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英雄之母的两种悲剧

  (《回民之母》,陈静波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62年一版一印)

河北省献县出过两个举世闻名的大英雄,一个是窦尔敦(公元1680—1720),一个是马本斋(1901~1944)。他们虽然相隔了二百多年,但同为献县人,却都是以勇敢著称的大英雄,也都是大孝子;最奇妙的是他们都有一段亲生母亲被敌人捉去作为诱降筹码的经历。当然,因为种种因素,他们的反应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结局。

先说窦尔敦。他原名窦开山,乳名二东。他上有长兄,排行第二,长得虎背熊腰,故又叫窦二墩。他出身贫苦,曾经杀死作恶多端的知县父子。为躲避官府缉拿,只有流浪四方,遇到了静慈和尚,学得软、硬气功、轻功和护手双钩等技艺,武功大大长进。不久,他回到家乡举起义旗,招兵买马抗清朝统治。清军几次攻打窦寨未能奏效,于是拘捕了窦尔敦的母亲,并张贴告示称如窦尔敦不投案即杀其母。窦尔敦乃孝子,为救其母,自缚投案。其母责备他作了糊涂事,撞墙自尽。窦尔敦悲痛万分,挣断了绳索与差人搏斗,腿部负伤遭擒,后被清廷秘密杀害。

再说马本斋。他原名马守清,回族共产党员,河北沧州献县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抗日民族英雄。941年,为了招降马本斋,消灭回民支队,日军血洗了马本斋的家乡——献县东辛庄,抓走了马本斋的母亲。日军对马母威逼利诱,让她写劝降信说服儿子“归顺皇军”,享受“荣华富贵”,但马母坚贞不屈,为了不让敌人利用自己牵制儿子,马母痛骂汉奸,并以绝食的方式进行抗争,最后光荣牺牲。得知母亲牺牲的消息,马本斋强忍悲痛写下“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定继承母志,与日本人血战到底!”“宁为玉碎洁无瑕,烽火辉映丹心花。贤母魂归浩气在,岂容日寇践中华!”的壮语。1944年2月7日,马本斋不幸病逝于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今河南濮阳县小屯村),终年43岁。

同样的起兵反抗民族侵略,同样的母亲被捕,英雄之母同样的英勇就义,窦尔敦与马本斋却有了两种不同的反应。一个是为救其母,自缚投案,母亲死后,自己与敌人搏斗被杀;一个是得知自己的母亲被捕后,虽然悲愤交加,却选择了放弃母亲(当然也曾进行过营救,但最终还是放弃了),继续战斗。

于是,我就在想:同样的经历,却有了不同的选择,有没有对错之分?

从理智的角度来说,马本斋的选择无疑是对的。虽然没有将母亲救出来,而他自己却活下来了,才能够继续与敌人作战,最后还得了善终;而窦尔敦呢?既没有救出母亲,也把自己的性命搭进去了。如此说来,显然不如马本斋的作法划算。但是从人性的角度来看,马本斋的选择,显然有些冷酷。虽说为报仇留下了本钱,但眼看着自己的母亲被敌人活活折磨而死,这确实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窦尔敦虽然也没能救出母亲,但他不忍听任母亲就这样被敌人杀害,宁可拼得一死,也要救出母亲。这样的作法在一般人看来,就更加符合人性,也显示出窦尔敦的忠烈品格。

我们还可以假设:如果两人的母亲性格不那么刚烈,两个做儿子的都自缚投案,事情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结果无非有两个:一是叛变投敌,背负着汉奸的骂名屈辱的活着,总算尽了孝的本分;二是暂且苟安的活着,寻找机会救出老母,自己也重新归队。第一种选择可不可以被理解?第二种选择可不可以考虑?是不是那样做了就是背弃民族大义?说到“民族大义”,又难免令人感慨,这民族的界限还真不好分。比如说在当时清兵就是外族侵略者,勾结他们就是卖国;但要放到后来看,清兵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勾结他们就是搞好民族大团结。窦尔敦为了打败自己的民族弟兄,既丢掉了母亲,也丢掉了自己的性命,值不值得?再说,什么民族也有败类,也有罪恶;同理,哪个民族也有英雄,也有善良。但民族与民族之间是否本来就该相互仇恨?所有侵略行为(包括作为全民行为的民族侵略)都是要被谴责的,但不是只有民族之间才存在侵略,同一民族内部也有侵略,同样也是应该遭到谴责的。

可惜历史无法假设。所以,直到今天,马本斋被视为伟大的民族英雄,享受着各种歌颂与尊敬;而窦尔敦呢,在人们的心目当中,顶多算个草莽英雄,进不了庙堂,更享受不到人们的礼拜。他俩谁对谁错,谁能说得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风:谈《盗御马》之窦尔敦
UC头条:“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中窦尔敦到底是何人, 最后他的结局如何?
《窦尔敦》
蓝脸窦尔敦盗御马,凛然大义的他,最后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京剧传统剧目《连环套》
京剧中的窦尔敦是否确有其人?他又有何种经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