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沙县官道

古代沙县官道——灵应岭

      古代官道分界点上都设有关隘,重要的关隘屯兵把守。一方面是为了军事防御和控制交通,另一方面是征收关税。当时沙县设置的关隘分别为:东北可通南平,溪南宜镇青州、溪北则扼郑地;北通顺昌,隘在枯藤岭;西北通将乐,隘在倪居山;西通明溪,隘在寨子崎;西南通永安,隘在新岭;南通大田,可守湖源,东南通尤溪,可据罗岩。

     沙县城通往各个乡村的崇山峻岭则称之为门户,有县城西南的城头、南面的赤岩、东南的镇头、东面的灵应岭、北面的焦坑岭、西北的大小岭和西面的三姑岭,均为县城门户。

    在县城周边的门户中,灵应岭离县城最近,也最险要,它的名称和地理位置却没有几个人会知道。据《八闽通志》记载:“灵应岭,在十都,居县东”,其实就在沙县凤岗街道桦溪村附近。桦溪村位于沙县以东,距县城十里,明清时期属十都,从县城到桦溪村要出东门,过东溪,上五里坡即灵应岭,坡顶有一座亭子叫五里亭,过了五里亭有一个岔路口,往左不远处就能看到一个村庄,那就是桦溪村,村边是一大片的农田。往右可通高砂镇的廷坑、卢口坑、樟墩等村落。这一路段史称灵应岭,民间则称桦溪岭。古代沙县前往延平府除了走水路之外,灵应岭是陆路通道,山高路远,并时常有豺狼虎豹及匪患出没,极其险恶。有民谣称:“冇米落鼎,唔上桦溪岭”。意思是说,即使到了没米下锅,无法谋生的地步,也不愿冒险去爬桦溪岭。

     与灵应岭关联的有灵应山、灵应寺、灵应漈。以南为性天峰(廿八曲风景区),以东有灵应山,海拔350多米,民间传说灵应山一带的寺庙菩萨神像完工之后,首先要将菩萨神像奉请至灵应山顶举行“开光”仪式,供奉到庙宇中才通灵,灵应山因而得名。沿着灵应山北侧山腰一直往前走就到了山脚下的灵应寺(已圯),灵应寺在唐宋时期曾经是沙县的佛教名寺之一,北宋名臣邓肃曾以《灵应寺》为题赋诗一首:

松篁拥翠入云间,雅称高人倦道闲。

自是红尘飞不到,一溪流水绕青山。

老木森森小径斜,烟淡横锁两三家。

晚来欲写萧疏景,举目遥岑更望赊。

     明朝时,由于明太祖朱元璋崇信道教,排斥佛教,将全国所有佛教寺院进行归并,并将废弃寺院的土地出卖,限制寺院僧尼名额,严禁私自度人为僧。洪武年间,沙县被归并的佛教寺院28所,灵应寺在归并之列,与灵龟寺一起被并入福圣寺。清朝时,佛教又逐渐在沙县盛行起来,康熙年间,重修了灵应寺。据灵应寺附近“姜恩公墓”碑文记载:“灵应寺”僧人有住持乾峰、徒弟永霞及法眷等人。清末可能是由于战乱等原因,灵应寺又被毁,现仅剩遗址。

      从灵应寺遗址再往东不远处有一瀑布称灵应漈,民间称大际坑瀑布。灵应漈的地理位置非常独特,不仅落差高、雄伟壮观,而且还是古代沙县各个乡都的分界,往东是五都廷坑村,往南沙溪河对岸是八都茅坪村,往西是九都古县村,往北是十都桦溪,从灵应漈左侧有一条坡路直达沙溪河岸边,往前就是五都地界,是古代沙县五都、二都部分村庄进城的必经之处。

      1956年建鹰厦铁路,沙溪河北岸的五都人大部分选择了从铁路绕行古县村进城,只有少部分人翻越灵应岭进城。

     20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公路运输的兴起及1980年高砂大桥建成通车,人们不再以步行的方式进城,选择了乘车和骑车的方式,从沙溪河南岸205国道进城,从此灵应岭官道上走的人就很少了。八十年代开通了桦溪至底峡村的简易便道,从沙县城区至桦溪村只有少数人行走灵应岭。九十年代实行城镇化,桦溪村人全部迁往城区居住,灵应岭的官道就荒弃了。

     2009年,在三明沙县机场建设中,灵应岭基本被毁了,灵应岭上的五里亭也被迁往他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广水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最古老地名——印台山
三官村三官堂
航拍老家,原来家乡才是最美的风景!(视频 图)
任爱敏 || 看望恩师刘应琴
一张珍贵的全景照片!1939年的应山老县城(现湖北广水市)
婺源自助游路线与行程安排篇|婺源旅游专业服务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