《荀子》第十九  十一

(峻岫)

(原文)

礼者,谨于吉凶不相厌者也。紸纩听息之时,则夫忠臣孝子亦知其闵矣,然而殡敛之具,未有求也;垂涕恐惧,然而幸生之心未已,持生之事未辍也。卒矣,然后作具之。故虽备家必逾日然后能殡,三日而成服。然后告远者出矣,备物者作矣。故殡久不过七十日,速不损五十日。是何也?曰:远者可以至矣,百求可以得矣,百事可以成矣;其忠至矣,其节大矣,其文备矣。然后月朝卜日,月夕卜宅,然后葬也。当是时也,其义止,谁得行之?其义行,谁得止之?故三月之葬,其貌以生设饰死者也,殆非直留死者以安生也,是致隆思慕之义也。

荀子说:礼者,谨于吉凶不相厌者也。“吉事”就是喜庆的事情,比如生辰,做寿,加官进爵等等。“凶”就是不好的事情,比如死伤之类。之所以有礼仪就是为了区分,区别吉与凶。就拿伺候长期卧床不起奄奄一息的病人来说,“紸纩听息之时,则夫忠臣孝子亦知其闵矣,”“紸”是安放。“纩”是新绵絮。时时地把新棉絮放在病人的口鼻处,试一试,看看还有没有呼吸,便能够知道病人的死生情况。直到今天,即便是有监控仪器,人们还会这样做。不一定用新棉絮,用手也可以测知。这是不是礼呢?这是关切。总不能任其死生,不闻不问,毫无反应吧。“然而殡敛之具,未有求也;垂涕恐惧,然而幸生之心未已,持生之事未辍也。”其实这时候家眷对病人的后事是毫无准备的,甚至还没有考虑,棺柩的问题,墓葬的问题等等,因为这时候心里只有恐惧,只有悲伤,只有眼泪,还希望病人能够活过来,还有侥幸心理。维持他生命的医药还在继续。不到最后一刻,绝不会放弃。卒矣,然后作具之。直到病人咽下最后一口气,治丧物品才能开始置办。当然也有提前做好准备的,那是对家里的老人,古稀之人,常年生病,卧床不起,奄奄一息,提前准备好后事也是应当的,也是孝子所为之事。“故虽备家必逾日然后能殡,三日而成服。”人死了,一天之后才能“殡”。民间风俗,人死“落气”之后,还要及时给死者擦拭清洁身体,换“送老衣”,等等仪式。现在这些工作,有专门的部门去做,无需亲自动手,但是作为亲人儿女,心要在那里,不可马虎。何谓“殡”?“死在棺,将迁葬柩,宾遇之。”[《说文》]人去世了,就成了活人的“宾客了”所以称之为“殡"。“殡”是对逝者尊重的一种说法。所谓“三日成服”,就是家人按辈分,礼数穿丧服,服丧。因为丧服需要现制作,所以需要三天的时间来置办。“然后告远者出矣,备物者作矣。”然后派人出去报丧,在远方的子女,一定要通知到,还有亲戚、至交都要通知到。同时家里做好出殡的一切准备工作。所以“故殡久不过七十日,速不损五十日。”停柩的时间,最长的不超过七十日,快短的也要五十天左右。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远者可以至矣,百求可以得矣,百事可以成矣;其忠至矣,其节大矣,其文备矣。”古代交通不便,亲人出门在外,有两至三个月的行程是常有的事。为什么要等待远方的亲人,那是因为,死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天大的事情。中国文化,重视生命,重视亲情,重视孝道。远方的儿女能够回来奔丧,这是做儿女的最大的心灵慰籍。“然后月朝卜日,月夕卜宅,然后葬也。”远方的儿女都到齐了才能决定“阴宅”的地点,出殡的日期等等事项。“当是时也,其义止,谁得行之?其义行,谁得止之?”尊重人,就是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尊重人,珍惜生命就是要把生死当作最大的事情,隆重的去做。这里说的大,不是大操大办,不是大肆张扬,而是郑重其事,严肃认真,以礼相待,礼貌地、恭敬的,严肃的对待逝者,这就是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一种体现。“故三月之葬,其貌以生设饰死者也,殆非直留死者以安生也,是致隆思慕之义也。所以从逝去到安葬,会有一系列的隆重的仪式和必不可少的礼仪。(署名 原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丧事礼仪
丧葬礼程序 (转载的)
孝感民俗礼仪二十三
喪葬用語注解
汉族丧俗[汉族丧俗]
客家族丧葬习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