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虞窑业成就之一 ——商代白陶
 
 上虞窑业成就之一 ——商代白陶

阮茂泰

 

上虞窑业的历史成就,除众所周知的传统青瓷之外,还有值得上虞人骄傲的商代釉白陶器和中唐时期官民可望而不可及的“秘色茶瓯”等专供当时贵族、皇家享用的高级陶瓷器。

商代釉白陶器是古代陶器中的佼佼者,因为它多为统治者所享用,并非普通百姓的日用之物。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在浙江要找到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白陶很不容易,因为白陶在当时就不多。8年前,在上虞严村凤凰山发现陶窑烧制的四系蛋形壶、双系小罐和双系盘口瓿等商代釉白陶器,为上虞窑业补写了新的篇章。在这同一商墓中出土的这些釉白陶器和几件原始青瓷,其釉衣都是相同的低温铅釉。据此推测,青瓷是由商代的釉白陶演变而来的。

商代釉白陶器,是过去时代遗留下来的实物,是另一种意义上人类生活的化石,也为上虞窑业历史成就提供了十分珍贵的信息。尤其是四系蛋形壶外表的透明玻璃釉与“秘色茶瓯”内壁的透明玻璃釉,两者的材质完全相同。这种透明玻璃釉,也是“秘色越器”产地在上虞的见证之一。

所谓白陶,是指用白色粘土制作的胎体呈白色的陶器。这种白色粘土与制造瓷器所用的高岭土相似,即氧化铁的含量比陶土低得多。白陶的烧成温度比一般陶器高,达1000℃左右。

《史记·殷本记》记载:“殷人路车为善,而色尚白。”商汤以征伐得天下。统治者战事骑白马,祭祀用白牲,白陶作为礼器。上虞窑在商代能烧制作为礼器的白陶,其窑业历史成就不可小觑。

有人认为,“青瓷”一名出现得很晚,在宋代以后,秘色瓷属青瓷一类;秘色瓷胎上锆、钴、铪、铀等元素含量较高,其原因是瓷上经不止一次反复淘洗,原来含量较高的元素因多次淘洗而降低,原来含量低的元素反而偏高。

弘扬上虞窑业历史成就,必须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不能“一叶(传统青瓷)”障目,不见泰山,也不应把釉色不同的青瓷一概而论。汉代的“绿瓷”和晋代的“缥瓷”,顾名思义,前者因绿色而得名,后者是淡青色釉瓷器的简称,因为缥与淡青同义。值得一提的是,缥釉具有独特的特征,即其底釉层中有人为制成的开片网纹。这是用较干的瓷坯上釉,在瓷器烧成时因干瓷坯与湿釉两者的收缩率不等导致釉层产生开片。现在,这种开片釉俗称为“哥釉”。

 “秘色瓷”之名,是晚唐至元代文人学士对当时青瓷贡品的誉称,与瓷胎中所含的金属氧化物无关。宋庄绰在《鸡肋编》中所说的:“处州龙泉县……又出青瓷器,谓之秘色,钱氏所贡,盖取于此。”因此,我们要用辩证法来鉴别专家对“秘色瓷”之名由来的见解。

笔者在退休前,曾是现代陶瓷专业科技人员,对瓷土的淘洗、泥浆过滤工艺非常熟悉,瓷土淘洗只能去除其外表所沾的泥沙,泥浆过滤可用磁铁吸出瓷土中所含的铁质,但不可能增减瓷土中金属氧化物的含量,青瓷胎体中金属氧化物的含量高低,对瓷器外表釉的优劣不产生丝毫影响,这都是陶瓷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众所周知,铀是对人体有害的放射性物质,胎体中含有铀等元素的说法,也值得商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瓷器的成长(1)最早的瓷器:原始青瓷
中国古代化学工艺——陶瓷
(25)商白陶
四大文明古国及主要成就
手艺之经典——青花瓷丨瓷空间
中国原始陶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