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A257-翁静晶

  初见翁的文就是25楼的《喝采》,文中用十分冷酷和蔑视的句子提及哥哥的死,从此对这个女人写的东西不予置评。不过香港有热心的贩私将大量的有关抑郁症的资料寄给她,详细的讲解哥哥的死因及抑郁症病情影响等情况,后来倒也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有所改观。多谢一直默默的做实事的朋友。
  一直都知道翁喜欢陈百强(翁也从无掩饰过她喜欢陈要多一点)。
  传媒人的影响力不容忽视,他们的笔,他们的口是以影响数以百万计的读者/听众的。统战比宣战好。
  
  喝采(摘自翁静晶《琐见琐文》)
  
  四月一日下午六时许,听见同事们发出一阵惊呼——“张国荣堕楼身亡”。第一反应,全属谣言,是愚人节继“疫埠宣言”后又一恶作剧。
  
  再过十五分钟,有线新闻证实噩耗,整个人脑子突然一片空白,千万个问号随后在脑中浮现。张国荣在自己心中一直是位智者,何以在四月一日,竟成了自寻短见的愚人?
  
  我认识的张国荣,是充满上进心及有斗志的青年人。跟他接触的一段日子里,彼此都是反叛的一群,不轻易被外来因素打倒。
  
  在疏于往来的十七年间,哥哥事业、爱情皆得意,生活无忧,比较起来,他是“人上人”。要寻死,轮到自己也轮不到哥哥。
  
  一九八0年拍摄的一部电影《喝采》,第一男主角陈百强死于非命,第三男主角钟保罗跳楼自杀。短短廿年间,两次白头人送黑头人。
  
  偶尔在街上碰到哥哥,也提起过这事。没想到,现在竟连身为第二男主角的哥哥也遇到同一命运。接连的不幸事,令《喝采》变成悲剧。
  
  思想十分紊乱,睡不安稳做乱梦,见到逝去的朋友们,也梦见过最怀念的外婆。梦的结局,是自己患上非典型肺炎。从咳嗽中惊醒,依稀记得梦到丹尼,他对我说:千万不能自杀,精神遇到困扰,要切记向心理医生求助。
  
  科学化解释,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在情绪极度低落时期,坦言也有过轻生的念头。然而,想到仍未对父母尽孝,亦未对社会尽责,对国家尽忠。既有死的勇气,倒不如用这份勇气继续生存。
  
  感谢报梦者,作为《喝采》中唯一仍生存的角色,我会勇敢继续前路

  
  三剑侠--2005-5-18
  
  陈百强、锺保罗及张国荣,曾被称为「三剑侠」。名称的由来,只因在接连两套电影--《喝釆》和《失业生》之中,三人都担当着大同小异的角色,他们更一同以谭国基作经理人,于是就产生了这称号。 
  
  「三剑侠」,让人以为三人关系密切,私交甚笃,其实不然。陈、锺、张各有不容侵入的内心世界,表面看似友谊深厚,事实却是人前一个样,人后另一个样。正如前文所述,锺保罗是「世界仔」,待人接物手段圆滑,不轻易剖白真情,属于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一类。有利害冲突的人,难以与锺成为朋友。 
  
  陈百强傲气风骨,既孩子气又不易卖帐,只有「疼」他「让」他的人才能够与之相处。对于锺和张,陈是个顽强不败的对手,而并非推心置腹的朋友。同时他比较喜欢找比他年长,又见识广博的漂亮女士谈心事,例如林燕妮和梅艳芳。同龄的男性朋友,止于闲来玩乐。谁可以分享秘密,陈百强清楚得很! 
  
  当年并不得志的张国荣,性格处于陈锺之间,有些少陈的捣蛋稚气,亦不乏锺的世故成熟。两种颇为极端的性情,反复流露于不同情况。例如,他最喜欢用言语「刺激」陈百强--尤其是后者正在闹脾气的时候。在那种情况之下,谁都不敢去招惹陈,张国荣则会出尽百宝,趁机去逗他,讲出一些似是玩笑又像揶揄的话,去试探陈的反应。论口才,陈不是张的对手,但他总不会当众向张大发雷霆,只会默然避开,躲到另一处继续生气,或是幽默地反唇相讥,勉强做到喜剧收场。可以肯定的是,陈并不欣赏这种「逗」,但张又总能够适可而止,见好就收,在「引爆」之前及时熄灭火种。 
  
  旁人的眼中,似是一对欢喜冤家,但当没有其他人在场的时候,二人鲜有交谈。陈与张的关系,就像旧时的陈宝珠和萧芳芳。
  

  心结 - 2005,5,20
  
  八五年,张国荣首次举行个人演唱会,其中有一晚,陈百强是捧场嘉宾,更获前者之邀上台合唱《鼓舞》,亦即《喝釆》之主题曲。这一回,经已正式走红的张国荣,才是舞台上的「第一男主角」,开始从高峰「回落」的陈,再抢不走他的风头。 
  
  在芸芸的歌曲中,张偏偏每晚都选唱《鼓舞》,个中的底蕴,正是一个未解的心结。相对于陈百强和锺保罗,张国荣是个心直口快的人,对于如此的铺排,他亦坦白将心底话公开。这番话,在他心中委实也憋得太久,好像是历久残留于体内的「毒素」,找到了爆发的机会,就尽情地排泄出来。 
  
  曾经在《喝釆》所遭受的待遇,张国荣始终未能释怀,每一晚唱这歌,他总以半开玩笑的口吻,将陈百强比喻作粤语片中专门扮演东宫娘娘的余丽珍,而将他自比为戏中饰演西宫的李香琴。众所周知,演忠角的余丽珍是主,演奸角的李香琴是副,无论奸角如何地努力,也只不过是衬托着忠角的绿叶,永远不能超越主角的地位,永远吃力不讨好。数来数去,「东西宫」的对垒,也只乃是《喝釆》与《失业生》的两回,虽是只此两役,当中张所付出的与他收入的,完全不成正比,因此也成了心中一根拔不掉的刺。 
  
  直说心中话,本勇气可嘉,无奈当年的传媒,竟将之批评为心胸狭窄,大做文章,指张存心诅咒陈快学似余丽珍般,退休归隐,而他自己则如李香琴般,可以历久常春。其实,有关的「东西宫论」,纯粹为了营造轻松幽默气氛,爽直的张,看不出有任何欠妥。这方面,却早有「高人」提示,言论易招口舌,要予以删除。张却认为,台词论只属自嘲,并无丝毫贬人之意,坚持要保留。没想到,结果真的因此遭到舆论压力。
  
  至于张国荣会是怎样的一个「西宫」,那又得回想到八零年。
  
  奸角 - 2005-5-21
  
  影艺界向被视为偏门行业,这口饭并非人人能吃。扮演奸角,更是偏门中的偏门,甚至可说是邪门。
  
  有些人演技达至炉火纯青,能够成为一枝独秀的幕前大反派,也因此而不愁片源,大红大紫,石坚与李香琴就是其中的表表者;反之,新晋艺人则多忌讳反派角色,原因是这类角色容易被定型,一旦深烙观众脑海,将来再要扮演忠良,就难以取得共鸣和信服,正是「一入奸门深似海」。若道行和运气都不够,定了型又未能一炮走红,往后的星途荆天棘地。 
  
  对于一位出道不久的人,倘若有优先选择的权利,决会乐于饰演《喝采》中陈百强的忠角,而不会挑选做张国荣的奸角。未知是否别无选择,又或是勇于接受挑战,张国荣还是担演了片中的Gigo,眼巴巴看着陈百强演那讨好的Ken。光是戏中角色的「名字」,已是非常的讨人厌。Gigo彷佛是gigolo的简称--油头粉面、依靠女人为生的「吃软饭」的舞男。替他起上这名字,就是要让观众留下最恶劣的第一印象,令张国荣一张俊俏的脸,莫名其妙地惹来抗拒,正如烟视媚行的女人,绰号叫「狐狸精」一样。 
  
  巧妙的铺排,就是要防Gigo抢去了Ken的观众缘,《喝采》主力要捧红的,是陈百强。大家都安抚张,这部片子暂且「忍辱负重」;下一片子,定安排他演绝佳的角色。承诺虽掷地有声,但正如当初,制片人隆而重之为Ken找寻配对女角的时候,也曾答应为Gigo找个合衬的配对,能够兑现的部分,却非当事人的理想。 
  
  作为演员,既然挑不到最讨好的角色,就只得退而求其次,靠发挥戏份来搭够。做反派,只要熟读剧本,揣摸好角色的人物性格,亦有脱颖而出的机会。然而巧妇难为无米坎,片长一小时的《喝釆》,Gigo竟然只占十个镜头,龙游浅水,虎落平阳,怎样在刻意的「压制」下替自己突围,甚为考验功力。
  
  
  输在《失业生》-----2005-5-18
  
  若将娱乐圈比拟作七色染缸,那新人就如一页白纸。钻身到名利圈中,谁也不愿意永留空白,总得为一片的淡白,涂上吸引的色彩。在这白而空洞的素纸上,摸索着适合的颜色,为未来设计出缤纷的构图。添加每一笔,均要深思熟虑。可惜之处,是人算不如天算,步步为营,事事小心的人,最终又未必成为漂亮的「画」。 
  
  锺保罗比较起陈百强及张国荣,显得最没有机心,却在三人之中,最懂得保护自己。套用蔡继光的说话:「锺保罗最乖。」他的乖,是因为他没有陈百强的扭捏,不会将喜怒哀乐写在脸上;他乖,是因为他不会像张国荣般,在重要事情上保持主见。例如,张国荣深知自己不谙武术,亦抗拒打斗场面,他会谦恭有礼地向导演道出苦衷,希望能尽量减少类似的镜头。可以说,无论是哪一种表达方式,陈百强与张国荣都有自己的「底线」,而锺保罗却是永天言「不」的演员。他的深藏,正也是当他决定结束生命之时,成为震惊全城的原因。他看似是毫不在乎,却是个对自己要求颇高的人。 
  
  替《喝采》配音的期间,锺保罗的付出,比戏中任何一位主角都多,可谓是不辞劳苦。而配音,正亦是许多演员视为「退休生计」的行业,学得通晓,到了一副面容老得不能暴露人前之时,那把宝贵的声线,仍可在幕后当作为「养老工具」。靠声音起家的锺保罗,在娱圈仍是处于摸索期的新人,把握着学习机会,配好一字一句,无畏重复的考验与批评。在旁监督着配音工作的蔡导演,自然就认同了锺保罗的「乖」。 
  
  再又套用蔡导演的话:「锺保罗掌握不了他自己的长处与弱点!」锺的歌艺不及陈百强,而演技又比不上张国荣,他却仍然希望以改进作突围。锺保罗的一个甚为败笔的决定,是将他从《喝采》一片赢得的筹码一铺输尽。这一铺,是《失业生》!
  
  经济日报 (10/5/2005)
  
  
  顽强脆弱 -----2005-4-21
  
  两株翠绿的幼苗,风吹雨打中,往往能够生存下来;参天的巨木,在同样的一场风暴中,反而折成两段,就此寿终正寝。生命,是顽强还是脆弱?答案只有一个:生命既顽强又脆弱,既脆弱又顽强。造物弄人之处,是生命总在该顽强时显得脆弱,而又在世人不抱厚望时,脆弱的生命,又会制造出令人精神一振的奇。 
  
  似是玄之又玄,却对张国荣历年来的起起跌跌,不期然有这样的叹谓。当他尚是幼苗之时,他曾是多么的坚忍、刚毅;当他成为参天大树,竟然又是如此不堪一击。他会经拥有一万个抑郁的理由,但仍经常嘴角带笑,到所有人认为他如沐于春风,却死于抑郁。 
  
  张国荣能忍人不能忍,更从不当众动怒,当年来自友辈、同事和观众的冷言、奚落和轻视,他都能骨声吞下,谁又能料到容忍力惊人的张,到了爆发之时,结果又是同样的惊人。 
  
  《喝釆》中三位男主角,一个死得不明,一个死得不白,一个死得不值。 
  
  锺伟民写过一篇文章,说他夜静细看<喝釆>的影碟时,戏中的陈百强,正在舞台上弹奏钢琴,他身旁闪亮的舞台灯光,像灵堂的蜡烛。丹尼轻唱出<喝釆>主题曲:「春风一吹草再苏,永远不见绝路」,而字幕上却打出:「春风一吹草再苏,永远一见绝路。」「一见绝路」估计只是打字员的疏忽,却一语成谶!
  
  同于这场戏演出的锺保罗、陈百强和张国荣也应验了字幕,错误地逐「一」一自寻短「见」,走上了绝路。这种冥冥中的巧合,不禁令人毛骨悚然。冷夜中更觉心寒,因张锺均以同一方式跳楼绝命。 
  
  曾有玄学家指出锺保罗之名字是四十六,画,总格属于变怪凶数。无巧不成话,张国荣身亡之时,恰巧也是四十六岁……
  
  《喝釆》,似有魔咒!
  
 
  误信谗言 - 2005年5月23日
  
  每一出电影,都为参与其中的人,带来不同的希望。出品人和投资者,只望票房卖个满堂红,一本万利;导演和演员,更会憧憬领受奖项,扬威于电影节。当然,亦有个别的例子,明知道是毫无价值的「烂片」,仍接拍下来。这类的艺术人,若不是纯以赚钱作出发点,就是因为误信谗言而受了骗。 
  
  张国荣接拍《红楼春上春》,绝不可能是为了那份微薄的片酬。年轻小伙子,容易听信美言。在娱乐圈打滚的片商,都拥有一根三寸不烂的舌头,像毒蛇哄骗亚当和夏娃偷尝那诱人的禁果,必能找到弱点,攻陷被哄者的心房。
  
  从来未会直接问过张为甚么会拍下这样一部烂片,原因是不忍心去问,知道《红》片是他心头上一根拔不掉的刺。像这样的刺,他心里面是不少,更可悲的是他记忆力偏偏又不赖,最后积存下不少毒素。 
  
  未成名的日子,张国荣承受过惨无人道的对待。我在场耳闻目睹的,最凄凉悲痛的情况,发生在制作《杨过与小龙女》的时候。最贴切的形容,是「简直没有把他当人」!期间的情节,留作后话,但其中关系到前因后果的,有两件事。首先,片场有人「有意无意」地问张:「这是否你第一次拍古装片?」他正犹豫,已有人高声「抢答」:「不,这家伙拍过《红楼春上春》,咸湿片!」
  
  张国荣强忍不悦,只是想办法扯开了话题。《红》片也是令张无法与陈百强在《喝采》中竞争的绊脚石。《喝采》中的十个镜头,不失为冲淡《红》片坏印象的方法,性格鲜明的奸角,至少能够盖过「三级片演员」的形象。任何人都可以淡忘掉《红》,张却始终不能。陈百强曾说,张是「受了骗」才接下那片,若真如此,难怪他耿耿于怀。
  
  知道他把事情紧牢记忆在心中,是多年之后当他参演刘家良执导的《新最佳拍档》,他的一句话,顿令人万般滋味涌心头。
 
  万岁 – 24/5/2005
  
  一朝遭蛇咬,十年怕草绳。对张国荣而言,倘若《红楼春上春》是蛇,《杨过与小龙女》就是草绳。拍《杨》片,张痛苦万分乃人为因素使然。 
  
  片场有称作「万岁」的规矩,但凡是男女主角,或是导演,都不时会「全场请客」,出钱买茶点西饼慰劳工作人员。全场请客的「代号」,叫作「万岁」。身为「阿哥」、「阿姐」地位而不作「万岁」,会有点异相,招人背后窃窃私语。 
  
  跟张国荣合作过《喝采》、《杨过与小龙女》和《第一次》,均未见过他「万岁」,有人在背后批评他「孤寒」,没有替他辩护,等于是认同。 
  
  一九八八年,《新最佳拍档》在澳门取景,张国荣是其中一位主要演员,外景拍竣当晚,全体工作人员往?仔著名的「木偶餐厅」用膳,几十人大吃大喝,花费近一万元。帐单由张国荣支付,那时候的他,诚然已是天之骄子,走到哪里,都有一群讨签名的影迷围拢着,受欢迎程度,比起麦嘉和许冠杰有过之而无不及。与张算是识于微时,仍懵然忘了「今时不同往日」之理,竟开其玩笑:「Leslie,果然『大手笔』,从未见你「万岁」,这回是『破天荒』。」
  
  他的回答,想不到会是这样。
  「晶晶,你知道吗,那时候,我的环境不太好,实在是没有能力。看见你经常请客,我亦感到不好意思,但穷之苦,你会明白吗?现在我有能力请『万岁』,就当是补偿吧!」
  
  听罢,呆在当场。一次普通的「万岁」,大概是五百至千多元,说真的,从未想象过他有「钱的问题」。为此,既内疚又难过,跟他说:「对不起,Leslie!」他竟立即收起了严肃的愁容,嘻哈大笑:「傻人,别记在心上。」
  
  然而,他也是记牢了。一幕又一幕发生在过往的事,不断重现,张国荣从苦难中熬出头来,实在是不容易。小人之心、君子之腹,张是君子,不容置疑。
  
  
  苦有谁知 - 翁静晶
  
  
http://forum.lesliecheung.cc/guestbook/index.asp
  
  鲤跃龙门、咸鱼翻生,两者皆有平反、超前之意味;但后者,更带了些复活的小侥幸、奇数的感觉。无可否认,张国荣是娱乐界的奇数,从一个备受蔑视的小角色,一步步攀爬至众所昵称为「哥哥」的大明星,且是歌影皆精的红人,在香港前无古人。

  「哥哥」的满途荆棘,或多或少是给《红楼春上春》所害。既然扮演奸角会被「定型」而难以翻身,拍过三级片的艺人,就更加像跳进了永不超生的地狱。 
  
  看过《红》片的人定会同意,这是一部粗制滥造的劣片,严重破坏了一位俊朗新人的前途,换了是别人,早巳因此消声匿迹,也只有是张国荣,能有这般坚毅的生命力。 
  
  一九七七年,张凭着丽的电视举办的【亚洲业馀歌唱大赛】出身,夺得亚军打响了知名度,并签约加盟丽的当歌星及演员。同年,他以Leslie的英文名,灌录了一张英文唱片,叫Day Dreaming。虽非一鸣惊人,却是平平稳稳,直至翌年,他接拍了第一部电影--《红楼春上春》。 
  
  照道理,这片的「卡士」不弱,又改编自名著《红楼梦》,一同演出者,有黄杏秀和关海山等,若非「春上春」这三个字,任何人亦不会将之与「色情」扯上关系。然而,《红》片亦不乏肉弹艳星的参与,嗜此道的观众,当亦产生了另类的期望。 
  
  艳情片,也可以用美感演绎,正名「为艺术而牺牲」,变得「色」有可原。可惜,此片毫无美感,演贾宝玉的张,白白给糟蹋掉。举一段呕心的剧情作例子,一幕讲述贾宝玉出家做和尚的「高潮戏」,两个无上装女郎,全裸俯伏在宝玉身上,像蜘蛛精考验唐三藏般,测试其定力。
  
  初认识张国荣,对《红》片无所知,只觉其眼神中交缠着仇怨、抑郁,却又带着闪闪发光的信心神采。努力抹掉过去,挣扎迎战未来,他的苦,又有谁知?
  
 
  难言的爱 (26/5/2005)
  
  “我讨厌拍电影,太浪费时间。”
  
  陈百强这句话烙印在脑海中许多年。然而在《喝彩》拍竣后的两、三年,陈百强专诚拜访正在拍摄《新蜀山剑侠》的徐克,在片场巧遇同是探班的蔡继光,陈对蔡说:“对不起!我以后会用心拍戏,做个好演员。”此时,丹尼仔在电影界的成就裹足不前,只拍了一部《失业生》。但并不十分卖座。事实上,在他匆匆一生中,演出过的电影总共只有四出。其后的《圣诞快乐》和《秋天的童话》,也记不起他在片中所担当的角色。
  
  讲起蔡继光,每提到当年拍《喝彩》时的琐事,他必侃侃而谈。相对起“不在乎、不稀罕”演员工作的陈百强,蔡导演对戏中男配角张国荣,则予以高度的评价。在《喝彩》中,张国荣从头到尾只得十组镜头,却是鞠躬尽瘁、毫无怨言地坚守着本份。在《失业生》一片中他仍是个配角,却以演艺界的“天条”—演员道德来参演。蔡继光执导的另一出青春片《柠檬可乐》,选择起用张国荣,而弃用当红的陈百强,一来是张比陈更适合那“酷”的角色,二来是先前在《喝彩》的节外生枝,把蔡吓怕了!
  
  一句对不起,没有改变先入为主的印象,蔡与陈并没有第二次的合作。和陈百强后来是“同一鼻孔出气”的翁静晶,也被认定为“顽劣二人组”的成员。丹尼仔头晕、翁静晶身?(看不清)将蔡继光气得头大如牛!蔡与翁再也没有第二次的合作。
  
  有点儿同捞同煲,共同进退的味道。
  
  他说:“都是蔡继光他苛求,吹毛求疵,明明是好镜头,为何重拍又重拍?浪费青春!”面对着我见犹怜的丹尼,总有着难以理解的冲动要保护他,让他高兴,替他驱散紧锁的愁眉。跟他在一起,我自觉是个男孩,象哥哥爱惜妹妹的保护他。
  
  不明所以的情,难以言喻的爱。
  
  
  
  敬业乐业 - 翁静晶
  
  
  甚么叫敬业?客人走进一间餐室,无论是「净饮」或是「食全餐」,都享受到宾至如归的招呼,就是店方敬业的表现。做演员,不论是由始至终担纲全套戏,还是只占一个镜头,都能用心地去演,就是艺人的敬业。 
  
  是敬业也好,是乐业也好,总之,《喝釆》中只得十个镜头的张国荣,绝无欺场。要是他与片中任何一个角色对调,相信也能演得一样落力,演得一样出色。 
  
  片中的第一个镜头,是个侧面--被老师赏识的Gigo,表现得意洋洋。第二个镜头,Gigo出言奚落饰演Ken的陈百强。第三个镜头,率先完成考试的Gigo,向Ken回望…… 再数下去,最后的四组镜头,是歌赛比赛。剧情铺排,唱出浑身解数的Gigo,最后落败于唱抒情歌曲的Ken。现实生活中,以节奏轻快的歌曲参赛,会比较唱慢歌「保险」,若配以劲舞,更可减少闷场。 
  
  张所演绎的一首快歌,旋律动听,舞蹈动作亦佳。凭良心,至今仍十分喜欢,午夜重看《喝釆》影碟,总会多播放一两回。当年,曾看好这首歌必会流行,正如看准了张那股逼人的明星气质定会为他带来成功。可是,纵使是张已走红之后,此曲亦从未被张收录于其唱片之内。
  
  随口仍能唱出一段:「愿,愿你,喜欢这首歌。好歌,是我心声化为歌。将思想冲破,远境如何。踏破新领域,美景何多。愿我将规矩打破,哪管如何,愿似水里面,那小漩涡。狂舞,高歌!愿,愿你,欣赏这首歌。好歌,是我思想成果…...」
  
  乐与怒的节奏,充满反叛的曲词,更贴近自己那颗反权威、反制度、反管束的心。可惜的是,那年代仍末开始流行反叛,讨得观众欢心的,只限于金童玉女。  
  
  也因为张国荣的敬业,往后曾接连向片商推荐他担纲《第一次》和《杨过与小龙女》,这又是再隔两年的事。
  
  经济日报 (26/5/200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与张国荣为敌的日子
她的10亿嫁妆,他的一次死亡
香港命最硬的女人嫁进赌王家族!14岁撬走大30岁已婚男,害情夫坠亡还克死张国荣?
陈百强,爱上不该爱的何超琼?揭秘陈百强的“风流”与“豪横”…
她曾被捉奸,被指命硬克死陈百强张国荣,刘家良死在她怀里
一部电影三位主角相继自杀,一个服药两个坠楼,没想到他也去世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