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艺术当随时代_略谈朱仙镇豫盛荣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创新

      艺术当随时代是一个永不过时的主题,每个艺术品类都是应时代所生,推动时代进步发展空间,艺术家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创造出适合时代需要的作品,体现艺术品的价值。

    在近三十年的工作中,我在从事朱仙镇豫盛荣木版年画的传承创新工作中得到了深刻体会,也真切感受到艺术当随时代这句话的真实内涵。

     下面略谈一下我在朱仙镇豫盛荣木版年画传承创新工作中的体会,主要从五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寻根溯源,二、认真传承好每一幅年画,三、怎样利用年画艺术语言创作出适应现代生活的年画,四、转变观念,用年画技艺服务当代,五、结束语这五个方面,从中 略谈下对传承创新的体会。

      一、寻根溯源

一句简单的朱仙镇木版年画起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太过笼统和模糊,不能彻底的量化到起源始未。

也就是说,没有具体量化到个体,她的传承脉络因此而有些模糊,以至于导致人们的误解,总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感觉。

    其实,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个抽象的概念,它并没有具体表现形式,所谓的朱仙镇木版年画在历史上是有很多老字号的年画组成,比如均盛,鑑兴等等。

在现在,朱仙镇木版年画由豫盛荣曹家年画,天成年画,云记年画组成,大家看到的是豫盛荣曹家年画,或者天成年画。
如图所示:
 因此说,豫盛荣木版年画是朱仙镇木版年画组成部分,同时也因制作工艺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风格。
比如,很多人认为朱仙镇木版年画是白脸,不能染脸开光,这种说法的来源是从版画家刘岐赠送鲁迅先生,鲁迅曾说,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不染脂粉,很有地方特色。
其实有很多工艺在清代晚期都已失传,在早期的朱仙镇木版年画,运用的是镂版印施工艺,这些在梦溪笔谈中有详细的记载。
因此,朱仙镇豫盛荣曹家木版年画传承人曹新年努力挖掘传统工艺,恢复古老正宗的木版年画制作工艺,所制作的木版年画力求形神具备。
这里所讲的年画溯源,也是限于豫盛荣木版年画的寻根溯源,常言说不知来路,就不知去处,尽管大家都知道,很多创造都来源于劳动人民,先民在劳动中创造出了古老的传统文化,而在这些方面又多有代表人物,比如:仓颉造字,伏羲画卦,而一些行业更有具体的祖师爷,如鲁班,葛洪,黄道婆都是行业中的祖师爷,宗教哲学思想中的孔子,老子更是光照千秋。

而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朱仙镇木版年画在追根溯源上则是极其随意和笼统,起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十一个字并不能说明什么,在量化到个体上更是荒唐,竟然说是唐太宗征伐开封时秦琼敬德站在城门守卫,被一个的木匠看到,刻版印售,这个没有名称的木匠成了某木版年画的祖师爷。

我们且不说这个故事的作者是多么的荒唐,编出来的这个故事连一点历史知识都没有,怎么能说服人。

从《全唐书》,《说唐全传》这些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唐太宗李世民并未有在豫东地区打过仗,早年他为秦王时在洛阳与王世充大战,平灭王世充,从而定鼎中原,也就是在那场战役里他劝秦 琼,徐茂公,程咬金投唐。

而且隋唐英雄秦琼和咬金这些大将是不可能在城门站岗的,更何况每当战争到来,老百姓避之不及谁又可能跑到城门去给站岗军士画像。

从现存的朱仙镇豫盛荣木版年画秦琼敬德的年画中,我们不难看到的,他们穿载璞头,着靠衣扬鞭抱锏,呈跳跃舞步,似呼是在祈祷,并不是持械站立,而且面部多载有傩戏面具,柳叶眉,丹风眼是其重要的标志。

   基于这些不解和困惑,笔者走访了很多老人,从一些口口相传的故事,民歌中得到信息,在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后,笔者认为朱仙镇豫盛荣木版年画是有祖师爷的,他的起源也不是用几个字能说明,他是远古时期先民在神祇护宅思想体系下,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到隋唐时期雕版印刷以供所需,从而形成一个特殊的行业。

年画的起源较早是跟此地的特殊位置相关的,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鸣,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朱仙镇的历史可追索至上古尧帝时代,尧帝之子丹朱流放于此,可知上古时期这里已有人类的活动痕迹。

2006年笔者曾在朱仙镇西街看到一套精致的青陶灶具,小巧精美,据持陶人说是在四里岗洼地平地时挖到的,碎片很多,因为这一套比较完整所以带了回来。

而四里岗离娘娘坟不足三里,可见昔日娘娘坟的规模有多宏大。

从而也看出,这里远在上古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上古的制陶在这里也有遗存。

《山海经》中更是记载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商汤王时,西风乍起,狂刮了三天三夜,风住时一群乘飞车的仙人被大风刮到此地,商王认为是祥瑞,为留住他们命士兵砸坏飞车,并为他们修建了村庄,取名仙人庄。

仙人们无奈只得留下,传授当地村民种植,捕猎,制陶,纺织,绘画等各种技艺,十年后东南风起,仙人们以乘上修好的飞车远去。

商王得知悲伤自责不已,为了恭候仙人们再次回来,他从各地迁来了大量百姓并筑聚仙台,此地命名为聚仙镇。

这就是朱仙镇的原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战火频发,被人称为战国四君子的信陵君广交天下豪杰,由候赢介绍认识了忠义至孝的聚仙镇勇士朱亥。

后朱亥随信陵君锤镇晋脾率大军解救赵国成功,一举成名,成为天下尽知的大英雄,随后奉命使秦,秦王有意收为已用,无奈朱亥不肯保秦王。

秦王怒命军士将其关入猛虎笼中,猛虎见到朱亥惧而不动,秦王无奈只得以高官诱之。

而朱亥忠义至孝不肯从,知其不保秦国必不得回便以头撞柱,柱折而人未死,亥自掐脖子断而仙去,秦王深感其忠义至孝之心封他为朱仙。

从那以后聚仙镇便更名为朱仙镇。1955年朱仙镇东南古城村发现了启封古城遗址,确定了朱仙镇周边最晚是在春秋时期已有大型城镇建设。

'’门神源出在朱仙,孙祖画鸡保平安”这首古老的歌谣则表明年画的出现时代是战国,歌谣中的孙祖是说的孙殡。

相传,战国时期小魏国人孙滨受祖父之命前往云梦山拜鬼谷仙师学道,路过朱仙镇遇见宠涓,二人在儺神庙结为生死兄弟,并一同前往鬼谷向鬼谷先师学习兵道。

三年后宠涓学成下山得到魏王的重用,他又接孙滨同来魏国。

然而嫉妒心强的宠涓看不得孙滨比自己强而设计陷害孙滨,使其成为了一废人。

宠涓的主要目的是让孙滨为其写出孙子兵法当孙滨得知宠涓要害自己时不得已烧毁书稿,疯颠痴呆宠涓怒而发威,多次设方试验孙滨,看他是否真的痴呆。

为此他派人将孙滨抬到四里岗上的儺神庙,他们二人正是在此结拜,这儺神是上古时期的神灵,如今已是荒废,而这里又是荆棘丛生的大沙岗,毒虫遍地.

孙滨被抬到庙中,宠涓要看他j是不是敢呆在那里,孙滨被扔在庙门前,他疯疯颠颠抓起沙土就往嘴里填,口中还说好吃,爵了半响又喷的满地都是。

手中抓起沙土就往庙门上摸口中大喊,呆妖魔鬼怪那里逃,抓你们的来了,庞府的人看他依然疯狂,就对他说孙将军,这是你和武安君结拜的地方,儺神老爷作证,你们是多么好有弟兄,你好好想想。

什么武安君,那是什么东西,我是大罗神仙,能除一切妖魔哈哈哈,你们快来拜我,我是神仙,说着他爬进庙中坐在神阚里哈哈大笑。

唉这人疯的死死的,咱们走吧,一会天晚了,几个人看他不仅不知道害怕,还如此癫狂认为他真的疯了,众人走后,孙滨大哭悲悲惨惨,

也只有在这无人烟的儺神庙,他才敢放声大哭,这些天太多委屈,太难了些,更伤心的是自己一向认为最亲的兄弟宠涓竟然如此狠毒,必要置之死地而后快,如今把自己扔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破庙里,总也难免一死,想到这,他调息守神,练起功来。

再说,几个讨饭的叫化子这天从城里回来的有些晚,他们就住在离儺神庙不太远的村子里,几个人走到四里岗时突然看到一只大公鸡展翅在岗上飞,鸣声高吭,众人惊奇上得岗来走到庙门前。

看见庙门上不仅有只金鸡,还有一只大金狗,威风的站在门上,金光闪闪的。

几个人看到这些跪下说儺神老爷显灵了,快磕头,他们几个磕完头推门走进去,看到地上坐着的孙滨,一人说啊是孙将军,那年凯旋回来我看见他好威风,如今却疯了好可怜。

说着放下松明子把自己要的吃食递给孙滨,孙将军,你吃点饭吧。

孙滨看到有人来,不知对方底细,就以疯狂起来抓起饭食大把地赛进嘴里,他也确实饿了。几个人看到是孙滨在此就说怪不得呢,是孙将军在这里儺神老爷显灵保护他,孙将军可是个好人,我看咱们几个也别去蹲人家的房岩了,咱也配孙将军住这吧。

几个人从此就住了破庙里,白天留下最小的那个孩子照看孙滨,晚上讨些饭来给他吃。孙滨非常感激他们,白天大人离开后就教小叫化子跳舞,画画,他那里比比化化,指挥小孩子跳来跳去,天长日久小孩子不仅学会了跳舞,还画得一手好画,

鬼谷仙师知道孙滨蒙难就派小白猿来帮助他,小白猿到了破庙见到孙滨师兄弟抱头大哭,随后小白猿投书齐国,为了不让宠涓再加害孙滨,小白猿撒槐成林,形成了一个迷魂阵,齐国派使臣接走了孙滨,后来马陵道宠涓被孙滨设计杀死,报了大仇后退隐山林广收门徒教授六艺。

儺神庙里的几个叫化子从那以后便表演儺戏画门神从而形成了一个以跳驱儺物舞画门神的行业。

因为源出于孙滨画鸡,因此这个专门画门神送门神跳儺的行业就尊孙滨为祖师爷。成为朱仙镇这一带穷苦百姓的又一生业,由于朱仙镇之仙名在外。

加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人们苦不堪言,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因此老百姓都希望得到神的庇护,秦汉以后,神祇护宅的观念更是深入民间,门上画鸡犬已经不能满足大家的需要,又增加了诸神英雄画像,使这一行业更加兴盛起来。

这一时期我们从一些书中可以看到一些记载如如《周礼》中的记载:司公与门,就是说周王画虎与宫门以避除鬼魅,虎是百兽之王,在神话传说中更是能吃鬼的神兽因此画虎与门以辟邪,春秋战国时期,百业始举,孔子续周礼犹重祭祀,特别是一年一度的春祭,更为重要,因此《周礼》又记载了春祭天子七祀:天,地,宗,亲,师,灶,门,百姓五祀:宗,亲,师,灶,门,在朱仙镇木版年的灶王爷像上更有五祀灶为主,位居九阳尊的对联。

  秦汉时期,由于宗教信仰的统一,封建礼教的形成,儒家中的重祭祀,祈鬼神的思想主导从而形成了中国年文化的重要特点,进而形成了春节年文化的固有格式,那就是:祭祀祖先,祈祷神助,祈福迎祥,放鞭炮,吃团圆饭,同时对居住家宅的装饰上有了更大的发展。《礼记.丧服大记>注中有“君释菜,礼门神”,也就是说:每到春节,君王都要准备好上的的酒菜,恭恭敬敬地祭祀门神,在农耕文明时期,居家门户是人们生命的第一保障,在那个时代,人们没办法预知未来,只能以一种至诚之心请求神灵庇护.汉书《独断》谓门为五祈之一,由此可见,远在秦汉之际,随着佛道两教对民间生活的渗透,诸神已形成定式,民间信仰中对神祈护宅的迷信观念已经风气,单绘鸡、犬、猛虎等看守门户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于是乎门神“神荼、郁垒”应运而生,关于“神荼、郁垒”的传说很多,记载这一习最早的是《山海经》,在汉应邵著的〈风俗通义〉中也有记载:“谨按黄帝书,上古之时,东海之中度塑山上有“神荼、郁垒”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樟桃树下,简阅百鬼,无道理妄为人祸害者,神荼、郁垒以苇索执以食虎,于是,官民人等,于腊除夕,饰桃人,悬苇索,画虎于门,皆效前事冀以卫凶也。从而成为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郁垒

(最早的门神是神荼郁垒。首见于王充《论衡·订鬼》所引<山海经>:“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二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此段引文,不见今本《山海经》,不知何故。

除《山海经》记载外,汉代诸书皆有记载。如《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括地象》中即说:桃都山有颗大桃树,枝干盘曲三千里,树上有一只金鸡,太阳出来的时候就叫鸣。树下有二神,一个名叫郁,一个名叫垒,均拿着苇索,看守那些不祥之鬼,一旦捉住便杀之。

应劭《风俗通义》卷八则称荼与垒是兄弟二人,生性能够捉鬼,他们常在度朔山上的桃树下,检查百鬼,凡发现有祸害人类的就逮之喂虎。

是县老爷常常在腊冬除夕,刻一个桃人拿着苇挂在门上,并在门上画一只虎,这都是仿效古人的做法。道教吸收了这种信仰,如晋葛洪《枕中书》即将郁垒列入道教神谱,称为东方鬼帝之一,其《元始上真众仙记》中亦云:“今人正朝,作两桃人立门旁,以雄鸡毛置索中,盖遣勇也。)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豫盛荣年画博物馆
朱仙镇年画,年画里的“祖师爷”
年画——贴在墙上的春节
壬寅虎年到 年画迎新春
凤翔木版年画
河南民间艺术排行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