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湖南浏阳菊花石
简介
  
菊花石
生产于湖南浏阳,是湖南最具特色的稀有珍贵石料,因花型酷似菊花而得名.用它雕的工艺品,清乾隆时就为贡品,在1951年获巴拿马博览会金奖,现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南厅、钓鱼台国宾馆、中南海紫光阁、中国工艺美术馆、湖南省工艺美术馆等都有收藏和展陈。也是伟人毛泽东、革命烈士谭嗣同等喜爱之物,他们都用过的菊花石砚台现陈列在韶山滴水洞和谭嗣同纪念馆。1999年,湖南省人民政府赠送澳门特区政府成立的礼品——大型菊花石雕《龙球》更是深受中央领导和澳门同胞的喜爱。菊花石,俗称石菊花,在县东永和镇侧。大溪水过永和市,中流石亘如洲,无甚草卉,一望如旋窝堆积,凸凹万状,如缕如封,色苍然可爱,有纹而晶莹,作菊石状,跗萼宛然,其中含莲半吐,殊有趣,每秋高水落,益玲珑可喜。——《浏阳县志》
     读着这般古雅精致的文字,永和在我们眼前也变得如此陶然有趣。浏阳菊花石原产地就在这里。半边街,街道窄得容不下一辆小车通过,却承载着永和人太多古老的记忆。老街的背后,天蓝草碧,大溪河静静流淌,“中流石亘如洲”,那是尘封的历史,历经几百年的开采,原石早已深埋于地底,不等到枯水季节筑堤抽水,河石就不会轻易示人了。永和人早已开辟了新的“根据地”。越过那一片田野,就在那山脚路边,一块块半吨重的大青石在草垫的掩盖下,悄无声息得差点让我们与一场菊花的盛筵擦肩而过。掀开草垫,拂去泥尘,青灰色的大青石上,朵朵晶莹洁白、瓣形清晰的石菊花镶嵌其中,尽管见多了一件件已成为工艺品的菊花石雕,却仍然要为眼前的画面所震撼,神奇,太神奇了!所有若隐若现的心中的疑惑顷刻间烟消云散,就像100年前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的评委们,一个个围着那梅兰竹菊横屏,摸的摸,敲的敲,最后扶正惊讶得差点跌落的眼镜证实:没错,假不了!如今画面重现,顾不得骄阳与尘土,我们就围着那看似平淡无奇的大青石,为摩挲到一朵又一朵石菊花而欢欣鼓舞。 
     如今,采石基地由河底转移到了山上,永和人豪迈地把手势从山脚划向大溪河:“这间隔的一大片田野,底下都埋着菊花石呢。”
     另一个把对故乡浏阳的思念之情也寄托在菊花石上的是近代思想家谭嗣同,他收藏了几方菊花石砚,自谓“菊花石之影”,因常年在异地为官,在一方石砚上他曾刻下诗作:“我思故园,西风振壑。花气微醒,秋心零落。郭索郭索,墨声如昨。”石香、花香、墨香的交融,丝丝缕缕,总易于唤起人们内心最诗意的想象。菊花石的问世,自然离不开文人雅士的案头。相传大约在200多年前,永和镇乡民从大溪河底取石垒坝,发现嵌有朵朵天然“菊花”的石块,秀才欧阳锡藩取回家中玩赏,利用自己的雕刻技艺琢成一个砚池,果然石质细嫩,磨出来的墨汁也非常细腻,磨砚上所存墨汁可久保不干。石砚一经问世,索求者络绎不绝,欧阳秀才索性联合一从事木雕的艺人程维达开设菊花石雕作坊,批量生产菊花石砚。
     欧阳秀才的作坊已无迹可寻,可整个永和镇,一家一户家庭式的菊花石作坊却随处可见,每个作坊的主人都是当地有名的雕刻技师,雇着少则三五人,多则数十人的工匠,而他们自己主要的工作不再是制作而是设计和营销了。镇上现有菊花石雕刻从业人员1000余人,中级以上雕刻技师215余人,年产值600多万元。最近浏阳市政府在市区建起了菊花石一条街,不少经营户搬迁了过去,我已无法领略最初建在这个镇上的中国菊花玉石一条街的辉煌。不过当街口的第一家规模就不小——杨氏菊艺轩,石雕艺人杨楚锡家的门面。
     有哪个地方能坚守200多年的菊花石雕琢?有哪个地方能让石雕艺人成为当地最受人推崇的职业?也许菊花石不是永和的专利,但它的得意之作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礼赠给回归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出现在国际地质大会与会专家的纪念品中,它是“中国菊花石艺术之乡”。2003年,永和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菊花石雕刻)的称号。

主要成分

  质地坚硬,呈青灰色,内有自然形成的白色菊花形结晶体,非常自然美观,千姿百态,各不相同,极像自然界中的菊花。菊花石由花蕊和花瓣两部分组成,花蕊是晶粒状矿物集合体,花瓣为长短不等柱状矿物集合体,以花蕊为中心向三度空间做放射状排列,形态万千,慰为奇观。
  经化验证明:菊花石不含放射性元素,因此菊花石对人体无害。有益元素如Fe、Zn及Ca、Se含量较高,是玩石赏石爱好者的理想藏品。

菊花石工艺品

  

  菊花石是湖南省浏阳市的独特手工艺品,用生成于2.7-2.75亿年前的菊花石雕琢而成。菊花石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湖南、广西、江苏、贵州等地的二叠系栖霞期地层。其中以湖南浏阳菊花石最为有名。此石像菊花一样,花芯有单芯、双芯、三芯和无芯,有类似竹叶菊、绣球龙葵菊、蒲叶菊和金钱菊花型等。雕琢艺人利用菊花石这些特点,精工雕琢,理出花瓣,添枝加叶,浮雕成丛丛菊花。近年来,突破平面造型,发展到立体多层花卉,并使人物进入这一独特的工艺品,如雕琢成“黄巢咏菊”、“天女散花”等人物神话故事作品。浏阳菊花石雕技艺精湛,构思巧妙,曾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奖牌。 据科学家考证,早在两亿多年前,湖南浏阳的东乡一带是浅海,几经沧桑,自然界慢慢形成了由白色方解石组成的菊花瓣状的石菊花。由于日月的磨砺,石菊花便显得形态各异,绚丽多姿。菊花石是地质中的一种天然“花卉”。菊花石是由天青石或方解石矿物组成花瓣,花瓣中心由近似圆形的燧石构成花蕊,活似怒放盛开的菊花,故名“菊花石”。我国最早发现的菊花石产地是浏阳大溪河底岩石层中。据《浏阳县志》记载,约在清乾隆年间,浏阳永和镇的欧锡藩偶然发现了菊花石,并取石雕砚,一时传为奇物。菊花石质地细腻,花态逼真,白色晶莹的菊花,陪衬黑色基质岩石的底色,黑白分明,古色古香,充分展现了自然造化的神奇。再若以精工雕琢成工艺品,更是锦上添花,精美绝伦。 天然菊花石,又名"石菊花",产于湖南浏阳大溪河底岩石层中。其"花"蕴育于二亿多年前,因地质运动而自然形成于岩石中。亦可称"取日月之精华,吸天地之灵气"。其花型酷似异彩纷层的秋菊,花呈乳白色,且纹理清晰、界线分明、神态逼真、玉洁晶莹、蔚为奇观。此未经雕琢之永和菊花石坯,再经千百年来世代遗传的石雕艺人巧夺天工、随形遐想、着意于心。一幅幅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艺术珍品,或束之高阁,或散佚民间…… 菊花石据传发掘于清、乾隆年间。相传当地乡民取石垒坝,惊诧发现石中含有"菊花",乡中石匠,如琢如磨雕刻,遂使奇石成为贡品,被历代朝廷、官员、富商作为收藏、馈赠的佳品。据《浏阳县志》史载。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我国工艺大师戴清升之绝创:"映雪"花瓶、"梅、兰、竹、菊"屏风参展,令世人瞠目,拍案惊奇"石头能开花"。一举荣获"稀世珍品金奖",至今保存在联合国博物馆。1959年,新中国成立不久,浏阳人民将一尊巨型立体雕件"石菊森山"呈献北京人民大会堂,供各族人民观赏。 1997-1999年,举国欢腾,喜庆香港、澳门回归,浏阳人民特意创意了二件具有纪念意义的菊花石雕,分别献给了香港、澳门特区政府。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往今来,形质兼美的菊花素与名人有缘。唐·元稹《菊花》咏:"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流芳千古,被后人奉为圭臬。陶令始成爱菊的象征,他以菊的清雅、高洁自喻,不为五斗米折腰。南宋陆游"收菊作枕"。清·蒲松龄亦是爱菊之君,他自称:"我昔爱菊成菊癖,佳种不惮求千里"。人称民国时期张恨水之作品,常得菊花之灵气,有诗咏:"飘逸尚留高士志,幽闲不作媚人装"。唐·黄巢更是托菊言志:"《题菊花》"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扬州"三菊",皆为画菊痴迷,吴砚耕画菊300多种,数年"沉溺"盛栽名菊之瘦西湖,暮鼓晨钟,与菊为邻,为友、为师。及至毛泽东将其中南海丰泽园居室书房命名"菊香书屋"毛泽东之《 桑子·重阳》一词中"战地黄花分外香",更是成为泳菊的名句。当代书、画家启功诗咏:"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文渊阁菊石雕艺,愿将此中华菊雕文化继承下来,愿将此菊花抗寒傲霜,挺拔不群,把个深秋点缀得"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精品,贡于您的庭院、馆所、大堂、居室、大厅、案前…… 文渊阁人步明于谦《石灰呤》原韵取其意,作《石菊咏》: 鬼斧神工出自然,千雕万刻视待闲, 粉身碎骨皆不怕,留得高洁在人间。
  山缘石而奇,水缘石而清, 人缘石而雅,石缘菊而珍。

[菊花石传说

  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天上的神沪溪和仙女宣恩爱恋人间,在浏阳河洒落菊花,落在河面的菊花沉积河底,久而久之变成了今天的菊花石。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倾心相爱的恋人石坚和菊花相知相爱,不离不弃,至死都不愿分开,最后他们双双化成了今天的菊花石。
  这只是一些美丽的传说而已,据考古发现,大约在二亿年前,菊花石的故乡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球变迁,湖南的浏阳进入了海退期,在地表低洼的地方积存的海水不断蒸发,当海水中的硫酸锶盐的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便形成了晶体,并逐渐依附在燧石核心周围,同时随水中的泥质沉积下来,散布在泥灰岩层中,经过两亿年的演变,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菊花石。

菊花石作品

  菊花石雕——龙球
  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成立,湖南省人民政府向澳门特别行政区赠送礼品大型菊花石雕《龙球》,这是省工艺美术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袁耀初等五位专业技术人员花一年的工夫精心雕刻而成的。石雕的整体由内球、外球和座架三部分组成。龙球采用极其稀罕珍贵、湖南特有的菊花石做为原料。总高度99.12厘米,寓意澳门澳门99年12月回归祖国,内球为“二龙戏珠”,用深浮雕手法饰以两条龙纹。外球为“五龙腾飞”用镂空工艺雕刻出五条形态各异的腾空飞跃之龙,象征祖国蒸蒸日上,繁荣昌盛。座架为“二龙捧球”,用高级红木饰以两条巨龙,寓意中华民族胸怀全球,放眼世界。作品整体形成九龙合一,再加上九朵晶莹剔透的天然菊花石参差其中,象征九九归一。澳门回归,喜迎新世纪的到来。湖南有“芙蓉国”的美称,《龙球》的底托为三层盛开的芙蓉花,基座四周为波浪图形,寓意三湘四水的湖南人民对澳门同胞的深情厚意。作品以中华民族的图腾——龙为基调,凸现民族精神,整体上圆下方,符合中华民族天圆地方的理念。《龙球》球中套球。旋转自如,充满动感。无论从工艺、造型还是整体效果,都是菊花石雕刻史上的里程碑。
  国内研究菊花石成因的专家为中国地质大学 颜佳新教授

如何辨别菊花石的真假

  一 、由于出自天然裸露环境下的完整菊花石已经绝迹,一些人便利用人们崇尚自然的心理,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将真正的菊花石加以改变,或改变花色或改变花形,不一而足。当然菊花石也和菊花一样有多种颜色,但一般来说,用化学方法改变过的易碎易损。
  二、 使用一些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将材质疏松的石材加固,但一般只加固了表面,这样就用低劣的材料冒充了上等材料。
  三、 利用人们仰慕菊花石而又不懂菊花石的心理,用其它的石花哄骗顾客。一般来说,其它的石花形状不像菊花,花瓣倒是更像树叶,人工痕迹较强,从背面也看不出花瓣的延伸部分。甚至有的石花全部都是人工雕琢而成的。
  四 、有的石材或者菊花本身有缺陷,就用漆或其它的颜料加以涂抹,掩盖其缺陷。一般使用的是黑色颜料或黑色漆、灰色颜料或灰色漆,然后再加清漆。顾客可以根据其色泽是否自然天真加以判别。
  五 将真正的菊花石嫁接在其它石材上或者嫁接在同质石材上。这种情况,仔细观察一下就可辨别。虽然形成菊花石的基材可能有多种,但两种或多种基材相邻线肯定不会整齐划一,也不会中间另有胶质。
  六、 菊花石的花心是菊花石的灵魂。菊花石上的菊花如没有花心或者花心是另外加上去的,其艺术性和价值都会大打折扣,因而,无心或另加上去心的菊花石就只能算二等品了。无心,一眼即可看出,虽然有的无心菊花仍然非常漂亮,但还是算有缺陷。另外加上去的心,其材质一般是会和花瓣大不一样的,颜色也会有显著的差异,其形状也不太自然,仔细看也可辨别出来。
  总之,真正的菊花石中心一般应有一个和花瓣基本同色的晶石,花瓣从中心晶石向四面八方呈放射状分布,所以,如石材不厚,从背面也应该可以看出花瓣的延伸部分,从理论上说,如石材为圆体,则从任意方面打磨,都应该可以显现出一朵完整的菊花。上等的菊花石基材必须紧密、坚硬,菊花必须完整无缺、清晰动人,整个菊花石应该色泽自然,以尽量少的人工介入为好。
  ——《如何辨别菊花石的真假》来源菊艺斋石友文章

京西菊花石

  京西菊花石,产于北京西山红山口菊花石沟及周口店等地。该石基底为黑色炭质板岩,花瓣由束状、放射状灰白色红柱石矿物组成;花形较小,质地灰黑,松疏,花瓣为紧密放射状;呈灰白色、褐色或浅红色;玻璃光泽,硬度6.5~7.5,风化后稍低,比重3.16~3.20。
  京西菊花石是红柱石菊花石,存在于红柱石岩中。红柱石(A12SiO5)是变质岩,产于石炭——二迭系炭质页岩与侵入岩体的接触带上,在地质学中属接触变质成因而非沉积成因,主要为富铝岩石(如页岩、高岭土等)分解再结晶而成,单晶体呈柱状,横切面近于正方形,集合体呈放射状。西山地区所产的红柱石质地很好,且红柱石的柱状集合体还常呈放射状形如菊花的花纹,奇特别致。

徐州菊花石

  徐洲菊花石,产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该石属螺旋菊花石,质地细致,纹理清晰,石色紫红或青灰,石中菊花状图案呈圆形,花纹亦有左旋和右旋之分,有的菊花花瓣的管匙从石的边缘反卷上来,宛如浪花。

陕西菊花石

  陕西菊花石,产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巴山区毛坝河、关口坝、照壁山一带。是1977年发现的陕西新石种,分布于二叠纪栖霞组地层中。该菊花石属天青石型,在深灰或黑灰色的基岩中呈渗透放射状蕴含着天青石或方解石结晶,花形轮廓完整。菊花的花蕊明显,以微晶或玉髓石英为主,含少量天青石,粒度较细;花瓣以天青石为主,多由50瓣左右组成,晶粒粗大,宽2.5~4mm,长度>10cm;花形多为圆球形和蝴蝶形,花朵直径大,粗犷豪放;花色呈浅灰或浅灰带褐色,有古朴感,与基质对比度不强,总体形态则比较耐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奇石丨湖北——菊花石:解析
观赏石专题7:北京地区奇石—京西菊花石_1
菊花石雕刻
菊花石雕
中国菊花石
中国砚文化:第三篇地方名砚3.6.湘砚.3-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