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沙县文史资料第十六辑一沙县之最(三)


[自然]


    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区——高砂青州之间,平均气温19.6℃。


    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湖源山区,年平均气温15.6℃.


    日照最长的年份——1963年,日照时数达2312小时(历年平均为1866小时)。


    日照最长的月份——7月,日照时数平均272小时,最多327小时(1957年)。


    日照最短的月份——2月,日照时数仅32.2小时,为最少(1959年)。


    最大的半岛——仙舟半岛(瀛洲半岛)位于东溪与沙溪交汇处,长逾二里,今为贮木场,唐时有千户人家,称崇安镇。


    最大的岛——中洲岛,今称太阳岛,长约600米,位于大洲溪河中,旧时树木成荫,民国时期被军人监狱犯人砍伐殆尽。今因挖泥船在此取沙,支离破碎,不成岛形。


    与邻县接壤最长的县界线——沙县与南平接壤58公里,占全县县界360公里的1/6,为最长的县界线。


    与邻县接壤最短的县界线——沙县与大田相接仅15公里,占县界线的1/24。


    与邻县接壤最多的乡镇——夏茂镇,与顺昌、将乐、明溪三县接壤。


    水系最发达的河流——茂溪(东溪上游)。汇聚银溪、义溪、合溪、后溪、荔溪、龙峰溪等十几条小溪。


    最险恶的河滩——高砂上的称钩滩,滩急又弯,似称钩状,行船到此常遇难。


    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村——夏茂大布村,流失3730亩,占全村土地面积的39%。


    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乡——南阳乡,流失15000亩,占农林地总面积15%。


    最大的滑坡——1984年6月,大洛前村山体滑坡长150米,宽60米,下滑深5—10米。土方约5-6万立方米,冲毁农田200亩,房屋9座,16人死亡,经济损失达40多万元。


    最早的冰雹记载——明万历四年(1576年)六月,风、雨、雹交加。


    最大降雪记载——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大雪连降三日,积雪尺余。


    第一次酸雨测报——1985年5月,县环境监测站在新区设立酸雨测报点,测得5-12月中,出现4次酸雨,即PH为5.10,5.52,5.38,5.07。


    最早的蝗虫灾害的记载——唐开成五年(840)夏,蝗虫灾害严重。


    解放后的第一次地震——1997年5月31日下午2时59分,沙县发生轻微地震,震源在永安小陶,为5.2级。


    最早的日蚀记载——1896年,光绪廿四年正月初一日日食。


    最高的村庄——大洛的白水祭,海拔1300米,是全市海拔最高的村庄。


    最小的村庄——琅口镇萧墩,盘龙岭村。全村仅住两家官姓人家。


    首次出现冬天里的春天——1997年冬,天气反常,在11月至12月期间,天气暖和,多次出现10-20度气温,还出现降冰雹现象。


[林业]


    最早在国营伐木场——1955年11月成立西霞伐木场是沙县最早的国营伐木场。


    最早使用油锯——1958年,伐木场最早使用苏联友谊牌油锯。

 

    沙县木材首次上北京——1977年,为建立毛主席纪念堂,我县运送30多立方米香樟与楠木上北京。


    唯一的自然保护区——罗卜岩自然保护区,1981年建立,以保护楠木为主,总面积5千亩,其中楠木占千亩。


    最早的禁止砍伐碑——明万历二十七年(1659)为保护凤凰山林县署明令禁止上山砍伐树林,立有禁碑置于山麓下。


    最早的林业公路——虎跳到南坑仔林业公路,1959年动工,是第一条林业公路。


    最早的柑桔保鲜——1982年吴健宏对雪柑、芦柑、蜜桔进行保鲜试验成功,可保鲜至次年5月。


    最早从外地引进的蜜柚——1922年,高砂镇从广东和平县引进四百株蜜柚,96年结硕果,每颗5.6斤重。


    产梨最多的乡——大洛乡,1998年产梨49万公斤,是产梨最多的年头。


    最大的板栗基地——1996年富口引进韩国板栗,计300亩。


    唯一的龙眼树——琅口镇镇头村阿郑家有一株全县唯一的龙眼树。


    唯一的红牡丹——郑湖乡岭头村,有株百年历史的红牡丹。


[农业]


    最早的全民制农场——县综合农场,1958年始创于桂口,称桂口农场,后迁至车头改名车头农场,74年改名综合农场。拥有

 

    4500亩土地,设三分场,除产粮外还有茶叶、柑桔、咸鱼,年创总值176万元,利税8.6万元,现有职工110多人,职工纯收入3000元。


    最早的农业科研成果——1959年县良种场吴有水从“野拷蹄”品种的变异单株中选育而成的晚稻品种名“有水晚稻”,被南平专区评为晚稻良种,是最早的科研成果。之后到1988年共完成科研项目140余项,分别获国家、省、市级成果奖,包括农业、林业、养殖业、工业各部门科研项目。


    最早的灌溉渠——起源于虬江墩头的水南渠道,1956年7月建成,长7.5公里,灌溉面积达2550亩。


    第一个农民自购拖拉机——西郊农民林少康,于1979年自购手持拖拉机一台,经营农田作业。


    最早引进包菜——1943年牧师程力臣从香港引进包菜种,由赤朱农民试种成功,生长期为120天,大者十来斤。


    最早引进花瓶菜——1966年蔬菜大队由上海引进花瓶菜,试种成功。


    最早的菜花——民国廿四年(1935年)东门乐声字由永泰引进菜花,试种成功。


    最早的马铃薯——1943年县粮食增产指导团引进马铃薯,是最早的马铃薯。


    最早引进甘薯良种——1956年,由仙游引进胜利百号甘薯良种。


    最早引进茉莉花——1959年,由县农科所从福州引进,在茅坪种植。面积3.2亩。


    最早引进魔芋——1966年湖源乡从日本引入魔芋。


    茉莉花产量最高纪录——1988年全县种植2348亩,产量690吨,为最高纪录。


    油茶籽产量最高纪录——1998年,年产达2174吨。


    油桐产量最高纪录——1998年,年产达769吨。


    松脂产量最高纪录——1997年,年产达2176吨。


    笋干产量最高纪录——1995年,年产达3403吨。


    香菇产量最高纪录——1998年,年产达1103吨。


    袋装香菇最多处——高砂上坪大竹村,有34万代,年产达170吨。


    板栗最多处——高砂镇,1998年产70吨。


    柿子最多的乡——郑湖乡,1987年由广西恭城引进,面积5510亩,1998年达1336吨。


    最早实行农村生产责任制——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县农村开始推行生产责任制,1982年全面落实家庭联产承包制。


    农业基本建设的最大浪费——1997年,水南开山造田工程,运用了数百万元资金和数十万个劳动力,推平了18个山头,结果由于土质差,灌溉难,不能作为耕地,造成很大浪费。


    第一座百万立方米的水库——1959年,兴建洞天岩水库,后因资金不足暂停。1963年又上马,1964年竣工。


    最早的鳖鱼基地——国营综合农场,1975年建起鳖鱼基地,最多时达万只。


    最大的养鳗场——西霞养鳗场,年饲养能力110万尾。


    最早的鳗鱼养殖场——福昌鳗鱼养殖场,1993年建场。


    最早养鹌鹑——1983年私人引进鹌鹑,年3~5千只。


    最早的梅花鹿——1972年从东北引进19头梅花鹿,在宝山药场饲养。


    最早的山鸡饲养场——垄东朱长来1996年从北京动物院引进美国七彩山鸡500只。


    最大的淡水养殖基地——青州镇淹没区,有3000亩淡水养殖地,是全县最大的养殖基地。


    第一个万亩吨粮镇——夏茂镇于1997年实现万亩吨粮田。


    最大的农业示范园——夏茂于1996年建立农业万亩示范园,1998年扩大示范项目,有推广早杂新品种、垄畦栽、旱育秧、优化施肥、病虫综防,根外追肥、黄瓜营养代育亩、红芽芋育苗移栽等。


    最大的种猪场——麻公岭闽富种猪有限公司,1998年3月筹建,总投资1083万元,有猪舍16幢,从美国、加拿大、英国引进种猪700头,实行种猪高床订定位工厂化生产,粪便处理沼气化,每年可为省内外提供良种猪3000头,出栏肉猪1300头,年可实现产值1650万元,利润250万元。


    最大的茶园——西郊顺丰茶园,有250亩。


    第一个购买汽车营运的农民——凤岗镇大洲农民姜建生,于1979年购置汽车营运,成为首例个体汽车运输专业户。


    最大的烟叶基地——南阳乡,1999年种植烟叶2千亩,为全县最大的烟叶基地。


    第一个草莓基地——富口郭墩农民陈祖荣于1997年种植草莓30亩,1998年又种了20亩,每亩产草莓2000多斤,收入10余万元。


[商业]


    最早的市街——瀛州(仙州)县治未建之前,此处为最大的居民点,称崇安镇,唐中和四年(884年)县治从古县迁来,城区建设以此为开端,五代(907~979)时号称千家街市。


    最早的市场——城西农贸市场,建于1984年,占地面积5150平方米,摊位450个。


    最大的市场——金沙市场。1996年建成,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0平方米,近千个摊位。


    最早的当铺——宣统年间恒源当铺(在当铺巷,即西门桥头右侧)是最早的当铺。


    最早的澡堂——抗战时期,福州时期,福州人在西山巷开西山澡堂,设备简陋,仅用木盆为浴盆,供男性用。


    最早的大众浴池——1960年,第二招待所设有男浴一口,1988年增为两口。


    最多的行业——饮食业。城区饮食店逾千家,连外县沙县小吃店合计在内,逾四千家,从业人员1.2万人,创收1亿多元。


    最多沙县小吃的县市——福州市,有沙县小吃1100多家。


    出外谋生最多的乡镇——夏茂镇,有八千多人出外谋生,以饮食业为主,多往福州、厦门,也有到外省如北京、上海、深圳、长沙,甚至远到乌鲁木齐。


    编织草袋最多的乡——南阳乡。拥有三千多妇女编织草袋,每年为三明农药厂提供700多万个草袋,为乡里创收72万元。


    最著名的麦芽糖村——南霞泮岭步云山自然村,家家户户制作麦芽糖,所产麦芽糖远销三明、大田、尤溪、南平特半,每家收入几千元。


    最著名的板鸭之乡——郑湖乡。全乡年可加工板鸭51万只,产值1000万元,创利润200多万元,乡农民增收160万元。


    首次烹调大赛获奖——1993年沙县豆腐丸参加苏州全国烹调大赛银奖。


    最早的板鸭业——沙阳板鸭公司,创于1992年,年产30万头。


    笋干出口最多的一年——1937年出口1050吨。


    香菇出口最多的一年——1937年出口50吨。


    烟叶出口最多的一年——1936年770吨。


    毛边纸出口最多的一年——1937年800吨。


    松香出口最多的一年——1987年5506吨。


    蚊香出口最多的一年——1988年4382箱。


    松节油出口最多的一年——1982年298吨。


    山茶籽油出口最高纪录——1987年34.8吨。


    茉莉花茶出口最高纪录——1983年125吨。


    木筷出口最高纪录——1982年17800箱。


    最早的电脑储蓄——1992年工商行府东储蓄所首选使用电脑储蓄。


    最早的全市联网储蓄——1995年邮电储蓄全市联网,县内各储蓄所通存通兑。


    首台自动取款机——1996年11月工商行首先使用自动取款机。


    第一台自动扶梯——1996年12月百货商店装有自动扶梯,是第一台扶梯。


    最大的竹制品集团公司——青竹集团公司,成立于1994年4月,103家成员企业,1998年年产竹凉席115万床,座垫、枕席100万块,创产值1.38亿元。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为我县最大有竹制品集团公司。


    最大的税收——工商税收。占全县财政收入的78.7%,是县最大的税收。


    最早的计划管理机构——1954年县人民政府财经委员会设置计划统计科,是县最早的专职计划管理职能部门。


    最早的年度生产计划——1954年县计划部门编制出《1955年农业、林业、工业生产计划》,是最早的年度生产计划。


    物价最高涨时期——1948~1949年,通货膨胀,物价一日三涨,上涨幅度高达2亿倍,米1斤3500万元,茶油一斤2亿元。


    最早的储蓄所——人民银行府西储蓄所,1956年8月设立。

最早的地方银行——沙县银行。于1948年设立,由政府、商会、乡镇集资认股。


[工交]


    最早的石拱桥——西来桥。位于西郊,长12米,建于宋嘉泰元年(1201),为最早的石拱桥。


    最大的船——水上酒家,宽9.2米,长25米,底层为餐厅,上层为舞厅,是最大的船。


    最早的砂石船——1980年县航运公司将木船配上柴油机改装成砂石船,现沙溪上已有十来艘砂石船。


    第一条自筹资金的公路——沙桂路(城关~桂口),全长26.2公里,是地方自筹资金修建的第一条公路,1960年修通。


    第一个民办水电站——1996年,际口村民集资580万元兴建际口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200瓦。


    最早的水利工程——南霞乡龙泉村的水尾坝,建于明正统年间,有500年历史,是最早的水利工程。


    首次工业产值超农业产值——1980年,沙县工业产值首次超过农业产值,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1%,现升为84%。


    首批省工业卫星镇——1993年青州镇获得全省首批工业卫星镇,全镇拥有一百多家企业。


    最早的手工造纸厂——乾隆五十三年(1788)长汀人黄泰妹在夏茂镇高际头创建纸厂,生产广联纸。


    最早的乡区机械造纸厂——1977年,夏茂溪口村建机械造纸厂,1979年试产,生产黄板纸。


    首家木筷厂——1980年,沙县木筷厂建厂,年产木筷1万箱,1982年高达1.7万箱,多运往日本。


    最早的竹凉席厂——1989年涌溪薛木兴办起了首家竹凉席厂,是最早的竹凉席厂,不久全村办起20多家竹凉席厂,以后扩展到全青州镇,办起了63个厂家。1994年联合组建青竹集团,成员企业103家,有力地开拓市场,产品远销东南亚。


    最早的清水笋罐头厂——1977年沙县水果制品厂出口清水笋罐头,年产96万公斤,外销日本、东南亚。


    首家布鞋厂——沙县布鞋厂,厂址在新区,1977年建。年产布鞋5万双,后改注塑布鞋,获省优秀奖,1988年,创150万双高产。


    最早的大理石厂——东山大理石厂,建于1991年,为最早的大理石厂,现洋坊、西门等处也建起大理石厂。


    第一家来料加工企业——凤岗镇针织制衣厂,1998年12月香港闽虬行何芒楚与凤岗镇合作开办的县第一个来料加工企业。


    最早的中外合资企业——1985年9月创建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植绒厂有限公司,由县经济协作总公司、三明贸易公司与香港百孚贸易有限公司合资创建,年产植绒布90万米。


    最早实现各乡电话自动化的县——1994年是全三是明市中,沙县首先实现各乡镇电话自动化的县。


    最早实现电话国际直拨——1987年,我县安装了光纤通讯系统,使我县成为全三明市第一个电话国际直拨的县。


    最早使用电话磁卡——1993年,沙县宾馆安装了磁卡电话。


    最早的烘干机——1975年县机电修造厂从黑龙江引进丰收-75型塔式谷物干燥机投入生产,至1978年全县有34台烘干机。


    最早的电动脱谷机——1959年南平公署农业局分配给红旗公社茅坪大队两台电动脱谷机,到1995年,全县拥有285台脱谷机。


    第一台水泥搅拌机——1969年建筑社购进第一台水泥搅拌机。

第一台井式提升机——1973年建筑社购进第一台井式提升机。


    最早的建筑业——1958年成立地方国营沙县建筑公司,有干部职工356人,设有行政、生产、财务、劳工、技术等科室,是最早的建筑行业。


    最早的电话千户镇——1996年,青州镇村村通程控电话,是全县第一个电话千户镇。


    规模最大的家私公司——国安家私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地址在水东工业园,已建成6座厂房,全部完工后,年可生产2万套件高档硕木家具,产值七千万,税利六百万元。


    最大的化工厂——1996年,罗增寿厂长将原电木粉厂扩建为宏光化工厂,年产电木粉3000吨注塑电木粉1000吨,彩色电木粉1000吨,产值2500万元,省内排名第一。


    第一条防洪堤——城区防洪堤。1997年1月完成设计,3月开工,护岸堤总长6.3公里,投资4198万元,目前已完成4.16公里,1999年计划续建2公里,力争年底完成。


[文教]


    最早建立少先队——城一小学于1950年11月建立全县第一支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


    最早建团——城关一街(今城西),于1950年3月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5年改名共青团。


    最早的集邮协会——1985年2月24日县城成立第一个集邮协会。


    最早的电影——三十年代师古巷私人开设的放映厅,首次放映无声黑白电话,有西游记等神话片,人称影戏。


    最早的影剧院——沙县影剧院,于1975年建成,建筑面积2968平方米,座位1400位


    第一所村级电影院——1981年镇头公社曹元大队建成电影院,是我县第一所村级电影院。


    第一所镇级电影院——1982年高砂公社建成电影院,是我县第一座乡镇电影院。


    第一次用方言配备的电影——1964年为了山区民众能看懂电影,用沙县方言进行配音,放映黑白故事片“槐树庄”,群众称沙县话电影。


    最早的电视转播台——1977年锣钹顶电视转播台,是我县最早的转播台。1986年水南凤凤凰山电视转播台建成,1988年止,全县有转播台、差转台95座。


    最早的录像——1984年10月,沙县广播站首先开展电视录像播放,后来全县发展到63处。


    最早的集体婚礼——1940年军管区主办首届集体婚礼,在中山堂举行,计6对伉俪,林鸿经夫妇也参加。


    解放后首次集体婚礼——1982年县妇联、青年团主办集体婚礼,计12对伉俪参加,其中有沙一中教师刘桢祥夫妇。


    第一部镇志——凤岗镇志,于1993年出书,是县内第一部镇志。


    电视大学在沙县开办的第一个班——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班。1980年8月开办,1984年9月有40名学员毕业。


    县首次颁发教师荣誉证书——1985年9月10日在第一个教师节县政府首次向357名从教20年以上教师颁发《荣誉证书》。


    第一个小吃文化节——1997年12月8日,我县在府前广场举办第一个小吃文化节,中央首长张延发、省各部门领导、三明市领导及知名人士参加,十个小方阵先后在广场表演了带有小吃意义的舞蹈节目。


    第一个编写《果树栽培技术》的人——夏茂花柰场长林柳姬经过多年努力和实践,编写了《花柰栽培技术》一书,是编写果树栽培书籍的第一人。


    最年轻的举人——邓德潜(景韶)光绪廿八年(1902)中举人,时十四岁,是年轻的举人,十八岁为桂平县县丞。


    作诗最多的诗人——陈经铭。一生赋诗五千余首,是作诗最多的诗人,经铭《茶峰诗选》刊出代表作800余首。


    最早的小学毕业会考——1930年,全县小学毕业生举行首次毕业会考。


    首次出现高中——沙县初级中学于1956年增设高中部,改名为沙县中学,是沙县第一所完全中学,1958年始称沙县第一中学。


    最早开设的计算机公司——1994年创办沙县启明电脑有限公司,1999年改名阳光计算机咨询公司,至1999年止,培训干部、社会学员、在校学生千余名,是最早的计算机公司。


[体育]


    最大的室内运动场——沙县体育场。1993年5月建成,可作篮球、排球比赛,三面看台可容千余观众。


    第一家室内游泳馆——沙县第一座游泳馆于1999年5月建成,馆址在沙阳乐园对面,内设训练台、电教室、更衣室、冲洗室、茶座等设施,是少年体校游泳训练基地。


    最早的少年体校——1959年,设立沙县少年体育业余学校。


    最早实行劳卫制的学校——沙县县中于1952年实行“劳动卫国”制体育锻炼标准。


    第一次闽北运动会——1939年1月8日至10日,首届闽北体育竞赛会在沙县举行,省福高获锦标最多,1941年举行二届,沙县获男子团体总分第一。


    解放后首次运动会——1953年11月举行第一届全县运动会,有212人参加,1955年11月举行第二届,参加者500多人。


    第一次水上运动会——1959年南平地区水上运动会在沙县举行,沙县男女队获总分第一。


    解放后首届象棋赛——1957年沙县举办首届象棋赛,有46人参加。


    第一次举行青少年游泳赛——1998年8月,全省中小学青少年游泳比赛在城北游泳池举行。


    龙舟赛龙舟最多的一年——1981年端午节龙舟赛最热闹,参赛龙舟有28艘,是历年参赛最多的一年。


    最著名的运动队——1958年成立沙县冬泳队,驰名省内外。1960年王文贤等三人参加闽清至福州百里泳,1962年派25名参加南宁横渡邕江活动,“人民中国”“体育报”等报刊曾著文报导其先进事迹。


    最早的农村体育基金会——1983年成立,是全国最早成立的农村体育基金会,曾获中央体委嘉许,每年以基金利息作为开展各乡镇体育活动经费。


    最高的男运动员——王昌海,夏茂人,身高1.98米,是省篮球队队员。


    最高的女运动员——余晓英,身高1.87米,是省排球队队员。


    第一个全国中学生运动会跳远冠军——徐曙金,沙县人,1995年、1997年两年参加全国中学生运动会,获跳远冠军,1998年参加俄罗斯世界少年奥运会获跳远第6名,同年参加省十一届运动会获跳远、三级跳、跨栏三枚金牌,1999年获全国级运动健将称号。


    第一神枪手——1976年刘训仁在立新村一枪打中三只鹿,可谓神枪手第一人。


    最早的保龄球——1997年,绿园酒家开设第一家保龄球室。


    最大的保龄球馆——皇冠保龄球馆,在沙县宾馆内,内有16道,可供16人同时活动,是最大的保龄球馆。


    最强的龙舟队——凤岗镇西门队,1996~1999年连续四年获得县龙舟赛冠军,1999年又获得三明市龙舟邀请赛第一名。


[卫生]


    最早的清洁工——民国廿三年(1934年)县环境卫生由警察局管理,设有3名清道夫打扫街道,后增到6人,是最早的清洁工人。


    最早的乡镇卫生院——1937年,夏茂镇卫生院,是最早的乡镇卫生院。


    最早的西医——宣统二年(1910年)美以美教会在清水坊真源堂设医院,是沙县西医之始。


    最早的中医院——1980年4月,沙县集中全县中医力量组建中医院。


    霍乱最流行年头——1942年8月城关霍乱流行,三周内病人280人,死亡92人。


    鼠疫最流行地区——夏茂,1918~1945年,死于鼠疫者达58人之多,为鼠疫最猖獗的乡镇。


    最早的实行计划免疫——1978年开始实行计划免疫之后,传染病发病率相对稳定下降。


    最早清除碘缺乏病——1997年11月省卫生厅专家组来沙县评估验收,确认沙县达到卫生部颁布的消除碘缺乏病的标准,为我省第一个清除缺乏病的县。


    最早消灭丝虫病的县——1997年10月,我县经过省市联合考核,成为我省第一批消灭丝虫病的县。


    最大腹肿瘤病例——1970年9月,福建军区363医院巡回医疗队在夏茂二中为儒元村妇女肖秀英(时46岁)切除了达16年之久的卵巢蘘肿瘤,重75斤,是沙县史无前例的。


    最早的省级卫生村——1995年泮岭村获得省级卫生村称号。


    最早的省级卫生镇——1993年青州镇获得省级卫生镇称号。


    献血最高纪录——1999年6月19日,县开展第二次无偿献血活动,县委书记刘道崎、县长池秋娜率先献血,半天时间,就有520人跳跃献血,采血总量达104000毫升,创三明市各县市单次采血最高记录。


    投资最多的村级卫生所——凤岗镇西山村卫生所,投资十余万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的一个因小吃而出名的县
上林县
1996年涉县之最
漾濞县
吴江丝织业
​1970年华县243个大队有240个建立了广播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