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大最受欢迎教授朱青生:艺术的本质是突破限制,回归自我
摄影,从一点点感悟开始!

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

回归到艺术史,你会发现,

所谓艺术的发展,

就是人类意识突破自我的历史。

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会告诉你,

在当时看似荒诞的艺术行为,

实则是一场对艺术、对社会、

对人性的试探和探索。

艺术并不冷傲,它本就是

人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谓艺术的定位,

就是消除审美与天赋间

人与人的不平等。所谓创造,

是人人皆可为的自我突破之举。

艺术,本来是人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艺术的发展,在西方出现了

从经典艺术转为当代艺术的变化。

在这个变化的过程,

是以西方的传统艺术作为基础,

一步一步发展而来。

这个过程也呈现了人的现代化过程:

人性对“共同”的观念、对“整体”理想的颠覆,

一步一步走向更加独立、更加自由的状态。

而能够获得这样的突破,

是通过艺术家独立地创造和突破性地发展,

才能够使之获得飞跃的。

大家从事的不一定是

“艺术创作”这样的行当,

但是在艺术变革中呈现的精神,

不仅在历史上对现代化过程很重要,

在现实中对我们沿着自己的道路前进,

使得自己的国家、社会、

人类整体向前发展,

对推动文明同样是必要的。

所以我希望大家注意到,

艺术是属于每个人的。

没有人是艺术家,

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

马塞尔·杜尚(法语:Marcel Duchamp),

是达达派的精神代表。

什么叫“达达”?

就是“什么都不是”的东西,

“不是东西”的东西。

那么达达要干嘛呢?

达达就是要反艺术,

反对的是“艺术品为什么

要成为一件艺术品”这件事。

弗朗西斯一世的盐罐

这是很小的一个东西,

就是一个盐罐子的盖子。

这个罐盖子,多么像是我们所喜欢的“古董”。

这个作品,有什么特点呢?

它是金子和宝石制成的,

是贵重材料的组合。

它在盖子的雕塑,

是由奥地利皇宫请当时欧洲

最好的雕塑家贝纽维多.切利尼去做的。

它的做工耗时一年,做工讲究,

连腿部膝关节的身体结构

都做得十分讲究。

这个作品实在太好看了。

可以放在桌子上,供人欣赏。

我们再来看马塞尔·杜尚的作品。

马塞尔·杜尚 装置艺术 《泉》

有人会愿意把这个东西放在桌子上吗?

我们来看看,这个作品有什么特点。

第一,材料便宜。

这个东西本身是一个废物。

杜尚在1921年做了这个作品,

做完后家里没地方放,

谁都不要,就扔掉了。

到了上世纪60年代,

大家突然想起这个作品好,

要收藏,问杜尚要。

杜尚说,扔掉了。

怎么办?杜尚重新买了六个,

签上名,分到世界六大博物馆去收藏。

所以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作品,

底下都有“1921-1961”或者“1921-1962”这样的牌子,

就表示是他后来复制的。

大家可以想想,

这件东西连杜尚自己都不要了,

就说明实在太便宜了。

第二,没有做工。

其实就是根本没有做,

这个小便器是从垃圾堆里搬来的:

一点都不需要艺术家的才能,

一点都不好看。

第三,不需要一个艺术家。

第四,没有欣赏的功能。

曾经我们说,艺术有四样标准:

材料贵重。

但是这个东西的材料很便宜。

做工讲究。这一件就毫无做工。

要能突出艺术家的才能以及珍惜性。

但这个东西的完成不需要才能,人人会做。

赏心悦目。但是这个东西很难看。

后来有人说,在这个作品里看到了美感。

杜尚说,我自己怎么没看出来。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的反叛。

这件作品就是要告诉我们:

艺术就是反艺术。

禅宗也是这个意思。

无论是“棒”还是“喝”——是用棍子打你,

还是大吼一声突然吓你,

其关键都是要让你在禅机间觉悟。

说的就是截断思想的惯性,

摆脱意识形态对人的控制,回到自性。

你其实在平时根本就没有自己,

只不过是顺着外界规定的路走。

包括创业也是。你们想想,

人为什么要创造呢?

如果让每个人去创造,

这本身就是对人的压迫和规范。

这与过去人们认定艺术品一定要美丽,

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这就是达达艺术对我们启示:

每个人都能回到我们自己。

在达达艺术完成以后,艺术就发生了变化。

1920年代的时候,

有人问杜尚,有多少人能读懂他的作品。

当时杜尚回答:大概有10个。

杜尚的意思是,大家看不懂。

但是看不懂没有关系。

今天所有的艺术家都知道,

没有杜尚的这次革命,

我们每个人做的艺术都不过是

根据别人做过的艺术以及

统治者规定的传达方式去做艺术。

因此,正是经过这种艺术的变化,

现代艺术的革命才一步一步推进起来。

艺术家应该做什么?

雕塑社会

杜尚之后的下一次艺术革命,

是以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为代表。

这张照片,是在上世纪60年代时,

博伊斯带着学生正在扫地的场景,

是一种行为艺术。

在那个年代,

他提出要保护环境,

是一件多么新鲜的事情。

作为一个纳粹飞行员,

博伊斯却意识到:

冷战其实是人类靠自己的信仰思想

去选择排斥和针对其他人。

人类的思想本来是自由的,

每个人都不相同。

然而人类却把这种不同变成了争斗,

最后变成了攻击和毁灭。

人与人之间的维系靠什么?

对个人权利以及他人的尊重,

哪怕人与人之间有所差异,

不要彼此为敌。

因此,博伊斯提出:

我们与其斗争,

不如去构建保护环境的意识。

当有一天地球毁灭,

我们终将必须相聚于同一艘飞船,

走向宇宙寻找新的家园。

我们要互相保护,

哪怕我们每个个人是如此卑微。

博伊斯在森林里

这张照片——博伊斯在森林里,

用扫帚把落叶扫回森林的这个行动,

就是想表达这个意思,

这个行动也宣示着绿党的诞生。

艺术家应该干什么?

应该雕塑社会。

这就是博伊斯提出的理念。

也自此以后,所有艺术

都有它的政治针对性和社会批判性,

艺术也成为艺术家对社会的责任。

大家注意,现在我们看到的荒诞艺术家的行为,

其实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为。

它是在试探:艺术可以如何?

艺术可以走向何方?

当代艺术,尽管良莠不齐,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只要是一个好的艺术家,

他一定会针对人现在所遇到的困难、

限制和局限来进行突破。

所以,我们今天把当代艺术又叫做实验艺术。

意思就是,每一件作品必须具有实验的品质。

艺术的定位是什么?

消除审美与天赋间人与人的不平等

但今天,有一个问题是,

有很多艺术家都有一种自以为是的态度。

这些艺术家想把自己变成导师,

用一种自以为高明的方式,

想教导人民向前走。

其实,这些人忘记了,

他们的行为正在覆盖和干扰每个人的自觉性。

艺术的定位是什么?

是消除在审美与天赋之间人与人的不平等。

在创造的过程中,我们希望

每一位观众都变成艺术家。

当观众面对一个作品的时候,

是要成为他自己。

这个时候,没有人是艺术家,

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

当你面对艺术的时候,

是一次契机和遭遇。

在遭遇中,一件艺术品

无法解释它的意义,

是你决定自己要做什么。

因为,没有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走。

对每个人来说,人生只有一条路,

路上只有你一人。

我们为什么要来听艺术?

艺术并不是告诉我们曾经有什么,

那是艺术史。

我希望每个人不是追随我的想法,

而是拒绝我的想法。

每一个人完成自我觉悟的时候,

才是我作为一个艺术家、

或者艺术史家所要向往的人间境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艺术的本质是突破限制
人文中欧 | 为什么梵高、马蒂斯、毕加索、杜尚是伟大的?
朱青生:毕加索、杜尚和博伊斯——为什么当代艺术精神应作为中国孩子的美育常识?
当代艺术双行道:杜尚与博伊斯
解读博伊斯的社会艺术
我们可能需要艺术,来完成自我的觉醒 | 意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