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丧葬文化

读《荀子》第十九  十六

(峻岫)

(原文)

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事死如生,事亡如存,终始一也。始卒,沐浴、鬠体、饭含,象生执也。不沐则濡栉三律而止,不浴则濡巾三式而止。充耳而设瑱,饭以生稻,含以槁骨,反生术矣。设亵衣,袭三称,缙绅而无钩带矣。设掩面儇目,鬠而不冠笄矣。书其名,置于其重,则名不见而柩独明矣。荐器:则冠有鍪而毋縰,瓮庑虚而不实,有簟席而无床笫,木器不成斫,陶器不成物,薄器不成内,笙竽具而不和,琴瑟张而不均,舆藏而马反,告不用也。具生器以适墓,象徙道也。略而不尽,貌而不功,趋舆而藏之,金革辔靷而不入,明不用也。象徙道,又明不用也,是皆所以重哀也。故生器文而不功,明器貌而不用。凡礼,事生,饰欢也;送死,饰哀也;祭祀,饰敬也;师旅,饰威也。是百王之所同,古今之所一也,未有知其所由来者也。故圹垄、其貌象室屋也;棺椁、其貌象版盖斯象拂也;无帾丝歶缕翣,其貌以象菲帷帱尉也。抗折,其貌以象槾茨番阏也。故丧礼者,无他焉,明死生之义,送以哀敬,而终周藏也。故葬埋,敬藏其形也;祭祀,敬事其神也;其铭诔系世,敬传其名也。事生,饰始也;送死,饰终也;终始具,而孝子之事毕,圣人之道备矣。刻死而附生谓之墨,刻生而附死谓之惑,杀生而送死谓之贼。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使死生终始莫不称宜而好善,是礼义之法式也,儒者是矣。

在传统的历史文化中,丧葬文化是最受重视的文化之一。荀子说:丧礼的宗旨就是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所谓“以生者饰死者”,就是按照活人的样子去发送死人。“大象”就是非常像的意思。发送死人非常像他活着的时节一样。这就是“事死如生,事亡如存”。把死人当活人来侍奉,把逝者当还活着一样看待,这就是有始有终。事物总是有始有终的,有开始就有结束。生命也是如此,有生就有死,没有死就不会有生。说到底,所谓的事死如生就是对生命的尊重。“沐浴、鬠体、饭含,象生执也。”人刚刚死去,就要给他沐浴或者擦拭身体。“鬠体”是梳理头发。“饭含”是给死人口中含以物件,既有含食物的,也有含珠玉的。“饭含”中的“饭”字,不是吃饭,而是嘴里含物如含饭的意思。“饭含”是有等级区别的,《周礼》规定:“天子含实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玑,士以贝,庶人以谷实。”[汉·刘向《说苑·修文》]“含饭”的形式,由来已久。据说起源于夏商时期。“含,商制也,周人加以珠玉尔。”[宋·高承《事物纪原·含襚》]为什么会有“饭含”的风俗?“所以有饭含何?缘生食,今死,不欲虚其口,故含。用珠宝物何也?有益死者形体。”[《白虎通·崩薨》]“饭含”由孝子把珠玉、生米之类的,放进亲人的口中。“孝子所以实亲口也,缘生以事死,不忍露其口。”[《公羊传·文公五年》]儿女不想让逝去的父母嘴里空空的,所以就举行“饭含”的活动。如果不能给逝者梳头,沐浴,那就改成“濡栉三律而止,不浴则濡巾三式”,用水沾湿梳子,梳理三下;用湿毛巾擦拭身体三遍。给逝者化妆打扮的事情,现在有丧葬部门的专业行当负责进行,无论如何,这仪式不可少。让逝者体面的离开人世,就是对逝者的尊重。不管你是什么人,对逝者都要恭恭敬敬的,中国人说的“逝者为大”就是这个意思。“充耳而设瑱,饭以生稻,含以槁骨,反生术矣。”还要再逝者耳朵里塞进玉器。《说文》解释“瑱,以玉充耳也。”为什么要“以玉充耳”?“悬珠当耳旁,不使妄听,自镇重也。”[《释名》]“充耳”是古人的风俗习惯,表示专心致志,耳不旁听。所以也要给逝者以玉充耳。嘴里还要含着生米,也可以把枯骨放进逝者的嘴里,这是在模仿他生前的样子。“设亵衣,袭三称,缙绅而无钩带矣。给死者穿好内衣,再穿上三套外衣,如果是缙绅,衣服上没有了腰带钩。杨倞注释说:“搢绅,谓扱於带。钩之所用弛张也,今不复解脱,故不设钩也。”因为逝者不再脱去衣服,所以就不用带钩了。但是“设掩面儇目,鬠而不冠笄矣。”脸上是要覆盖白绢的,用以遮蔽久病憔悴,甚至是痛苦难看的面容,梳理头发,但是不冠不笄。书其名,置于其重,则名不见而柩独明矣。把死者的名字写下来,安置在神主牌上,而不是写在棺柩上,这样也可以明了逝者是谁了。死者的随葬物品“则冠有鍪而毋縰,瓮甒虚而不实,有簟席而无床笫,木器不成斫,陶器不成物,薄器不成内,笙竽具而不和,琴瑟张而不均,舆藏而马反,告不用也。”有像头盔似的帽子,但是无”,就是没有包头发的帛。有陶制的瓮等坛坛罐罐的东西,但是里面是空的。可以有席子之类的,但是没有床。陪葬的木器也无需精细加工,陶器也不成样子,很薄的器物,不要放进去。有笙、竽之类的乐器,也不成调搭配。有琴瑟也不设琴弦。陪葬车子,但是马要牵回去。表示这样的东西是不用的。从这些表述可知,儒家文化重视丧葬,但不主张厚葬,因此把“事死如事生”说成是厚葬的根据,是站不住脚的。心里头对逝者不舍,不必厚葬;心里头对逝者恭敬,不必厚葬;把逝者像他活着的时候一样地发送了,不必厚葬。“具生器以适墓,象徙道也。”陪葬的坛坛罐罐都准备好了,就要送到慕中,就像搬家一样的隆重。“略而不尽,貌而不功,趋舆而藏之,金革辔靷而不入,明不用也。”需要用的东西大略都有,不必应有尽有;陪葬的东西有就行了,粗略一点也没有关系,因为逝者不用。马车上的辔头,套具等都埋进墓里,但是马匹全要牵回来,这是因为逝者是不骑马的。“象徙道,又明不用也,是皆所以重哀也。故生器文而不功,明器貌而不用。”模拟搬家的样子,给逝者送葬,却又简陋,粗略,质朴,也没有什么使用功能,其实就是对逝者表达一种哀思之情。中国传统的丧葬文化,与宗教信仰无关,与鬼神崇拜和迷信无关,就是事死如生,事亡如存”,这就是对逝者的尊敬,对生命的尊重。

“凡礼,事生,饰欢也;送死,饰哀也;祭祀,饰敬也;师旅,饰威也。”人的礼仪就是这样,侍奉生者,发送逝者。发送逝者就是要表达哀思。祭祀也是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和纪念。在这些仪式上使用仪仗,也是表达威武,体现尊严。“是百王之所同,古今之所一也,未有知其所由来者也。”这一点,古代的帝王都是相同的,古今都是同样的。没有人知道这些丧葬仪式是从什么时候传下来的。也就是说丧葬文化是从远古那里继承来的。中国人对生命的尊重是由来已久的。“故圹垄、其貌象室屋也;棺椁、其貌象版盖斯象拂也;无帾丝歶缕翣,其貌以象菲帷帱尉也。”所以坟墓建的就像是住的房子一样,棺椁造的像车厢一样,只是没有车子上那些装饰罢了。盖在尸体上的被子,像帷幔一样的装饰,都是模仿活着时候的样子。“抗折,其貌以象槾茨番阏也。”抗席与抗木这些葬具,其形状也是模仿墙壁、屋顶、篱笆和门窗的形状。

“故丧礼者,无他焉,明死生之义,送以哀敬,而终周藏也。”古代的丧礼仪式,复杂而繁复,其实没有什么别的含义,就是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对逝者的哀思和纪念,就是让逝者入土为安。“故葬埋,敬藏其形也;祭祀,敬事其神也。”什么叫葬?“葬”就是藏,他走完了生命的旅程,就把他的遗体好好地藏起来。纪念他、怀念他。祭祀死者,就是尊重生者,就是尊重生命。“其铭诔系世,敬传其名也。”题写碑文,诔辞铭文,撰写传记,编制家谱,就是为了让后人记住他,怀念他。事生,饰始也;送死,饰终也;终始具,而孝子之事毕,圣人之道备矣。侍奉生者,这是对生命开始的尊重,发送逝者,是给逝者送终。有始有终,才是孝子,才是为人,才是人道。这就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丧葬文化”的核心。“刻死而附生谓之墨,刻生而附死谓之惑,杀生而送死谓之贼。“刻死而附生”就是葬礼过于简单,草草了事,这是“墨”,就是冷漠;而刻苦活人而厚葬逝者,这就是“惑”。“惑”是不明事理。家财万贯都埋到地底下了,让活人难以为继,不是迷惑是糊涂!杀掉生者殉葬死者,那就是“贼”,“贼”就是贼害生灵,残害生命。“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使死生终始莫不称宜而好善,是礼义之法式也,儒者是矣。”像对待活人一样的发送逝者,使生命有始有终,这就是做善事,就是儒家提倡的道德,这就是丧葬礼仪,就是圣人提倡的道德。(署名 原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老人去世有什么样的习俗?“三七”、“五七”、“一百天”吗?
风土识小|泪目“讣闻”
“事死如事生”:先秦丧葬仪节是怎样的?
毛南族的丧葬
《荀子》卷19礼论篇诗解8事死如生善始善终
流传至今的风俗习惯;各种迷信禁忌之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