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为教育,自我做起!第九周周总(4.22-4.28)

行为教育,自我做起!  

第九周周总(4.22-4.28

一、    这周我要感谢的人

1、              感谢组员李焕焕引导大家进行小组讨论

这周是我们121小组第二次组员带领大家讨论,下面就关于讨论的内容和整体效果这两个方面整体的谈一下看法:

讨论内容:以百年校庆作为讨论主题展开,目的是在揭露大学校庆折射官僚化趋势……

总结,反思  本次讨论课以百年校庆为题材进行讨论,我认为目的有二:

1、自己的学校刚刚举办完校庆,大家都深有感触,可以避免讨论出现僵局的局面,有利于讨论的进行。

2、长期以来,大家都是接受的学校的“正面教育”,思想比较“纯正”。就像是咱国家的新闻联播一样:国内形势一片大好,国外局势一片狼藉的局面。殊不知很多地方已经烂到了根子里。其中在这次讨论课的过程中,引导者用了另外的一个角度,从比较“反面”的角度去看待校庆问题,让大家对事情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事物的一体两面,学校宣传其正面(一切形势大好),其中必然隐藏着负面存在(校庆官僚化的趋势)。同出,异名!

   整体效果:虽然在本次讨论课的过程中,组织者大多时候是在给大家读ppt,可能有点枯燥、无聊,但是讨论的主旨是关于百年校庆的,比较实际和生活化,大家也都比较感兴趣,也基本能够根据自己母校在校庆时的一些具体做法与表现和我们这次讨论中的内容作相关的对比。所以说对于整体效果而言,还是很不错的一次讨论课。

在最后,真心的感谢组织的为大家的付出,同时也相信组织者本人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也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希望大家以后能够再接再厉,相互勉励,共同努力,一起进步….

2、              感谢老爸给了我自我锻炼的机会

五一放假回家了,对身体和心灵的一次调整。改善一下近两个月来的生活方式,由多理论转入多实践。呵呵,说白了也就是回家体验生活去了……

  在家的几天当中,最多的也就是做事了。整天好像也比较忙,早六晚九的生活充满了我了整个假期,这也纯属正常,在意料之中。不过在以往的做事过程中,基本都是按照所谓的标准来严格执行的,但是这次在做事的过程中貌似老爸赋予了我更多的“权利”。在我做事的过程中,向往常一样征求他的建议的时候,他来了一句,“你自己看着办吧。”其实听了这句话的时候,心中顿时窃喜,终于不再受到“约束”了,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了。反而这样我把事情做得更好了,这好像也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体现了(在做事的过程中,老爸没有对我过多的约束属于无为,而最后做事的时候达到了更好的效果,这也就属于无不为了。)

同时,对于老爸“放手”让我自己做事的时候,我认为有以下两种原因:

1他自己太忙了,很多事情顾不过来了,也就“放下”了,任凭你自由发展吧!(施行“不作为”,捉襟见肘,顾全大局,小的地方就不管了,对我来说是一种意外的锻炼和帮助,是没有智慧的。)

2、我也已经老大不小了,也是应该锻炼我的时候了,很多事情可能都需要我去拿主意,做决断,而不是在一味的依靠别人而自己毫无思考力,坐享其成。(施行“无为”的方针对我来是一种智慧帮助!)

以上的两种原因,不管哪种是父亲忙也罢,施行“无为”也好。总之达到了对我锻炼的目的,我也意识到这种情况了,所以最终要感谢老爸给了我锻炼的机会!

3、              感谢身边这些镜子照清了自己

生活即道场,处处皆可修行!在生活中接触的到的每个人、每件事,如果稍加注意和留心都是可以作为自己学习和提高的工具的。

在生活中感谢那些让我难看和高兴的人,通过他们这两面镜子,能够很好的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价值所在。同时自己在面对指责和褒扬的过程中要理性的去面对,不卑不亢,以平和的心态去看待这些事情。

二、    这周我分享了什么

1、“想”和“做”的几个层次和差别

1、听与说。

听别人说了一些东西,感觉还不错,比较赞同,就向别人去分享自己认为不错的东西。

2、听与做。

   听了别人说一些东西,非常赞同,感觉对自己的影响很大并且能够很好的提升自己,并用实际的行动去践行了,也就是所谓的“知行合一”,不过这种层次只是听了别人说的好,自己比较认同,然后就去做了,至于是否是真的好,对自己有益还不能确定。也可谓是有点盲目,“轻信”别人了,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的手中。我目前应该是处于这个阶段,还在探索时期,接下来希望自己的命运是由自己掌握,努力的使自己从一个“受害者”变成一个“掌控者”,化被动为主动,明确目标,并为目标而努力前行!

 3、说与做。

   自己不但听了,并且经过一定消化、吸收,自己也能表达出来,并且自己又用实际的行动去践行了。这种层次可谓是在前两种层次上的一种升华,对事物有了一定辨别力,有了自己思考和见解,然后再去付诸行动。

4、做与说。

   实事求是,一切以现实为基础。用事实说话,自己说了,有了体悟才会去说。避免了说假话,大话和空话的嫌疑。在前的三种基础上又提高一种层次

5、做而不说。

有的人他即使做了也不说出来或只说很少,大多是用“身教”,不用“言传”。古今中外很多有智慧的人大都是这样做的,比如佛陀、老子、孔子、苏格拉底等等。这又是一种何等高的境界,避开的世事的浮躁与繁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说明一切。

反思、总结  回过头来再看看上面的第一种境界和最后一种境界对比下来,差距又是多么大???更何况还有一些人连听就没听过呢(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圣贤书”)???也更别提让他们说和做了。这也就是我们古人为什么把“博学”作为修学五个次第(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之首的部分原因吧!

2、朱云龙老师有关的一元思维的讲解

一、   思维的特点

1  问题

疑问1:很多家长都知道思维的巨大作用,但为什么却对思维教育束手无策?

答:有三个原因:

1)、我们没接受过思维的教育,本身就不懂思维。我们的家长都是一路从应试教育走过来的,我们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多时候,我们连思考都没有,何谈思维?

2)、即使家长自己懂得思维,也难以把握住。因为思维只有在面对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才可以看出来,比较难以把握。

3)、即使家长懂,自己也可以把握住,但难以教给孩子。因为思维的获得其实是靠个人去悟的。

疑问2:今日学堂的老师如何“教”给孩子们思维?

 答:老师实际上是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可以“悟”的环境,让孩子们在这个环境中形成一个“悟”的习惯,而思维就是在这个自动自发的过程中形成的。

小结:想要教会孩子思维,必须具备以下三点:

 1)、自己的思维非常清晰;

 2)、能够清楚了解孩子的思维及其盲点;

 3)、关键:在引导孩子和让孩子自己学习之间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如果完全不引导,孩子可能会随着天性走偏;引导过多孩子没有一个自己“悟”的过程则会让孩子无法成长。)

2、思维的特点(不是思维本身,仅是思维表现出的特点)

 问:思考与思维之间有什么不同?

 答:思考就是问“为什么”。

举例说明:当我们看到一句话“不以成败英雄”,我们开始问:“为什么不以成败论英雄”啊?这就是思考;如果我们看到这句话,问:“何为失败?何为英雄?这句话把这些概念放到一起有没有道理、有没有价值?”这就是思维了。

  思维的特点:

   1)、纵向剖析,环环相扣,逻辑严密。犹如火车车厢一节一节相连,要从第一节车厢走到第三节车厢,中间必须经过第二节车厢。

例子:(Ted演讲)小孩保护环境,大人破坏环境;由这两点推断出:大人要向小孩学习!

   漏洞:中间少了一步,即到底保护环境是不是对的?如果保护环境是对的,那么可以得出结论“大人要向小孩学习”,可如果保护环境是错的,结论就不成立了。(这个例子中,保护环境当然是对的,只是提醒我们在思维的过程中必须要一环扣一环。)

我们经常犯的错误就是直接从第一步跳到第三步或者直接给个结论,没有做到环环相扣!

2)、平面梳理(把每一个面都梳理清楚)。犹如一团有红橙黄绿青蓝紫的毛线,把其中的每一个颜色都挑出来摆好叫梳理清楚。

例子:张校长博文中经常拿中国差的与别人好的作比较,让很多人觉得不舒服。

梳理:中国与其它国家进行比较,有几种比法?无非四种,即自己好的和比人好的比,自己好的和别人差的比,自己差的和别人差的比,自己差的和别人好的比。

分析:这 四种比法意味着什么?好和好比、差和差比,这两种比下来都差不多,聊以自慰,没有多大价值;如果是自己的好比别人的差,必然导致自己自高自大,得不到进步;而自己的差和别人的好比呢?可以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是最有价值的比法。如果具备良好的思维,这样梳理分析后自然不会觉得校长偏激。

   3)、空间转换。事物犹如魔方,它有不同的面、不同的颜色,所以看事物要从多角度去看。

1:带孩子们出去长途徒步,老师之前没告诉他们要走多远,中间老师只是告诉他们快到了,可最后一直走了十几个小时,走到天黑。回校后,孩子们抱怨走得太累了,或者老师怎么不事先告诉他们要走那么远,还有就是觉得老师骗自己,老说快到了结果很久才到等等。

老师引导:让学生与心对话,有孩子给出不同的答案:

A、觉得挑战了自己的极限;

B、第一次走了夜路;

C、老师说快到了是想鼓励我们;

D、有可能老师没骗我们,可能从老师的角度看真的快到了。

E……

 

小结:孩子们之所以会抱怨,是因为一开始只注意到了“我们走了十几个小时,很疲惫”这个事实,而没有同时关注到AB这样的事实以及CD这样的可能性,只是从单方面去看待同一件事情,经过老师的引导后就可以从多角度看问题了!

2:电 影《大鱼》中的爸爸总是重复说这样的话:“你出生那天,老爸钓到了一条非常大的鱼......”。儿子非常不理解,认为这就是爸爸的一个谎言,直到爸爸去 世后才明白原来爸爸这样做是因为对儿子有深深的爱,想让儿子觉得自己是特别的,但由于儿子一直的不理解造成了一生的遗憾!

   学堂孩子们讨论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

A 儿子从来没有站在父亲的角度思考过这个问题,即爸爸为什么要这么做;

B、儿子对谎言的理解太片面,在儿子的观念中,谎言就是坏的,从来没思考过谎言还有没有其它的意义;

C、儿子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凡事爸爸都得顺着自己的思维模式,从来不体谅爸爸;

D ……

分析:如果电影中的儿子能从上述ABC中的任何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改变思维,就不会留下这样永久的遗憾了!

小结:这个事例提醒我们,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真的很重要。

注:以上三个特点并不是思维本身,只是思维具备的特点。思维是在这背后的东西,过程才是思维本身,但我们仍然可以借助这三个特征去提升自己的思维。

(补充一点个人想法:在平时思考的时候可以简单归纳一下,记住思考的过程中要“把一件事或一个观点梳理清楚其中的点之后从多个角度去看这些点,并在分析的过程中做到环环相扣”。)

二、  思维的运作方式

1  问题

问:思考的时候,有哪些因素在左右我们的思考过程?例如当我们看到命题“不以成败论英雄”并思考,这个过程中有哪些因素在影响着我们?

答:情绪、经历、感受、过往的观念。(情绪与感受的差别:情绪是短暂的、瞬间的;感受是长期的。)

2  思考分为两种:

1)、不觉知的思考:在自己的情绪、经历、感受和过往观念的支配下的思考。在这种状况下,以往的观念(情绪、经历和感受这三个都会导致我们形成一些固有的观念)会极大的限制我们的思考,我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想。也不知道我们心中那些观念到底对不对,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去审视过这些观念。

 例:学堂实习老师(其实还有很多人)认为张校长博文偏激,于是就指责、排斥。

2)、有觉知的思考:清晰地认识到影响思考的因素,并从中抽离出来的清醒的思考。如上面认为校长博文偏激的人,如果能够做到有觉知地去思考,就会问自己:我为什么觉得偏激?是不是他的观点与我原有的观点相抵触?那我原来的观点是什么?这个观点站得住脚吗?我认真思考过吗?校长讲的有没有道理?是不是事实?等等,经过这样有觉知的 思考,可能就不会轻易下“太偏激”这样的结论了。

3、真正教思维的方法:

   前面说过,学堂老师教思维的方法其实就是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可以“悟”的环境。其实提供的这个“悟”的环境,就是一个让孩子们摆脱上述影响因素束缚的环境。放下情绪、经历、感受及一些固有观念,放下越多,思维越清晰、越灵活、越快! 

三、  思维在教育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

1. 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原有观念的基础上,经过学习,对原因观念进行补充或质疑甚至是反驳,然后找到一个新的方向努力!

2  老师的作用:

提供一个“悟”的环境,使用思维这个工具让孩子们自动自发起来。

“悟”的环境:让学生不断地否定、质疑自己,在质疑中思考、前进,铺开一条新的大路;然后找到新的疑问,再次质疑、完善自我,再次找到一条新的大路。如此循环往前,让孩子们在不断的否定和质疑中找到新的方向,不断进步。

例:借了别人的钱到底还不好?如果还,是因为什么?

孩子们认为要还钱,原因归结起来有三方面:名、利、道德;

老师引导之后:孩子们认为还钱是出于尊重,把人当人看!

四、思维的本质

思维的本质是虚、是空,作用却是有。

我们应该好好利用思维,尤其在教育方面。

三、    这周我经验(学)到了什么

1、          经验到了父爱、母爱的不同之处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但无条件的母爱有其缺陷的一面。这种爱不仅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也根本无法赢得。如果有母爱,就有祝福;没有母爱,生活就会变得空虚-而我却没有能力去唤起这种母爱。

父爱的本质是:顺从是最大的道德,不顺从是最大的罪孽,不顺从者将会受到失去父爱的惩罚。父爱的积极一面也同样十分重要。因为父爱是有条件的,所以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这种爱。与母爱不同,父爱可以受我的控制和努力的支配。

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母亲的良知对他说:"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恶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父亲的良知却说:"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

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2、          钱多人傻的大多数人

有钱要用在最合理的地方,乱花钱只是用钱来证明自己是一个大大的傻瓜。花的越多就越傻……

四、    这周我有哪些体现的人文学社要求的身份

 在做事的过程中,尊重自己言行,按时按量的打心底的接受斌并且完成相应的任务的。

五、    这周我有哪些没有体现人文学社要求的身份

受害者模式     看到一些自己事情,明显是对方的错误的时候,自己没有明确的指出来,自己放在心里,生闷气。

六、    我的下周改进计划

1、    尊重自己的言行,做到言行合一。

2、    清心寡欲,多做自我反思和总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细节描写片段摘抄专题整理
从小缺少母爱父爱的孩子、长大后心态 思维 性格各方面会变的怎样、
最幸福的孩子:父爱不缺席,母爱不泛滥
五种妈妈伤害孩子最深
孩子成长过程 父亲比母亲影响大
别把孩子完全交给母亲,脱离父爱的孩子,注定不会太优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