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寻找湮没的历史(二十六):襄垣善福村发现古文化遗址
时间:2009-07-16 09:27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

遗址现场


陶器残片


“普查中,我们在襄垣县善福村农田里发现了一处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古文化遗址,新石器时期至汉代的文化遗存均有,对研究古人类文明具有重要的价值。你如果想实地采访,就跟随我们一起去!”7月10日,长治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三队队长杨巧灵对记者讲。


7月11日,记者和普查队员赶往善福村。


普查中牵出意外惊喜


这处遗址,其实是杨巧灵等人在普查一座玉皇庙时意外发现的。


6月的一天,杨巧灵等一行五人来到襄垣县善福村对村里的玉皇庙进行普查,配合工作的乡里的文化员说:“这个村的村支书可是个文化人,对文物古建筑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


当工作队结束对玉皇庙的普查工作后,杨巧灵随手拿出前几天放在挎包里的一块陶片给村支书魏成培看。“老魏,你们村子里有见到这样的陶片吗?”“有、有,我们村里还出过彩陶和石工具呢。”魏书记回答。


“是吗!”在场的队员们一阵惊喜。因为在他们现有的线索中,善福村并没有文化遗址的记录,魏成培的回答引起普查队员们的极大兴趣。


虽已时近中午,但队员们还是让老魏带他们到发现陶片的地里去看一下。老魏直接就将队员们带到了村东的田间,看着一个明显是汉代的“灰坑”,看着挂在断崖上的陶片,队员们无不感到兴奋和喜悦。


断土崖上3个汉代灰坑


11日上午,踏着软绵绵的黄土,记者跟随着长治文物普查队员来到善福村东的古文化遗址发现地。


只见一条深沟横贯南北,两侧为阶梯形耕地,整块遗址面积约30万平方米,长度为600米,南北宽为500多米。记者刚在地头走几步,就看到田埂上零星散落着的不少瓦砾,杨巧灵介绍说,这些带有绳纹的瓦片都是村民在耕地时捡出来扔到地头的。


从现场看,善福古文化遗址基本为方形,遗址中部有一处断崖上挂有三个汉代灰坑,遗址西部的断崖上发现有烧土的痕迹。普查人员介绍说,红色的泥土很可能是当时烧窑的遗址。现场采集到的陶片有龙山文化的泥质灰陶残片、夏代的泥质灰陶残片及汉代板瓦等,可辨器形有罐、鬲、盆等。


村民不时捡到宝贝上交


据善福村支部书记魏成培介绍,早在1996年,村民冯华明在这里发现一个四矮足陶罐上交县文博馆,后被省文物局专家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属新石器时期的遗物。平时村民在农田耕作时,还在田间发现有彩陶残片。


在这次考古调查中,杨巧灵队长对记者讲,从遗址地面和地块断岩中发现了众多石器残块与陶器残片,尤其重要的是发现了仰韶文化时期的彩绘陶片。此外,在遗址东南部一条南北走向的沟地东西两侧断壁中,发现了商周时期建筑构件堆积层,从现场采集的瓦片残件看,简瓦长45厘米,宽14厘米,板瓦筒瓦正面均饰绳纹,瓦里为涡点纹,多呈青灰色,质地十分坚硬。


从“七姓寨”到“善福村”


采访中记者得知,善福村又叫七星寨、善佛村,距襄垣县城北9公里处。全村410户,1870口人,是襄垣县较大的行政村,为善福乡政府所在地。


魏成培对记者讲,传说善福村最早叫“七姓寨”,最早先有苏、胡二寨,后有苗、白两寨,继而又有连、马、张家寨共七个寨子。村中的老人们口口相传,七姓寨环绕村中玉皇庙而建,形成七个寨堡群,所以才叫“七星寨”。


魏成培说,“善福村”的由来,与该村寺庙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相传在元朝时,村西北的金光寺住持好逸恶劳,伤害百姓,村民就把该寺叫成“恶佛寺”。明初朱洪武率军北伐,焚烧了金光寺,惩处了恶僧。村民为纪念此事,把村名改为“善佛村”。随着历史的演变,人们认为信仰是为了祈福,便把“善佛村”直接改名“善福村”了。


■专家点评:


杨林中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晋东南工作站副研究员


文化遗址最容易遭到损坏,近年来一些农村砖瓦厂取土,一些文化遗址不知不觉就消失了。但襄垣县善福村古文化遗址保存基本完好,且面积大,文化层内涵丰富,时间跨度长,十分罕见。


此处遗址的发现,又多了一份实证,证明上党高地和漳河流域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它对研究善福村这个古村落的起源、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报记者 张文举

(编辑:白云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董家村古文化遗址
浮山驿古文化遗址,淄博目前发现最早的村落
唐妃故居遗址
壮哉!大山西,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排名第一
东古填补良渚文化北上路线的一个空白
徐州有个蔡丘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