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善人善举

善人、善举

读《荀子》第二十一 《性恶》

(峻岫)

(原文)

直木不待檃栝而直者,其性直也。枸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者,以其性不直也。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圣王之治,礼义之化,然后始出于治,合于善也。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荀子说:直木不待檃栝而直者,其性直也。直的木头,不用矫正它就是直的,这就是本性。枸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者,以其性不直也。弯曲的木头必然等到矫正之后才是直的,因为他的性情不是直的。荀子的意思是,“本性”是天生的,生来就有的,也是不可改变的。木头生来就是直的,有没有?当然有了。木头生来就是直的,一看本性,但是还要看树木生长的环境,一旦环境不允许树木直直地生长,那么木头长着长着也就弯了。人也是同样的道理,人的天性,从遗传那里得来的部分,可以说是“本性”决定的,后天环境的影响更是不可忽视。“本性”和“后天环境”对人性的影响到底各占几分,不能用百分比来表达。中国古代早就认识到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所以才有“孟母三迁”的故事,所以荀子说:“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荀子·劝学》]所以王充说:“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汉·王充《论衡·卷二·率性篇》]所以晋人傅玄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晋·傅玄《太子少傅箴》]自幼生活在狗的环境里就是“狗孩”,自幼生活在狼的环境里就是“狼孩”,类似的事例,常常见诸报端,传闻天下。“狗孩”、“狼孩”不仅语言能力失去了,直立行走的能力也失去了,大脑早就停止了发育。宋代有个和尚名叫释深,他的《偈颂六首其一》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养儿缘屋栋。”岂知“龙生九种”形态各异,天性各异。即使老鼠也有“田鼠”、“家鼠”、“仓鼠”、“白鼠”等等的区别。荀子说: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圣王之治,礼义之化,然后始出于治,合于善也。因为人性恶,所以要等到圣王出现,进行礼仪廉耻的教化,然后社会才能得到治理,才能符合善的道德。荀子的观点是错误的,人类需要法律,需要纪律,需要约束,需要管理,需要礼仪,不是因为人性恶,而是因为人类需要相互依存,相互关照,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人类能够生存,才是硬道理。父母生育子女,养育子女,是“天性”更是爱的付出;老人和孩子得到照顾既是付出又是获得;相帮相扶既是善心善举,又是自身生存之道;法律的产生,秩序的维护,礼仪的建立,等级的存在,才能使社会有序地发展进步。人性恶不是天生的,人性善也不是天生的,都有其必然产生的条件和因素。先是英雄,后是狗熊;先是忠烈,后是汉奸,也不乏其人。做善人,沽名钓誉者有之;一心帮助别人,不为私利,毫无所取的大有人在。(署名 原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
中国古代人性善恶的观点(全文)
【第407期】音频学《论语·阳货篇第2章》“性相近,习相远”是何意?
荀子和孟子
“性善论”与“性恶论”的千古之辨
人贪如蝂何其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